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核廢水對中國海危害大嗎
日本核廢水對中國海危害很大。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不論日本排放廢水是採取近岸排放還是遠洋公共海域排放,放射性核素都將隨洋流在北太平洋海域擴散,中國管轄海域不可避免會受到放射性物質的跨界污染影響。
根據海洋環流模擬測算,核廢水從日本福島入海後,至少有三種途徑可以影響中國海:一是平流擴散途徑,沿著日本海岸向西南方向擴散進入中國海,該途徑相對來說進入中國海的時間較短;二是通過再循環環流,通常幾年時間可以進入中國海。
第三種途徑是太平洋表層環流系統,包括黑潮延伸體、北太平洋流、加利福尼亞環流、北赤道流以及黑潮,通過巴士海峽和東海陸坡進入中國海,相對來說,該途徑需要更長的時間進入中國海。
「隨著不同的途徑,所輸入的核污染物的濃度有所差別,但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日本核廢水對於中國沿海都將產生復雜而深遠的影響」,該學者表示。
日本排放核廢水違反國際法
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資深核能專家肖恩·伯尼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防止傾倒廢物和其他物質造成海洋污染的公約》禁止在海上處理核廢料。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危機不僅是日本國內問題,也對周邊沿海國家造成潛在威脅。那些關注海洋環境保護和公眾健康的聯合國成員國應該利用適當的外交和法律途徑,就這一問題向日本政府提出質疑。
肖恩·伯尼認為,日本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因此,日本必須遵守法律規定。肖恩·伯尼表示,因為涉及不同的國際法范疇,綠色和平也正在研究,向海洋排放具有放射性的有害物質還涉及到哪些國際公約及海洋法律法規,需要更多不同的團體共同努力,盡一切可能,包括引用國際法去阻止。
Ⅱ 日本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核廢水
日本存在大量核廢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 地下水滲入反應堆:
在核反應堆運行期間,可能出現裂縫或破損,導致地下水不斷滲入反應堆內部。這些地下水在與放射性物質接觸後,會被污染,成為核廢水的一個重要來源。
2. 事故後注入冷卻水:
核事故發生後,為了防止反應堆進一步損壞,通常需要向反應堆中注入大量水以冷卻核燃料棒。這些用於冷卻的水在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從而變成核廢水。
核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
1. 膜分離技術:
膜技術是處理放射性廢水的一種高效、經濟且可靠的方法。它利用膜的分離功能,能夠提供優質的水質輸出,且在處理過程中物料不發生相變,能耗較低。常用的膜技術包括微濾、超濾、納濾、水溶性多聚物-膜過濾、反滲透(RO)、電滲析等。
2. 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復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復技術利用植物和其根際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環境中的污染物,這是一種原位治理技術。適用於生物修復的技術類型有神氏運人工濕地技術、根際過濾技術、植物萃取技術等。研究顯示,水體中的幾乎所有鈾都能被植物根部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