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半微量蒸馏法检测饲料粗蛋白

半微量蒸馏法检测饲料粗蛋白

发布时间:2021-12-22 08:34:21

① 粗蛋白的测定有没有比凯氏定氮更好地方法呀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检验方法是剀氏定氮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pro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pro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但是食品种类很多,食品中pro含量又不同,特别是其他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的干扰成分很多,因此pro的测定通常利用经典的剀氏定氮法是由样品消化成铵盐蒸馏,用标准酸液吸收,用标准酸或碱液滴定,由样品中含氮量计算出pro的含量。由于食品中pro含量不同又分为凯氏定氮常量法、半微量法和微量法,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一 凯氏定氮法

这种方法是1883年Kjeldahl发明,当时凯氏只使用H2SO4来分解试样,来定量谷物中的pro,他只知用H2SO4分解试样,而不能阐明H2SO4分解有机氮化合物生成氨的反应历程,所以只使用H2SO4分解试样,需要较长时间,后来由Gunning加入改进,他改进的办法是在消化时加入K2SO4使沸点上升,这样加快分解速度,因为温度由原来硫酸沸点的380上升到400℃,提高了不到67℃所以速度也就加快了,凯氏定氮法至今仍在使用。

我们在检验食品中pro时,往往只限于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以pro核算等数,得到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叶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pro。

1 凯氏常量定氮法:

不论常量、半微量以及微量定氮法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首先第一个步骤是消化:

(1)消化:样品与硫酸一起加热消化,硫酸使有机物脱水。并破坏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C、H氧化为CO2和H2O蒸汽逸出,而pro则分解氮,则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2)在消化过程中添加硫酸钾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有机物分解,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一般纯硫酸加热沸点330℃,而添加硫酸钾后,温度可达400℃,加速了整个反应过程。此外,也可以加入硫酸钠,氢化钾盐类来提高沸点。其理由随着消化过程硫酸的不断地被分解,水分的逸出而使硫酸钾的浓度增大,沸点增加。加速了有机的分解。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温度太高,生成的硫酸氢铵也会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

为了加速反应过程,还加入硫酸铜,氧化汞或硒粉作为催化剂以及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次氯酸钾作为氧化剂。但为了防止污染通常使用硫酸铜。

所以有机物全部消化后,出现硫酸铜的兰绿色,它具有催化功能,还可以作为碱性反应指示剂。

(1)蒸馏: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在这操作中,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二是要防止样液中氨气逸出。

(2)吸收与滴定:

蒸馏过程中放出的氨可用一定量的标准硫酸或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氨的吸收,然后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反滴定过剩的硫酸或盐酸溶液,从而计算出总氮量。

半微量或微量定氮通常用硼酸溶液吸收后,再用标准盐酸直接滴定,硼酸呈微弱酸性,用酸滴定不影响指示剂变色反应,它有吸收氨的作用。

1.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中0.50-2.00g→于500ml凯氏瓶中→加10g无水K2SO4→加0.5gCuSO4→加20ml H2SO4→在通风橱中先以小火加热,待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消化至透明无黑粒后,将瓶子摇动一下使瓶壁炭粒溶于硫酸中→继续消化30分钟→至到样液呈绿色状态,停止消化,冷却→加200ml水→连接蒸馏装置→用硼酸作吸收液→在K氏瓶中加波动珠数粒和80ml50% NaOH→立即接好定氮球→加热→至到K氏瓶内残液减少到三分之一时,取出用水冲洗→用0.1N HCl滴定。

N(V2-V1)0.014

W

计算:

总氮量%= (N(V2-V1)×0.014)/W × 100

0.014----氮的毫克当量数

pro%=总氮%×K

乳制品K=6.38(N=15.7%)

小麦粉K=5.79(N=17.6%)

动物胶K=5.6(N=18.0%)

冰蛋K=6.7(N=14.8%)

大豆制品K=6.0(16.7%) K=6.25则(N=16%)

K-换称等数

各种试剂的作用:

浓H2SO4:

A :脱水使有机物炭化,然后有机物炭化生成碳,碳将H2SO4还原为SO2,本身则变为CO2

B: 氧化

C: pro与浓H2SO4生成NH3↑,CO2,SO2,H2O↑

D: NH3与H2SO4生成硫酸铵

(1)CuSO4的作用(催化剂)

CuSO4为红色沉淀,当C完全消化后,反应停止,红色消失,变为兰色,即为消化达到完全,兰色为CuSO4的颜色

(2)K2SO4的作用(提高沸点)

沸点由330℃提高到400℃加速了反应过程。

(3)硒粉和过氧化氢,氧化汞都为催化剂,但为了防止污染通常采用硫酸铜

(4)50%NaOH的作用

下面我就针对几点来说明为何影响氨化完全和速度快的因素:

(1)K氏烧瓶和取样量

如果称1g以上的样品,就需要K氏烧瓶最小500ml,800~1000ml的更好,这样的K氏烧瓶对于缩短氨化时间,加热的均匀性和完全氨化效果最好。

(2)分解剂

A H2SO4和K2SO4的添加量

有机无分解需要H2SO4量,H2SO4应根据有机物种类不同而加的量就不同,如果试样含脂类高,则加H2SO4多,为了提高分解温度,要大量添加K2SO4,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则氨化不充分。K2SO4和H2SO4的添加比例是:

1g样品 K2SO4: H2SO4=7g:12ml

这种比例在国内外都使用,是公认的

还有一种比例: K2SO4:H2SO4=10:20ml

B 催化剂

用作催化剂的有Hg、HgO、Se,硒化合物,CuSO4、TiO2,对Hg,HgO有毒但结果好,Se与CuSO4得到结果是一种,TiO2,的结果偏低,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则消化时间不同, HgO消化麦子为38,Se与CuSO4消化麦子55,TiO2消化麦子70,所以在给出测定结果时要注明催化剂的类型。

(3)热源的强度

消化时热源的强度同迅速消化和完全氨化关系很大,即便盐类K2SO4加得多,如果热源弱,也是没有意义的,热源过强导致H2SO4损失,使氨回收率低,另外K氏瓶的容量大小,颈部的粗细和长短等,也与热源的强度有关。

(4)氨的蒸馏和吸收及滴定

蒸馏有两种:

1 直接蒸馏(装置简便,准确性好)

2 水蒸汽蒸馏

蒸馏加NaOH是50%,加的量为H2SO4量的4倍,硫酸量为12ml,则NaOH为12×4=48ml,而且一般高于这个理论值,即加到50~55ml,如果NaOH量加的不够就变成H2S, H2S是强酸,使颜色变红。

吸收液有:

1标准H2SO4 用标准碱返滴定,甲醛红指示剂

2 硼酸 用HCl进行滴定,混合指示剂

目前都用硼酸吸收液,用硼酸代替H2SO4,这样可省略了反滴定,H2SO4是强酸,要求较严,而硼酸是弱酸,在滴定时,不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另外硼酸为吸收液浓度在3%以上可将氨完全吸收,为保险期间一般用4%。

〈6〉实验注意事项

a.样品应时均匀的,若是固体样品应事先研细,液体样要混合均匀。

b.样品放入K氏烧瓶时,不要黏附瓶颈上,万一黏附可用少量水缓慢冲下,以免被检样消化不完全,使结果偏低。

c.消化时,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将K氏烧瓶放冷后,加入30%过氧化氢催化剂2~3ml,促使氧化。

d.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要用强火,保持和缓的沸腾,使火力集中在K氏烧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质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使氮有损失。

e.如硫酸缺少,过多的硫酸钾会引起氨的损失,这时会形成硫酸氢钾,而不与氨作用,因此当硫酸过多底物被消耗掉或样品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要添加硫酸量。

f.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可单独使用0.1%甲醛红乙醇溶液。

g.氨是否完全蒸馏出来,PH试纸检查馏出液是否为碱性。

h.向蒸馏瓶中加入浓碱时,往往出现褐色沉淀无。这时由于分解促进剂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经加热后又分解生成氧化铜的沉淀,有时Cu离子与氨作用生成深兰色的络合物。

i.消化剂绿色后继续消化30分钟即可。

2 K氏微量定氮仪法

3 K氏半微量定氮仪法 (2 、 3原理一样)

操作方法大同小异,半微量法消化后,定容100ml,然后吸25ml蒸馏吸收液吸收。

N(V2-V1)0.014

W*10/100

计算总氮%=(N(V2-V1)×0.014)/(W×10/100)×100

对于微量定氮仪法,仪器有了改进,样液称样少,蒸馏消化液也少,其它基本一样。

4 K氏自动定氮法

原理与上面一样,仪器,采用K氏自动定氮仪:其装置内具有自动加碱蒸馏装置,自动吸收和滴定装置以及自动数字显示装置,消化装置:由优质玻璃制成的K氏消化瓶以及红外线装置的消化炉。

二 水扬酸比色法:

1 原理: 样品中的pro经H2SO4消化转化为铵盐溶液后,在一定的酸度和温度下与水扬酸钠和次氯酸钠作用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可以在波长660nm处比色测定,求出样品含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2 方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个25ml容量瓶编号 0 1 2 3 4 5 6

分别加空白酸液 2ml

分别加磷酸盐缓冲液 5ml

稀释至总体体积至15ml

分别加水扬酸钠 5ml

37C水浴 15分钟

加入次氯酸钠 2.5ml

37C水浴 15分钟

取出试液于660nm下进行比色,绘标准曲线。

(2)样品处理:

准确称样0.20~1.00g→于K氏瓶中→加15mlH2SO4和5g催化剂→电炉上加热到沸腾后→加大

火力消化→直到出现暗绿色时→摇动瓶子→K氏瓶全部消化后→冷却→加水至250ml容量

瓶。

(3)样品测定:

准确吸取上述消化溶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准确吸2ml→于25ml容量瓶中→加

5ml磷酸缓冲液→以下操作与标准曲线绘制的步骤相同

并以试剂空白微对照,测得样液的光密度,从标准曲线查出其含氮量。

(4)计算

C×F

含氮%= ---------------------------× 100

W×1000×1000

C---从标准曲线中查出测定样液的含氮量(Ug)

F---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W---样品重量(g)

pro%=总氮%×K(K可为6.25,也可查)

3注意事项:

A 当天消化液最好当天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如果样液改至第二天比色就有变化。

B 当在PH和试剂适当范围内加入氯源后,颜色的显色和温度有关,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C 这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与K氏法一致。

4 试剂

(1)氯标液:称经110℃干燥2h的硫酸铵0.4719g→于烧瓶中定容10ml→此液1ml相当于

1.0mg氮标液→使用时配制成1ml相当于2.50Ug氮标液。

(2)空白酸液:称0.50g蔗糖→加15mlH2SO4和5g催化剂→与样品一样消化→定容250ml→

使用时吸收此液10ml→加水至100ml为工作液备用。

(3)磷酸盐缓冲液:称7.1g磷酸氢二钠→加38g磷酸三钠→加20g三九石酸钾钠→加400ml水

溶解→过滤→另称35gNaOH溶于100ml水中→冷至室温→缓缓地搅拌加入磷酸盐溶液中→加

入水稀释至1000ml备用。

(4)水扬酸钠溶液:称25g水杨酸钠和0.15g亚硝基铁氰化钠溶于200ml水中过滤,加水稀释

至500ml

(5)次氯酸钠溶液:吸4ml安替富民液,用水稀释至100ml

5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恒温水浴

三 紫外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pro及其降解产物的芳香环基 ,在紫外区内对某一波长具有一定的光选择吸收,在280nm下,光吸收与pro浓度(3~8mg/ml)成直线关系,因此,通过测定pro溶液的吸光度,并参照事先用K氏定氮法分析的标准样品,从标准曲线查出蛋白质的含量。

2 试剂:

(1) 0.1mol/l柠檬酸水溶液。

(2)8mol/l脲[(NH2)2CO]的2NNaOH溶液。 脲的2N氢氧化钠液

(3) 95%乙醇

(4) 无水乙醚

3 仪器

(1) 751型的紫外分光光度计

(2) 离心机

4 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样品.2.00g,置于50ml烧瓶中,加入0.1mol/l柠檬酸水溶液30ml,搅拌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用四层纱布过滤于玻璃离心管中,以每秒钟3000~5000转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别吸出上清夜0.5,1.0,1.5,2.0,2.5,3.0ml于6个10ml容量瓶钟,每个容量瓶,8mol/l脲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摇2分钟(如果离心再次离心),取透明液于比色皿中,在28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做参比值)

以事先用K氏定氮法测定的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微横坐标上面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准确称取试样1.00g→于50ml烧杯中→加0.1mol/l柠檬酸溶液30ml→搅拌1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到离心管中→用8mol/L脲的NaOH溶液定容,摇匀后于280nm下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pro的含量。

计算: 蛋白质= C/W× 100

C----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pro含量(mg)

W----测定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量(mg)

说明:

a.此法运用于糕点,牛乳和可溶性pro样品,测定糕点时,应把表皮颜色去掉。

b.温度对pro水解有影响,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0~30℃。

四 双缩脲法-皮尼克法

1 原理:

双缩脲在碱性条件中,能与CuSO4结合成红紫色的络合物。pro分子中含有肽链与双缩脲结构相似,也呈此反应。本法直接用于测定像小麦粉等固体试样的pro含量。但作为铜的稳定剂,酒石酸钾钠比甘油好些。小麦粉中的pro能直接地一边抽出一边进行定量。

2 试剂

⑴甘油作为稳定剂:取10ml10N KOH溶液,3.0ml甘油加到937ml水中,激烈搅拌,同时加入4%CuSO450ml。

⑵酒石酸钠作稳定剂,吸10ml10N KOH溶液和20ml25%酒石酸钾钠溶液加到930ml水中,激烈搅拌,同时加入4%CuSO4液40ml。

配制以上两种溶液、试剂,必须澄清,无氢氧化铜生成,否则重配。

3 方法:样品测定

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称0.6g样品→使用试剂(1)

准确称0.5g样品→使用试剂(2)

假如用试剂(2)

(1)准确称样→0.5g→于80ml离心管→加1mlClC4→混合→加50ml酒石酸钾钠稳定剂→盖上盖子离心10min(4000转/分)→放置1小时→吸混合液15ml→于20ml离心管中→离心到完全透明→取上清夜5ml于→10ml容量瓶→加水定容→于550nm处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pro含量。

(2)标准曲线绘制

按样品测定方法,根据样品中pro含量,取离心澄清样液0.0 2.0 4.0 8.0 10.0ml于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水定容,按照样品测定其吸光度。

事先用K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pro含量为横坐标,以上述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计算:蛋白质%=C/W×100

C----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得pro含量(mg)

W----测定样液时相当于样品重量(mg)

② 什么是半微量蒸馏法

答:半微量蒸馏法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植物样品经开氏法消煮、定容后专,吸取属部分消煮液碱化,使铵盐转变成氨,经蒸馏,用H3BO3吸收,硼酸中吸收的氨可直接用标准酸滴定,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③ GB 6432-1986 饲料粗蛋白测定方法是什么呢

不知道,只知道现在用凯氏定氮法

一、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反应式为:

2NH2+H2S04+2H=(NH4)2S04(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

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

反应式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二、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硫酸铜。

2.2硫酸钾。

2.3硫酸。

2.42%硼酸溶液。

2.5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40%氢氧化钠溶液。

2.7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三、仪器

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凯氏定氮法仪器1.安全管

2.导管

3.汽水分离管

4.样品入口

5.塞子

6.冷凝管

7.吸收瓶

8.隔热液套

9.反应管

10.蒸汽发生瓶

四、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毫升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小时。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3、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剂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样品消化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璃杯的棒状玻璃塞。将10ml40%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璃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璃盖塞紧,并加水于小玻璃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进入接收瓶内,蒸馏5min。移动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皿,再蒸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01N硫酸或0.01N盐酸标准溶液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3操作。

计算:

X=((V1-V2)*N*0.014)/(m*(10/100))*F*100%

X: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

V1:样品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14:1N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1ml相当于氮克数;

m:样品的质量(体积),g(ml);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蛋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15~17.6%,按16%计算乘以6.25即为蛋白质,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玉米、高粱为6.24,花生为5.46,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肉与肉制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为5.30。

五、注意事项

(1)样品应是均匀的。固体样品应预先研细混匀,液体样品应振摇或搅拌均匀。

(2)样品放入定氮瓶内时,不要沾附颈上。万一沾附可用少量水冲下,以免被检样消化不完全,结果偏低。

(3)硝化时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将定氮瓶放冷后,慢慢加入30%过氧化氢(H2O2)2-3ml,促使氧化。

(4)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要用强火。保持和缓的沸腾,使火力集中在凯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质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使氮有损失。

(5)如硫酸缺少,过多的硫酸钾会引起氨的损失,这样会形成硫酸氢钾,而不与氨作用。因此,当硫酸过多的被消耗或样品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要增加硫酸的量。

(6)加入硫酸钾的作用为增加溶液的沸点,硫酸铜为催化剂,硫酸铜在蒸馏时作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7)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可单独使用0.1%甲基红乙醇溶液。

(8)氨是否完全蒸馏出来,可用PH试纸试馏出液是否为碱性。

(9)吸收液也可以用0.01当量的酸代表硼酸,过剩的酸液用0.01N碱液滴定,计算时,A为试剂空白消耗碱液数,B为样品消耗碱液数,N为碱液浓度,其余均相同。

(10)以硼酸为氨的吸收液,可省去标定碱液的操作,且硼酸的体积要求并不严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作比较简便。

(11)向蒸馏瓶中加入浓碱时,往往出现褐色沉淀物,这是由于分解促进碱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经加热后又分解生成氧化铜的沉淀。有时铜离子与氨作用,生成深l蓝色的结合物[Cu(NH3)4]2+

(12)这种测算方法本质是测出氮的含量,再作蛋白质含量的估算。只有在被测物的组成是蛋白质时才能用此方法来估算蛋白质含量。

④ 饲料蒸馏粗蛋白以后,蒸馏体积多少馏时间以吸收液体体积达到锥形瓶ml为宜

用半微量蒸馏法做饲料粗蛋白时蒸馏发生器硫酸应加多少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内硫酸和催化剂容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 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2. 反应式为:

  3. 2NH2+H2S04+2H=(NH4)2S04 (其中CuSO4做催化剂)

  4.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 ,收集于H3BO3 溶液中

  5. 反应式为:

  6.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7. 2NH3+4H3BO3=(NH4)2B4O7+5H2O

  8. 3. 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

  9. 反应式为:

  10.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11.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⑤ 饲料粗蛋白测定值高的离谱什么原因

楼上各位老师总结的都很好,做下空白、硫酸铵。这几天一直偏高的话,操作上的错误可能性不大,你检查下蒸馏水、药品、试剂有没有污染,或者纯度能不能达标,半微量定氮的话,烧瓶里的水也要经常更换。

⑥ 如何检测家禽类饲料中的粗蛋白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2、试剂
2.1 硫酸(GB 625):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2.2 混合催化剂:0.4g硫酸铜,5个结晶水(GB 665),6g硫酸钾(HG 3—920)或硫酸钠(HG 3—908),均为化学纯,磨碎混匀。 2.3 氢氧化钠(GB 629):化学纯,40%水溶液(m/V)。 2.4 硼酸(GB 628):化学纯,2%水溶液(m/V)。
2.5 混合指示剂:甲基红(HG 3—958)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HG 3—1220)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2.6 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按GB 601制备。 2.6.1 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8.3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 1 000mL蒸馏水中。
2.6.2 盐酸标准溶液:c(HCl)=0.02mol/L。1.67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1 000mL蒸馏水中。 2.7 蔗糖(HG 3—1001):分析纯。 2.8 硫酸铵(GB 1396):分析纯,干燥。
2.9 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 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3、 仪器设备

3.1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3.2 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3.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4 消煮炉或电炉。
3.5 滴定管:酸式,10、25mL。 3.6 凯氏烧瓶:250mL。
3.7 凯氏蒸馏装置: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 3.8 锥形瓶:150、250mL。 3.9 容量瓶:100mL。 3.10 消煮管:250mL。
3.11 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各类型半自动。
4、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
5 分析步骤
5.1.1 试样的消煮
称取试样0.5~1g(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6.4g混合催化剂,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入12mL硫酸和2粒玻璃珠,将 凯氏烧瓶置于电炉上加热,开始小火,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后,再加强火力 (360~410℃)直至呈透明的蓝绿色,然后再继续加热,至少2h。
5.1.2 氨的蒸馏:
将试样消煮液冷却,加入20mL蒸馏水,转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做为试样分解液。将半微量蒸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装有20mL硼酸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剂的锥形瓶内。蒸汽发生器 的水中应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数滴,硫酸数滴,在蒸馏过程中保持此液为橙红色,否则需补加硫酸。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20mL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入口,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小心提起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且在入口处加水密封,防止漏气。蒸馏4min降下锥形瓶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min,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锥形瓶内,然后停止蒸馏。
5.1.2.3 蒸馏步骤的检验
精确称取0.2g硫酸铵,代替试样,按5.1.2步骤进行操作,测得硫酸铵含氮量为21.19±0.2%,否则应检查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
5.1.3 滴定
用5.1.2.1或5.1.2.2法蒸馏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1mol/L或0.02mol/L(4.6.2)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
6 、空白测定

称取蔗糖0.5g,代替试样,按第5章进行空白测定,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消耗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体积不得超过0.3mL。
7、 分析结果的表述
7.1 计算见下式:
粗蛋白质(%)=(V2-V1)·c×0.0140×6.25/(m×V'/V) ×100 式中:V2── 滴定试样时所需标准酸溶液体积,mL; V1── 滴定空白时所需标准酸溶液体积,mL; c──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m── 试样质量,g;
V── 试样分解液总体积,mL; V── 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
0.0140── 与1.00mL盐酸标准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氮的质量。
6.25── 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7.2 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允许相对偏差为1%。 当粗蛋白含量在10%~25%之间时,允许相对偏差为2%。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

⑦ 油厂棉粕蛋白化验蛋白的微量做法怎么做

微量做法就是凯氏半微量定氮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饲料粗蛋白的检测方法(凯氏半微量定氮法)
1 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含氮量,即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浓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NaOH)并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测出含氮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质含量。
2 仪器设备
2.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2.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4消煮炉或电炉
2.5滴定管:酸式25mL
2.6凯氏烧瓶:100mL
2.7凯氏蒸馏装置:半微量水蒸汽蒸馏式
2.8锥形瓶:150mL
2.9容量瓶:100mL
3 试剂
3.1硫酸:分析纯
3.2硫酸铜:分析纯
3.3硫酸钾:分析纯
3.4硒粉:分析纯
3.5氢氧化钠:分析纯40g溶于100mL蒸馏水配成40%水溶液。
3.6硼酸:分析纯2g溶于100mL蒸馏水配成2%水溶液。
3.7混合指示剂:甲基红分析纯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分析纯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阴凉处保存期三个月以内。
3.8 0.02N盐酸标准溶液:1.67mL盐酸分析纯溶于1000mL 蒸馏水中。
3.8.10.02N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碳酸钠法)
精确称取0.04g于270—300°C灼烧至恒重的基准级无水碳酸钠,准确至0.0001g,无损失地转入100 mL三角瓶中,加入无CO2蒸馏水(新做蒸馏水或蒸馏水煮沸数分钟放凉后使用)50mL溶解,并加入混合指示剂10滴,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3.8.2盐酸标准溶液当量浓度的计算
G
N =
(V1-V2)×0.05299
式中:G——无水碳酸钠的重量,g;
V1——盐酸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所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5299——每毫克当量碳酸钠的克数;
注:标定各浓度间的相对偏差不大于0.2%。
3.9蔗糖:分析纯
3.10硫酸铵:分析纯,干燥。
4 试样的选取与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变化。

5 测定方法及步骤
5.1试样的消煮
称取0.5—1g试样 (粗蛋白含量在25%以下称取1g,粗蛋白含量在25%以上称取0.5g),准确至0.0002g,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0.4g,无水硫酸钾6g,硒粉0.004g,与试样混合,再加浓硫酸12.5mL,在消煮炉上小心加热,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加强火力,至溶液澄清后,再加热至少1h。
5.2氨的蒸馏(半微量水蒸汽蒸馏法)
将上述消煮液冷却,无损失地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冷却后定容为试样分解液,取20 mL 2%硼酸溶液,加混合指示剂2滴,使半微量蒸馏装置的末端浸入此溶液,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 mL注入反应室中,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入10mL 40%NaoH溶液,小心提起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加碱时流速不可过快,否则会引起硼酸吸收液倒流),塞好玻璃塞,并在入口处加水密封好,防止漏气,蒸馏,自吸收液变为蓝色开始计时,4分钟后,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分钟,用蒸馏水洗净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吸收液。
5.3滴定
吸收氨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02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记录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5.4空白测定
称取蔗糖0.5g代替试样,重复上述操做,以校正药品不纯所发生的误差,消耗0.02mol/LHCL应不超过0.3mL。

6 测定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6.1计算公式如下:
(V-V0)×(N×0.014×6.25) ×100
粗蛋白(%)=
W×V/V′
式中:V-----滴定试样时所需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所需酸标准溶液体积,mL;
N-------盐酸标准溶液当量浓度;
W------试样重量,g;
V-------试样分解液总体积,mL;
V′------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
0.0140------氮的毫克当量数;
6.25-----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6.2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以其算数平均值为结果;
粗蛋白含量在25%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粗蛋白含量在10-25%之间,允许相对偏差为2%;粗蛋白含量在10%以下,允许相对偏差为3%;

7 测定步骤的检验
精确称取0.2g硫酸铵,代替试样,按上述步骤操作,按上述公式计算(不乘系数6.25),测得硫酸铵含氮量为21.19±0.2%,否则应检查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
8 注意事项
8.1试样消煮时,先低温加热,避免泡沫溢出,待泡沫消失后,再逐渐增加温度,使之微沸,避免剧烈沸腾,否则会使氮分子损失。
8.2加碱必须过量,碱除了与铵盐和剩余的硫酸作用,还与硫酸铜作用生成蓝色氢氧化铜,然后分解为黑色氧化铜。
8.3消化过程中,若硫酸损失过多,可酌量补加硫酸,勿使瓶内干涸。

⑧ 半微量蒸馏法

和普通蒸馏基本一样,只是所用仪器小一些,是因为所用试剂比普通蒸馏少一半

⑨ 化验饲料中真蛋白含量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原理 蛋白质在一定碱性条件下能与重金属盐类发生盐析作用而析出沉淀.此沉淀物不溶于热水。而非蛋白氮类物质易溶于水。用热水洗涤沉淀.将水溶性含氮物质洗去,剩下的沉淀物质再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即可得出饲料真蛋白质的含量。 二、测定所需的材料 1.仪器和设备 实验室用台式粉碎机、分样筛(20目)、分析天平(感量0.1mg)、烧杯(250m1)、玻璃棒、玻璃漏斗、中速定量滤纸(直径15cm)、表面皿(直径10cm)、干燥箱(可控温度65~70℃)、凯氏烧瓶(100m1)、烧煮炉或电炉、半微量定氮蒸馏器、容量瓶(100m1)、锥形瓶(250m1)、酸式滴定管(50m1)。 2.试剂与试液 硫酸AR、10% 硫酸铜水溶液、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AR、氢氧化钠AR、40% 氢氧化钠水溶液、2.5%氢氧化钠水溶液、2% 硼酸水溶液、0.05%mo]/]盐酸标准溶液、氯化钡试液、5%氯化钡水溶液、0.1% 甲基红乙醇溶液、0.5%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三、样品的选取与制备 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约lkg。用四分法分为两份。一份装瓶加封作为留用样品。另一份粉碎过20目。装于广口瓶中贴标签待测。 四、测定步骤 1.试样的前处理 准确称取试样1~2g(精确到0.1mg)于250ml烧杯中,加蒸馏水50ml煮沸.依次加入10%硫酸铜水溶液20ml和25%氢氧化钠溶液20rnl,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放置2小时或静置过夜,沉淀物以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70℃以上热水18ml反复洗涤沉淀.直至滤液无沉淀为止(取氯化钡试液滴于表面皿中。加2mol/l盐酸溶液1滴.滴人滤液.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应无白色沉淀)。然后,将滤纸和沉淀物包好,放人烘箱中在65~70℃下干燥2小时。 2.试样的消化 将烘干的试样连同滤纸一起放人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9 硫酸铜1 浓硫酸25ml,摇匀,尔后置于电炉上先低温(100~200~C)加热,注意防止泡沫浮起,待泡沫消失后再提高加热温度(约410~C)至沸腾,消化至溶液澄清无黑点并呈蓝绿色,再继续加热30分钟,然后将凯氏烧瓶移出电炉放冷。 3.定容 将冷却后的消化液加蒸馏水约10~20ml,’摇匀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再加10~20ml蒸馏水洗涤凯氏烧瓶。溶液并入容量瓶中,如此反复洗涤,直至消化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待冷却至室温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试样分解液。 4.蒸馏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蒸馏法。先将水蒸汽发生器与半微量凯氏定氮蒸馏器连接好。在水蒸汽发生器的水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3滴与硫酸数滴,使水溶液保持橙红色,否则应补加少许硫酸。取20ml2%硼酸水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0.1%甲基红乙醇溶液5~6滴,0.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2~3滴,摇匀。然后将锥形瓶置于半微量凯氏定氮蒸馏器的末端.使冷凝管末端浸入此吸收液面下2/3处。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15ml注入半微量定氮蒸馏器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口,尔后缓慢加入40%氢氧化钠水溶液20ml。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口,用玻璃塞塞好进样口。再加适量蒸馏水封住进样口以防止漏气。蒸馏3~5分钟以后待冷凝管末端管口之馏出液呈中性(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时将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并冲洗冷凝管末端管口,洗液并入吸收液。再蒸馏1~2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管口,洗液并入吸收液。然后将锥形瓶移出,准备滴定。此时应夹断气源。排出废液,准备下一个样品的测定。 5.滴定 吸收氨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05tool/1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使溶液颜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色即为滴定终点。同时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的耗用量。 6.空白 在进行样品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测定。空白测定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步骤与试样相同。空白试验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5ml。 7.结果计算 五、注意事项 1.在试样的前处理过程中,“煮沸”要求是加热至沸并保持30分钟,目的是使试样中的非蛋白氮类物质充分溶解于水中。加10%硫酸铜溶液和25%氢氧化钠溶液时最好采用移液管移取,然后沿着烧杯内壁缓慢滴加,一方面防止局部氢氧化钠太浓将溶解部分蛋白质,这样会导致最终结果偏低;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试样中的真蛋白质充分盐析:放置2小时或静置过夜也是这个道理。沉淀物宜以双层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双层滤纸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同时又不致于将沉淀物过滤掉。滤液无SO+2表明了已充分洗涤沉淀物,因为如果滤液中仍有SO+2 。则表明沉淀物中间仍可能夹杂有部分可溶性非蛋白氮类物质(如NH ),若不继续洗涤则将导致最终结果偏高。将滤纸和残渣(沉淀物)包好放入烘箱中于65~70cc下干燥2小时是为了使沉淀物充分干燥。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沉淀物中仍夹杂有一些氨类物质(尽管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滤液已经过了氯化钡试液的检验,但仍不能排除因人眼观察的局限性使其中间仍夹杂有部分热烘干的过程中挥发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下一步试样消化的顺利进行。因为如果试样潮湿,炭化升温过快,气体骤然膨胀不易从凯氏烧瓶中散发出去,很容易使试样与气体一同冲出凯氏烧瓶从而导致消化失败。 2.消化时应经常转动凯氏烧瓶以便使消化进行得迅速而完全。在炭化时如有黑色碳粒溅在瓶壁上应将凯氏烧瓶移出。待冷却后加少量蒸馏水冲洗之。尔后再继续消化 3.对胶体物质或脂肪含量较高的样品。消化时应防止泡沫溢出瓶口.如发现有泡沫溢至瓶颈时应立即移开火源,并加1~2滴蒸馏水再继续消化。 4.蒸馏过程中要注意气体通路。即管夹要有一个打开,以免烫伤。在加试样分解液或碱液于反应室时要快。应先检查气源是否夹断。废液流出口是否畅通。开始蒸馏时应先通蒸汽后夹断废液排出口。否则所加液回流排出。 核心提示:饲料特别是植物性饲料中含量较多的非蛋白氮化合物如氨化物不能或不能完全被单胃动物(如猪、禽等)利用,只有真蛋白质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与利用。因此饲料真蛋白质含量比饲料粗蛋白含量更能反映出饲料的营养价值。

⑩ 有谁能告诉我怎样测定鱼粉的粗蛋白他的具体操作步骤。

1 鱼粉质量标准概述
鱼粉目前国内执行的标准为SC/T3501—1996[1]具体指标为感观指标:色泽、组织、气味三项,理化指标:粉碎粒度、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盐分、灰分、砂分七项,标准中还规定了鱼粉中不允许添加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质,诸如植物油饼粕、皮革粉、羽毛粉、尿素、血粉等,亦不允许添加加工鱼露后的废渣。鱼粉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l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2],
具体指标有:砷、铅、氟、霉菌、汞、镉、亚硝酸盐、滴滴涕、细菌总数等9项,SC/T350l—1996标准还规定了鱼粉不得有虫寄生,还单独列出鱼粉中金属铬(以六价铬计)允许量小于10mg/kg。并把鱼粉酸价作为强制性指标,在用户或检验机构提出时才进行检验,其酸价指标有明确规定,最低等级的鱼粉的酸价要求小于(等于)7mg KOH/g。以上所述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鱼粉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有关资料[3~6]介绍判定鱼粉质量的营养指标还应测定真蛋白质、动物蛋白的胃
蛋白酶消化率,卫生指标还应测定乙氧基喹、甲醛等指标。
鱼粉的掺假检验有许多项目,其中主要有掺羽毛粉、骨粉、木质素、鞣革粉、碳酸钙粉、贝壳粉、蛋壳粉、淀粉质、粗纤维类物质、血粉、杂饼粉、尿素态氮、氨态氮等多项,掺假检验属定性检验,SC/T350l—1996标准中规定有鱼粉内杂质的显微镜鉴别方法,但只能作出杂质的确认,无法作出定量的结论,没有确切的数据说明其质量情况,作者认为要做完上述检验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在日常的生产检验中,企业只要掌握好以下几项定量分析的指标,就能较确切地反映出鱼粉质量的情况,现将这些分析项目及操作方法概述如下:
2 在日常生产的质量控制中如何运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检验鱼粉的质量
饲料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如何运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检验和判定鱼粉的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者从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定量化学分析检验鱼粉的质量,主要抓好如下几个检测项目的检验。
2.1 粗蛋白质的检验
粗蛋白质的含量是检验鱼粉质量的主要项目,国家行业标准以粗蛋白质含量作为衡量鱼粉质量和分等级的主要指标,也是首要的检测项目,按照GB/T6432[7]的规定测定粗蛋白质的准确度、精密度高,是经典的检测方法,但该方法耗费试剂,消解时间长,资料介绍的强碱直接蒸馏快速测定法、提高消化温度快速测定法、H2SO4-H2O2快速消解测定法都是可以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测定方法。作者在生产实践中常用H2S04—H2O2快速消解法测定粗蛋白,这是一种快速易于掌握的常规分析方法,与国家标准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至于蒸馏装置的运用方面,全量蒸馏装置的准确度、精密度高,但蒸馏时间长;半微量蒸馏装置的速度较快,但操作上要掌握好才能满足准确度的要求。作者设计配套的快速定氮装置[8],是一种加热抽气吸收滴定装置,集加热蒸馏吸收于一体,不用冷却水(即不用冷凝管),可连续进行样品的测定而不需要更换器皿,整个测定过程约10min完成;测定准确度、精密度也较高,在生产实践应用效果良好(见图1)。
2.2 真蛋白质的检验
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光测定鱼粉粗蛋白质一项指标是不能确定其质量等级的,因为粗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测定总氮的含量,再乘以6.25的系数而得出来的,它不能排除非蛋白质的干扰,关于非蛋白氮的概述和检测方法,许多资料都有介绍,从动物学的营养角度来说,测定真蛋白质的含量是较为重要的,目前测定真蛋白质的含量的方法还没有列入国家标准,但许多出版的资料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正规教材早有介绍,它们所介绍的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是大体一致的,其原理是试样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蛋白质即沉淀下来与非蛋白质的可溶性
含氮物质分离,测定沉淀物中的含氮量,换算成真蛋白质的含量。资料介绍鱼粉真蛋白质占粗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比为:进口鱼粉大于80%,国产鱼粉大于75%,国家标准对比此项指标目前还没有作出规定,但作者认为在生产实践中检验此项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曾检验过某生产厂家生产的鱼粉,其粗蛋白质达55%~60%,而真蛋白质只有10%左右,这样的鱼粉绝对是劣质鱼粉不能作为饲料使用。市场流通的一些质量较差的鱼粉,其真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比例往往达不到75%的要求。
2.3 胃蛋白酶消化率的测定
鱼粉质量好坏的另一个重要的定量指标是胃蛋白酶消化率,它表示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的蛋白质与粗蛋白质之间的比例。国家标准没有规定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资料介绍进口鱼粉要求≥90%。国产鱼粉≥85%,有关资料和国家标准GB/T17811—1999对动物蛋白质饲料消化率的测定方法——胃蛋白酶法都作了介绍,测定这项指标能鉴别鱼粉是否掺入其它高蛋白而又不容易吸收的原料,例如羽毛粉、皮革粉等。掺入了这些原料的鱼粉,其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含量都很高,但其胃蛋白酶的消化率往往是较低的,一般只有50%~60%,甚至有的只有30%~40%,值得注意的是衡量鱼粉蛋白质质量的好坏,还应从粗蛋白质、真蛋白质、胃蛋白酶消化率这三项指标综合来分析,这样才能确定其质量情况。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检验过一些鱼粉,其粗蛋白质达到5%—60%,胃蛋白酶消化率也达到85%以上,但其真蛋白质只有10%左右,这就说明了这些鱼粉是劣质的鱼粉。
2.4 其它定量分析项目的测定
作者认为鱼粉的质量分析项目除了上述三项营养成分指标外,根据定性判定情况还可测定总、粗纤维、磷、钙等几项指标。总铬含量的指标SC/T3501—1996标准作出了小于10mg/kg的规定,如果超过该项指标,则说明了鱼粉掺人了鞣革粉,作者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过多起本地区市场销售鱼粉的含总铬量高达400—500mg/kg,这些鱼粉是明显掺假的劣质鱼粉。酸价的指标国家标准也做出了规定,一些腐烂变质的鱼粉其酸价都是比较高的。一般都会超过标准规定的7mg KOH/g的要求。对粗纤维的指标要求,国家标准没有作出规定,资料介绍鱼粉粗纤维含量为0.2%~1.5%, 如果鱼粉掺入其它高蛋白质的植物原料,则粗纤维含量就会超过此含量范围。关于磷、钙的测定问题,有关专家认为某产地的鱼粉其磷、钙的含量都在一定的范围,并符合一定的比例,过高过低都属不正常的。
以上是作者从多年的检验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当然鱼粉还有许多切实可行的掺假定性检验方法,但是作为检测部门,定性分析往往不能确切地说明鱼粉的具体质量问题,只有掌握好以上几项定量分析方法,并在分析检验报告中具体列出真实数据,才能为生产和销售单位作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和判断。

阅读全文

与半微量蒸馏法检测饲料粗蛋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国生活污水处理 浏览:988
超滤浓缩膜包进液出液区分 浏览:384
欧琳滤芯怎么换 浏览:826
沃尔沃怎么更换空调滤芯 浏览:190
什么地方有卖饮水机 浏览:762
金利源净水机RO膜 浏览:820
开一家净水器店需要投多少钱 浏览:740
溶剂含水怎么蒸馏 浏览:172
污水处理的6s是什么意思 浏览:431
什么东西可以去保温杯的水垢 浏览:285
纯水导电率为零什么原因 浏览:531
摩托车空气滤芯进油怎么回事视频 浏览:144
氧化型酵母菌处理什么废水 浏览:66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文件 浏览:946
净水器为什么变浑浊 浏览:547
迪奥二回礼可以用几次 浏览:680
apha的水和废水监测方法 浏览:445
蒸馏水的保质期是多久 浏览:718
直饮水机卡掉了不给补怎么办 浏览:446
氨氮与净水剂反应生成什么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