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鸡蛋被白醋泡过以后为什么会看到蛋黄和蛋清
醋里有醋酸,是一种弱酸,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进醋里就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所以外壳溶解之后就只剩下里面的膜了,那是一层半透膜(详情请查询高中生物),是半透明的,所以就可以看见蛋黄和蛋清的,这时的鸡蛋是软的了。
2. 无壳鸡蛋是如何制作的
无壳鸡蛋的制作步骤:
原料:鸡蛋若干,白醋,透明的容器。
1、把鸡蛋放进装满白醋的透明容器。此时在鸡蛋的表面出现大量的小气泡,这是由于酸(白醋)与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溶化了蛋壳并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3. 你好,我想问问您,我要想鸡蛋做半透膜的实验,该用什么溶液来做实验呢,有没有可以创新的地方,希望操作
--------------------实验 半透膜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制作半透膜,学会使用半透膜,学会使用半透膜的基本操作。(半透膜:能够对水或溶液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
二、实验原理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
分子
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薄膜的总称。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界定依据膜种类的不同而划分范围不同。本实验对于鸡蛋的膜来说,淀粉就是大分子物质。
三、试剂和仪器
----新鲜鸡蛋一个,30%的醋酸(使用高浓度原因,令鸡蛋壳的溶解加快),0.5%的淀粉溶液,碘水,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100ml烧杯一个,细绳若干
四、实验步骤
----第一,半透膜的制作。把新鲜鸡蛋小心的打开一个小洞,把里面的蛋黄和蛋清倒出来,然后浸泡在30%的醋酸中,这个步骤必须提前三天,要等鸡蛋壳全溶解。
----第二,半透膜的检验。把上面的做出来的鸡蛋膜取出,细心洗干净,然后往膜里面加入0.5%的淀粉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大概装到一半),用细绳绑好鸡蛋膜的洞口,置于装有37度流动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
时间过后,往烧杯中滴加碘水,观察现象。
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
实验中,加入的碘水后,烧杯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淀粉分子不能透过鸡蛋半透膜;滴加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了硫酸根离子能透过半透膜。从而证明了,鸡蛋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4. 为什么鸡蛋泡在醋里会变大
鸡蛋和醋主要反应: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中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二氧化碳气泡。
鸡蛋内部与鸡蛋壳相连的那层膜是半透膜,能允许醋里面的水等小分子物质进入鸡蛋内部,鸡蛋内部的蛋白质大分子则无法穿出,故而膨胀变大。
扩展阅读:
半透膜(英语: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对不同粒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例如细胞膜、膀胱膜、羊皮纸以及人工制的胶棉薄膜等。生物吸取养分也是通过半透膜进行的。反渗透制纯水是用高分子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半透膜,它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通过。
5. 鸡蛋壳和白醋反映的现象和方程式
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如果鸡蛋壳的尺寸恰到好处,鸡蛋壳就会在盛有食回醋的容器中上答下浮动,如果食醋足够多,用不了多长时间,蛋壳全部溶解。
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
6. 鸡蛋在白醋里面会出现怎样的改变呢
鸡蛋在白醋里会发生一系列有趣的改变。
首先,当鸡蛋放入白醋中,表面会迅速出现许多细密的小气泡。这是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逸出形成的。
随着时间推移,小气泡越来越多,仿佛给鸡蛋裹上了一层“气泡衣”。由于气泡的存在,鸡蛋会开始上下浮动,出现类似“跳舞”的现象。
接着,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泡,鸡蛋壳会逐渐溶解变薄。因为碳酸钙不断与醋酸反应,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最终,鸡蛋壳可能会完全溶解掉,只剩下包裹蛋液的一层半透明薄膜,此时的鸡蛋变得富有弹性,就像一个“软弹球”,而且体积也会有所增大,这是因为白醋中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到鸡蛋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