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处理一天会产多少泥呢
污泥的产生量取决于生化处理工艺的具体情况、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率、进水COD浓度、进水流量等因素。一般情况下,生化处理系统的COD去除效率一般在85%左右,根据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流量计算每天生化负荷后,就可以算出每天化学需氧量的去除量,从而计算每天产生的污泥量。
使用公式:每天产生的污泥量(kg/d)= 日进水流量(m3/d) * (进水COD浓度 - 出水COD浓度) * 0.85 * 1.06
假设进水COD浓度为5000mg/L,日进水流量为300m3/d,出水COD浓度为750mg/L,计算公式为:
每天产生的污泥量(kg/d)= 300 * (5000 - 750) * 0.85 * 1.06 = 95,205(kg/d)
因此,对于进水COD浓度为5000mg/L、日进水为300方的生化处理系统,每天大约产生95205千克的污泥。但是需要注意,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值,实际污泥的产生量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污泥浓度、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等。
B. 污水厂一吨污水的产泥量是多少(干质量)
那个算出600kg的忽略了一个参数——悬浮物!
根据统计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万吨水产生的干污泥平均值约为1.6吨。
C. 污水中污泥产生量有没有计算公式
产泥量=(0.4~0.6)COD*Q+(0.9~1.0)SS*Q-(0.03~0.05)MLSS*V
D. 污水处理中污泥回流比一般是多少
污水处理中污泥回流比是指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R。
计算公式为:
①回流污泥量Qr=污泥回流比R*污水流量Q
②R·Q·Xr = (R·Q + Q)·X
式中:
Xr——回流污泥的悬浮固体浓度,mg/L。
R——污泥回流比。
X——混合液污泥浓度,mg/L。
Q——污水流量
泥回流比与污水水质、污水处理工艺均有关系。对于生活污水,采用推流曝气、阶段曝气时回流比约为25%~75%;采用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回流比为10%~400%;采用A/O工艺进行脱氮处理,回流比为50%~100%;采用A/O工艺除磷,回流比为40%~100%;采用A/O工艺同步脱氮除磷,回流比20%~100%;采用延时氧化沟,回流比75%~150%。对于石化类污水,采用氧化沟、A/O工艺、推流式曝气时,回流比为50%~100%。
E. 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万吨污水,进水cod200左右,出水50左右,平均一天的产泥量大致得多少
我们厂进口COD平时150左右出口平均20左右,产泥的话要分冬季和夏季,一天脱泥5吨左右,周末不脱
F. 请教专家,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小型)每天水量25吨,那么每年的污泥产生量是多少,大概的数就行。谢谢!
这个处理系统,
如果正常设计,活性污泥法,一公斤BOD产泥量约0.4kg
生物膜法,产泥量为0.2kg/kgBOD
生活污版水一般进水BOD=200左右,按全权部去除,生物膜法产泥量为0.04kg/t;
一天25吨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共有约9000吨污水。
每年产生的绝干泥量应为9000*0.04=360kg干泥
其含水率一般为96%以上,如果没有污泥浓缩干化设备,每年产生的湿泥至少9吨(泥水)
如果你的生物反应池够大,可能产泥的量更少,生物膜自身氧化分解了一大部分,随着出水SS的排出,也流失了一大部分。所以,这个系统,一年排不了几次污泥。用个泵,直接把泥打到化粪池,分解掉,或者用抽粪车,一个季度抽一次,就行了。
G. 我想了解一下生物接触氧化法排泥为何少于活性污泥法。最好能教教我,产泥的原理。
排泥量计算主抄要是两个方面袭:一个是,细胞生长产生的污泥;还有就是进水的TSS产生的惰性污泥。
1、污泥有机部分产量
W1 = Yobs * ( So - Se ) * Q / 1000*(1-η水解率)
Yobs:BOD5表观产率系数:一般在生物用于同化生长中,一般是用于生物生长的有机物占有1/3左右,可以取0.3kgVSS/kgBOD。
污泥的水解率可取30%
2、污泥惰性部分产泥量 W2 = ηss * SSo *Q / 1000
总悬浮物TSS惰性组份比例ηss 取4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前端最多的是水解酸化池,因此污泥惰性部分产泥很少。主要是有机部分产泥,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附着在填料上,因此污泥主要是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的更新脱落。 而且生物膜上生物种类多,生物链长,非在人为原因导致池内曝气不足的情况下填料上的膜更新慢.
H.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如何计算 最好详细一些。
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数量,依污水水质与处理工艺而异。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计算。例如,当沉淀时间为1.5h,含水率为95%,每人每天产生初沉池污泥量为0.4~0.5L/d·人。
也可通过物料平衡来推算,但实际上一般是通过经验积累实测数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个城市统计;1万吨污水处理厂年平均值1吨/日绝干污泥,折合含含水率80%,产污泥5吨。10万吨污水处理厂含水率80%,产污泥50吨/日。一般夏季多一点,冬季略少一点。
(8)污水处理产泥怎么算扩展阅读
分类
根据污泥从污水中分离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悬浮物浓度一般在1%~10%,低于此浓度常常称为泥浆。由于污泥的来源及水处理方法不同,产生的污泥性质不一,污泥的种类很多,分类比较复杂。
1、按来源分
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
2、按处理方法和分离过程分
污泥可分为以下几类: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二沉池产生的沉淀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部分生物接触氧化池等)污水处理工艺中二次沉淀池产生的沉淀物。
化学污泥:指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后产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产生阶段分
沉淀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淀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淀污泥,混凝沉淀污泥,化学沉淀污泥。
生物处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由污水中悬浮状、胶体状或溶解状的有机污染物组成的某种活性物质,称为生物处理污泥。生污泥(freshsludge):指从沉淀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离出来的沉淀物或悬浮物的总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污泥产生量
I. 一般的污水处理排泥量怎么计算的
1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沉积。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
Y1+Kdθc———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进、出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的百分数;
SSi,SSo———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
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表达式[1]。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量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O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温度修正系数。
比较(1),(2)两式,可知在ATV标准中动力学参数Y,Kd分别取值0.6和0.08d-1,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fP部分)占总进水SS的60%。由于剩余污泥中挥发性部分所占比例与曝气池中MLVSS与MLSS的比值大体相当,因此剩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4)与式(1)是一致的,均需确定Y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