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凯氏定氮装置是怎样的
玻璃实验仪器成套玻璃仪器,凯氏定氮仪(凯氏定氮装置)按凯氏定氮法为原理主要用来检测粮食,食品内,海产容品,乳制品,饲料土壤,饮料,橡胶,水质,药品,和相关化学品等中氨氮.蛋白质等的含量. 常量凯定氮仪,半微量凯氏定氮装置,微量凯氏定氮装置凯氏定氮装置, 微量定氮装置,凯氏定氮仪,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国标 凯氏定氮, 凯氏定氮原理
⑵ 蒸馏实验中各仪器的名称及主要作用
酒精灯:来加热 蒸馏烧瓶:盛源装受热液体并导出产生的蒸汽
温度计:测量加热过程中蒸汽的温度 石棉网: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
铁架台:支撑并固定容器 冷凝管:使产生的蒸汽液化成液体
牛角管:将液化后的液体导入锥形瓶 锥形瓶:接收得到的液体
⑶ 凯氏定氮法的典型应用用什么仪器
定氮仪nai-dty是按照gb/t
19227-2008研制的新型定氮仪,它具有消解时间短、分析速度快、取回样量少、操作步骤简单,以及测答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1.
凯氏定氮仪,采用微电脑进行过程控制,包括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自行设定和切换:
自动模式下:一次完成加碱、加硼酸、蒸馏,氨气吸收整个过程,加硼酸和加碱的体积以及蒸馏和吸收过程的时间都可以自行设定。
人工模式下:加硼,加碱
和蒸馏吸收三个过程可以单独人工操作,体积,时间自行控制,满足专业用户需求。
2.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全中文菜单,触摸式按钮,操作简捷方便。
3.自动式蒸馏控制、自动加水、自动水位控制、自动停水和水压过低报警。
4.各种安全保护:消化管安全门装置,蒸汽发生器缺水报警。
5.可存储操作程序。
6.仪器外壳采用特制喷塑钢板,工作区域采用abs防腐板及不锈钢底板。
7.防化学试剂腐蚀和机械损坏表面,耐酸耐碱。
8.水位检测、低水位报警,自动断电。
9.标配里不含消化炉,消化炉为选配,建议选择c型消化炉。
⑷ 实验室进行蒸馏时,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主要装置: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温度计
加热:酒精灯,石棉网
其他:导管,烧杯
固定装置省略
⑸ 凯氏定氮装置怎么安装啊是那种实验室里的玻璃仪器组成的那种
常用的抄凯氏定氮装置是袭由:圆底烧瓶、筒形漏斗、分馏器、冷凝管、三角烧瓶等装置组成。主要用来检测粮食,食品,海产品,乳制品,饲料土壤,饮料,橡胶,水质,药品,和相关化学品等中氨氮.蛋白质等的含量。可以参考http://www.shhk.com.cn/proct_detail-1146.htm。 这是常见的半微量装置。希望能帮到你。
⑹ 下列是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1)铁架台、长颈漏斗、锥形瓶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长颈漏斗,锥形瓶;
(2)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故答案为:CaCO3+HCl→CaCl2+H2O+CO2;B,C,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变浑浊,则说明是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3)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时,要注意形成液封,使得内外产生压强差.
故答案为:用手指堵住导管口,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后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4)由题目信息可知:常温下制硫化氢气体,因此选B;由于硫化氢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因此选F,F装置既可以收集气体,又可以进行干燥和除杂质.故答案为:B,F;
(5)白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因此先下降,氧气消耗了冷却后又上升,上升了大约20mL;故答案为:先下降后上升,70;
(6)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使得内外产生压强差,完成发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和滴入的液体反应生成气体,瓶内的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轻质细木棍向上压出;H2O2
MnO2 |
与凯氏定氮蒸馏装置仪器名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