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鰻魚好養嗎,鰻魚在家裡怎麼養,深水養還是淺水養
好養!1 淺水!2 腐物! 在家養就是因為需要腐物所以味道比較大……
⑵ 江蘇一男子一夜釣了幾十條河鰻,河裡的河鰻太多會影響生態環境嗎
干擾始終存在的。而且一定的量化也要看這個生態系統的大小。釣魚活動肯定是加劇了干擾,至於多少的衡量,微乎其微肯定不是,只不過是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凈和恢復能力。但量變會引起質變的,畢竟魚群基數在這里。社會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水生態保護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能夠加強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
如今的河鰻的數量還是很少的,因為河鰻現在是野生保護動物,人們的捕撈能力也越來越厲害,所以很多河鰻 河馬在不斷的減少,所以河鰻過多對生態環境也是沒有很大的影響的,就目前來看並沒有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利用個秩序的水產養殖,讓我們的人類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合理的解決環境的問題。
⑶ 你知道,鰻魚的養殖管理技術,是什麼嗎
鰻魚是鰻鱺目分類下物種的總稱。它是一種海魚。它看起來像一條長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它一直被稱為水中的人參。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火熱發展,近年來,鰻魚等高檔水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普遍,價格也非常昂貴,但仍擋不住人們的購買潮。基於這一市場前景,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集鰻魚育苗養殖和成鰻養殖為一體的鰻魚產業銷售鏈。
消毒處理。鰻鱺養殖消毒是鰻鱺養殖的一項重要工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儲存前,需要對魚苗進行消毒,以去除魚苗攜帶的各種細菌;二是在收獲前對養殖區海水進行消毒,主要是去除養殖過程中留下的雜質滋生的細菌;最後是收獲後再消毒,方便下次養魚,也避免污染海水。喂入。鰻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主要捕撈小魚、蝦、蟹、蚯蚓等動物性食物。成年鰻魚性成熟後,消化器官會逐漸萎縮,停止攝食。不用擔心。產卵後,它們會獨立進食。
⑷ 鰻魚是如何養殖的
一、鰻種培育
鰻種培育是將體重0.1~0.2的白仔鰻養到體重10~20克的小鰻的過程,第二年大部分鰻種可以養成食用鰻上市(150~200克/尾)。鰻苗養成鰻種一般分三級進行。
各級鰻池放養規格和密度分別為:一級池每平方米放養0.1~0.2克的鰻苗0.2~0.3千克;二級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鰻苗 0.3~1千克;三級池每平方米放養2~20克的鰻種0.5~2千克。
鰻苗選擇:優質鰻苗要求頭闊吻鈍,規格整齊;游泳活潑,體無創傷,體色光潔呈玉白色;肌膚豐潤,機體健壯,無病原寄生。規格為每公斤6000尾左右。
鰻苗放養:放苗時間為3~4月,水溫20℃以上時放養較為適宜。放苗前應先將培育池和鰻苗進行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與家魚苗種池相同。放養密度按一級池的要求進行。
攝食訓練:攝食訓練是養鰻成敗的關鍵技術,約需訓練一個月時間。鰻苗下塘後第一周,應設法使鰻苗由分散攝食轉為集中攝食。一般從傍晚開始,使用絲蚯蚓作誘餌,將養凈的絲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鰻苗總體重的20~40%。
同時在食台上方掛一盞15W的電燈,把鰻苗引到食台周圍,集中攝食。也可以日間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陰,造成一個陰暗環境,同樣誘使鰻苗中攝食。一周後如大部份鰻苗都被引上食台攝食,表明集中攝食訓練已獲成功。然後逐漸往後推遲投喂時間,最後完全改在白天進行。
從第2周開始,應逐漸減少絲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豬脾或鮮魚等鮮飼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鰻苗總體重的10~15%。15天以後,逐漸將絲蚯蚓或肉糜與配合飼料混合投喂,並逐步加大配合飼料的比例。
1個月後,即可全部改用鰻苗配合飼料,每日投喂兩次,日投喂量占鰻苗總體重5~8%。配合飼料要加水充分揉和,有條件的還要加入適量油脂。飼料拌好後要馬上投喂,防止α-澱粉裂化,影響粘合性。
分級飼養:鰻苗在飼養中由於個體間爭食能力強弱不一,造成個體大小差異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將不同規格的鰻苗分養,分養前應停食一天。
因鰻苗個體尚小,頭幾次分養可用密眼撈海在食台下捕撈,將先上食台的健壯苗優先分出;以後隨著個體逐漸長大,可用廣東魚篩或不同網目的無節結網進行分選工作。
分選後用痢特靈葯浴,即可按級分養。各級苗種池的放養規格和密度如上所述。鰻魚分養後配合飼料日投量為魚體總重量的3~5%。鰻苗飼養到11月中、下旬時,大部分個體可長到20克左右,可作為鰻種放入成鰻池養殖。
水質調節:培養和管理好鰻池水質,是養鰻高產的可靠保證。
主要措施是:
1、培養微囊藻,增加水中溶氧。由於鰻池水中的溶氧來源主要依靠藍藻中的微囊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因此,當池水中的微囊數量少,透明度過大時,應從附近池塘中撈取微囊藻種,放入鰻池,並施硫酸銨,每畝1.0~1.5千克,連續2~3天,進行強化肥育,使其迅速繁殖、生長。
2、掌握好水色。池水要保持濃綠鈀,透明度以25厘米左右為宜。當水色由濃綠色變成淡綠或淡黃色,或透明度大於25厘米時,應及時追施硫酸銨,每畝0.5~1千克,連續2天。當微囊藻過多,水色過濃,透明度小於15厘米時,應注入新水,使透明度提高到25厘米左右。
3、及時除蟲。浮游動物是微囊藻的大敵,尤其是輪蟲影響最大,為限制輪蟲繁殖,可在鰻池中搭養一定數量的鱅魚,一般每畝可搭養2齡鱅魚10~20尾。若浮游動物仍然繁殖過快,則可用晶體敵百蟲潑灑,使池水呈0.5~1ppm濃度。
4、適時開機注水。為改善鰻池水質狀況,還應安裝水車式增氧機增氧,開機時間可參照家魚養殖部分。同時,每天應換水1/10~1/7,換水時,應將池水中的殘餌、糞便排出池外。
(4)鰻養殖廢水擴展閱讀:
世界鰻魚產品分為天然捕撈品和養殖產品,國外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使得鰻魚養殖呈發展與保護並重的態勢,近些年世界鰻魚養殖產量呈不斷增長趨勢的總產量基本穩定在23萬t左右,主要產區集中在亞洲,其次是歐洲、非洲和美洲。
鰻魚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我國港澳、東南亞、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產品主要是烤鰻、活鰻和凍鰻,其中烤鰻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90%以上。
中國鰻魚養殖(以歐洲鰻和日本鰻為主)總產量居世界第一,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0%,鰻魚主要用於出口(主要出口地為日本和韓國),國內消費量很少。2007年,全國鰻魚養殖面積超過1萬hm²,養殖產量21.38萬t,出口量15.97萬t,成為世界最大的鰻魚養殖生產國和鰻產品原料供應國。
中國鰻魚養殖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經形成了集鰻苗培育、成鰻養殖、飼料生產、烤鰻及鰻魚副產品加工、出口一條龍的外向型產業。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鰻魚
⑸ 鰻魚廠廢水能養殖魚苗嗎
您好,鰻魚廠的廢水不能用來養殖魚苗。養殖魚苗的水質要求比較高,這樣才能保證魚苗的成活率。
⑹ 鰻魚養殖場會污染環境嗎
養魚水是否排放?受納水體執行幾類水質標准?
如果養殖水體面積較大,養殖密度較小,如果排水,基本不會造成不利影響;
反之,排水的污染物指標COD可能較高,如果受納水體水質要求較高的話,則會造成污染。
⑺ 養殖鰻魚的水用於養田螺適合嗎
養殖鰻魚的水用於養田螺沒有問題。
田螺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生物,疾病較少,只要水資源豐富清潔,排灌方便,本地絕大多數的稻田都可以經改造後進行田螺養殖。但是富含鐵和硫的土質的稻田是不宜進行田螺養殖的,因為富含鐵的土質其鐵含量較高,養出來的田螺外殼如鐵銹般不好看,肉質也有可能如鐵銹一樣。同樣富含硫的土質養殖出來的田螺有硫磺的臭味,消費者肯定對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利於田螺產品的銷售。因此養殖場址的選擇應避開富含鐵和硫土質的稻田即可。
田螺耐寒而畏熱,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水溫低於15℃或高於30℃即停止攝食,當水溫低於10℃會鑽泥,超過40℃會被燙死。田螺食性雜,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可自然繁殖。田螺的壽命一般為雌性四五年、雄性兩三年,仔螺前三四個月生長最快,以後逐漸緩慢,2年後基本不再生長。田螺放養前3~4d先在池子里投入適量已經熟化的有機肥,如雞鴨牛豬糞等,一般每667m2施有機肥30~50kg,主要是培養池子里的有機微生物,有利於田螺的生長及食物餌料的供應。第5天可以投放500~1000尾/667m2小規格的泥鰍苗,作為試水魚和搭配養殖魚類。以後視田螺的生長及池塘水質情況繼續施用有機肥。
田螺種可以從大型的農貿批發市場或專業的種苗供應場選購。應選擇殼顏色淡褐色,外殼完整,無缺損或砂眼的鮮活種螺。按8~10萬個/667m2的投放量進行購買種螺。
田螺購買回來後應盡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溫差,特別是池塘水較冷時,應將池塘水與田螺桶裝水進行混合,溫差接近時就可以投入池塘養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氣溫維持在20℃以上,池水溫度維持在15℃以上時就可以進行螺種的投放。
保持池塘水質鮮活,可在池塘里種植水草或水浮蓮,供田螺棲息。夏季可在池塘邊種植牽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陰。平時注意檢查田基有無漏水或老鼠洞,嚴禁生活污水、農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於田螺喜歡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細網製作反向的防逃網。日常的飼料投喂可投發酵的有機肥,如雞鴨豬牛糞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鮮的菜葉、瓜類等,投飼量一般按田螺總重的1%~3%計算,2~3d投喂1次,並根據田螺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田螺的快速生長周期為4個月,每年的5-9月生長發育最快,產量也最高。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可加深水位至40~50cm。當池水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田螺會鑽入稀泥冬眠,此時池塘也必須保持10~15cm的水深,可定期換水,每10~15d換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鋪上一層薄一點的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有利於田螺安全越冬。
⑻ 淡水能養殖鰻魚嗎
鰻魚又名白鱔、白鰍等,是淡水養殖的名貴魚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等葯用功效。鰻魚生長迅速,適應能力強,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魚類不能生活的水域內也能正常生活,人工養殖技術要求不高,飼料來源也廣。近年來,養殖戶大量在土池中進行鰻魚養殖,均獲得高產高效。早春投放鰻種,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畝產800公斤~1000公斤。現將鰻魚土池高產高效養殖決竅介紹如下:
一、池塘選擇與消毒
養殖鰻魚的土池要求通風向陽、水源充足,面積不宜過大,在土池的四周種植0.8米~1米寬的水浮蓮或水花生等,並用籬笆或網片圍欄,這樣既可防止鰻魚外逃,又可遮陰,利於其生長。
放養前應挖除土地內過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進、排水口,在鰻種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徹底殺死野雜魚和敵害生物。然後在鰻種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進水口用60目篩子過濾。最後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潑施腐熟豬牛糞300公斤~400公斤,待水呈淡綠色或黃褐色後再放鰻種,使其下池後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餌料。15天左右將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鰻種處理與投放
鰻魚生長的適溫為20℃~28℃,水溫在12℃時開始攝食,因此投放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投放前,先將鰻種包裝袋放入水中浸泡20分鍾~30分鍾,以適應水溫,袋內外溫差小於5℃時才能拆袋,然後用小水盆向袋內倒入2盆~3盆池水,使鰻種從高溶氧狀態逐步適應低溶氧狀態。同時,投放前還應進行鰻種消毒,每50公斤水用食鹽0.75公斤~1公斤浸洗鰻種15分鍾~20分鍾。
投放的鰻種要求體色青灰、肌膚豐潤、富有彈性、游泳活躍,同池鰻種規格要整齊一致,否則因鰻魚間的相互爭食會影響到個體弱者的攝食。放養密度一般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鰻魚;50克左右的可投3000尾~4000尾;100克左右的可投放2000尾~3000尾。同時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養鱅魚50尾、鰱魚30尾、羅非魚200尾,一方面可濾食浮游生物,食凈鰻魚排泄的糞便,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魚產量。
三、飼料種類與投喂
鰻魚人工養殖主要依靠專用配合飼料(市上有售),並在每50公斤專用飼料中添加多維素(維生素A、B、C、E)50克~60克、魚肝油1.5公斤~2公斤(水溫在20℃以下或35℃以上應停供魚肝油)。幼鰻適當少加,成鰻多加。若暫時缺少專用飼料,可用小雜魚、畜禽內臟、蠶蛹等動物性飼料絞碎拌麵粉代用,其粗蛋白質含量必須在40%以上。
鰻魚是肉食性魚類,貪食。投喂時要實行「四定」原則,即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定質:即保證飼料的質量。調制好的飼料要軟硬適度(加水量為1.2倍~1.3倍),新鮮潔凈,不能變質腐敗。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據鰻魚的規格、攝食、消化及天氣、水溫、水質狀況適量投。一般日投飼量為鰻魚體重的1.5%~2.5%,以12小時內吃完為宜。定時:即魚體規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時、下午4時左右各投喂1次;鰻魚規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時~9時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飼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設置2個~3個食台。
四、日常管理與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觀察鰻魚活動與攝食狀況,雨後檢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魚。平時每10天~15天加註新水1次,夏、秋季每5天~7天1次,每次換水量為全池的10%左右。同時注意使pH值在7~8.5之間,pH值過高時應換入新水,過低則每1000平方米用15公斤~20公斤生石灰調節。
鰻魚主要病害有赤鰭病、水霉病、水瓜蟲病等,可每隔20天~30天用2.5ppm~3ppm痢特靈葯液和1ppm漂白粉葯液全池潑灑2天~3天,每天1次進行防治。池中若發現池蟲和水蛭,可每1000平方米用晶體敵百蟲450克~500克全池潑灑殺滅。
⑼ 海鰻的養殖戶越來越多,海鰻養殖需要哪些技術
鰻魚是一種珍貴的魚,在淡水中養殖。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高,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鰻魚人工養殖技術要求不高,飼料來源廣泛;近年來,大量農民在土塘飼養鰻魚,取得了高產高效。早春播種可在秋末上市,平均畝產800-1000公斤。介紹了黃鱔土池高產高效養殖技術。鰻魚養殖場需要通風採光,水源充足,面積不宜過大。用0.8-1m高的漂浮物或水花生覆蓋土池,並設置圍欄或網欄,可防止鰻魚逃逸。它還可以遮蔭,有利於它的生長。養魚前應挖出多餘的淤泥,池塘底部應平整,池塘、進水口和出水口應修復。10-15天後放入池塘,每1000平方米用10-125公斤生石灰消毒。徹底消滅野生雜魚和害蟲。在水注入下池0.6-0.7米前5-7天,水用60目篩過濾。最後,基肥的施用一般在每1000平方米300-400公斤腐熟豬糞中進行。當水呈淡綠色或黃褐色時,可放入鰻魚種中,經池塘後食用。把池水挖到1.5米的深度需要15天左右。
為了延長鰻魚的最佳生長期,前期在28℃的溫室中養殖鰻魚苗,6月初水溫恆定在24℃以上時,放入土池中。放養規格60 ~ 100魚/公斤。放苗時用高錳酸鉀消毒,按規格分池。每畝放養量1800條左右。做好水質控制是實現鰻魚高產高效的關鍵。勤換水,每月加水2~3次,每次15cm,尤其是繁殖後期,增加水量。其次,經常啟動曝氣,在池口安裝水輪曝氣器,根據天氣情況調整曝氣時間。在養殖後期,尤其是高溫季節,每天曝氣時間不少於8小時,以提高溶解氧,改善池塘水環境。定期使用生物制劑。在養殖後期,由於池塘存量大,殘留餌料和排泄物多,水質容易惡化,我們每月使用500g/畝EM菌1-2次,適當使用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
⑽ 鰻魚循環水養殖需要哪些建築設施
可以進群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