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 u型管中間半透膜隔開 左管內為葡萄糖溶液,右管內為蔗糖溶液,等體積、等質量百分比
因為濃度和體積沒有關系啊 是單位體積內葡萄糖的量相等
這題主要是考察小分子葡萄糖可以透過半透膜 還有濃度和滲透壓的關系
⑵ U型管中間有一個半透膜(只水通過),兩側分別是30%的蔗糖溶液和30%的葡萄糖溶液,現象是什麼
30%指的是質量分數,由於蔗糖分子量大,所以蔗糖溶液的摩爾濃度低於葡萄糖。所以說水流向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頁面升高,高於蔗糖溶液。
⑶ U型管左邊是濃度為10%的蔗糖溶液,右邊為20%的蔗糖溶液,中間有半透膜,那麼平衡時狀態,分析
當U型管兩端蔗糖溶液濃度相等時滲透壓剛好等於壓強.
而U型管兩端溶液濃度不同回時其答密度也不同,低濃度溶液對高濃度溶液產生滲透壓,使得滲透膜附近的滲透壓等於這個值與兩端溶液壓強差的差值。
個人見解,希望幫到你
⑷ 生物 u型管中間半透膜隔開 左管內為葡萄糖溶液,右管內為蔗糖溶液,等體積、等質量百分比
由於葡萄糖分子量小於蔗糖,因此,等體積、等質量百分比的葡萄糖溶液濃度會大於蔗糖濃度,即葡萄糖溶液滲透壓大於蔗糖的滲透壓。所以,剛開始時,右側水分子會像左側移動。
一段時間後,因為葡萄糖分子也能夠穿過半透膜,大量的葡萄糖分子移動到右側,使得右側的溶質分子數目增多,滲透壓逐漸升高,水分子又會向右側移動,使右側液面升高。
補充回答:因為葡萄糖分子也是小分子,可以自由通過半透膜進行擴散,當然其自由程度比水分子差一些,緩慢地向右側移動。
⑸ 等質量分數的葡萄糖溶液 和蔗糖溶液分別置於U型管左邊和右邊,中間有半透膜
等質量分數的兩種溶液,因為摩爾質量不一樣,所以濃度是不一樣的,即葡版萄糖濃度大於蔗權糖濃度,所以開始時水分會向濃度達的一側運動,因此左邊液面升高:又由於葡萄糖是可以透過半透膜的,而蔗糖不可以,因此右邊濃度比左邊濃度大,要達到平衡,則左邊液面高於右邊。水分子首先向左移動,然後向右;葡萄糖分子向右移動
⑹ U型管的中部有一個半透膜,左邊是30%的蔗糖溶液,右邊是30%的葡萄糖溶液,之後發生滲透,過程是什麼樣的
30%是質量濃度吧,滲透作用比較的是摩爾濃度,30%蔗糖溶液的摩爾濃度比較內小,大約是30%葡萄糖容溶液的一半,所以水向30%葡萄糖溶液的一端滲透,滲透到兩邊因高度差產生的壓力和滲透壓產生的壓力一樣時停止。
⑺ 如何正確理解「滲透壓」
對於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最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滲透壓與溶液中不能通過半透膜的微粒數目和環境溫度有關。
所謂溶液滲透壓,簡單的說,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即溶液濃度越高,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滲透壓越高;反過來,溶質微粒越少,即溶液濃度越低,對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滲透壓越低。
即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佔有明顯優勢的是Na+和Cl-,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於Na+和Cl-。在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相當於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7)U型管半透膜怎麼製作擴展閱讀:
1886年范特霍夫根據實驗數據得出一條規律:對稀溶液來說,滲透壓與溶液的濃度和溫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數就是氣體狀態方程式中的常數R。這條規律稱為范特霍夫定律。
原理為將溶液和水置於U型管中,在U型管中間安置一個半透膜,以隔開水和溶液,可以見到水通過半透膜往溶液一端跑,若於溶液端施加壓力,而此壓力可剛好阻止水的滲透,則稱此壓力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和溶液的重量摩爾濃度、溶液溫度和溶質解離度相關。
因此有時若得之滲透壓的大小和其他條件,可以反推出大分子的分子量。范特霍夫因為滲透壓和化學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獲得第一屆諾貝爾化學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滲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