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村镇污水处理传统工艺
探讨了传统A/O、A/A/O及改良式AAO工艺在村镇分散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传统工艺在城镇分散污水处理中的优缺点,阐述了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在低碳氮比村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建议,为研发简便、可靠、高效、节能环保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城镇污水由于分散、规模小,传统的污水原处理工艺对管网的基础设施、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等原因,导致城镇污水对村镇环境造成了污染,村镇分散污水处理已成为传统污水治理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其治理成效将影响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及生态环境状况。因此,研发适合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对改善城镇化过程中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村镇污水处理概况
1.1村镇污水特征
村镇污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学校、医院、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部分工业废水和雨水等。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1)生活污水的比重较大,受地区生活习惯、环境管理、设施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有较大的不均匀性。(2)村镇人口相对较少,污水水量小且分散,水量不稳定,不易收集;市场对某种行业或是产品的社会需求量不同也会影响废水量的变化;受雨季及用水的影响,水量的变化系数较大。(3)污染物主要含有TOC、TN、TP,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有机物浓度相对较低,属于典型的低碳氮比污水。
1.2村镇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修订后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特别对出水氮、磷含量加严了要求,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重点考虑达到氮、磷排放标准,由此研发了多种脱氮除磷工艺[2]。而针对我国村镇分散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低碳氮比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出水氮磷达标;投资少,能耗低;占地面积小,一体化设计;污泥排放量少,运行和维护简单,操作管理方便。
1.2.1A/O工艺
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A/O(Anoxic/Oxic)工艺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脱氮工艺。在缺氧反硝化时,反硝化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碳为碳源,以硝化回流液为电子受体,进而完成反硝化脱氮[3]。主要优点:硝化反应消耗碱度可通过反硝化产生碱度得到一定的补充;缺氧、好氧池的顺序有利于减轻好氧池负荷,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以原污水为碳源,降低了建设运行费用。主要缺点: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培养出的污泥不能去除难降解的物质;较大的内循环比加大了运行费用;内循环液携带一定的溶解氧,进而破坏了严格的缺氧环境,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
1.2.2A/A/O工艺
A/A/O(Aerobic/Anoxic/Oxic)工艺是在A/O工艺的基础上增设厌氧池而开发的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三级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4]。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及一部分剩余污泥进行排放,一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反应器。污水与含磷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在释磷菌作用下释放磷并产生能量,同时降解部分有机物。
1.2.3改进AAO工艺
为解决AAO工艺碳源竞争及同步脱氮除磷的矛盾,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艺改进,开发了以下工艺:解决硝酸盐干扰释磷问题的UCT工艺;针对碳源不足而改变进水方式提出的倒置AAO工艺,及新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如Dephanox[6]等。南非开普敦大学[7](Uni-versityofCapeTown)提出的UCT脱氮除磷工艺将污泥回流由厌氧区改到缺氧区,使污泥经反硝化后再回流至厌氧区,减小了硝酸盐对厌氧区释磷的影响。UCT工艺的缺氧池分为两部分接受二沉池回流污泥和好氧区硝化混合液,使污泥的脱氮与混合液的脱氮分开进行,进而减少反硝化不充分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8]。同济大学高廷耀[9]等为了解决AAO工艺中碳源竞争矛盾,把缺氧区放在工艺最前端,厌氧区置后,开发了对常规除磷脱氮工艺提出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的倒置AAO工艺。
2一体化村镇分散污水处理工艺发展
现代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趋向于一体化设计,一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新工艺得到较好的开发应用,该类工艺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改变了传统工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布置形式,并大大简化了水处理工艺的流程,适合用于处理城镇污水。该类工艺根据空间和时间可以归结为两类[12]:一类是对反应器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分区,如对空间上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进行一体化设计等。另一类是将反应、沉淀等工序按时间顺序进行调配的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等。M.Ro[13]等研究的一种厌氧-缺氧-好氧复合反应器,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取得了较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效果。由Pasveer[14]研制的一体化氧化沟(OmbinedOxidationDitch)成功的将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实现一体化,开发后迅速得到发展。比利时史格斯清水公司开发的UNITANK是专利技术,无需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简单且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建成投产后效果良好[15]。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贰』 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指什么碳比上什么氮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64:1。适当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
1、碳源carbon source
是微生物生长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生产发酵上一般用红糖、葡萄糖、糖蜜等等。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
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把从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气,称为该生物的氮源。把氮气作为氮源的只限于固氮菌、某些放线菌和藻类等。
高等植物和霉菌以及一部分细菌,仅能以无机氮素化合物为氮源。动物和一部分细菌,只能以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无机化合物的硝酸盐和氨盐。硝酸盐一般需还原成氨盐后才能进入有机体中。作为氮源的有机化合物有氨基酸、酰胺和胺等。
(2)什么样的污水碳氮比低扩展阅读
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正当分解的碳氮比的25:1。
如果碳氮比高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当土壤里氮源不足时,甚至会与植物争夺氮源。
『叁』 污水C/N比是什么意思
在废水处理中,碳氮比(C/N)是一个关键参数,它指的是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总含量与氮元素的总含量之间的比率。这个比率并不单纯是分子数量比,而是质量比的体现。通常,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需要大约5份的碳来合成1份的氮,以构建其自身的细胞结构,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致为5:1。理想情况下,废水中的碳氮比应接近5:1,过高的比例可能导致有机物分解和矿化过程困难,而过低则可能影响生物处理过程的效率。因此,对废水进行处理时,维持适宜的碳氮比对生物降解的进行至关重要。
『肆』 污水处理碳氮比究竟是什么碳什么氮
就是原子个数比。
由于污水中各种有机物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将它们简化为碳原子与氮原子的比例,只有比例合适时,活性污泥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伍』 何谓水的低碳氮比
一般控制在碳氮比为20比1,低于这个就偏低了
『陆』 污水处理碳氮比究竟是什么碳什么氮
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里的“碳”通常指的是有机物,它可以通过化学需氧量(CODcr)或生化需氧量(BOD5)来表示。“氮”则指的是进水中的氮,主要是指总氮。碳氮比即是污水中有机物与总氮的比例,通常表示为COD/TN或BOD/TN。
在常规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总氮需要消耗有机物,这种消耗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来。因此,碳氮比的概念应运而生。如果碳氮比低于上述固定比例,意味着在去除总氮的过程中碳(有机物)不足,需要额外补充碳(有机物)。
碳氮比的正确理解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有机物与氮素的平衡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碳氮比不达标,可能需要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或添加外源碳源来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例如,当碳氮比过低时,可能需要通过投加易降解的有机物,如乙酸或葡萄糖,来提高碳氮比,确保微生物有足够的碳源进行代谢,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氮。反之,如果碳氮比过高,则可以通过增加进水中的氮负荷,或者通过调整处理工艺,如增加硝化或反硝化反应,来平衡碳氮比,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总之,碳氮比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正确理解并调整碳氮比,对于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