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木蠟油和液體石蠟有什麼區別
木蠟油是植物油蠟塗料國內的俗稱,是一種類似油漆而又區別於油漆的天然木器塗料,它和目前那種基於石化類合成樹脂所生產的油漆完全不同,原料主要以精練亞麻油、棕櫚蠟等天然植物油與植物蠟並配合其它一些天然成分融合而成,連調色所用的顏料也達到了食品級。
木蠟油與傳統打蠟有什麼區別
1、從成分上來說,打蠟用的蠟一般是石蠟,一種固態的石化產品(也有經過加工成為液態蠟的),不能被木材吸收。而木蠟油是以植物油和植物蠟(如亞麻油、葵花子油、巴西棕櫚蠟等)為基料,和木材有植物同源性,能被木材充分吸收。
2、從使用效果上來說,木蠟油塗刷後的表面是徹底固化,不會粘手;而石蠟無法徹底固化,粘手粘灰,尤其是夏天。前者日常可以用水拖地清潔,後者不能用水清潔。前者不需要頻繁保養翻新,後者要定期重新打蠟。
3、從使用方法上來說,木蠟油施工很簡單,刷子刷或布擦,任何普通人都可使用;石蠟需要高溫融化後燙蠟到地板上,必須經過訓練的工人才可施工。
Ⅱ 油畫修復的修復流程
中國油畫的誕生,與近代中國的留學運動有著緊密的關聯.1887年廣東油畫家李鐵夫作為中國人學習西洋畫的先驅進入英國阿靈頓美術學校學習,到辛亥革命前後,留學浪潮風起雲涌,造就了一批傑出的藝術家,中國近現代美術革命也隨之開始了,中西文化和表現手法的初次交溶,藝術家留下的畫記錄了當時中國人的特殊的心態和感受.中國早期油畫的價值是不可輕視的.可是早期的珍貴油畫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盪至今已所剩無幾.現存的作品絕大部份得不到基本的保護,修復和收藏.油畫的保護和修復刻不容緩,必須高度重視. 首先對作品做一個修復之前的詳細檢驗,檢驗之過程可分成四個方面來進行:
一,作品考證
了解作者和創作年代,尋找有關畫家的相關資訊與繪畫特質,如畫家慣用的材料,色彩,筆觸,創作風格,創作理念與美學觀點等.這種調查,可以讓修復師與作品建立更深一層的認識,在進行修復時才能更准確掌握到作品原始的創作面貌.
二,狀態評話
首先要確定繪畫的技法是油畫還是膠彩畫,記錄作品的尺寸大小,主題,畫家簽名,完成日期,內框和外框的收存狀況等,記錄了這些基本情況後再進行深入的分析.
A.基底物:分辨基底物使用的材料是亞麻,黃麻,大麻,棉布,混合纖維,木板或纖維板:固定的方式是用釘子或釘槍的釘針;保存狀況有無破損,氧化腐蝕,潮濕霉化,微生物或昆蟲等侵害的現象;是否經過前人的修補,其修補的方式與應用的粘著劑為何物.
B.基底物塗底:了解基底物塗底的顏色,基底物有無分離,浮起,龜裂,剝落或微生物等侵害現象.
C.繪畫層:分析顏料使用的粘著劑;所塗繪畫層的厚與薄;色調是屬於明色,灰色還是暗色調:所用色技法是透明畫法或不透明畫法:筆觸細膩或粗糙;繪畫層是否龜裂,是局部還是全面龜裂,裂紋的深淺如何,是否開始產生剝落現象;顏色層表面是否出現水泡等.對這些因素的程度進行評話和分析.
D.保護層:先辨別是否有塗保護層,是全面或局部,塗的次數,厚薄.仔細分辨透明顏色
與凡尼斯層的顏色是否有病變壞或微生物的侵害.
三,實驗室的診斷
A.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照射可以透視到保護層與繪畫層內部,當這種紫外線光照射在作品表層時會呈現出藍紫色的折射光,利用這種折射光,可以判斷繪畫層的化學反應,保護層的病變狀況.
B.紅外線:它的輻射原理如同X光線的輻射,只是它的輻射功能沒有像X光線那麼強烈,不過它的透視范圍遠超過紫外線照射,可以達到基底物的塗底層與素描層,因此可以提供修復師相當正確的資料.
四,拍照存檔
藝術作品修復之前與修復之後,都有判若兩畫的感覺.所以在修復之前一定要先拍照片存檔,做為日後比對的見證.此外,在修復的過程中時常需要作品照片的原貌作為輔助,來掌握整神作品的色彩,構圖等重點.拍照的重點包括作品完整的正,背面,內,外框,再應用微距鏡頭以分割的方式做局部特寫的拍照. 一,新畫布的准備
選用顆粒細膩,均勻的上等麻布,把畫布綳在比原畫布每邊大10-20公分的畫框上.綳布時一定要保持距離相等的直線,這樣綳畫布不會造成力量的不平衡.而後用水噴濕畫布,待畫布幹了以後,用手在畫布上磨搓,畫布再綳緊.如此反復進行三到四遍,才不會產生新舊畫布的不協調,並增加附著力.
二,舊畫的准備
A.內外框的拆除與清理:內外框拆除決不可以任意用力,拆除時一定要相當的小心謹慎,以免傷害到繪畫層與基底物,用吸塵器輕輕將表層的灰塵吸干凈,或是應用筆毛很細的排刷也可以,進行這些工作時一定要輕柔,細心.
B.拉平畫布:用無酸牛皮紙將畫貼在木框上.貼好邊的畫面,為避免在拉平過程中產生剝落現象,需在畫面上貼滿棉紗紙,而後在貼滿綿紗紙的畫面四周再貼上牛皮紙.裱好後的舊f1}1布會在陰乾的過程中被四邊的張力自然綳緊拉平.
C.舊畫背面清潔:當舊畫裱過棉紗紙以後就可以將作品反轉到背面,進行背面的清潔工作.一般的舊作品保存的時間相當長久,會有許多灰塵,微菌,蟲卵附著在背面表層,要徹底清理,否則將影響移植後粘著效果.
三,用蠟的准備
新舊畫布和剝落顏料之間的粘合,完全依靠配製的蠟液,蠟的配方是:純蜂蠟:達瑪樹脂:松節油蜂蠟本身具有粘性,達瑪樹脂也是很好的粘合劑,松節油可以軟化蜂蠟和達瑪樹脂.製法是將一定比例的蜂蠟和達瑪樹脂加熱溶化後加入松節油,調和後冷卻,待完全固化後,再加熱全溶化,即可使用. 當所有的步驟准備就緒,可開始進行新舊畫布的粘合.先將己拉平的舊畫布正面向上,用膠和棉紗紙封在己綳好的新畫布上待干,然後將蠟熔解,再持刷子將蠟塗於麻質畫布的背面,塗完後,以燙斗加熱燙蠟,使蠟透新畫布達到舊畫布,此時要特別注意加熱的溫度和施壓的力道.燙好後,在蠟面鋪好玻璃紙,用鐵砂冷卻,並去除多餘的蠟.再用鐵砂壓上一至二天.經過熱燙,冷卻,壓平之後新舊畫布會緊密結合,顏料剝落處會有一層蠟底.此時將正面的棉砂紙打濕並撕去,不易去除的可用石油醚拭去,舊畫完全露出.作品表層的清潔與修補這是一個最危險而困難工作,因為這項工作一但失敗,會直接影響作品原貌.特別是清潔畫面,如果清洗過度將無法使作品回復原貌.
一,清洗畫面
在調制清潔溶劑時,首先必須分辨溶劑的強度,有許多溶劑在使用以後,將嚴重破壞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有時甚至侵蝕作品的塗底層,使塗底層的質地變軟,比如醋酸,氨,丁酸胺等都不宜使用.一般常用的溶劑有:繪畫用白酒精,純松節油,酒精,丙酮,苯,二甲苯等,有許多溶劑是可以混合為二種,三種甚至四種一起使用,而每一種溶劑都有它的特性與溶解功能,這完全要視作品的材料污染程度與承受程度而定.但無論是何種方式,最基本的是修復師事先一定要先在作品的一角實驗溶劑的清潔功能,確定沒有問題以後才能使用,這樣才不至於對作品造成遺憾的傷害.清潔的過程是將調制好的溶劑用棉花沾起塗在作品表層並輕輕擦,逐漸可以發現棉花因感染到凡尼斯層或灰塵變成暗黃色,一般是直到棉花己不再沾染任何污點,大致就可確定已經干凈,同時決不可傷及顏料.清潔工作的成功與否,完全是看修復的個人經驗與判斷.
二,填補白漿
如果作品的表層因為龜裂剝落或破損過於嚴重,產生許多凹陷的空白處,就要進行白漿填補,使其回復平整的表層.應用的材料先取適量水性的動物膠,用隔水加熱的方法加熱,逐漸加入少許的蜂蜜,酚與熟石灰,將加熱後的白漿塗在凹陷空白處並塑造與周圍相應的筆觸.填好白漿處呈白色.
三,補色
補色的工作曾經引起許多藝術家與學術家的爭議,因為補色無疑是出自修復師之手,因此有人認為這樣會破壞原畫的美學價值.相對的,也有人認為這樣可以稱補作品受損的瑕癖.在決定進行補色時,先要進行對顏色層的分析,確實做到還原的效果,補色使用的材料,應採用優質的水彩,這種水彩應用便利而無冒險性,因為可以隨時應水洗滌.底色干後,上凡尼斯(保護光油)而後上修復專用油彩,這種油彩可以輕易的用松節油去除.補色處原則上應比四周色淡一度,以便日後辨別.所有添補處日後可輕松去除.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一幅破舊作品就基本修復了,至於裝框等工作可根據作品內容和個人愛好而定.使油畫長期保存應當是收藏者的主要任務,要查明損壞原因並加以排除,從而保證盡最大限度延長一幅作品的壽命.中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在油畫修復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而油a修復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值得深入研究.本篇泛泛介紹了油畫修復概況,旨在引起文博界的關注.中國油畫的修復和保護是文博界應該關注也是應該承擔的.
Ⅲ 油畫如何清洗
油畫顏料是怎復么清洗?
首先用松制節油講畫筆上的顏料清洗的差不多,然後用溫開水加肥皂清洗,在清洗的時候要注意講筆與筆桿接觸的位置用收講剩餘的顏料及肥皂擠干凈,再用肥皂清洗一下,最後用報紙講洗過的筆的筆頭包起來(這樣容易保持筆毛的直立性,以後更為好用)。
Ⅳ 油畫修復方法流程
油畫修復方法流程
藝術品的保護與修復是一個專業中的兩個問題,保護好藝術品是為了更少的修復,而修復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相互制約。下文是由我為大家分享油畫修復方法流程,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油畫的修復方法
損毀原因
油畫就是用油拌和著顏料的粉末,抹到以麻布,紙板或木板等基面上而描繪的畫,由於油的氧化作用,油畫顏料徹底干透,干後的顏料色澤鮮艷,牢固,有質有形。一般認為油畫牢固堅實不宜壞,其實不然,歲月的流逝,溫濕度的變化,灰塵的附著,昆蟲的侵害等,在十幾年的時光中足以把油畫損毀。
導致油畫老化和損壞的因素很多。塵污、昆蟲、微生物、空氣中的酸和水份、紫外線、溫度的變化、油畫的自重和地球引力等等,都會對油畫的不同層次和各層次組合的穩定性施加影響。這些影響緩慢而持續,無時不在,如不加以限制和消除,它們會逐步累積,互補互助,最終導致油畫的毀滅——即到了無法修復的地步。製造一幅永久性的油畫,是不可能的。藝術家可以通過對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正確的技法,盡可能減慢和推遲老化的進程,從而延長油畫作品的壽命。然而一旦作品離開了畫家之手,他們只能期望其他人對作品的尊重和精心照料。除此以外還需要有相當的運氣,避免因為意外事故或人為的疏忽而遭到毀壞。一幅油畫要能夠以其完成時的面貌被幾世紀之後的人們欣賞,需要好幾代收藏者和修復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修復流程
修復前的鑒定
首先對作品做一個修復之前的詳細檢驗,檢驗之過程可分成四個方面來進行:
一,作品考證
了解作者和創作年代,尋找有關畫家的相關資訊與繪畫特質,如畫家慣用的材料,色彩,筆觸,創作風格,創作理念與美學觀點等。這種調查,可以讓修復師與作品建立更深一層的認識,在進行修復時才能更准確掌握到作品原始的創作面貌。
二,狀態評話
首先要確定繪畫的技法是油畫還是膠彩畫,記錄作品的尺寸大小,主題,畫家簽名,完成日期,內框和外框的收存狀況等,記錄了這些基本情況後再進行深入的分析。
A。基底物:分辨基底物使用的材料是亞麻,黃麻,棉布,混合纖維,木板或纖維板:固定的方式是用釘子或釘槍的釘針;保存狀況有無破損,氧化腐蝕,潮濕霉化,微生物或昆蟲等侵害的現象;是否經過前人的修補,其修補的方式與應用的粘著劑為何物。
B。基底物"塗底":了解基底物"塗底"的顏色,基底物有無分離,浮起,龜裂,剝落或微生物等侵害現象。
C。繪畫層:分析顏料使用的粘著劑;所塗繪畫層的厚與薄;色調是屬於明色,灰色還是暗色調:所用色技法是透明畫法或不透明畫法:筆觸細膩或粗糙;繪畫層是否龜裂,是局部還是全面龜裂,裂紋的深淺如何,是否開始產生剝落現象;顏色層表面是否出現水泡等。對這些因素的程度進行評話和分析。
D。保護層:先辨別是否有塗保護層,是全面或局部,塗的次數,厚薄。仔細分辨透明顏色
與凡尼斯層的顏色是否有病變壞或微生物的侵害。
三,實驗室的診斷
A。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照射可以透視到保護層與繪畫層內部,當這種紫外線光照射在作品表層時會呈現出藍紫色的折射光,利用這種折射光,可以判斷繪畫層的化學反應,保護層的病變狀況。
B。紅外線:它的輻射原理如同X光線的輻射,只是它的輻射功能沒有像X光線那麼強烈,不過它的透視范圍遠超過紫外線照射,可以達到基底物的塗底層與素描層,因此可以提供修復師相當正確的'資料。
四,拍照存檔
藝術作品修復之前與修復之後,都有判若兩畫的感覺。所以在修復之前一定要先拍照片存檔,做為日後比對的見證。此外,在修復的過程中時常需要作品照片的原貌作為輔助,來掌握整神作品的色彩,構圖等重點。拍照的重點包括作品完整的正,背面,內,外框,再應用微距鏡頭以分割的方式做局部特寫的拍照。
底荃物襯托前的准備
一,新畫布的准備
選用顆粒細膩,均勻的上等麻布,把畫布綳在比原畫布每邊大10—20公分的畫框上。綳布時一定要保持距離相等的直線,這樣綳畫布不會造成力量的不平衡。而後用水噴濕畫布,待畫布幹了以後,用手在畫布上磨搓,畫布再綳緊。如此反復進行三到四遍,才不會產生新舊畫布的不協調,並增加附著力。
二,舊畫的准備
A。內外框的拆除與清理:內外框拆除決不可以任意用力,拆除時一定要相當的小心謹慎,以免傷害到繪畫層與基底物,用吸塵器輕輕將表層的灰塵吸干凈,或是應用筆毛很細的排刷也可以,進行這些工作時一定要輕柔,細心。
B。拉平畫布:用無酸牛皮紙將畫貼在木框上。貼好邊的畫面,為避免在拉平過程中產生剝落現象,需在畫面上貼滿棉紗紙,而後在貼滿綿紗紙的畫面四周再貼上牛皮紙。裱好後的舊f1}1布會在陰乾的過程中被四邊的張力自然綳緊拉平。
C。舊畫背面清潔:當舊畫裱過棉紗紙以後就可以將作品反轉到背面,進行背面的清潔工作。一般的舊作品保存的時間相當長久,會有許多灰塵,微菌,蟲卵附著在背面表層,要徹底清理,否則將影響移植後粘著效果。
三,用蠟的准備
新舊畫布和剝落顏料之間的粘合,完全依靠配製的蠟液,蠟的配方是:純蜂蠟:達瑪樹脂:松節油蜂蠟本身具有粘性,達瑪樹脂也是很好的粘合劑,松節油可以軟化蜂蠟和達瑪樹脂。製法是將一定比例的蜂蠟和達瑪樹脂加熱溶化後加入松節油,調和後冷卻,待完全固化後,再加熱全溶化,即可使用。
新舊畫布的托蠟粘合
當所有的步驟准備就緒,可開始進行新舊畫布的粘合。先將己拉平的舊畫布正面向上,用膠和棉紗紙封在己綳好的新畫布上待干,然後將蠟熔解,再持刷子將蠟塗於麻質畫布的背面,塗完後,以燙斗加熱燙蠟,使蠟透新畫布達到舊畫布,此時要特別注意加熱的溫度和施壓的力道。燙好後,在蠟面鋪好玻璃紙,用鐵砂冷卻,並去除多餘的蠟。再用鐵砂壓上一至二天。經過熱燙,冷卻,壓平之後新舊畫布會緊密結合,顏料剝落處會有一層蠟底。此時將正面的棉砂紙打濕並撕去,不易去除的可用石油醚拭去,舊畫完全露出。作品表層的清潔與修補這是一個最危險而困難工作,因為這項工作一但失敗,會直接影響作品原貌。特別是清潔畫面,如果清洗過度將無法使作品回復原貌。
一,清洗畫面
在調制清潔溶劑時,首先必須分辨溶劑的強度,有許多溶劑在使用以後,將嚴重破壞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有時甚至侵蝕作品的塗底層,使塗底層的質地變軟,比如醋酸,氨,丁酸胺等都不宜使用。一般常用的溶劑有:繪畫用白酒精,純松節油,酒精,丙酮,苯,二甲苯等,有許多溶劑是可以混合為二種,三種甚至四種一起使用,而每一種溶劑都有它的特性與溶解功能,這完全要視作品的材料污染程度與承受程度而定。但無論是何種方式,最基本的是修復師事先一定要先在作品的一角實驗溶劑的清潔功能,確定沒有問題以後才能使用,這樣才不至於對作品造成遺憾的傷害。清潔的過程是將調制好的溶劑用棉花沾起塗在作品表層並輕輕擦,逐漸可以發現棉花因感染到凡尼斯層或灰塵變成暗黃色,一般是直到棉花己不再沾染任何污點,大致就可確定已經干凈,同時決不可傷及顏料。清潔工作的成功與否,完全是看修復的個人經驗與判斷。
二,填補白漿
如果作品的表層因為龜裂剝落或破損過於嚴重,產生許多凹陷的空白處,就要進行白漿填補,使其回復平整的表層。應用的材料先取適量水性的動物膠,用隔水加熱的方法加熱,逐漸加入少許的蜂蜜,酚與熟石灰,將加熱後的白漿塗在凹陷空白處並塑造與周圍相應的筆觸。填好白漿處呈白色。
三,補色
補色的工作曾經引起許多藝術家與學術家的爭議,因為補色無疑是出自修復師之手,因此有人認為這樣會破壞原畫的美學價值。相對的,也有人認為這樣可以稱補作品受損的瑕癖。在決定進行補色時,先要進行對顏色層的分析,確實做到還原的效果,補色使用的材料,應採用優質的水彩,這種水彩應用便利而無冒險性,因為可以隨時應水洗滌。底色干後,上凡尼斯(保護光油)而後上修復專用油彩,這種油彩可以輕易的用松節油去除。補色處原則上應比四周色淡一度,以便日後辨別。所有添補處日後可輕松去除。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一幅破舊作品就基本修復了,至於裝框等工作可根據作品內容和個人愛好而定。使油畫長期保存應當是收藏者的主要任務,要查明損壞原因並加以排除,從而保證盡最大限度延長一幅作品的壽命。中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在油畫修復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而油a修復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值得深入研究。本篇泛泛介紹了油畫修復概況,旨在引起文博界的關注。中國油畫的修復和保護是文博界應該關注也是應該承擔的。
更多油畫相關文章:
1。油畫學習入門須知
2。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幅油畫
3。油畫技法
4。畫油畫用顏料的技巧
5。美術色彩油畫材料繪畫特性
6。什麼是印象派油畫
7。為什麼亞麻是油畫布的首選材料?
8。中國油畫
9。油畫去塵
10。科學的油畫去塵方法
;Ⅳ 古法燙蠟配方
燙蠟
傳統的燙蠟工藝,是對紅木傢具表面進行精細打磨後,直接把土蜂蠟加熱滲入傢具木質表面,讓土蜂蠟和紅木中的木質、樹脂等-起形成保護膜。
這樣處理後的紅木傢具,會越用越光滑、越用越柔潤,並且在使用時間久了以後還會形成包漿。
實際上,古法燙蠟工藝很簡單,基本就是重復以下幾個步驟:
[把土蜂蠟加熱熔化] - [把熔化的蜂蠟刷到傢具上] - [高溫烘烤,使蜂蠟進一步滲透] - [用棉紗把溢出來的土蜂蠟吸干凈]
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難的
正是因為古法燙蠟太簡單,所以產生了以下兩個問題:
1、古法燙蠟工藝處理的傢具,要想光滑細膩必須靠事先的精細打磨。要從100目砂紙開始,分粗磨、中磨、精磨對傢具的每個部件進行反復打磨,直至打磨到2000目。僅此一項耗費的人工就極大。
2、蜂蠟是淡黃色的,幾近於無色,掩蓋不了木質本色,而這導致任何的白皮、瑕疵、缺陷性色差都-覽無余,所以它對用料、組料的要求極其苛刻,也必然浪費很多木料,並增加成本。
事實上,對於追求規模效益的紅木廠家來說,古法燙蠟工藝並不適合。
精細打磨全靠人海戰術,在人工成本高企的當下,如果大批量生產,僅招募管理一支龐大的打磨工人隊伍都是一個難題。
同時,古法燙蠟苛刻的用料、組料要求和浪費木料的成本,更是大規模I業化流水線生產所無法逾越的障礙。正是因為古法燙蠟存在的這兩大問題,所以很多紅木廠將古法燙蠟改成了工業燙蠟。
工業燙蠟與古法燙蠟的區別並不在於是否用蜂蠟,而是在上底漆、順色和使用固化劑(硬化劑) , 也就是行業內經常說的「漆托蠟」、「順色燙蠟」、 「固化燙蠟」
漆托蠟:
將傢具整體順色後上一層底漆,然後再燙上一-層蠟,僅從表面上看也難以分辨木料好壞優劣。
順色燙蠟:
先將傢具表面進行整體染色(順色) , 然後再燙蠟,這樣的傢具看起來也非常美觀大方, -般消費者也看不出任何問題
固化燙蠟:
將木料漂白順色後,用固化劑進行表面處理,只要粗略打磨,就會使表面顯得非常光滑平整,品相極好,並且任何白皮瑕疵都看不出來
十幾年來,紅木市場浩浩盪盪,急劇膨脹,但是,又有多少買紅木的人願意花點精力去思考去了解紅木和工藝?
幾十年後,有收藏價值的,能夠傳承的紅木傢具依然還是少數,而現在能知道、能選到這少數的,只會是紅木愛好者,只會是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