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您好!我課設的生活污水水量是1250m3/h,需要污水提升泵的揚程為15m,應該選擇什麼型號的水泵
一般選擇潛水泵,即WQ系列的
選擇流量大於1250,楊程大於15米的,即QW1250-15-(?)功率,裡面的功率可以到各回個泵廠答家的網站上查詢
補充回答:考慮到反沖洗的話,水量也不會翻倍吧,應該按照1.2或者多少的系數來增加,翻倍的話也太恐怖了。
同時建議採用3台以上的提升泵,比如按照流量2500噸/小時,那麼可以選擇3台1000噸/小時的,一台500噸/小時的,
當實際水量1250噸/小時的時候,可以開一台1000噸的和一台500噸的,總共兩台;
當實際水量2500噸/小時的時候,開2台1000噸的,1台500噸的,這樣組合著開,比較節省電耗。另外一台1000噸/小時的考慮備用。
至於管徑和功率的話要到各個生產廠家的網站上或者相關說明書上查詢一下。(還有疑問可以網路HI里直接問我)
另外推薦幾個泵的型號:
400QW-2500-15-160(管徑400,流量2500,楊程15,功率160)
350QW-1350-15-90(管徑350,功率90)
250QW-600-15-45(管徑250,功率45)
命名規則如下:
B. 環境工程相關專業有哪些
環境工程專業在近幾年一直是熱門專業,不少藝術生留學都選擇的是環境工程專業。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最新的世界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排名,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或譯作史丹佛大學,通常直接稱作斯坦福大學,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是一所享譽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斯坦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目前擁有全職教授35人,研究領域包括六大方向。其中,環境工程當之無愧是世界第一。
2.瓦格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
瓦格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位於荷蘭中部,是一所研究生命科學的著名高等學府,始建於1876年。作為瓦格寧根大學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的一部分,它已發展為一個國際性的科研機構。
瓦格寧根大學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方面的研究機構中其排名世界第一。
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是美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且最頂尖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中最老的一所,也是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創始會員之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學院被譽為世界頂尖工程師的搖籃,工程學院下設八個本科工程項目,其中就有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系。
4.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哈佛大學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5.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建立於1878年,坐落於素有北歐的威尼斯之稱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瑞典規模最大的綜合類大學之一最初只開設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1904年建立授予學位制度,在隨後的20年間創建了法律和人文科學學院。
6.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牛津",位於英國牛津,是一所譽滿全球的世界頂級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與劍橋大學並稱牛劍,與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
牛津大學分校邁阿密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設有環境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碩士學位。
7.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簡稱CSU)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學,成立於1870年,是美國著名的公立大學之一。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工程類設有環境工程專業,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熱門專業。
8.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院創建於185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之一,在全世界范圍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
9.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縮寫為UIUC),建立於1867年,位於伊利諾伊州幽靜的雙子城:厄巴納-香檳市,是一所享有世界聲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多年一直位居美國專業排名前列。其環境工程專業設在工程學院,有EES和EHHE兩大方向。
10.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簡稱昆大,世界百強名校和頂尖的高等科研學府之一,始建於1910年,是昆士蘭州的第一所綜合型大學,也是澳大利亞最大最有聲望的大學之一,同時還是六所砂岩學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
昆士蘭大學優勢專業很多,環境專業和工程專業就是其中之一。昆士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定量分析能力,又對整個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有全面了解的環境科學人才。
以上就是關於世界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排名的介紹,希望對環境工程專業留學的藝術生有所幫助。
C. 哪位高手能幫忙做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啊,以前有自己做過的也行,萬分感謝了~
設計任務書(一)
河北某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
一.工程概況
某污水處理廠服務約50萬人,匯水面積為40km2,設計規模一期為160000m3/d,遠期為320000m3/d,利用國外貸款建設。城市排放的污水中,生活污水佔35%,工業污水佔65%,通過管道排放到市郊,再經37km的明渠排入周圍河流。
二.設計水質水量及排放質量
1.設計處理水質水量
設計處理能力160000m3/d(最大可處理208000m3/d)。
由於受城市排水體系和實際進水量變化的影響,幾年來其污水處理量基本保持在130000m3/d左右。進水水質中生活污水水質比較穩定,而工業廢水水質波動較大,污水廠實際進、出水質見下表。
項 目 BOD5(mg/L) COD(mg/L) SS(mg/L) pH值 有毒物質 重金屬
進水 100-200 150-350 80-200 7-9 - 微量
出水 ≤30 ≤120 ≤30 6-9 - 微量
設計進水水質為(未考慮有毒物質及重金屬)
BOD5 200mg/L COD 400mg/L SS 250mg/L pH值 7-9
2.排放標准
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設計出水水質為
BOD5 ≤20mg/L COD ≤120mg/L SS ≤25mg/L pH值 6-9
三、處理工藝方案的選擇及流程
1.處理工藝確定原則
為了同時達到污水處理廠高效穩定運行和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的目的,依據下列原則進行了污水處理工藝方案選擇:
①技術成熟,處理效果穩定,保證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准;
②投資低,運行費用省,低投入高效益;
③選定工藝的技術設備先進、可靠,國產化程度高,性能好。
2.處理工藝的確定
採用普通活性污泥法。
污水進廠後經自動粗格柵進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內設潛水泵,污水提升後經細格柵進入曝氣沉沙池去除沙粒,再經初沉池去除大部分懸浮固體,初沉出水經廠內高架渠道進入曝氣池。曝氣池採用循環推流反應形式,其出水經平流式二沉池分離後排入周圍河流。
初沉污泥與二沉剩餘污泥首先進入前濃縮池,經濃縮後進入蛋形消化池中溫消化,使污泥穩定。消化後的污泥經後濃縮池進一步濃縮,減少體積,用帶式壓濾機進行脫水,泥餅外運處置。
3.處理工藝簡介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好氧處理過程。污水在曝氣池中通氣充氧,使各種活性污泥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能形成菌膠團的細菌形成絮狀體,原生動物附著其上,絲狀細菌與真菌也交織穿插期間,形成一顆顆懸浮於混合液中的絮體顆粒,每一顆粒就是一個微生物群體。這樣的活性污泥顆粒與進入曝氣池的污水相接觸,即發生對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分解、吸收等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通氣後,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大部分被同化為微生物有機體,然後進入沉澱池。絮狀化的活性污泥顆粒能很好地沉降至池底部,上清液即為處理過的水,可排出系統外。沉澱的污泥一部分補充、迴流到曝氣池,與未處理污水混合重復上述作用;另一部分污泥則作為剩餘污泥排出。
三.設計工藝要求
工藝採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多點進水)。
污水進廠前設有總閘門一道,在總閘門前另有直接排放的溢流管道。
污水進廠後經自動粗格柵進入集水池,
在集水池內設潛水泵,
污水提升後經細格柵進入旋流沉沙池去除沙粒,
再經初沉池去除大部分懸浮固體,
初沉出水經廠內高架渠道進入曝氣池。曝氣池採用循環推流反應形式,
其出水經平流式二沉池分離後排入周圍河流。
初沉污泥與二沉剩餘污泥首先進入前濃縮池,
經濃縮後進入蛋形消化池中溫消化,使污泥穩定。
消化後的污泥經後濃縮池進一步濃縮,減少體積,用帶式壓濾機進行脫水,泥餅外運處置。
四、工程設計
1.總平面設計
(1)平面布置原則
總平面布置包括:污水與污泥處理、工藝構築物及設施的總平面布置,各種管線、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各種輔助建築物與設施的平面布置,總圖平面布置時應遵從以下幾條原則。
1.處理構築物與設施的布置應順應流程,集中緊湊以便節約用地和運行管理。
2.工藝構築物不用改設施與不同功能的輔助建築物應按功能的差異分別相對獨立布置並協調好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如地形走勢,污水出口方向、風向)。
3.構建之間的間距應滿足交通,管道(渠)敷設,施工和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4.管道(線)與渠道的平面布置應與其高程布置相協調,應順應污水處理廠各種介質輸送的要求,盡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迴曲折,便於節能降耗和運行維護。
5.協調好輔建築物、道路、綠化與處理構建築物的關系,做到方便生產運行保證安全暢通美化廠區環境。
(2)平面布置特點
1.布置緊湊,流線清楚。
2.生活活動區,污水區、污泥區,界線分明從大門進去為綜合樓,形成入口的生活區,該區位於主導風向的上風向,距離格柵、污泥區很遠,加強綠化,環境較好。
3.污泥區位於下風向且在廠區的最下角,消化池距離構建築物較遠,不影響其它設施。
4.生產輔助區距需檢修用電等較多的構築較近,方便了工作人員。
5.廠區內道路設計考慮工作人員可以順利到達任何地點。
6.設有後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沉砂、泥餅等由後門運走,而不走前門,避免了影響大門處生活區的環境清潔。
廢水處理的工藝流程,是由若干不同功能的單元處理構築物(設備)和輸配水管渠所組成。隨著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一方面同一功能處理設施的類型在不斷增多,另一方面,同一設施的處理功能有的也在擴展。在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及構築物類型確定後,廢水處理的工藝計算任務主要是確定構築物(設備)及管渠的幾何尺寸和數量,以及輔屬裝置、材料及葯品等的規格及用量。從而為處理廠的布置等提供依據。
①青島市李村河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7×104m3/d,格柵底距地面8.0m。粗格柵間採用半地下形式,內設機械粗格柵3台,柵條間隙25mm,格柵寬度1.36m,經格柵截留的柵渣由皮帶運輸機收集、螺旋輸送機提升後進入地面的柵渣箱,而且在格柵近水面設置寬度1.0 m的檢修平台。4台通風機設在半地下式房間內,取風口設在渠道和房間內,通風機風量8000 m3/h。流經粗格柵的污水由提升泵房提升後進入細格柵間,細格柵間設計3台階梯式機械格柵,柵條間隙6 mm,格柵寬度1.28 m,細小的柵渣經螺旋壓實機脫水後外運。 ②呼和浩特市辛辛板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0×104m3/d,格柵底距地面5.4m。粗格柵間採用地面式,設置機械格柵2台,柵條間隙25mm,格柵寬度2.0m,高度8.4m,設計時在屋頂設2.5m×1.5m的天窗,使格柵間高度由11.5m降低至6.2m。排風機的取風口設在過水渠道內維修人員經常出現的地方,共設2台排風機,通風量8 250m3/h。
工藝流程:
三、主要構築物
序號
名稱
規格(m)
數量(座)
設計參數
主要設備
1 格柵 L×B=3.16×1.65 2 計流量Q=165600m3/d
柵條間隙b=15mm過柵流速v=1.0m/s 機械除渣機兩套
2 提升泵房 L×B×H=10×8×5 1 計流量Q=165600m3/d
單泵流量Q=2400m3/h 潛污泵4台手動起閉機
3 沉砂池 L×B=18×3.22 2 計流量Q=165600m3/d
水平流速v=0.3m/s有效水深h=1.0m 砂水分離器
4 初沉池 L×B=×27×6 2 計流量Q=165600m3/d
q=2.0m3/(m2·h)停留時間t=1.5h 刮泥機 貯渣斗
5
曝氣池 L×BH=71.5×7.55 2 計流量Q=120000m3/d BOD=200,去處效率90% 鼓風機 微孔曝氣器
6 二沉池 D×H=46.1×6.15 2 計流量Q=120000m3/d
q=1.5m3/(m2·h)
停留時間t=2.5h 刮泥機 出水堰板
(1)粗格柵(兩組,一用一備)
功能:去除污水中的較大漂浮雜物以保證污水提升泵的正常運行,採用機械格柵,正常情況下兩條渠道同時運行,事故時一條運行。
主要參數:設計最大流量Qmax =208000 m3/d =2.4 m3/s
柵條間隙寬度b=25.0mm
柵前水深h=1.0m
過柵流速v=0.8m/s
格柵傾角α=60°
柵條寬度S=0.01m(柵條斷面為銳邊矩形)
柵條間隙數:
n==112
柵槽寬度:
B=S(n-1)+bn=3.91m
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
設進水渠寬B1=2.3m,漸寬部分展開角α1=20°
L1=(B–B1)/2tgα1=2.21m
漸窄部分長:L2= L1/2=1.10m
過柵水頭損失:
h1=4/3 ()k=0.061m
柵後總高度:設柵前渠道保護高度h2 =0.3m
H=h+ h1+ h2=1.36m≈1.4m
柵槽總長度:
L= L1+ L2+0.5+1.0+H1/tgα=5.56m
每日柵渣量:
在格柵間隙為25mm的情況下,設柵渣量為0.03m3/103m3污水,Kz設為1.2。
W=86400Qmaxw1/1000Kz=5.2 m3/d>0.2m3/d
因此需要採用機械清渣。
(2)集水池和提升泵房
使用矩形合建自灌乾式泵房,集水池與機器間由隔牆分開,只有吸水管和葉輪淹沒在水中,機器間可經常保持乾燥,以利於對水泵的檢修和保養,又可避免污水對軸承、管件、儀表的腐蝕。
設計流量Qmax =208000 m3/d =2.4 m3/s
採用流量為0.6 m3/s的潛水泵,4用一備。
集水池分成2格,總有效容積為一台水泵8分鍾的出水量:
V=qt=288 m3
設集水池有效水深為2.0m
集水池面積F=144m2,寬度採用10m,長度為14.4米,取15米
水泵所需揚程:H=3.3+0.1+0.2+0.6+0.2+0.6+0.5+0.4+1.5=7.4m
(3)細格柵
功能:去除污水中較為細小的漂浮雜物,以保證後續處理流程的正常運行。
建兩組,設計流量為Q=Qmax/3= 0.8m3/s
柵條間隙e=6mm
柵前水深h=0.8m
過柵流速v=1.0m/s
格柵傾角α=60°
同粗格柵計算得:
柵條間隙數n=155
柵槽寬度B=2.47m
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L1=1.33m
漸窄部分長L2=0.66m
水頭損失h1=0.633m
柵後總高度H=1.73m
柵槽總長L=4.12m
每日柵渣量W=5.2 m3/d>0.2m3/d
所以需要機械清渣
(4)旋流沉砂池
功能:污水從沉砂池的切向進入,具有一定的流速,砂粒產生離心力,密度較大的砂粒沿池壁及沉砂池獨特的結構沉降到池底集砂斗。沖洗系統將避免集砂斗中沉砂板結,而且將附著在砂粒上的有機物顆粒與砂粒分離,使有機物顆粒從集砂斗中返還到污水中。槳葉的旋轉使水流呈復雜的渦旋狀態,生成輕微的上升流速,從而帶動有機物顆粒隨水流流入下一道工序進行處理。通過改變槳葉的轉速與集砂斗的間隙使沉砂池的沉砂效果、有機物顆粒的分離效果達到最佳。集砂斗內的沉砂通過先進的空氣提升系統(或砂漿泵)提升到無軸螺旋砂水分離器,實現砂粒與污水的徹底分離。
旋流沉砂池系統在運行中,進出口水流速度較高,處理量較大,除砂效果好,佔地面積小,設備結構簡單,節約能源,運行可靠,整個系統PLC控制,實現中控、連續自動運行,操作及維護方便,適合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使用,對於國內的污水處理中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種很好的替代產品
主要參數:設計流量Qmax =20.8萬m3/d =2.4 m3/s
設計停留時間 t=60s
進水管流速 v1 =0.3m/s
池內水流上升速度 v2 =0.06m/s
沉砂池錐底部分高度 h4 = 1.5m
超高 h1 = 0.5m
中心管底至沉沙面得距離 h3 = 0.3m
宜分作三池進水沉沙n=3。
① 進水管直徑:
d= ==1.84m
② 沉砂池直徑:
D===4.52m
水流部分高度:
h2= v2t = 0.0660 = 3.6m
沉沙部分所需容積:
V==10.37 m3
⑤ 圓截錐部分實際容積:
V1=
⑥ 池總高度:
H = h1+h2+h3+h4 = 0.5+3.6+0.3+1.5 = 5.9m
(5)初沉池(輻流式)
輻流沉澱池的池型呈圓形,採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形式。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輻流,泥斗設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機械排除。輻流沉澱池採用機械排泥,運行較好,設備較簡單,排泥設備已有定型產品的優點。
主要參數:設計流量Qmax =20.8萬m3/d =2.4 m3/s
表面負荷q=2.0m3/(m2h)
池數n=3
沉澱時間t=2h
沉澱部分水面積:
F=Qmax/nq=1440m2
池子直徑:
D==42.8m
沉澱部分有效水深:
h2=qt=4m
沉澱部分有效容積:
V==6480m3
污泥部分所需容積:
V=SNT/1000n=20.83m3
污泥斗容積:
設污泥鬥上部分半徑r1=2m,污泥斗下部半徑r2=1m, 傾角=,
h5=(r1-r2)tg=1.73m
污泥斗容積 :V1=h5(r12+r1r2+r22)=12.7m3
⑦ 污泥斗以上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
設池底徑向坡度0.05,則圓錐體高度
h4=(R-1)0.05=0.97m
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
V2=h4(R2+Rr1+r12)=504.8m3
⑧ 污泥斗總容積:
V=V1+V2=517.5m3>20.83m3
⑨ 沉澱池總高度:
設h1=0.3m, h3=0.5m
H=h1+h2+h3+h4+h5=7.5m
沉澱池池邊高度:
H′=h1+h2+h3=4.8m
⑩ 徑深比:
=10.7 符合要求
(6)曝氣池
曝氣池採用氧化溝池形,分2組,每組布置成4個廊道,每個廊道長82~88 m,寬9.5 m,水深7 m,每組容積22 284 m3,總容積44 568m3。平均水力停留時間5.1h。在曝氣池中,污水被強制形成循環流,其流態具有推流型和完全混合型的雙重特點。因此,不但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而且也不易發生短流。 曝氣充氧系統採用鼓風射流曝氣器,射流器共638個,分成8組,在每個廊道的池底內布設 1組。每組由1台水泵提供工作介質,其中6台工作介質採用迴流污泥,2台使用曝氣池內混合液。該曝氣系統屬中微孔曝氣,鼓風機送入空氣在射流器內與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後擴散至池面,因而具有較高的氧利用率,在標准工況下,曝氣系統的動力效率可達2.2 kg O2/(kW•h)。射流器的工作介質推動池內水流循環,並使全池污泥保持懸浮狀態。
主要參數:設計流量Qmax =20.8104 m3/d =2.4 m3/s
進水水質:BOD5 200mg/L COD 400mg/L SS 250mg/L
出水水質:BOD5 ≤20mg/L COD ≤120mg/L SS ≤25mg/L
污泥迴流比:R=0.5
① 處理效率:
E=La-Lt/La*100%=90%
② 曝氣池容積:
設混合液懸浮物濃度為3g/L,系數f=0.7,則Nw=0.73=2.1kg/m3,取污泥負荷Fw=0.4
曝氣池容積V=QLr/NwFw=44568m3
③ 名義停留時間:
Tm=V/Q=0.214d=5.1h
Ts=V/(1+R)Q=3.4h
④ 污泥產量:
設污泥增殖系數a=0.6,污泥自身氧化率b=0.08
Y=aFw-bVNw=14977kg/d
⑤ 泥齡:
Tw=1/(aFw-b)=6.25d
⑥ 曝氣池需氧量:
設氧化每千克BOD需氧a1=0.5kg,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b1=0.16kg/kgMLSS*d
O=a1QLr+b1VNw=33695kg/d
(7)二沉池
採用平流式沉澱池,沉澱效果好,施工簡易,造價較低。
主要參數:設計水量:Qmax =20.8104 m3/d =2.4 m3/s
表面負荷:q=1.5(m3/m2h)
水力停留時間:t=2h
污泥濃度:x=3500mg/L
污泥迴流液濃度:x1=10000mg/L
池數n=4
① 沉澱部分有效面積:
A=Qmax/nq=1445m2
② 沉澱部分有效水深:
h2=qt=3m
③ 沉澱部分有效容積:
V==4333m3
④ 池長:
設水平流速0.004m/s
L=vt*3.6=28.8米
⑤ 池寬:
B=A/L=50.2m
⑥ 污泥部分所需總容積:
設T=2日,每人每日污泥量取S=0.5升/人*日
V=SNT/1000=500m3
⑦ 污泥斗容積:
設污泥鬥上部分半徑r1=2m,污泥斗下部半徑r2=1m, 傾角=,
hs=(r1-r2)tg=1.73m
污泥斗容積 :V1= hs(r12+r1r2+r22)=43.5m3
⑧ 污泥斗以上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
設池底徑向坡度0.05,則圓錐體高度
h4=(R-1)0.05=0.97m
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
V2=h4(R2+Rr1+r12)=527.6m3
⑨ 污泥斗總容積:
V=V1+V2=571.1 m3>500 m3
⑩ 沉澱池總高度:
設緩沖層高度h3=0.5米
H=h1+h2+h3+h4+h5=6.5m
沉澱池邊高度
H』=h1+h2+h3=3.8m
(8)污泥濃縮池
採用連續流重力濃縮池,池型為圓形,豎流式。
主要參數:
產泥總量14977kg/d
含水率ρ=99.2% ,濃度=40Kg/m3
縮後:污泥濃度40g/L,含水率ρ=96%
濃縮池有效水深h=4m
濃縮時間10h
① 污泥混合後的濃度:
C=(127368.5+224140)/14977=13.2Kg/m3
② 濃縮池面積:
設固體通量為 M = 55Kg/m2d
A==847m2
③ 濃縮池直徑:
D==19.5m
④ 濃縮池工作部分高度:
h1==3.7m
⑤ 濃縮池總高度:
設濃縮池超高h2=0.3m,緩沖高度h3=0.3m,濃縮池高度
H=h1+h2+h3=3.7+0.3+0.3=4.3 m
(9)消化池
污泥消化池採用定容式蛋型,共3座,每座尺寸為:最大直徑24 m,總高度42.93 m,液體高度40.93 m,每座容積10400 m3。消化池採用中溫消化,由2台沼氣鍋爐和3套熱交換器及3台污泥循環泵組成的污泥加熱系統。設計沼氣最大產氣量為13000 m3/d。
蛋型消化池與其他消化池相比,有以下特點:①池底不易積砂或積泥,因而不會使有效池容縮小;②易攪拌混合,池內無死區,可使有效池容增至最大;對於同樣的混合效果,混合攪拌的能耗低於其他池型;③上部不易集結浮渣;④對於同樣的容積,其表面積較其他池型小,因而熱損失小;⑤結構穩定,不易產生裂縫;⑥池型呈流線型,較美觀。
(10)污泥濃縮壓濾機房
功能:對剩餘污泥進行濃縮壓濾脫水,使污泥含水率降低到盡可能低的程度,以減少污泥體積並便於裝卸作業。使用帶式壓濾機。
帶式壓濾機是依據化學絮凝接觸過濾和機械擠壓原理而製成的高效固液分離設備,因其具有工藝流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運行連續、控制操作簡便和工作過程可調節等一系列優點,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經絮凝的污泥首先進入重力脫水區,大部分游離水在重力作用下通過濾帶被濾除;隨著濾帶的運行,污泥進入由兩條濾帶組成的楔形區,兩條濾帶對污泥實施緩慢加壓,污泥逐漸增稠,流動性降低,過渡到壓榨區;在壓榨區,污泥受到遞增的擠壓力和兩條濾帶上下位置交替變化所產生的剪切力的作用,大部分殘存於污泥中的游離水和間隙水被濾除,污泥成為含水率較低的片狀濾餅;上下濾帶經卸料輥分離,憑借濾帶曲率的變化並利用刮刀將濾餅刮落,實現物料的固液分離,而上、下濾帶經沖洗後重新使用,進行下一周期的濃縮壓濾。
構築物1座,平面尺寸66m×40m。日排泥乾重18600kg/d,剩餘污泥混合液流量2360m3/d,進泥含水率92%,出泥含水率78%。主要設備選用帶寬2.0m為帶式濃縮壓濾機8套,單台處理能力濃縮段25 m3/h、壓濾段9 m3/h,設計工作時間10 h。
D. 誰懂生活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啊,很急!!!
看不懂你的1、2、...組是什麼,是老師布置的分組吧。把時水量乘上24=水量。
設計回的時候要用最大水量,可以取答變化系數為1.2~1.3。最大水量=水量×變化系數。
題目中只給了COD和BOD和SS,沒有給TN和TP,所以確定不下來需不需要用脫氮除磷工藝。所以用氧化溝就行了:粗格柵+提升泵房+細格柵+沉砂池+氧化溝+二沉池+紫外消毒池 (出水),污泥工藝就用最簡單的 帶式濃縮脫水一體機。
風向和水文是考慮平面布置用的,東南風(就是指你的污泥處理區設置在西北方向),水文是考慮池子埋的深度,不會影響地下水。
如果實在不會,算出水量之後,到築龍網、土木在線論壇、網路文庫都能找到很多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說明書
E. 給排水專業學什麼的
給排水專業的學習內容涵蓋了廣泛的領域,主要專業課程包括水文學與水資源、水處理生物學、給水處理、污水處理、泵與泵站、高層給排水及消防工程、給排水管道系統、建築給排水、土建與水工結構基礎、水工藝設備基礎、水工程經濟、水處理實驗技術、水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泵站設計、建築給排水課程設計、給水管網設計、排水管網設計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基礎課程,如三大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三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等數學、電工學等,這些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還有大英、政治等必修課,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這些課程不僅理論知識豐富,還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將通過實驗、設計課程和項目實踐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給排水工程的各個方面,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系統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掌握給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和管理等知識和技能,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提供技術支持。
總體而言,給排水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F. 教育要踐行| 李佩寧:什麼是真正的跨學科整合——從幾個案例說起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科過於割裂,學生則通常難以理解各個學科之間是如何聯系的。比如,初中生學完二次函數,可能要到高中後才能從物理學科中找到二次函數的實際用途;高中生學完虛數,只有將來上大學學習電子專業時才能發現虛數的實際功用。學習短期內看不到實際意義的知識,會明顯降低學生的興趣,也會讓知識變得更加抽象而難以理解。這時,跨學科學習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多學科是不是跨學科
在我們深入思考跨學科整合的課程和教學前,需要釐清一些關於跨學科的概念與認知,避免走彎路。
什麼是跨學科?筆者選出四種學界廣泛認同的跨學科定義,我們可以從中正確理解跨學科的概念。
第一個定義是由黛安娜·羅頓、馬克·秦等人提出的,他們將跨學科教育定義為:一種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由單個教師或教師團隊對兩門及以上的學科知識、資料、技術、工具、觀點、概念或理論進行辨識、評價與整合,以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處理問題、創造性地使用多學科的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定義由維羅妮卡·曼西拉提出:整合兩門及兩門以上的學科知識與思維模式以推動學生認知進步的能力,例如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創造產品或提出新問題。
第三個定義是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促進跨學科研究》中提出:由個人或團體對兩門及以上學科的信息、資料、技術、工具、觀點及理論進行整合的研究模式,為了提升基本認識或解決問題,而那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通常超出了單學科或單個研究實踐領域的范疇。
第四個定義是最權威的,由艾倫·雷普克在《如何進行跨學科研究》中提出:跨學科研究是回答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進程,這些問題太寬泛、太復雜,靠單門學科不足以解決;它以學科為依託,以整合見解、構建更全面認識為目的。
從以上定義中,我們不難抽取跨學科概念的幾大要素:跨學科要以現實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為依託;跨學科要以學科為依託,但要超出單學科研究的視野,關注復雜問題或課題的全面認識與解決;跨學科要有明確的、整合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模式;跨學科還旨在推動新認知、新產品的出現,鼓勵在跨學科基礎上完成創新與創造。
在操作過程中,很多人把多學科與跨學科混為一談。多學科通常指兩門及以上學科的見解並置於一起。比如,針對「水」的主題課程,語文教師介紹與水有關的詩詞、文化,物理教師介紹水的三態變化,生物教師介紹水對於生物體的巨大作用,地理教師介紹水在地球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課程到此為止,不進行整合,學科間是相鄰關系。多學科課程好比一盤水果沙拉,不同種類的水果只是被沙拉醬混合在一起而已。而跨學科恰恰要求有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並且選題更加具體。美國國家科學院專門指出:只要不是僅僅把兩門學科粘在一起創造一個新產品,而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綜合,那就是真正的跨學科。
真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從現實情境中提煉出更多的跨學科課程研究的視角,進而整合生成全新的課程。比如,圍繞水這個主題,可以研究水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生產生活;水與生命的關系(動物、植物、微生物);水與地球的各個系統(大氣、生態、地質、氣候、土壤、熱力);水資源研究(淡水、污水處理、灌溉、凈化、污染、再利用);水資源管理(水壩、節水、發電、引水、現代農業、雨水收集);水與社會、經濟的相互作用(價值觀、城市、運動、信仰、治水、航行、運輸、運河、起源、一帶一路、國家邊界、遷徙、戰爭);水與文化的共生(藝術、語言、風俗、音樂、茶藝、慶祝活動、詩歌、攝影)。
設計跨學科課程要注重三方面內容
搞清楚「什麼是跨學科」後,「如何設計一個好的跨學科課程」這個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面前。根據跨學科概念的幾大要素,筆者認為要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內容:
1.選題上要注重現實情境下真實問題的研究與解決
真實合理的情境是學習的重要一環,在情境中解決真實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目的,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在跨學科課程設計實踐中,很多教師都覺得現實情境中的真實問題難以尋找。筆者根據幫助國內學校構建跨學科課程的經驗,在這里給出幾種常見角度供選擇:
一是有效利用國家課程標准或重要知識點。課標呈現的是各個學科下重要的能力范疇,會涉及項目實施操作中的相關知識、技能、方法、策略的目標要求。比如開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結合的跨學科寫作課程,寫各種主題、話題的研究報告或者小論文。
二是利用網路搜索。目前,許多網站有針對各個年級、各個學科開展得十分成熟的項目介紹,可以藉此激發靈感,形成自己的跨學科研究選題。比如,研究水果電池、太陽能應用、3D列印、Arino、感測器與物聯網等。
三是聯系人們的日常工作。跨學科學習的核心目標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最實際的問題為出發點,所以要把關注點聚焦到校園外的社會環境下,尋找人們在各行各業工作時遇到的實際問題並給予解決辦法。比如,橋梁的設計與搭建、能源的生產與使用等問題。
四是結合當地或國家大事。跨學科的項目學習,要培養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城市大事、身邊大事。比如,如何更好地向北京市民宣傳南水北調工程進而影響市民的節水行為?如何實現校園內的垃圾分類與回收?
五是結合服務於社區的理念,調研一些非營利機構、公司、政府、高校,從他們現階段的需求中尋找跨學科項目靈感。比如,從身邊人的健康問題想到如何尋找並引導人們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是充分調動其他可利用的資源。比如,又霧霾了,我爸爸今天開車走西直門橋又繞暈了,我們學校有一半的同學戴眼鏡,科學家發現了引力波,等等。這些真實的事件都可以提煉出非常好的研究主題作為課程選題。
2.內容上要注重學科核心概念及學科間的大概念
學科不扎實,跨學科也就無從談起。學科之所以自成體系是因為其具備完整的知識架構和研究方法,這是完成跨學科的基礎。因此,即便是跨學科課程,其涉及的學科核心概念與研究方法也必須是嚴謹的、經得住推敲的。
對於跨學科課程而言,除了學科內容精準、選題真實外,還要利用學科間的大概念來支撐。大概念一詞伴隨STEM教育的興起而進入公眾視野,是指能夠用於解釋和預測較大范圍自然界現象的概念。溫·哈倫在《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一書中就明確提出了科學教育的14個大概念,例如「科學的應用經常會對倫理、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影響」就是一個大概念,與此相對應,我們很容易在美國的初高中學校發現學生在研究《尋找替代能源》《醫學發展和立法以及社會倫理的關系》等研究課題。
3.設計上要注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伊萬尼特斯卡雅、克拉克等人在《跨學科學習:過程與結果》中提出,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強化高階思維技能,也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學科領域之間建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和更有意義的研究。所謂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
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1956)及其修訂版(2001)對高階思維有詳細的闡述,很多教師對此並不陌生,但是難點在於理論如何應用於實踐?因篇幅有限,筆者會在後面的典型案例中給出一種美國教師經常使用的方式,幫助教師探究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個問題,即跨學科課程中問題的設定。
從三個典型案例看跨學科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課例觀察一:《我是勤勞的勞動者》
這是小學高年級的視覺藝術語文課,即語文與美術整合課程,需要3課時180分鍾完成,我們只看其教學目標:
●學生要學會分析讓·弗朗索瓦·米勒的名畫《扶鋤的男子》;
●學生學習畫家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
●學生將就怎樣理解油畫、如何使用視覺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等問題展開討論;
●學生對畫中人物進行情感揣測,並寫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通過為一位辛苦工作的家庭成員作畫,來證明自己已經理解如何使用線條及空間強調主題。
從這份教學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歷史、美術知識與創作、討論、詩的寫作、德育等要素。很多老師都好奇,這些內容是怎麼有機整合到一起的呢?我們看這張藝術與其他學科整合模型(見圖1),想必大家一定有所收獲。
在本課中,學生要了解藝術史方面的內容,不但要學會從作品當時的社會、宗教、物質、事件等多個角度對名作《扶鋤的男子》進行分析,還要了解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特點;學生學習審美,練習美術方面的基本功,通過觀察畫家對於空間和線條的把握來學習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學生還需要猜測畫中人物的內心與情感,但這種猜測要建立在豐富細節的基礎上,包括成畫的年代、畫作的主題、畫作中的矛盾與沖突、畫作中的遠近虛實對比等,學生要用細節作為論據證明自己對於畫中人的情感揣測並與他人分享、討論乃至辯論,這就是分析、評價與綜合,展示了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學生要寫一首小詩描寫畫中人物;最後,通過要求學生為一位辛苦工作的家庭成員作畫,又巧妙地將創作與德育進行了融合。這個課程非常經典,它告訴我們,通過教師的有效合作,傳統的課程也可以改良成跨學科課程。
課例觀察二:《橋梁中的懸臂》
這是一個5-6年級混齡教學的STEM課程,取自學校橋梁項目課程。本課需要3課時完成。我們用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分析教師在本課程中預置的全部問題分別屬於哪一層次。
●塔吊的結構為什麼能夠吊起重物?(理解)
●吊起重物時有沒有最大重量限制?(應用)
●吊臂遠端還是近端更能吊起重物?為什麼?(應用)
●用自己的話說出什麼是懸臂?對照塔吊尋找什麼是梁,哪裡是固定點?(理解)
●說說塔吊的結構原理是什麼?(應用)
●[高年級拓展問題]塔吊的原理和杠桿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
●給出一部分懸臂結構的圖片,讓學生辨認。(應用)
●進一步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了懸臂結構,並闡述。(應用)
●思考塔吊的吊臂為何有那麼多三角形?起什麼作用?(分析)
●吸管之間有哪些連接方式?(分析與創造)
●吸管的哪個部位受力最大?如何將受力分散?(分析)
●吸管搭建的懸臂結構受到哪些方面的力?(應用)
●參考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除了受力,懸臂還會受哪些方面的擾動?(應用與分析)
●怎麼克服這些各個方向的擾動?(評價與創造)
●懸臂結構可以下垂嗎?(分析)
●下垂幅度大好還是小好?(分析)
●下垂是否有利於整體的結構穩定?(評價)
●你們組怎麼分工的,每個人的職責是什麼?(應用)
●你們組的懸臂包含了哪些結構元素?(應用)
●實驗中出現了哪些問題?怎麼解決的?(分析、綜合與評價)
●怎樣盡量少使用吸管以節省材料?(評價與創造)
●你們圖紙上的計劃行得通嗎?(分析與綜合)
●是否應該在搭建過程中不斷測試承重情況?(應用)
●搭建中做了哪些改變和調整?(分析與綜合)
●務必記得把你們組在進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記憶與理解)
●遇到問題後,你們是如何解決的,說說流程?(應用)
●你從別的組的結構中學到了什麼?(評價)
●哪些組的結構好用?什麼使懸臂承重更大?更小?(評價)
●哪個組的設計你認為最好?為什麼?(綜合與評價)
●你認為你們的結構過一段時間後還能完好無損嗎?(評價)
●下次再做懸臂結構你們會有哪些改變?試著通過寫作說明一下。(綜合與評價)
從預置的問題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鍛煉高階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評價與創造)的問題,這些能力靠傳統的做題方式是難以獲得的。最為關鍵的是,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就要思考問題如何設定,而不是結束後思考。這個課例同樣經典,它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問出高質量的問題,同時還告訴我們,好的課程需要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課例觀察三:項目式學習課程
以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項目式學習課程——《如何更好地向北京市民宣傳南水北調工程進而影響市民的節水行為項目》為例,通過本項目課程的學習和推進,學生深入了解了南水北調的科學知識(北京水資源動態統計、北京地理和人口情況對水資源的影響、水輸送過程中的三態變化問題、水的指標和凈化問題、連通器、動能勢能能量轉化、對照實驗設計等)、工程知識(三線工程施工難點、泵站提水、暗涵送水、倒虹吸結構等),社會研究(移民搬遷、民眾對工程的了解情況,問卷設計與調查,數學分析、數據交叉分析等)。學生們在研究中發現:如此利國利民的工程許多北京市民竟然知者寥寥,於是學生們將最終的視角定位於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做好宣傳並手機推廣家庭節水方法,並製作了微信公眾號南水北調與北京(微信號:nsbdybj),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下一步的課程設計中,教師將逐步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改造方案和預算,說服校領導,爭取經費真實地、試驗性地改造學校的一部分設施來節水,並向學校各年級推廣節水方法,以達成節水的目的。該課程讓學生參與研究過程,使學生參與最大化,讓學生利用對照實驗和證據提高思維能力,為學生創造機會分享想法、使用各種方式和工具陳述數據、口頭介紹,並利用互聯網進行傳播。課程打破了學科界限,將分析思維應用於項目研究,讓學生從更高的視角去綜合信息,建立聯系,得出結論,鼓勵學生分析歷史和時事,培養學生研究、寫作與展示意願。
這個項目式學習課程不但很好地詮釋了「科學的應用經常會對倫理、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影響」這個大概念,還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文理兼修,全面發展。
學校落實跨學科課程的路徑建議
學校落實任何類型的校本課程,本質上都是學生學習時間的再分配,更何況跨學科課程本身研發設計技術含量較高,這對教師隊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學校落實跨學科課程在教師發展、課程體系建設、學生時間分配上存在不少難點,因此在本文的最後,就學校如何落實跨學科課程問題,筆者給出一些實施上的建議,這也是近年來國內眾多學校在摸索過程中得出的經驗,與讀者分享。
1.教師觀念更新、加深跨學科合作與提升跨學科能力是重中之重
跨學科課程實施需要加深不同學科間的教師合作。目前,很多學校教師是按照年級組辦公,但是這不代表跨學科整合,仍是前文所說的那盤「水果沙拉」。我們需要用多種形式促進不同學科的教師合作起來設計課程,讓教師在設計課程中發展提升,打造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在全新的理念面前,教師能夠保持空杯心態並投入精力研究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跨學科課程需要創造性地實施。一方面,可以針對現有學科課程升級改造。文中課例一給我們的啟示就在於此,教師可以先從國家課程的內容開始嘗試,逐步進化到自選課程主題設計。另一方面,可以對國外成熟課程消化吸收,並進行新的創造。
2.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是跨學科課程順利落實的基本保障
學校的課程體系要給跨學科整合課程留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綜合而言,有以下方式可供選擇:學校可以將跨學科課程納入校本課程,以北京市為例,可以根據《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的要求,綜合利用規定的10%課時加以落實;學校還可以利用每天的「三點半」時間落實跨學科課程;學校可以與專業機構合作,利用寒暑假開展跨學科研學旅行課程;學校可以在學生社團開展跨學科課程。
如有使用不當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系。
G. 給排水施工圖中sj什麼意思
建築工程圖中 sj 一般表示設備基礎的意思。施工圖裡面,大多數的符號是漢語拼音最前面的一個字母。各個符號在不同的施工圖上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其他字母表示意思:
1、B 板。
2、WB 屋面板。
3、KB 空心板。
4、CB 槽行板。
5、ZB 折板。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的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專業英語、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測量學、水力學、水泵與泵站、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土建工程基礎、電工學、建築電氣、給水工程、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築給排水工程、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處理生物學、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金工實習、測量實習、工程制圖、管道工程安裝實訓、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習、建築給水排水課程設計、工程施工實習、CAD制圖訓練、物理實驗、力學實驗、化學實驗、水質分析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H. 某居民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設計
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中水工程工藝設計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設計依據: 1、業主提供資料;
2、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3、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規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及相關專業設計規范;
5、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3096—93。 二、原水來源、水量及中水用途:1、原水來源:小區住戶生活污水。2、水量:小區住戶1024戶,按每戶平均3.5人,合計大約3584人。鑒於房產公司尚未提供人均用水量,參照我國南方小城市(<20萬人),居民人均住宅用水148.5L/(人.d),並參照高級住宅和別墅人均生活用水300~400L/(人.d),,兩者取平均數為250L/(人.d),暫時作為本項目核算水量的依據,那麼,本項目設計處理水量=3584人×250L/(人.d)×1.10(未預見水量)=985.6m3/d,取生活排水量與生活用水量相同(DBJ08-71-98)。新建中水處理站設計規模為985.6 m3/d,平均小時處理量為41m3/h。3、中水用途:小區綠化澆水、景觀補充水。通過處理後中水主要回用於沖廁、綠化、洗車等方面,因此要求達到CJ25.1—89《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要求。主要指標為:COD≤50 mg/L;BOD5≤10 mg/L ;懸浮固體≤10 mg/L;濁度≤10度;PH:6.5-9.0;油類≤3 mg/L;總大腸菌群≤3個/L;嗅:無不快感覺;游離余氯:管網末端不少於0.2 mg/L。4、中水回用比例≥80%,其餘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污水進水和達標排放主要水質指標如表一所示: 表一:污水進水、達標出水主要水質指標 CODcrmg/L BOD5mg/L SSmg/L 動植物油mg/L NH3--Nmg/L PH
進水水質 350-450 180-250 200-300 ≤40 35-40 6--9
排水水質 50
10
10
10 15 6--9
註:處理後的出水要求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准。
第二章
工藝設計方案一、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確保處理後尾水的各項水質指標皆符合本方案設計依據中的標准和要求。
2、採用成熟的,功能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調節性以及應急排放措施。
3、整套污水處理系統,盡可能佔地面積小,投資省和運行費用低。4、主體設施採用玻璃鋼結構,使用壽命長;選用的設備、儀表、配件、材料,均為質量可靠,運行穩定,便於維修。
5、充分考慮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雜訊、臭氣、污泥處理)的防治。6、本設計的范圍為接入污水處理站集水井至排放池為止的污水處理工藝、電氣各專業設計。
二、處理方法:
本工程擬採用調節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過濾—消毒的工藝流程
。、
污水經格柵截留大顆粒污物後流入調節池,調節池採用曝氣式,以均衡水質水量,並通過曝氣攪拌避免污物沉澱。調節池後部設缺氧池,
。
好氧處理採用兩級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是處理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機物在這里被細菌好氧降解。採用多級分段式接觸氧化,形成逐級負荷遞減系統,使接觸氧化在去除率、抗沖擊負荷、出水水質等方面更具優勢和可靠性。
生物接觸氧化出水再經過過濾、消毒,即可完成深度處理中水回用。
三、工藝流程:
(圖略)
按上圖所示的處理工藝方案流程,各構築的作用和說明如下:
為了達到排放要求,處理工藝採用以生化處理A/O法為主處理的二級處理法,本處理系統由集水井、調節池、A段缺氧池、O段生化池、沉澱池、排放池、中水池、污泥池、機房(風機、水泵和電控櫃)等構築物組成。
四、主要構築物:
1、土建(本鋼筋砼設備為地埋式,頂部復土0.3米可綠化環境。)
序 號 名 稱 規格(m) 數量(座) 備 注
1 集水井 1.5×6.5×4.5 1 地下式玻璃鋼結構
2 調節池 12.5×6.5×4.5 1 同上
3 接觸氧化池 12.5×3.5×4.5 2 同上
4 沉澱池 9×3×4.5 1 同上
5 污泥池 9×3×4.5 1 同上
6 排放水池 4×4×4.5 1 同上
7 中水池 9×6×4.5 1 同上
8 機房 4×3.5×2.6 2 設在地面上
五、主要設備:
序號 名 稱 型號規格 單 位 數 量 備注
1 人工格柵
台 1
2 一級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備
3 羅茨風機
台 3
4 二級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備
5 石英砂過濾器
台 1
6 電磁流量計
台 1
7 消毒劑投加裝置
套 1
8 活性炭過濾器
台 1
9 污泥泵
台 2 一用一備
10 組合填料
套 1
11 管道及法蘭彎頭
套 1
12 閥門器材
套 1
13 人孔及閥門蓋
套 1
14 填料支架
套 1
15 防腐材料
套 1
16 電器控制系統
套 1
17 配電器材
套 1
18 聚丙稀蜂窩斜板
套 1
19 液面控制器
套 1
注1:該污水處理系統總電機功率55kw, 運行功率35kw。
注2:設施佔地面積大約350-400 m2 。
注3:上述構築物參數或設備配套會因設計時做適當更改,以施工圖為准
2.2 常用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常用的工藝流程有:
①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 →出水。
②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 曝氣池 → 沉澱池 污泥迴流 →出水。
③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澱(加葯)→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混凝過濾(加葯)→出水。
國內小區污水處理設計中組合式處理廠曾風靡一時,組合式處理指裝配好的或易於組裝的定型設備,其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佔綠地。但實際應用表明,存在不少問題。如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根據工程設計及實際運行經驗,建議日處理能力1000m3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宜採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可考慮用埋地設備。
I. 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環境工程專業在近幾年一直是熱門專業,不少藝術生留學都選擇的是環境工程專業。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最新的世界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排名,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或譯作史丹佛大學,通常直接稱作斯坦福大學,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是一所享譽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斯坦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目前擁有全職教授35人,研究領域包括六大方向。其中,環境工程當之無愧是世界第一。
2.瓦格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
瓦格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位於荷蘭中部,是一所研究生命科學的著名高等學府,始建於1876年。作為瓦格寧根大學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的一部分,它已發展為一個國際性的科研機構。
瓦格寧根大學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方面的研究機構中其排名世界第一。
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是美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且最頂尖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中最老的一所,也是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創始會員之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學院被譽為世界頂尖工程師的搖籃,工程學院下設八個本科工程項目,其中就有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系。
4.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哈佛大學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5.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建立於1878年,坐落於素有北歐的威尼斯之稱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瑞典規模最大的綜合類大學之一最初只開設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1904年建立授予學位制度,在隨後的20年間創建了法律和人文科學學院。
6.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牛津",位於英國牛津,是一所譽滿全球的世界頂級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與劍橋大學並稱牛劍,與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
牛津大學分校邁阿密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設有環境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碩士學位。
7.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簡稱CSU)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學,成立於1870年,是美國著名的公立大學之一。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工程類設有環境工程專業,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熱門專業。
8.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院創建於185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之一,在全世界范圍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
9.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縮寫為UIUC),建立於1867年,位於伊利諾伊州幽靜的雙子城:厄巴納-香檳市,是一所享有世界聲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多年一直位居美國專業排名前列。其環境工程專業設在工程學院,有EES和EHHE兩大方向。
10.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簡稱昆大,世界百強名校和頂尖的高等科研學府之一,始建於1910年,是昆士蘭州的第一所綜合型大學,也是澳大利亞最大最有聲望的大學之一,同時還是六所砂岩學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
昆士蘭大學優勢專業很多,環境專業和工程專業就是其中之一。昆士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定量分析能力,又對整個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有全面了解的環境科學人才。
以上就是關於世界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排名的介紹,希望對環境工程專業留學的藝術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