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因為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我國利用MBR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已處於工程應用階段,青島小澗西垃圾填埋場、北京北神樹垃圾填埋場、北京阿蘇衛垃圾填埋場、佛山高明白石坳填埋場、哈爾濱西南垃圾填埋場、峨眉山市垃圾填埋場等多家垃圾處理場均採用MBR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並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北京阿蘇衛垃圾填埋場在2007年改建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使用MBR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MBR採用分體式生化反應器,包括生化反應器和超濾兩個單元。超濾採用直徑為0.1m的有機管式超濾膜,經MBR處理後,通過超濾膜分離凈化水和菌體,污泥迴流可使生化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達到10~15g/L,經過不斷馴化形成的微生物菌群,對滲濾液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也能逐步降解。整個MBR處理工藝出水,SS去除率達到100%,COD以及NH3-N去除率分別達到87%、75%,減少了後續深度處理中膜污染的程度。
峨眉山市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規模為200t/d,垃圾滲濾液處理規模設計為80t/d,選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納濾」的組合工藝處理。MBR反應器採用一體式,膜組件採用微濾膜。MBR出水水質COD、BOD、NH3-N、SS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很高,運行階段出水水質優於《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多項成功的工程證明,MBR處理垃圾滲濾液技術已擁有成熟的工藝設計經驗。
❷ 垃圾填埋場濃水怎麼處理
垃圾填埋場濃水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採用「預處理+硝化+反硝化+MBR(膜生物反應器)+NF(納濾)+RO(反滲透)」工藝:這是一種針對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具體水質特點的處理方案。其中,膜法處理精度高,能有效保證出水水質。特別是對於高濃度垃圾滲濾液,採用納濾或反滲透可以進一步分離難降解較大分子有機物,確保出水達標。
在處理系統內部增加「內循環膜處理」環節:將反滲透產生的濃縮液再次進行濃縮,提高產水率。同時,可以對反滲透濃液進行高級氧化處理,提高其可生化性,再進入生化系統,從而實現對濃水的有效處理。
回灌處理:雖然回灌也是一種處理方法,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含鹽量越來越高,影響系統性能,因此需謹慎使用。
此外,垃圾填埋場廢水的處理還需要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技術。物理處理技術包括隔油、沉澱、過濾和氣浮等步驟,化學處理技術則涉及混凝、化學氧化等方法,而生物處理技術則包括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等。這些技術的綜合運用,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垃圾填埋場濃水,確保其達到環保排放標准。
綜上所述,垃圾填埋場濃水的處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工藝組合,以達到高效、環保且經濟的處理效果。同時,在處理過程中,還需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和人體健康的保障。
❸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是針對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等產生的含有高濃度有機物、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滲濾液進行凈化處理的工藝。以下是對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的詳細解析:
一、垃圾滲濾液的特點
二、主流處理工藝
「生化+雙級DTRO」工藝
原理:通過前端生化處理去除部分有機物和氨氮,然後通過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膜進行濃縮分離。
優點:結構緊湊、操作簡便、適應性強。
缺點:出水水質穩定性差,氨氮濃度難以達到排放標准。
「生化+MBR+納濾(NF)+反滲透(RO)」工藝
原理:前端生化處理後,通過MBR(膜生物反應器)進一步去除有機物和氨氮,然後經納濾和反滲透膜進行深度處理。
優點:出水水質好,氨氮去除率高。
缺點:工藝復雜,投資和運行成本較高。
三、濃水處理與回灌問題
四、深度除氨氮技術
T-42H特種除氨氮樹脂
原理:利用離子交換原理,在偏酸性環境下有效去除氨氮。
特點:
處理精度高:氨氮含量可以做到0.02ppm以下。
交換容量大:實際交換容量可達30-40g/l。
適用范圍廣:適用於多種行業和領域的氨氮深度處理。
五、處理效果與排放標准
六、圖片展示
綜上所述,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需要根據滲濾液的特點和排放標准進行選擇和優化。通過合理的工藝組合和技術應用,可以實現垃圾滲濾液的高效處理和達標排放。
❹ 生活垃圾滲濾液有何危害,如何處理
生活垃圾滲濾液是指在垃圾堆放過程中,由於降水、垃圾內部水分的滲出和分解等原因,產生的液體。這種滲濾液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具有較強的污染性。以下是垃圾滲濾液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危害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病原微生物:滲濾液中可能含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接觸或飲用受污染的水源可能導致疾病傳播。
化學物質:滲濾液中含有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可能對人體造成慢性毒性,影響神經系統、肝臟和腎臟等器官。
對環境的危害:
水體污染:滲濾液如果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嚴重污染,影響水質,破壞水生態系統。
土壤污染:滲濾液滲入土壤後,會導致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積累,影響土壤的健康和農作物的生長。
空氣污染:滲濾液的惡臭氣體(如氨氣、硫化氫等)會對周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
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
沉澱:通過沉澱池去除滲濾液中的懸浮物和較大顆粒物質。
過濾:使用濾網或砂濾器進一步去除細小顆粒。
化學處理:
氧化還原反應:使用氧化劑(如氯、臭氧等)處理滲濾液中的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
中和反應:對酸鹼性較強的滲濾液進行中和處理,調整pH值。
生物處理:
生物濾池:利用微生物對滲濾液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常見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厭氧消化:在無氧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沼氣。
高級處理:
膜分離技術:如反滲透和納濾等,可以有效去除滲濾液中的溶解性物質和污染物。
蒸發濃縮:通過蒸發去除水分,濃縮滲濾液中的污染物,便於後續處理。
資源化利用:
回收利用:經過處理的滲濾液可以用於灌溉、工業用水等,減少水資源浪費。
結論
生活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種方法,以確保其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立完善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