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冷凝器在蒸餾塔中是怎麼降溫的
蒸餾塔頂部有一迴流管,當蒸汽進入迴流管後,蒸汽逐漸降溫,最後變為液滴。迴流出來
⑵ 在蒸餾水時溫度下降的原因
一定溫度下用蒸餾水稀釋醋酸溶液,隨著溶液濃度的下降,其電離度增大,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所以PH值下降,但當濃度很稀時,電離度增大所提供的氫離子,不能超過溶液稀釋引起的氫離子濃度下降,這時,PH值就不在下降了。
在蒸餾和分餾時,溫度計水銀球的上限應與蒸餾頭支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 線上,這時溫度計的讀數即為餾出液的沸點。溫度計位置過低,所指示的溫度要高於餾 出液的溫度,而溫度計位置過高,所指示的溫度要低於餾出液的溫度,兩種情況都使所 測溫度不準。
蒸餾需要控制好溫度,所以需要溫度計。
液泡在支管在同一水平面上,這樣測得的溫度就接近於支管的溫度蒸餾的原理就是根據液體內各組分的沸點不同,而使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溫度下被蒸餾。
如果不控制溫度,就無法知道到沒到液體的沸點。而不測支管溫度,就無法知道燒瓶內的的溫度,更談不上控制了。
⑶ 減壓蒸餾怎麼控制溫度!
減壓蒸餾時出餾分的溫度經常會比參考值高一些。原因首先可能是參考值不一回定很准;然後答就是產生氣柱時的溫度和流出第一滴液體的溫度也不相同,所以能快速穩定地滴出液體時溫度已經比沸點高了。
至於解決辦法我也不太清楚,你不妨檢測一下產品的純度,看看受影響大不大。如果影響不大就無所謂吧
⑷ 蒸餾的注意事項
蒸餾時應該控制好加熱溫度。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蒸氣壓,以決定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蒸餾高沸點物質時,應選用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
蒸餾的注意事項
(1)控制好加熱溫度。如果採用加熱浴,加熱浴的溫度應當比蒸餾液體的沸點高出若干度,否則難以將被蒸餾物蒸餾出來。加熱浴溫度比蒸餾液體沸點高出的越多,蒸餾速度越快。但是,加熱浴的溫度也不能過高,否則會導致蒸餾瓶和冷凝器上部的蒸氣壓超過大氣壓,有可能產生事故,特別是在蒸餾低沸點物質時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熱浴的溫度不能比蒸餾物質的沸點高出30℃。整個蒸餾過程要隨時添加浴液,以保持浴液液面超過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蒸餾高沸點物質時,由於易被冷凝,往往蒸氣未到達蒸餾燒瓶的側管處即已經被冷凝而滴回蒸餾瓶中。因此,應選用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3)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蒸氣壓,以決定何時(即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
(4)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沸點在40-150℃的液體可採用150℃以上的液體,或沸點雖在150℃以下,對熱不穩常壓的簡單蒸餾。對於沸點在定、易熱分解的液體,可以採用減壓蒸餾和水蒸汽蒸餾。
⑸ 蒸餾乙醇時溫度為何會驟然降低
當一個餾分蒸完的時候,連在冷凝管上的溫度計溫度會突然降低.因為沒有熱的餾分在冷凝管里,空氣導熱又不好,溫度當然會下降了.
但是,燒瓶里的溫度仍然很高.
⑹ 如何控制蒸餾時溫度不變 不要說是溫度計,我問的是具體方法,是移開酒精燈嗎
移開酒精燈是可以的,溫度即將達到上限時,應立即移開酒精燈.
或者用液浴加熱(例如水浴),讓待蒸餾液體在沸點處於其二者之間的液體中加熱,可以控制溫度剛剛好.
⑺ 減壓蒸餾的溫度問題
這個我沒記錯的話並有相應的對照表 你可以查一下
⑻ 為什麼在實驗過程中用減壓蒸餾就可以降低溫度進入而且可以防止物質氧化了呢
首先減壓蒸餾的目的就是降沸點。原理就是物質的沸點會隨壓力的降低而專降低,這就是屬青藏高原上水不到100度就燒開了的原因。第二,減壓的環境下空氣都基本都被抽掉了,防氧化是沒問題的,常壓蒸餾的情況下也能防氧化,只不過先要用氮氣置換系統。
⑼ 減壓蒸餾溫度不降低的原因
1、泵的原因,抽空不上量,迴流量起來後塔頂溫度就可以壓下去。
2、減壓蒸餾時裡面摻雜了低沸點的物質。液體的沸點是指蒸氣壓等於外界壓力時的溫度,液體的沸點是隨外界壓力的變化而變化的,藉助於真空泵降低系統內壓力,降低液體的沸點。
⑽ 蒸餾操作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加料:將待蒸餾液通過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餾瓶中,要注意不使液體從支管流出。加入幾粒助沸物,安好溫度計,溫度計應安裝在通向冷凝管的側口部位。再一次檢查儀器的各部分連接是否緊密和妥善。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