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吃了食品保鮮劑會怎樣
人吃了有機食品保鮮劑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吃了無機的,都是化學成分,會出現身體不舒服,嘔吐的現象,甚至是頭暈,需要去醫院檢查
保鮮劑的成分和作用
(l)含有抗菌活性物質,具有殺菌、抑菌作用;
(2)含有天然抗氧化物質,可延緩食品氧化過程,且防止食品氧化變質;
(3)降低pH值,抑制微生物繁殖,並使微生物的耐熱性減弱,促進加熱滅菌的效果。通過pH值的調整,還可提高解離型或非解離型分子的抗菌能力;
(4)調節食品的水分活性,提高食品滲透壓,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
(5)在食品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既可防止微生物侵人,又可通過隔氧防止食品氧化,抑制果實呼吸,延緩果蔬熟化過程,保持果蔬新鮮度。
殼聚糖
殼聚糖即脫乙酞甲殼質,對大腸桿菌、普通變形桿菌、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殼聚糖主要抑菌對象是細菌,但是通過復合制劑可擴大其抑菌譜。殼聚糖應用於果蔬上可誘導植物結構抗病性,可使植物細胞壁加厚或木質化程度加強,調節植物體內與抗病有關的酶活性變化,產生植保素、酚類化合物等抗菌物質以及誘導病程相關蛋白,產生新的激發子誘導植物一系列防禦反應等。此外,殼聚糖分子中的經基與氨基可結合多種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鰲合物,延緩脂肪的氧化酸敗。
茶多酚
茶多酚是從茶葉中提取的多經基類有機物,主要成分是兒茶素及其衍生物。其抑菌機制為分子結構中的酚性經基特有的供氫體能與脂肪酸在自動氧化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結合,中斷脂肪酸氧化的連鎖反應,抑制其氧化物的形成,達到抗氧保鮮的目的。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高於VE10倍,且安全無毒,可廣泛地應用於食品保鮮行業。茶多酚對魚油、色拉油及其它含動、植物油脂的食品均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茶多酚對各種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氏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大腸埃希氏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可添加在食品與葯品中。茶多酚可抑制果蔬在貯藏保鮮過程中的細菌繁殖,保持色澤。由於存在多個酚經基,還具有供氧活性。
蜂膠及其提取物
蜂膠是蜜蜂從植物幼芽與樹幹上採集來的樹脂,並混人上額腺分泌物和蜂蠟加工而成的具有芳香氣味的膠狀固體物151。蜂膠中含有大量活躍的還原因子,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蜂膠可用作天然食品添加劑,改善食品的口味與色澤;也可用於食品功能增強劑,增強食品的保健作用。另外,蜂膠可在被保鮮的食品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膜,起到阻氧、阻礙微生物、減少水分蒸發及營養損失的作用,從而延長食品保鮮期,防止腐敗變質。
魚精蛋白
魚精蛋白是存在於許多魚類成熟精細胞中的一種鹼性蛋白,具有廣譜抑制活性,能抑制枯草桿菌、巨大芽飽桿菌、地衣形芽抱桿菌等生長;對革蘭氏陽性菌、酵菌、黴菌也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抑制肉毒梭狀芽抱桿菌的發育。在牛奶、雞蛋、布丁等食品有廣泛應用。
溶菌酶
溶菌酶又稱胞壁質酶,化學名稱為一乙醯胞壁質聚糖水解酶,是一種鹼性球蛋白,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並對熱也極為穩定。溶菌酶廣泛存在於蛋清和哺乳動物的眼淚、乳汁及組織細胞中,其中蛋清中含量最高,約為0.13%,而人乳、眼淚、唾液中溶菌酶活性遠高於蛋清,。另外,許多植物中也可分離出溶菌酶,如無花果、捲心菜以及蘿卜等。溶菌酶的抑菌機制是能有效地水解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單獨使用溶菌酶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只能分解芽抱細菌的活細胞,不能分解芽孢,且只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溶菌作用,而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較弱。溶菌酶同植酸、聚合磷酸鹽、甘氨酸等結合,可提高防腐效果。採用保鮮液與溶菌酶復合應用保鮮蝦,保鮮期可延長一倍左右。
迷迭香提取物
迷迭香提取物含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酚酸等成分,具有耐高溫的特性,可添加到燒烤油、色拉油、肉丸中,以延長保質期。主要作用機理是提高生物體自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從而達到清除自由基、抑制膜脂過氧化作用、延緩衰老的目的。
無機保鮮劑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種強氧化劑,它在食品保鮮、殺菌、消毒、漂白及除臭等方面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脫氧劑
脫氧劑也稱游離氧吸收劑、游離氧去除劑或去氧劑,它是一種吸收氧的物質,在食品密封包裝時,同時放入能除去包裝內的氧氣的物質。當除去包裝容器內的游離氧和溶存氧後,即可防止食品由於氧化而變質、霉變等。脫氧劑用於食品保鮮,不僅能有效地抑制內容物的品質劣變,而且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防止蟲害、細菌的生長,維持營養成分,延長保藏期。所以使用脫氧劑保藏食品,是一種質優,效果佳,方便、安全的保鮮方法。目前主要的脫氧劑有鐵系脫氧劑和連二亞硫酸鈉。
有機保鮮劑
雙乙酸鈉是一種食品、飼料的高效防腐防霉劑,即可用於食品防腐保鮮,也可用於飼料的儲存防霉及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噻苯咪唑是一種性能優良的食品保鮮劑,它具有高效、廣普、無毒、少殘留的特點,目前應用非常廣泛。苯甲酸世界各國允許使用的一種食品保鮮劑,它在動物體內易隨屎液排出體外,不蓄積,毒性低且價格低廉,目前占據國內大部分保鮮劑市場。丁基羥基茴香醚(BHA),是目前國際廣泛應用的抗氧化劑之一
B. 溶菌酶的制備
溶菌酶是採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克隆、提取而製取,它是一種天然酶,安全綠色的添加劑,無抗葯性。
該酶廣泛存在於人體多種組織中,鳥類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動物的淚、唾液、血漿、尿、乳汁等體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為豐富。從雞蛋清中提取分離的溶菌酶是由18種129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單一肽鏈。它富含鹼性氨基酸,有4對二硫鍵維持酶構型,是一種鹼性蛋白質,其N端為賴氨酸,C端為亮氨酸。可分解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桿菌、黃色八疊球菌等革蘭陽性菌。
溶菌酶在等電點以下較廣泛的pH值范圍內,分子帶正電荷,可吸附於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上,洗脫後鹽析,可得溶菌酶沉澱,再進行精製可得成品。蛋清吸附↓724樹脂洗滌↓緩沖液洗脫↓硫酸銨溶液鹽析透析去鹼性蛋白↓NaOH凍干溶菌酶凍乾粉沉澱乾燥溶菌酶在5~10℃下,將新鮮蛋清540kg加入到已處理好的80kg 724樹脂中,攪拌吸附6h,在0~5℃靜置過夜。傾出上層蛋清,樹脂離心甩干,用蒸餾水反復洗去黏附的卵蛋白,然後將樹脂裝入柱內,用0?15mol/L、pH=6?5磷酸緩沖溶液約150L洗滌樹脂,再用約600L的10%硫酸銨溶液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中加硫酸銨,使最終含硫酸銨量為40%,有白色沉澱生成,冷處放置過夜。虹吸上層清液,沉澱吸濾抽干,再用1倍蒸餾水溶解沉澱呈稀糊狀,然後裝入透析袋,在約5℃的條件下,對蒸餾水透析24h左右,中間換水2~3次。離心去除沉澱,沉澱再用少量水洗一次,洗液與離心液合並。再往透析清液中慢慢加入1mol/L氫氧化鈉溶液,同時不斷攪拌,使pH值上升到8?0~9?0,如有白色沉澱,即離心除去。然後用3mol/L鹽酸調pH=5?0,冷凍乾燥,即得白色片狀溶菌酶。也可將離心液用3mol/L鹽酸調pH=3?5,在攪拌下緩慢加入5%的固體氯化鈉,在約5℃的溫度下靜置48h,離心,沉澱用0℃丙酮洗滌,乾燥,即得溶菌酶。
C. 大孔吸收樹脂在現代中葯生產中的應用
大孔吸收樹脂在現代中葯生產中的應用
大孔吸附樹脂是近代發展起來的一類有機高聚物吸附劑,70年代末開始將其應用於中草葯成分的提取分離。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植化室試用大孔吸附樹脂對糖、生物鹼、黃酮等進行吸附,並在此基礎上用於天麻、赤勺、靈芝和照山白等中草葯的提取分離,結果表明大孔吸附樹脂是分離中草葯水溶性成分的一種有效方法。用此法從甘草中可提取分離出甘草甜素結晶。以含生物鹼、黃酮、水溶性酚性化合物和無機礦物質的4種中葯有效部位的單味葯材(黃連、葛根、丹參、石膏)水提液為樣本,在LD605型樹脂上進行動態吸附研究,比較其吸附特性參數。結果表明除無機礦物質外,其它中葯有效部位均可不同程度的被樹脂吸附純化。不同結構的大孔吸附樹脂對親水性酚類衍生物的吸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類型大孔吸附樹脂均能從極稀水溶液中富集微量親水性酚類衍生物,且易洗脫,吸附作用隨吸附物質的結構不同而有所不同,同類吸附物質在各種樹脂上的吸附容量均與其極性水溶性有關。用D型非極性樹脂提取了絞股藍皂甙,總皂甙收率在2.15%左右。用D1300大孔樹脂精製「右歸煎液」,其干浸膏得率在4~5%之間,所得干浸膏不易吸潮,貯藏方便,其吸附回收率以5-羥甲基糖醛計,為83.3%。用D-101型非極性樹脂提取了甜菊總甙,粗品收率8%左右,精品收率在3%左右。用大孔吸附樹脂提取精製三七總皂甙,所得產品純度高,質量穩定,成本低。將大孔吸附樹脂用於銀杏葉的提取,提取物中銀杏黃酮含量穩定在26%以上。江蘇色可賽思樹脂有限公司整理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出的川芎總提物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約為25%~29%,收率為0.6%。另外大孔吸附樹脂還可用於含量測定前樣品的預分離。
黃酮精製純化
張紀興等對地錦草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總黃酮的收率,選用D101型大孔樹脂,以地錦草總黃酮含量為考察指標,採用L9(34)正交試驗表,以直接影響地錦草總黃酮收率的上柱量、吸附時間及洗脫液的濃度為實驗因素,每個因素取3個水平。結果10ml樣品液(每1ml75%乙醇液含地錦草干浸膏0.5g)上柱、靜置吸附時間30min、用95%乙醇洗脫地錦草總黃酮為最佳工藝;洗脫液乾燥後的總固體物中的地錦草總黃酮含量大於16%,高於醇提干浸膏的7.61%,且洗脫率大於93%。高紅寧等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苦參中總黃酮的含量,使用AB-8型大孔吸附樹脂對苦參總黃酮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濃度、pH值、流速、洗脫劑的種類對吸附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AB-8型樹脂對苦參總黃酮的適宜吸附條件為原液濃度0.285mg/ml、pH值4、流速每小時3倍樹脂體積、洗脫劑用50%乙醇時,解吸效果較好,表明AB-8型樹脂精製苦參總黃酮是可行的。麻秀萍等用不同型號的大孔吸附樹脂研究了中葯銀杏葉的提取物銀杏葉黃酮的分離,發現S-8型樹脂吸附量為126.7mg/g,洗脫溶劑的乙醇濃度90%,解吸率52.9%,AB-8型樹脂吸附量102.8mg/g,用溶劑為90%的乙醇解吸,解吸率是97.9%,表明不同型號的樹脂對同一成分的吸附量、解吸率不同。崔成九等用大孔樹脂分離葛根中的總黃酮,將用70%乙醇提取的葛根濃縮液加到大孔樹脂柱上,先用水洗脫,再用70%乙醇洗脫至薄層色譜(TLC)檢查無葛根素斑點為止,結果葛根總黃酮收率為9.92%(占生葯總黃酮的84.58%),高於正丁醇法的5.42%。兩種方法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用大孔樹脂法分離葛根總黃酮具有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簡便等優點,可供大生產使用。
皂苷精製純化
赤芍為中葯,其主要成分為芍葯苷、羥基芍葯苷、芍葯苷內酯等化合物,簡稱赤芍總苷。姜換榮等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赤芍總苷,芍葯以70%的乙醇迴流提取,減壓濃縮,過大孔吸附樹脂柱,分別用水、20%乙醇洗脫,收集20%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得赤芍總苷,並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對所得赤芍總苷中的芍葯苷含量進行測定,赤芍總苷的收率為5.4%,其中芍葯苷的含量為75%。本法操作簡便,得率穩定,產品質量穩定。金芳等用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吸附含芍葯中葯復方提取液,以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擾,並將50%乙醇洗脫液用HPLC法測定,結果可以快速准確地測定復方中葯制劑中的芍葯苷含量,且重現性好,回收率較高。臧琛等以中葯抗感冒顆粒中芍葯苷含量為指標,比較了醇沉、超濾及大孔吸附樹脂精製3種方法,結果芍葯苷的含量大小依次為醇沉、大孔樹脂、超濾法。醇沉法含量雖高,但工藝較為復雜,耗時長。陳延清採用HPLC法測定丹參素、芍葯苷的含量,選用7種不同類型的大孔吸附樹脂(X-5,AB-8,NK-2,NKA-2,NK-9,D3520,D101,WLD),精製後提取物的含固率顯著降低,丹參素的損失都很大,X-5,AB-8,WLD3種樹脂對芍葯苷的保留率都在80%以上。7種大孔樹脂在樂脈膠囊的精製中對丹參素保留率都很低,因而對丹參葯材不宜採用;部分類型樹脂對精製芍葯苷類成分可以採用。苟奎斌等採用大孔吸附樹脂,用HPLC法測定肝得寧片中的連翹苷的含量,用DA-101型樹脂吸附樣品,以水洗脫干擾成分,將70%乙醇洗脫液用於含量測定。利用HPLC法檢測大孔樹脂柱處理過的樣品液,操作步驟少,色譜性污染小,柱壓低,具有分離度高、專屬性強及重現性好、靈敏度高等特點。蔡雄等研究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富集、純化人參總皂苷的工藝條件及參數。人參提取液45ml(5.88mg/ml)上大孔樹脂柱(15mm×90mm,乾重2.52g),用蒸餾水100ml、50%乙醇100ml依次洗脫,人參總皂苷富集於50%乙醇洗脫液中,且該法除雜質能力強;通過大孔吸附樹脂富集與純化後,人參總皂苷洗脫率在90%以上,50%乙醇洗脫液乾燥後總固物中人參總皂苷純度可達60.1%。劉中秋等研究了大孔樹脂吸附法富集保和丸中有效成分的工藝條件及參數,以保和丸中的陳皮的主要成分橙皮苷和總固物為評價指標。結果保和丸提取液(500mg/ml)5ml上D101型大孔樹脂柱(15mm×10mm),吸附30min後,先用100ml蒸餾水洗脫除去雜質,然後用100ml50%乙醇洗脫橙皮苷為最佳工藝條件;通過大孔樹脂富集後橙皮苷洗脫率在95%以上,50%乙醇洗脫液乾燥後總固物約為處方量的4%。劉中秋等將D101型大孔樹脂用於分離三七皂苷,結果吸附量為174.5mg/g,用50%乙醇解吸,解吸率達80%,產品純度71%。金京玲用D101型樹脂提取分離蒺藜總皂苷,結果吸附量為6mg/g,用濃度為80%的乙醇解吸,解吸率為96%。劉中秋等研究了中葯毛冬青中的有效成分毛冬青總皂苷的提取分離工藝,選用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結果吸附量為120mg/g,用50%乙醇解吸,解吸率為95%,產品純度71%。上述結果表明同一型號的樹脂對不同成分的吸附量不同。杜江等將D3520型大孔吸附樹脂用於黃褐毛忍冬總皂苷的提取分離,並與原工藝有機溶劑提取法進行比較,結果總皂苷的純度、得率均明顯高於原法,且工藝簡化、成本降低。
生物鹼精製純化
傳統方法一般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分離純化生物鹼,解吸時需要用酸、鹼或鹽類洗脫劑,會引入雜質,給後來的分離帶來不便,換用吸附樹脂則可避免此類問題。劉俊紅等將3種大孔吸附樹脂(D101,DA-201,WLD-3)應用於延胡索生物鹼的提取分離,方法是讓延胡索水提取液通過已處理過的樹脂柱,用水洗至流出液無色,然後分別用30%,40%,50%,60%,70%,80%,90%,95%乙醇依次洗脫,收集各段洗脫液,進行薄層鑒別。結果從樹脂上洗脫的延胡索乙素占總生葯量D101型為0.069%,WLD-3型為0.072%,DA-201型為0.053%。樹脂柱用40%乙醇洗脫後除去了干擾性成分,便於用HPLC法測定,保護了色譜柱,且經過大孔吸附樹脂提取分離的延胡索生物鹼成品體積小,相對含量高,產品質量穩定,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羅集鵬等將大孔吸附樹脂用於小檗鹼的富集與定量分析,把黃連粉末以70%甲醇超聲提取30min,加到已處理的大孔樹脂小柱上,用pH值為10~11的水洗脫,再用含0.5%硫酸的50%甲醇80ml洗脫,洗脫液用10%氫氧化鈉調至鹼性後,於水浴上揮去大部分溶劑,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以HPLC法測定,結果小檗鹼與其他生物鹼能很好地分離。表明大孔吸附樹脂對醛式或醇式小檗鹼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不易被弱鹼性水解吸,可用於黃連及其制劑尤其是含糖制劑中小檗鹼的富集和水溶性雜質的去除。楊樺等採用大孔吸附樹脂比較並篩選烏頭類生物鹼的提取分離最佳工藝條件,將川烏水提取液制備成8ml/g濃縮液,上柱,測定總生物鹼的含量,結果該方法可分離出樣品中85%以上的烏頭類生物鹼,同時可除去浸膏中總量為82%的水溶性固體雜質。
復方制劑精製純化
饒品昌等用大孔樹脂D1300,通過正交試驗探討了右歸煎液的精製工藝,結果影響精製的主要因素為右歸煎液濃度、流速和徑高比,樹脂最大吸附量為1.10g生葯/ml,吸附回收率為83.34%(以5-羥甲基糖醛計)。晏亦林等將四逆湯提取液上大孔樹脂,水洗後用70%乙醇洗脫,四逆湯精製樣品的TLC測試結果表明,經大孔樹脂處理後3味主要成分基本能檢出,樹脂處理前後樣品的HPLC圖譜峰位、峰形基本相似,但TLC及HPLC圖譜中烏頭鹼特徵峰不明顯。
使用方法
在運用大孔吸附樹脂進行分離精製工藝時,其大致操作步驟為:大孔吸附樹脂預處理——樹脂上柱——葯液上柱——大孔吸附樹脂的解吸——大孔吸附樹脂的清洗、再生。由於每一個操作單元都會影響到大孔吸附樹脂的分離效果,因此對大孔吸附樹脂的精製工藝和分離技術的要求就相對較高。
使用注意事項
該類樹脂在通常的儲存及使用條件下性質十分穩定,不溶於水、酸、鹼及有機溶劑,也不與它們發生化學反應。
搬運、裝卸操作應輕緩,堆放穩定、規則,勿猛烈摔打。如灑落會導致地面濕滑,要注意防止滑倒。
儲存此種材料的儲存溫度請勿高於90℃,最高使用溫度180℃。
濕態0℃以上保存。儲存狀態下請保持包裝密封完好,以防失水;如發生乾燥失水,應以乙醇浸泡干態樹脂約2小時,用清水洗干凈後再重新包裝或使用。
嚴防冬季將球體凍裂。如發現凍結現象,請於室溫下緩慢融化。
運輸或儲存過程中嚴防和有異味、有毒物品及強氧化劑混雜堆放。
前景
大孔吸附樹脂純化技術在中葯制葯工業中是有發展前景的實用新技術之一,盡管它在中葯有效成分的精製純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相關標准、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一定會開發出高選擇性的樹脂,以進一步提高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富集效率。
D. 蛋白質分離提純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4)樹脂動態吸附法分離蛋清溶菌酶擴展閱讀:
吸附層析
1、吸附柱層析
吸附柱層析是以固體吸附劑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或緩沖液為流動相構成柱的一種層析方法。
2、薄層層析
薄層層析是以塗布於玻板或滌綸片等載體上的基質為固定相,以液體為流動相的一種層析方法。這種層析方法是把吸附劑等物質塗布於載體上形成薄層,然後按紙層析操作進行展層。
3、聚醯胺薄膜層析
聚醯胺對極性物質的吸附作用是由於它能和被分離物之間形成氫鍵。這種氫鍵的強弱就決定了被分離物與聚醯胺薄膜之間吸附能力的大小。
層析時,展層劑與被分離物在聚醯胺膜表面競爭形成氫鍵。因此選擇適當的展層劑使分離在聚醯胺膜表面發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連續過程,就能導致分離物質達到分離目的。
E. 溶菌酶可以分解抗性澱粉嗎
溶菌酶是一種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鹼性酶,又叫胞壁質酶。溶菌酶是採用生物工程技術進行克隆、提取而製取,以蛋清為原料,在pH6.5條件下用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732吸附後,再用硫酸銨洗脫,經透析後冷凍乾燥得產品。可以分解抗性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