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棲霞自控蒸餾水器哪家好

棲霞自控蒸餾水器哪家好

發布時間:2023-01-26 03:27:27

❶ 簡述青銅器的發展脈絡及其時代審美差異

發展脈絡:
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
藝術價值:
中國古代青銅器不但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所謂藝術欣賞價值是指青銅器的造型藝術很高超,如同一條字、一幅畫,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
青銅器的藝術魅力表現在幾個方面:構思巧妙的形態、富麗精緻的紋飾、風格多樣的銘文書體。
這一時期青銅器造型豐富、品相繁多。加之用合范法鑄造,一般一范只鑄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銅器,因此件件面貌各異,拓寬了藝術欣賞的視野。尤其是其中精品迭出,看了使人嘆為觀止。特別是商代晚期青銅器一向為世人所寶愛。
參考資料:http://www.zh5000.com/JS/qito/qt-online-0023.htm

中國青銅器的審美方式方法

生坑青銅器的保護

一、影響考古青銅文物的腐蝕損壞的因素

考古青銅器表面腐蝕很復雜,用XPS分析表面化組成,發現是一些氧化物、氯化物,這些腐蝕表層是在地下埋藏上千年的環境下形成的。其結構鬆散,孔隙分布廣,對水、氣都具有吸附作用。一旦文物出土,這個銹層暴露在大氣環境下,空氣中的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在表面有強附作用,那麼表面不僅存在電化學,而且發生化學腐蝕和光腐蝕。從以上分析,影響青銅文物腐蝕取決於兩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文物所處的環境。考古青銅文物能保存下來,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抗腐蝕性及所處的環境。環境中有能影響考古青銅文物腐蝕因素,如溫度、濕度、氣體酸、鹼、鹽、有機體、光等。腐蝕的產生往往是各種環境因素並存時產生的協同效應。

(1)溫度、濕度。文物在自然環境中起化學反應這就意味著文物受到損害。而化學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有關。Arrhenius經驗公式,以活化能相關溫度,反應速度表示其關系式為:log10R1/R2=52E(1/T2/1/T1)式中,R1、R2分別為T1、T2溫度時的反應速率。E為活化能:KJ/mol溫度升高10℃,反應速度成倍增長。濕度與「青銅病」:青銅器潛伏的「粉裝銹」其保存的臨界狀態相對濕度為42%RH—46%RH,相對濕度超過55%RH,氯化亞銅迅速與空氣中的水反應:CuCl+H2O←→Cu2O+HCl.隨著濕度的加大,其反應速度加快。不同相對濕度的實驗結果是氯化亞銅在97%、78%、58%RH環境中分別經2、4、24h反應生成鹼式氯化銅。而在此35%RH中氯化物是無限穩定。實驗還證明相對濕度RH為55%時,氯化亞銅將非常快地反應。然而潮濕的空氣含水率高達80%-90%以上,水分常被稱為「通用催化劑」,它不但可以促使許多化學反應發生,同時還能使有機體滋生。

(2)氣體:氧氣佔大氣含量的21%,氧作為一種氣體主要存留在存放考古青銅器的環境中,被發掘出來的考古青銅器平衡破環後,不穩定的氯化亞銅與潮濕的空氣中的水、氧相互作用會立即和新的銅體表面發生反應形成白色粉狀銹[CuCl2 3Cu(OH)2]。反應式:4CuCl(s)+4H2O+02(g)→CuCl2 3Cu(OH)2(s)+ 2HCl(aq),白綠色的粉狀銹CuCl2 3Cu(OH)2俗稱「青銅病」又叫「粉狀銹」。粉狀銹在形成初期,其顆粒度極為微小,略近於球形的銹體顆粒徑大約為0.8—1.2nm,均勻一致。此微小的粒子有兩個突出特點:基本可擺脫重力場的影響而隨空氣的流動遷移,在適當的條件下,落在其他銅器上可進行下述反應:2Cu2(OH)3Cl+Cu+6H+→2CuCl+3Cu++6H2O(酸性環境),4CuCl+O2+4H2O→2Cu2(OH)3Cl+2H++2Cl-(鹼性或中性環境)這就是為什麼稱「青銅病」像瘟疫一樣的傳染和蔓延的原因。

利用CO2、O2和H2O以及一些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微生物菌體增殖繁衍。在這一過程中,將其代謝產物逐步釋放出來,堆積在青銅表面,代謝產物有微酸性,能在漫長的歲月里對青銅進行腐蝕形成銹狀物。微生物菌體在乾燥的環境中一般是呈孢子狀態存在,一旦條件適宜,特別是環境濕度增大的條件,微生物容易隨空氣飄浮和流動在青銅器上大量滋生。這可能是「青銅病」傳染和蔓延的另一個原因。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主要來源於汽車排放的廢氣。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排放出的NOX含量高。NO2氣體在空氣中或物體表面形成硝酸、亞硝酸、硝酸鹽。加速青銅腐蝕。

二氧化硫:SO2氣體在溫度、濕度適宜的條件下腐蝕青銅器。實驗表明當RH75%-96%時青銅腐蝕速度顯著增加,這是SO2參與陰極去極化作用使鬆散腐蝕產物吸濕能力加快所致。

(3)光:考古青銅器表面緊貼基體部位有氧化亞銅存在,在光的照射下產生光生空穴和光生電子,高能量的光生空穴可以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發生腐蝕。同時在光的照射下,氧化亞銅可吸附氧,高活性的吸附氧就會沿著鬆散的孔隙向銅合金基體接近,腐蝕合金組份,使表面銹刨層不斷增厚。

二、考古青銅器銹色辯析

考古青銅器年代不同,鑄造工藝不同及所處的環境不同,形成的銹層很復雜。常見的有:黑色的氧化銅:CuO(黑銅礦);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赤銅礦);靛藍色的硫化銅:CuS(靛銅礦、方藍銅礦);黑色的硫化亞銅:CU2S(輝銅礦);鹼式碳酸銅(有三種):暗綠色的CuCO3 Cu(OH)2(孔雀石、石綠);藍色的2CuCO3 Cu(OH)2(藍銅礦、石青);藍色的2CuCO3 3Cu(OH)2;鹼式氯化銅(有兩種同分異構體):綠至墨綠色的Cu2(OH)3Cl(氯銅礦);淡綠色的Cu2(OH)3Cl(副綠銅礦);藍色的硫酸銅CuSO4 5H2O(膽礬);綠色的鹼式硫酸銅:CuSO4 3Cu(OH)2(水硫酸銅礦);白色的氯化亞銅:CuCl(氯化亞銅礦);白色的氧化錫:SnO2(錫石)等。這些組成各異的青銅銹分為有害銹和無害銹兩種。無害銹,又稱元素銹 或非活性銹,主要為銅的氧化物、鹼式碳酸銅等。這些銹無害,又古香古色,是年代久遠的象徵。有害銹,也稱「粉狀銹」,是鹼式氯化銅、氯化亞銅、氧化鉛、二氧化錫等的混合物。

三、考古青銅器的保護

1. 考古青銅器的現場保護

田野考古現場的文物保護工作越來越引起重視。考古青銅器埋藏在地下幾千年基本是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環境中,其腐蝕過程已經趨於平衡。青銅器出土之後,這種平衡就打破,繼而引起各種腐蝕的發生。考古現場的工作就是盡量阻止各種腐蝕的產生。因此,在現場對出土的完整青銅器進行仔細地清洗、脫水,然後存入封閉的包裝袋中運回室內。對於破碎的青銅器,特別是一些薄胎青銅器,出土時我們看到的常常已經是破爛不堪,有的已經成為碎片並與泥土混在一起,在現場文物保護中應因勢利導區別對待。

(1)對於一些容器類與泥土混在一起的青銅碎片,大多數情況仍然保存著該容器的基本外形,在清理時先用竹刀或牛角刀將外面的泥土剔去(保留容器內的泥土),當器形完全出來後,在青銅器碎片表面敷一層濕棉紙(棉紙以剛好濕透水為好)、再貼上一層干棉紙;在棉紙外面刷一層稀薄的桃膠水加固;等棉紙干後用托板將青銅碎片(連同碎片的泥土)一起取運到室內清理。

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清理,都要盡可能的早進行。在清理之前測量記錄下器物的外形尺寸(腹徑、口徑、通高等)及每一塊銅碎片的位置關系,以利於日後的整理修復。

(2)兵器、工具類青銅器。如劍、削刀等。出土時往往破碎成幾塊或腐爛成粉末,特別是當器物胎體比較薄時應先將竹刀或牛角刀細心地將器物表面的泥土去掉,然後在青銅碎片的表面貼1-2層濕棉紙,在棉紙上做厚約0.5 厘米的石膏層、等石膏基本硬化後再將器物周圍的泥土與石膏層之間相互夾緊捆紮,包裝後運回室內清理。

(3)貼金花紋青銅器。貼金花紋青銅器出土時大部分貼金花紋脫落,但在青銅器上留下痕跡。這些貼金花紋是採用金箔分塊雕刻局部圖案再在青銅器表面粘貼組成完整圖案。對於這類器物的現場保護原則是盡可能地減少接觸,從墓坑內起取時要從器物底托起,器物較大的採用托板。青銅器四周脫落的金箔要按不同的方位分別起取,與青銅器方位相對應,同時作好各種記錄。取下的金箔用細毛筆沾蒸餾水輕輕清洗泥土,然後將金箔夾在兩層棉紙之間,用三夾板夾放保存便於室內整理復原。這類青銅器的表面,現場只作局部泥土的清洗,對花紋乃至痕跡通常不作處理,以防將痕跡擦去。具體做法是用木條做成框架固定器物底部和口沿、中空,放入塑料袋中運回室內。

(4)帶有黑漆古、綠漆古保護層的青銅器。綠漆古、黑漆古是古董商對出土青銅器表面一層黑亮或綠亮似漆特殊腐蝕層稱謂,這類腐蝕層緻密光滑泛蠟光,對青銅器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這種表層,大多出現在戰國和漢、唐的銅鏡之上,在春秋戰國的兵器、先秦的鹵、壺、尊等等器具以及戰國和秦漢的銅印章等銅器上也偶爾有類似的現象出現。這類銹層美觀、古樸,是年代久遠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關於黑漆古、綠漆古形成的原因,中外學者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較公認的研究結果認為是與埋藏環境有關。在數千百年的歲月里,地下腐殖酸長期作用是青銅器表面形成綠漆古、黑漆古的主要原因。綠漆古、黑漆古的主要成分是錫的氧化物,也含有一定量的銅的氧化物,錫的氧化物呈結晶的狀態於青銅器的表面形成緻密的銹層。

由於黑漆古、綠漆古青銅器表面的氧化物硬度不高,用竹刀都可以在上面留下劃痕,因此在現場清理時採用軟毛刷沾蒸餾水慢慢將泥土等污物洗去。用95%乙醇進行脫水,然後用棉花或棉紙等柔軟的材料包裝,避免與尖銳的物品接觸碰撞。

2. 考古青銅器的室內保護

青銅器保護的形式,可歸納為三類:機械去銹保護、化學試劑去銹保護、用化學試劑控制和改善表面結構保護。現將各種保護方法適應對象以及優缺點等分析類比如下。

(1)機械去銹

機械去銹:機械去銹一般是針對那些局部銹蝕的青銅器,其方法是藉助放大鏡或體視顯微鏡觀察,使用手術刀、鋼針、鏨子等對所需去銅銹部位進行清理,在工作中要仔細小心,不要在銅器表面留下劃痕。超聲波震動法除去有害銹:超聲波去銹最大特點是去除粉狀銹較為徹底干凈,而不損及其他銅銹。激光器清除青銅器粉狀銹:激光清除銹蝕物,主要是利用激光激勵出的巨大光能,瞬時作用在表面銹層上,使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因為銹層的結構疏鬆,對能量的吸收能力強,因而將銹蝕物迅速燒融、汽化,與本體分離。激光在作用過程中,還使青銅表面相變硬化,形成一種緻密的硬化保護層,對導致青銅器繼續銹蝕的外界條件,有一定的防護作用。用機械方法除銹雖然能簡單、快速揭掉銹層,但金屬部分直接裸露在大氣中,銹蝕仍是不可避免。

(2)化學去銹保護

對於大面積銹蝕的考古青銅器所採用的方法是將化學純的碳酸鈉(Na2CO3)與碳酸氫鈉(NaHCO3)以等摩爾數混合後,溶解於蒸餾水中,配製成10%-20%的系列溶液,較常用的為5%的溶液。一般碳酸銅含結晶水,配製溶液時應考慮在內。用此溶液浸泡青銅器時,有害銹(氯化亞銅)逐漸轉化為碳酸銅,其作用過程是溶液中Na2CO3水解呈鹼性:CO-3+H2O→HCO31-+HO-在倍半碳酸鈉浸泡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uCL(固) →Cu++Cl- Ksp=1.2×10-5,2cu+→Cu+cu2+,Cu2++CO2-3→CuCO3(固)↓Ksp=1.4×10-10

因Ksp(CuCO3) Ksp(CuCl),所以這一替換過程較容易發生。隨著溶液 中CO2-3和HCO-3的消耗,有害銹(CuCl)逐漸轉化成穩定的CuCO3,這時Cl-被取代而進入溶液 ,不斷更換新鮮溶液浸泡器物,直到溶液中檢不出氯離子為止,隨後用蒸餾水浸泡器物,以洗去殘留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有時為了加快洗滌速度,可把浸泡液控制在50度左右,因溫度升高促使離子擴散和反應加速度,從而增加特質的轉化速度,一般一周換兩次溶液。此方法雖然很平穩,但費時較長,有時需一到兩年時間才能完成一件器物的清洗。另外難溶的碳酸銅附著在器物表面使處理後的外觀較處理前加深加綠,改變了器物外觀。

對於小面積有害銹的器物,即考古青銅器有害銹僅僅是小斑點的器物來說,可用鋼針或小手術刀將銹斑剔除,剔去的范圍稍大於粉狀銹范圍,特別是要把產生「青銅病」的有害銹清除干凈,直至看出新鮮的青銅為止,然後用丙酮液擦洗孔穴,等乾燥後把氧化銀(分析純)粉末用乙醇或異丙醇調成糊狀,仔細擦入孔內,再把此器物置於飽和的水蒸氣中或潮濕的環境中存放一晝夜,讓氧化銀和氧化亞銅充分作用形成保護膜,同時也可用以檢驗封閉程度,若又發現新的綠色斑點,可重復操作,直至在飽和的水蒸氣中放置一晝夜後不再有新的綠色斑點產生為止。其化學反應式:Ag20+2CuCl→2AagCl+Cu2O用氧化銀保護處理的斑點,外觀呈棕褐色,與銅器的其他銅銹也能和諧一致。

(3)用化學試劑控制和改善表面結構的保護

用化學試劑控制和改善表面結構的保護其原理是緩蝕作用。在考古青銅保護研究中此技術是重要的研究對象,也是金屬文物保護技術發展的趨勢。其方法可以:1. 判斷緩蝕作用的物種,緩蝕劑與金屬作用的類型、作用基團或分子取向;2. 考察緩蝕劑的緩蝕過程及其性能,不同緩蝕劑間的協同效應和競爭吸附;3. 研究侵蝕性離子在金屬表面上行為特性及其對緩蝕的影響等。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為了不改變考古青銅文物銅銹的色調,越來越多的金屬緩蝕劑用在青銅文物上。苯駢三氮唑是一種很有效的青銅緩蝕劑,簡寫BTA,它是乳白色粉末結晶,能溶於乙醇等有機溶液中,苯駢三氮唑可與銅及銅合金形成不溶於水及部分有機溶劑的透明覆蓋膜,生成膜比較牢固,青銅器中的銅與苯駢三氮唑交替結合,形成類似Cu—BTA金屬配合多聚絡合物,而且很像高聚物的線狀結構形式,有效地隔斷金屬與種腐蝕介質的接觸,使器物得到保護。但這個綠色的不溶性的多聚絡合物能覆蓋銅器紋樣細節。不適用細小紋飾器物的保護,如錢幣、神像頭。對於細小紋樣且腐蝕嚴重,銅芯少的器物保護使用有機雜環合物5-胺基2-巰基-1,3,4-噻重氮(AMT),它是淡黃色的結晶固體。熔點燃238℃,溶於熱水和酒精。其方法是將清洗後的器物浸入0.01M的AMT的水溶液中。為了加速反應,加入幾滴硝酸(1:1)。然後將溶液加熱到60℃。這時可以觀察到器物腐蝕區有淡黃綠色的凝乳狀沉澱產生。1小時後將器物取出並用蒸餾水清洗,將此過程反復,直到沒有沉澱產生為止。實驗表明,AMT化合物和青銅病中離子化的銅形成了絡合物。這個絡合物在青銅病區以淡黃綠色沉澱形式出現。因此使得銅器除去青銅病。這個過程一直進行到青銅病完全從腐蝕產物的微孔隙和下面的金屬中完全除去。當青銅病完會除去後,AMT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均勻薄薄的多聚絡合保護膜。

考古青銅器埋藏的土壤由各種礦物質和有機酸的腐蝕產物共同組成是多相的具有離子導電性的多孔毛管膠體體系。根據軟硬酸鹼理論:「凡是能給出電子對的分子、離子或原子團都叫鹼,凡是能接受電子對的分子、離子或原子團都叫做酸。」考古青銅器上的銹蝕物分為:硬酸類Cu++和軟酸類Cu+。羅歇爾鹽絡合劑屬硬鹼類,能與硬酸型陽離子產生成穩定的絡合物。硫脲是軟鹼型絡合劑易和軟酸型陽離子Cu+結合穩定。EDTA是以氨基二乙酸為基體的有機絡全物,具有氮和羥氧兩種親核力很強的配位原子,絡合能力很強可與許多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絡合物。在緩蝕劑研究中,根據這一原理,使用復合緩蝕劑要好得多,此時其緩蝕率比簡單加和值要大得多,這種發揮各種成分作用的效應稱為緩蝕劑的「協同」效應。

採用10%硫脲+10%EDTA+10%羅歇爾鹽能有效地除去綠色銅銹,紅色的氧化銅以及與泥土混為一起的銹層。另外0.5%BTA+0.5mol/Nna2M0D4+5%NaHCO3的復合配方有較好的緩蝕效果。鉬酸鈉溶液會使金屬的鈍化膜抵禦氯離子的能力提高,並降低某些金屬點腐蝕小孔中氯離子的富集作用,隨鉬酸鈉的增加作用會越明顯。

在苯駢三氮唑中加入輔助劑碘化鉀或對氨基苯胂酸採用定量方法是很好的青銅緩蝕劑。其配方BTA0.2mol/L,APA0.005mol/l,PH=4.或BTA0.2mol/l,KI0.01mol/L,PH=6.31溶液溫度為60℃,溶劑的組成乙醇(95%)/水=2/3(體積比)。表面封護劑採用有機硅玻璃樹脂與苯駢三氮唑的混合物,其中BTA的濃度為0.1mol/L,在苯駢三氮唑中加入少量的碘化鉀,是由於碘離子優先吸附於青銅表面,引起初始電位的降低,從而導致苯駢三氮唑的吸附量的增加,多餘的KI亦可通過空氣氧化除去,不會有副作用。在苯駢三氮唑中加入少量的對氨基苯胂酸後,由於苯駢三氮唑優先吸附銅質點上,對氨基苯胂酸優先吸附於錫、鉛點上,二者相輔相成,在青銅器表面形成緻密的保護層,從而導致緩蝕率的增加。

總之,對於每件考古青銅器的處理一定要因地制宜制定保護方案,切忌一方治百病。

❷ 光明牌斷水自控電熱蒸餾器不出蒸餾水原因

1、我采購的斷水自控蒸餾水器不不出蒸餾水了是什麼原因?
答: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1. 多年使用,水垢積累將管道阻塞。2. 回水管接頭膠墊變形,將水管阻塞。出現這種情況排除方法就是1、清理水垢。2、更換接頭膠墊。
2、剛開始出蒸餾水,而注入冷卻水後,卻不出蒸餾水什麼原因?
答:原因是:冷卻水注入量過大。解決方法:將進水控制閥從最小開啟,慢慢調整至冷卻水剛好能壓住漏斗內的熱水。
3、打開電源,缺水指示燈亮是什麼情況?
答:因為蒸發鍋內水位低於液位開關下限。解決方法:加水至加熱指示燈亮為止。

❸ (2ss6棲霞區上模)上氧化硫是大氣污染物之一,表一為s國環境空氣質量標准l對每次空氣質量測定l的Ss2最

(5)若要檢驗該裝置6氣密性,首先理解單向閥6作用:單向閥原理說明:當注射器推活塞時,①關閉,②打開;當注射器拉活塞時,①打開,②關閉.因此應該外拉注射器6活塞,導致試管內壓強減小,若看到浸沒在水中6玻璃管口處有氣泡冒出,說明氣密性良好.故答案為:浸沒在水中6玻璃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1)從提供6化學方程式不難看出,當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不再有單質碘,溶液6藍色就會消失.故答案為:藍;無;
(3)由於所取得碘水是0樣6,因此兩組實驗中參與反應6二氧化硫6質量0樣多,為了使二氧化硫氣體完全被吸收,因此抽拉氣體時要緩緩地進行.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設參與反應6二氧化硫6質量為X.
yO1+I1+1H1O=H1yOs+1HI
hs&nbyp;&nbyp; 15s
X&nbyp;&nbyp;&nbyp; 5g×0.0517%

hs
X
15s
5g×0.0517%

X=0.000031g=0.031mg
第0組:
0.031mg
500×550×50?hm3
=0.58mg/m3
第二組:
0.031mg
500×550×50?hm3
=0.s3mg/m3
故答案為:第0組:=0.58mg/m3;第二組:0.s3mg/m3
(s)由於第二組抽氣速率過快,造成空氣中yO1與碘水未充分反應,產生較5誤差,所以第0組更實際符合.所測化學實驗室6空氣中y016含量屬於三級.故答案為:三級.

❹ 現代實驗室系統包括哪些部分各有何作用和要求

實驗室根據使用情況不同,裡面所需要的功能跟系統都會有所要求的,參考以下實驗室系統的詳細介紹:
一、實驗室通風系統:實驗室通風系統與室內空調系統的通風設計的要求不同,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安全、舒服的工作環境,減少人員暴露在危險的空氣下,通風主要的目是解決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勞動保護問題。
二、實驗室建築空調與潔凈系統:實驗室建築與普通的建築是有區別的,不同的實驗室對溫度、溫度、壓強、潔凈度等參數有不同的要求,而且不同的實驗室之間的氣流不能交叉污染,實驗區的氣流不能流向辦公區,因些實驗建築空調系統的要求比普通建築的要求復雜很多,按布置方式不同可分為分散型空調系統、集中型空調系統及局部集中型空調系統。
三、實驗室環保系統:在化學實驗室進行實驗時會使用化學葯品,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會產生廢氣、廢液、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污染。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化學實驗室的污染問題備受關注。為了降低實驗室對環境的污染,應把實驗室環保系統納入實驗室設計與建設中,從而有利於實驗室環境污染的防預措施,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用無害、沒有污染或低害、低虧染的試劑替代毒性較強的試劑,在一些特定實驗要用到較高的化學試劑時,一定要用封閉的收集桶收集廢液。
四、實驗室氣體管道系統:實驗室的氣體的供應不同於一般工廠的要求,首先表現在儀器設備對氣體的純度要求較高,一般工作氣體要求達到99.999%以上,其次氣體的供應連續,輸出壓力平穩,氣體的壓力波動可能導致儀器設備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氣體的不連續供應甚至可能導致儀器設備故障,因此實驗室氣體管路的設計是較為嚴格的。
五、實驗室給排水系統:包括實驗給水系統、生活給水系統和消防給水系統。實驗給水系統分為一般實驗用水與實驗用純水,實驗室純水系統屬於單獨的給水系統,生活給水系統和消防給水系統與一般建築的給水系統一致。
不同的實驗室對實驗用水有不同的要求,通常進行強酸、強鹼、劇毒液體的實驗並有飛濺爆炸的實驗室,就近設置應急噴淋施,應急眼睛沖洗器。無菌室和放射性實驗室配熱水淋浴裝置。
污染區的用水需要通過斷流水箱,室內消火栓應設置在清潔區內,給水系統的管道入口通常應設置潔凈區,採用上行下給式給水管網,以免擴散污染。
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包括普通消防系統、自動噴灑消防給水系統和水幕消防給水系統等。實驗樓,庫房等建築物在必要時應設立室外消防給水系統,由室外消助給水管道。
六、實驗室純水系統:在當今的實驗室中,水環境作為絕大數實驗室的基本環境,在實驗中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水質往往決定了很多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可重復性,對多數做實驗的專家來說,他們通常要純水中的雜質和化合物的濃度在b級,甚至更低。

七、實驗室供電系統:實驗室建築內部有各種類型的實驗室及儀器設備,供電系統除了維持實驗室特定的環境用電外,還要滿足現有及未來增加的各種儀器的特殊用電要求,對於離心機、層析冷櫃、低溫冰箱帶壓縮機之類的儀器,它們]的電機啟動所需要的電流往往是工作電流的數倍,在啟動瞬間往往會影響該線路的電壓波動,如果接在該線路上所用的大功率儀器較多,就會引起儀器工作不正常。
所以,對實驗建築供電系統的設計,除了要預留足夠的富餘電量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還需要提供不間斷的穩壓電源,基於實驗室的與眾不同,實驗室建築的供電系統從電源、線路、照明、安全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性實驗建築的用電量通常是現有用電量的2倍。

八、實驗建築智能化系統:實驗室智能化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潮流,它是將實驗室世界帶入一個嶄新的時候 ,改變人們觀念,影響人們的工作方式,實驗建築智能化系統包括樓宇自控系統,信息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安全防範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停車場管理系統。
九、實驗室安全防護系統:實驗室是科技的搖籃,實驗室安全防護系統是保證實驗室安全的前提條件,是為了將實驗室潛在的職業危險降至較低,以創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保護對象包括人員的安全、樣品的安全、儀器的安全、運行系統的安全及環境的安全、實驗室安全防護系統包括實驗室硬體建設與軟體管理。
十、實驗室管道系統:實驗建築內有各種共用設施管道很多,在一般小型實驗室內常見的管道有水管、風管、電線管和煤氣管,在大型實驗室或特殊實驗室內還有壓縮空氣、蒸汽、氫氣、氧氣、真空、蒸餾水、空調、網路等管道,管道系統的布置原則是既要保證使用安全,方便安裝,檢修、改裝和增添,又要盡量使各種管線短捷經濟合理和美觀。

閱讀全文

與棲霞自控蒸餾水器哪家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d和a是什麼意思 瀏覽:143
蒸餾時需要調ph嗎 瀏覽:772
如何清理浴室地板水垢 瀏覽:512
魚缸過濾棒入缸 瀏覽:307
潮陽和平鎮污水處理廠 瀏覽:868
變頻器污水提升泵操作規程 瀏覽:5
純水機什麼廠家好 瀏覽:136
人和怡寶純凈水電話多少 瀏覽:944
ro膜干膜和濕膜的區分 瀏覽:493
污水處理工培訓小結 瀏覽:237
污水處理廠脫泥有哪些好處 瀏覽:407
五道過濾器超濾膜 瀏覽:953
飛利浦凈化器維修需要什麼 瀏覽:738
家用純水機什麼價位最好 瀏覽:167
污水終端處理設施是什麼材質 瀏覽:780
進口離子交換纖維 瀏覽:180
污水中cn比是指什麼 瀏覽:97
水族店過濾沒計 瀏覽:216
陳檯子污水處理廠動工了么 瀏覽:265
純水的英文有多少種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