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儲存或處理含有有機物及硫化物廢水的污水塘為什麼會產生臭氣,怎樣消除臭氣
厭氧條件下,嗜硫菌(一種厭氧菌)以硫化物為食產生H2S氣體。所以儲存或處理含有有機物及硫化物廢水的污水塘為什麼會產生臭氣。
加鐵鹽可以有效地去除(去除率90%以上)臭氣。
『貳』 如何經濟的去除污水處理廠的臭氣
除臭原理
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惡臭物質大多數是有機化合物,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例如:低分子脂肪酸、胺類、醚類、鹵代烷以及脂肪族的、芳香族的、雜環的氮或硫化物等。這些物質都帶有活性基團,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特別是被氧化。當活性基團被氧化後,氣味就消失。
化學除臭法:利用臭氣成分與化學葯液的主要成分間發生不可逆的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無臭物質以達到脫臭的目的;因臭氣成分的不同需要選擇相應的化學葯劑。主要方法有:空氣氧化法、化學氧化法、洗滌-吸附法(濕式吸收氧化法)、吸附-氧化法等
生物除臭法:利用微生物將臭味氣體中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或轉化為無害或低害類物質的過程。主要方法有:生物過濾法、土壤法、填充塔式生物脫臭法等。
離子除臭法:空氣在通過高能離子發生裝置時,氧氣分子受到經過發生裝置發射出的高能量電子碰撞而形成分別帶有正、負電荷的氧離子。這些正、負氧離子具有較強的活動性,在一系列反應後,將含C、H、S元素的化合物最終形成小分子化合物CO2、H2O、SO2,無二次污染物產生;並且還能有效地破壞空氣中細菌的生存環境,降低室內空氣中的細菌濃度;離子在與空氣中微小固體顆粒碰撞後,使顆粒荷電並產生凝聚效應,使得傳統過濾方式不能捕捉的且對人體有害的微小顆粒變成可以捕集或靠自身重力而沉降下來,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採用高能離子發生裝置,藉助通風管路系統向散發臭氣的空間送入可控濃度的正、負氧離子空氣,用離子空氣「罩住」污染源表面(如污水池等),使離子在極短的時間內與有害氣體分子發生反應,扼制其擴散並降低其濃度,保證現場的操作人員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並且還能對儀器儀表起到減少銹蝕、延長使用壽命的作用。
特點
化學法:
1、為達到最佳的除臭效果,通常與其它方法組合使用;如活性炭吸附塔配於其後。
2、由於化學試劑對惡臭氣體的去除有其局限性,若要大范圍的去除多種化學成分的氣體,就要使用多種化學葯品;並且隨著化學反應的增多,生成了許多中間化合物,不可避免的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和能耗增加;
3、化學法除臭方法是通過風道,將污染源的臭氣引出,經過一系列裝置,與其化學試劑發生化學反應,使氣體達標排放;但對室內空氣環境無改善作用;並且對除臭裝置、管道及水處理設備,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蝕性;
4、系統連貫性較強,需要連續性運行較長時間;自動化要求較高;由於需要連續使用氣體輸送設備和化學葯劑,費用取決於化學葯品的消耗量,因此運行成本相對較高;
5、一次性投資較大,一旦系統建成,不易調整;投資靈活性較差;系統中管道投資比較大;維修費用較高;新建項目需考慮佔地及動力、公用設施的預留;
6、系統安裝周期長;調試復雜。
生物法:
1、通過氣體輸送系統,將污染源的臭氣引出,並且臭氣經過生物載體時有較大的阻力,因此動力消耗大,對室內空氣環境無明顯改善作用,臭氣對氣體輸送設備及風道有腐蝕作用。
2、根據採取生物除臭方式的不同,投資差異大,投資靈活性較差;
3、佔地面積大,需要新建相應的建、構築物;
4、系統安裝調試周期長,除臭效果隨系統運行時間的增加,需不斷定期更換生物載體,因此運行成本高,系統維護費用較高;
5、對外部環境要求嚴格,表現在濾料的均一性、透氣性、濕度、溫度和pH值等方面;
6、對外部環境污染較小,基本上無二次污染物產生。
離子法:
1、離子凈化採取以人為的本主動除臭方式,在污染源處消除污染,不僅能扼制有害氣體的擴散;同時能夠滿足人們感覺舒適時所需的負離子量,從根本上改善工作環境;處理後的氣體達標並直接排入大氣,一步到位地解決室內外空氣污染問題。
2、初期投資小,可根據投資方資金條件,一次或多次投資;
3、無須考慮其佔地面積;節約土地;無基建費用;
4、系統獨立,安裝、調試簡單、方便、周期短;可根據需要隨時隨地改造,增加或取消;控制方法選擇自控、手控均可;管道投資少;除除臭區域需要相對密閉外,無特殊要求;運行成本低;系統維護費用少;無須設崗;
5、對於單體設備,體積小,重量輕;安裝無特殊要求;使用方便;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運行或關閉;操作簡單,易於掌握;
6、系統設備維修量小、時間短;在發射管壽命期內,僅需簡單的定期清潔工作;一旦出現故障,可以保證在短時間內排除或更換備件、備機;
7、無二次污染物產生。
污水處理廠除臭方法的比選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除臭處理實例較少,僅有的一些實例也是依託於國外技術和使用國外的主要核心材料和設備。雖然現狀如此,但污水處理廠的臭氣治理問題在我國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嚴格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加強對惡臭的監測與治理是污水處理廠今後的發展要求。
在我國,採用化學法對污水廠進行除臭處理的歷史較長,並有很多先例,但由於種種原因,如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化學溶液和動力,產生二次污染物,對裝備、管道腐蝕嚴重等,對臭氣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狀態不甚理想,近年來,已經漸漸被新興的生物法所取代。
與化學法相比,生物法雖然有投資小、處理廢氣污染少、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生物法的局限性也逐漸顯露出來:能耗大、佔用土地、生物濾材消耗大、運行成本高等,並且室內空氣品質及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仍舊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許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
採用離子法凈化污水處理廠的氣態污染物,在國外是一種成熟並且行之有效的、在國內尚屬於新興技術的方法,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人為本,在污染源處消除污染,從根本上改善了室內外空氣品質及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從污水處理廠的無害化等和有效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離子法凈化污水處理廠的氣態污染物,是非常有前途的。
『叄』 污水處理廠惡臭如何處理
污水處理廠的集水抄井、調節池產生的主要臭氣為硫化氫,對人體和周圍環境都會造成了破壞,惡臭廢氣處理成為大家高度重視的問題。
目前污水處理廠工程上常用惡臭廢氣處理法主要有生物濾池、生物滴濾塔、生物濾床活性炭吸附、高能離子除臭、化學除臭和活性氧除臭等。
泰州林森環境工程廢氣處理設備的特點:
1、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
2、反應速度快,停留時間短,處理效果好。
3、啟動、停止十分快捷,操作簡單,不受氣溫影響。
4、反應過程只需用電,節省葯劑和填料的采購、運輸、儲存、管理等,可大大節省人力和運行費用。
5、適應性強,防火、防爆、防腐性能好,廢氣設備性能安全穩定。除定期檢查維護外,無需專人管理和操作,維護和能耗成本低。
6、模塊設計、靈活簡便,從工程的設計、配套、安裝、調試、維護等方面提供了可行性、可靠性和靈活性。
『肆』 硫化氫氣體處理方法
硫化氫氣體能溶於水、乙醇及甘油中,化學性質不穩定。微溶於水,形成弱酸,稱為「氫硫酸」。其水溶液包含了氫硫酸根HS-(在攝氏18度、濃度為0.01-0.1摩/升的溶液里,pKa= 6.9)和硫離子S2-(pKa有爭議,在12至17間)。一開始清澈的氫硫酸置放一段時間後會變得混濁,這是因為氫硫酸會和溶解在水中的氧起緩慢的反應,產生不溶於水的單質硫。
硫化氫是一種二元弱酸。在20℃時1體積水能溶解2.6體積的硫化氫,生成的水溶液稱為氫硫酸,濃度為0.1mol/L[2]。硫化氫在水中的第二級電離程度相當低,以至於氫氧根濃度至少達到8mol╱L時硫離子才能用儀器檢測到:
其中硫化氫是還原劑,二氧化硫是氧化劑,硫既是氧化產物也是還原產物。
『伍』 化工廠是怎樣處理污水中的硫化氫的
1、密閉收集處置法
可在硫化氫集中排放位置安裝密閉收集裝置,並通過引風機將硫化氫收集處理。但此方法對密閉裝置要求嚴格,不能發生泄漏,且密閉裝置內的設備無法進行正常的操作、維護和維修,對於我車間污水處理場來說需要對集水井、緩沖罐、平流隔油池和渦凹氣浮池進行密閉收集硫化氫氣體。如果這樣,不但一次性投入過高,且無法對上述單元進行日常的操作,影響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
即便是可以進行密閉收集,收集到的硫化氫氣體無外乎以下幾種處理方式:一是選擇空曠處直接排入大氣,這樣做不僅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同時還可能導致人員中毒;二是用鹼液吸收,這樣還需單獨上馬一套鹼洗裝置,且鹼洗裝置不可能100%吸收硫化氫氣體,剩餘的硫化氫氣體還會排入大氣;三是用重金屬鹽進行沉澱,但費用過高,同時又會產生重金屬污染;四是上馬硫磺回收裝置,將硫化氫氧化成硫單質,但此項投資和維護費用均過高,不適宜小型裝置使用。
綜上,硫化氫密閉收集處置法不適宜我公司污水處理場解決硫化氫濃度過高的問題。
2、支撐氣膜法
所用的技術為支撐氣膜技術或稱之為透膜解吸-化學吸收技術。調節pH保持或調至5以下95%以上的的H2S在水中會以游離態的形式存在,讓廢水通過一個聚丙烯疏水微孔中空纖維膜組件的管程,在殼程中逆流通過稀氫氧化鈉水溶液(pH大於11),這樣,硫化氫通過膜被不可逆地吸收。
如果廢水的pH值至始至終保持在5,甚至4以下,95%甚至99%的硫化氫可以除掉並在吸收相得到富集(幾十倍至幾百倍)。含鹼的硫化鈉水溶液從各個分散的生產地集中到一處加酸後汽提得到高濃硫化氫後用克勞斯法生產單質硫,這樣還需要上馬汽提裝置和硫磺回收裝置,一次性投資至少150-200萬元,且日常維護費用也較高。
3、汽提回收法
我污水處理場硫化氫來源主要是蒸餾裝置生產廢水,可在裝置區進行汽提和鹼洗處理。
含硫污水先經過污水汽提裝置進行汽提,將硫化氫從污水中汽提出來進入鹼洗系統,鹼洗剩餘硫化氫引入加熱爐燃燒,因其流量很小不會對加熱爐燃燒產生影響;污水中剩餘硫化氫部分可排至污水處理場,這樣即可使污水處理場硫化氫濃度大幅降低。流程如下:
蒸餾裝置區現有鹼洗系統一套,僅需增加一套汽提系統即可完成對硫化氫回收處理。建議採用此方案。
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資料庫http://www.ep360.cn/q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