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医药废水处理的最佳方案,请高手回复!!!!
这种复东西没什么最佳不最佳的,工制艺主要还是要根据水质选的
给你个常见的参考下:水解酸化+UASB+好氧
如果比较难处理的话,这个工艺估计是搞不定的,如盐分高了,要考虑多效蒸发除盐;如大分子难降解物质多了,要考虑微电解类的高级氧化等等。
主要还是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需要增加什么工艺
2. 常用的污水处理药剂有哪些
常用的有三种:
1、絮凝剂:有时又称为混凝剂,可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用于初沉池、回二沉池、浮选答池及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等工艺环节。
2、助凝剂:辅助絮凝剂发挥作用,加强混凝效果。
3、调理剂:又称为脱水剂,用于对脱水前剩余污泥的调理,其品种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剂和助凝剂。
3. 屠宰厂污水处理的药物是那几种
氨氮去除剂和COD去除剂,污水处理药剂找,深圳长隆
4. 头孢医药中间体污水处理工艺
这是小木虫的一个来案例自。可以参考:
我目前遇到一个问题,我做的是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工艺是铁床+UASB+立式氧化槽(红色光和菌)+絮凝沉淀,进水COD在3000-5000左右,氨氮30左右,氯离子2500,盐分4000,都不算特别,颜色一般略微带点粉红色,色度也就几百吧!运行了一两年都没有问题,出水COD在300以内,颜色基本无色,一个半月前对立式氧化槽进行检修,换了填料,活性污泥也减少了一半左右。刚开始都正常,一个月之后,出水颜色开始变红,一个半月时颜色已经很难看啦,甚至比原水差不多啦,不知啥原因,请各位同行帮忙分析下原因啊?
注意,只关注前面工艺描述,就是一种废水处理工艺
5. 医药行业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是什么
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多数制药废水单独采用生化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所专以在属生化处理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一般应设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和pH,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种物化或化学法作为预处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盐度及部分COD,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并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以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预处理后的废水,可根据其水质特征选取某种厌氧和好氧工艺进行处理,若出水要求较高,好氧处理工艺后还需继续进行后处理。具体工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工艺的处理效果、基建投资及运行维护等因素,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总的工艺路线为预处理-厌氧-好氧-(后处理)组合工艺。采用水解吸附—接触氧化—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含人工胰岛素等的综合制药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优于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气浮-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学制药废水、复合微氧水解-复合好氧-砂滤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气浮-UBF-CASS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6. 医药废水中COD怎么去除
你现在是采用什么工艺啊,听说医药废水的含盐量很高(主要硫酸根和氯离专子),对厌氧会产属生些影响。可以用物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比如用芬顿试剂、铁碳微电解、湿式氧化法等,再厌氧(UASB或IC),再好氧(SBR、接触氧化等)
7. 急求医药废水处理设计各处理单元的COD BOD SS 的去除效率~ 进水-格栅-混凝-沉淀-厌氧水解酸化-SBR-出水
直接给你大概的范围,格栅无去除,混凝沉淀主要去除悬浮物,效率70%~80%,对溶解性内无去除效果容,如果悬浮物还原性物质比较多,cod、bod也可有一定去除率,可选定30%~50%,TP、TN不可去除,水解酸化主要分解大分子物质,使其降解为小分子,特别是医药废水中的抗生素类物质,对生化系统中细菌抑制作用很强,酸化分解后才能处理,酸化阶段去除率低,有机物去除率可定30%左右,悬浮物去除率可忽略不计,最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有机物去除率可达到95%左右,悬浮物也可达到90%以上,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0%和80%以上。
8. 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可以做医药行业污水处理设计吗
完全可以,属主体配套工程。
9. 医药厂污水处理内的好氧池的细菌.该怎么培养
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污泥培养驯化是针对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艺单元,主要有厌氧和好氧两类。依据工艺种类的不同,培养驯化方式有较大区别。
(1) 厌氧工艺
厌氧工艺分为水解酸化类和产甲烷类,其污泥的培养各有特点。水解酸化的污泥培养驯化相对简单,目的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层。对于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当向水解酸化池中持续通入废水以后,废水中的悬浮物将逐渐在池底部积 累并开始生化过程,大致运行1个月后可形成水解污泥层,再经过1个月可得到成熟的水解污泥。当原废水中含有生活污水成分时,水解反应器可以不用进行污泥接种。
产甲烷类厌氧反应器分为絮状污泥反应器和颗粒污泥反应器两类。颗粒污泥反应器的污泥培养驯化分为启动、颗粒污泥形成、污泥床形成三个阶段,而絮状污泥反应器只进行第一个阶段。
对于传统的厌氧反应器,厌氧污泥一般为絮状体,污泥体积大,污泥指数高(一般为30~50mL/g), 这样的污泥在提环反应器负荷时很容易流失,使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有机负荷一般只能达到10~12kgCOD/ (m3 • d)。而在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为代表的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由于富含产甲烷细菌的颗粒污泥的存在,污泥密实,污泥指数一般只有10m L/g 左右,沉降性能好,既增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又不易流失,因此反应器的负荷可提高到 20~30kgC0D/ (m³d) 甚至更高。颗粒污泥是使UASB工艺维持高效率,并区别于传统厌氧工艺的主要特征。同时,颗粒污泥的培养驯化是UASB实际应用中较为 复杂和关键的技术。
颗粒污泥培养驯化成功以后,能够长期保持形态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 UASB反应器持续发挥高效处理能力,对整个处理设施保持运转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颗粒污泥的培养驯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启动阶段的运行目的有四个:一是形成一定数量的厌氧污泥;二是使形成的厌氧污泥适应所要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类型 ;三是使污泥具有尽量好的沉降性能;四是尽量提高污泥的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四个目的,具体的工艺和参数控制措施为:首先进行厌氧污泥接种,维持反应器在低负荷下运行,污泥负荷控制在0.1~0.2kgC0D/ (kgSS •d) ; 反 应器中原有的和分解产生的有机酸没有被有效分解之前,不增加反应器负荷,挥发性脂肪酸的降解率超过80 %以后再逐渐增大负荷;在水力负荷的控制上允许多余的、稳定性和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被冲洗出来,但必须截流住重质污泥,反应器中的环境条件应严格控制在有利于产甲烧细菌生长繁殖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对温度、毒物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进行频繁和严格的监控。
启动阶段要求有 1个月时间左右,这一阶段结束后,反应器内已得到相当数量沉降性能良好 、不易被水冲走的厌氧污泥。絮状厌氧污泥反应器经过这一阶段后,培养驯化任务基本完成,可以继续进行污泥的增量、稳定,并逐渐提高负荷到设计值,开始试运行。
第二阶段为颗粒污泥形成阶段。将有机负荷提高到2~5kgCOD/ (m3 • d) , 负荷的增加将导致部分污泥的流失,但这是一个正常和必需的阶段。此时反应器中的水力筛选作用将细小的污泥洗出,重质污泥则留在反应器内,在重质污泥粒子上逐渐富集和生长产甲烷细菌,最终使污泥形成直径1~5mm的颗粒污泥这一阶段维持污泥负荷在0.6kgC0D/ (kgSS• d) 左右,可观察到细小颗粒污泥的形成。
颗粒污泥形成 阶段同样要求1个月左右,这一阶段中由于水力筛选作用去除了细小和轻质污泥,反应器中污泥蜇降低了,但活性却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为颗粒污泥床形成阶段。将反应器的有机负荷逐渐提高到5kgCOD/ (m3 • d) 或以上,逐渐达到设计值。负荷的提高造成污泥总量的增加,因此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逐渐增多,颗粒污泥床逐渐增高,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处理效率。这一阶段实际上是颗粒污泥的成熟阶段,时间大约也是1个月。
可见如果操作控制得当,颗粒污泥培养驯化需要3个月左右,这是厌氧处理调试工作中难度最大、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的环节。在培养颗粒污泥的时候 ,一般可同时进行好氧、物化等其他工艺的调试。
为了加快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有效的措施是在启动阶段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量从其他途径得到的成熟厌氧污泥。如果当地有此便利条件,可考虑加以利用。
(2)好氧工艺
好氧工艺分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两类,污泥的培养驯化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活性污泥培养的目标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活性好、沉降性能优良的悬浮活性污泥,而生物膜培养的目标是在生物载体(填料)上培养附若性生物膜(俗称挂膜)。
以活性污泥法为例,污泥的培养驯化分为培养和驯化两个步骤。培养是指在反应器中形成浓度足够,能满足处理要求的活性污泥;驯化是使这些污泥适合于分解目标废水中特定类型的有机污染物。
曝气池中最初的活性污泥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到。其一,从其他工业或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购买一定量新鲜成熟的活性污泥,将其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粪便水或生活污水进行曝气培养,使其增殖到所需要的数量。成熟活性污泥的购买量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的1/10计。购买现成的活性污泥可以缩短培养周期,一般只需1~15 天左右即可得到足够的污泥。其二,若没有就近购买的便利,则活性污泥可直接用粪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到,这是因为粪便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所含营养物质也较丰富,细菌易于繁殖。
用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具体步骤是,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人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不进水不出水,进行连续曝气 ,俗称“闷曝”。当水温保持在20℃以上时,约经过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可看到一些菌胶团,但成熟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的钟虫、轮虫等原生、后生动物则不易发现。混合液经 30min沉降后,上清液较浑浊,说明污泥还未成熟。
在活性污泥的绒絮出现以后,就可以在反应池中进一步加入更多的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边进水边曝气,直至满容积,继续曝气3~5天,让污泥进一步增殖。当活性污泥的絮体长大到可以大部分沉降下来时,就应进行换水因为曝气池中此时尽管还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但微生物排泄的分泌物已积累到一定浓度,可能会影响它们正常的生长。
换水的方法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2h , 将上清液排掉,再投加新鲜的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 继续曝气。换水应该每隔1~2天进行一次,每日检查污泥的 30min沉降比,当沉降比增加到10%以后,说明污泥的数量已经足够了,培养过程也就完成了。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www.ep360.cn/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污泥的驯化,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污泥适合于处理目标废水。当处理对象是生活污水或城镇污水时,不需要进行驯化,活性污泥培养到足够数量后就可以将曝气池和二沉池联合运行,进入试运行阶段了。
处理工业废水时,驯化的操作程序与换水类似,不同的是在每次投加的生活污水中逐渐增加目标工业废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开始时,工业废水的加入量可以是反应池容积的10 % ~20 % , 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以后,再继续增加混合废水比例,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 %为宜 ,最后到达满负荷。
在驯化过程中,能分解目标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群得到增殖 ,不适应的微生物则被淘汰。为了加快驯化过程,得到菌种更加优良的活性污泥,可以在工厂厂区下水道中捞取一定量的沉积污泥投人曝气池中,以利用其中经过了自然筛选的有用菌种。
在水温、pH值、溶解氧、毒物负荷、营养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周期大约为1个月 。
10. 医药行业废水用什么设备可以解决
一、制药废水类别
制药工业是我国水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严重危害水环境安全,是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各级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目前根据出台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把制药工业废水按照种类分为六类: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混装制剂类。
二、制药废水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种药品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往往包括几步甚至是十几步反应,使用的原料达数种甚至几十种,原料的单耗有的高达200:1,这些原料很大部分以“废水”的形式从生产系统中排出到外部环境。这些“废水”污染物含量高、毒性强并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若不能妥善处理,则会破坏水体和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这些“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消除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工艺说明
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物化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气浮法、吸附法、电解法和膜分离法;化学法主要有催化铁内电解法、臭氧氧化法和Fenton试剂法;生化法主要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等。但上述单一处理方法的效果不好,出水水质不稳定,通常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才能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
四、工艺流程
针对该类废水的特点,我公司通常采用多种方法组合的工艺路线。预处理分质分流以提高各股废水的可生化性,消除或降低毒性物质对生化系统的抑制,然后混合进行生化处理,生化一般采用厌氧和好氧结合的工艺,深度处理一般选择化学强氧化或深度生物氧化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