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離子交換層析可以用於哪些蛋白質的分離
可以分為陽離子交換層析和陰離子交換層析。
陽離子交換層析,使用含回有酸性基團的陽離子答交換樹脂等,可以結合待層析液中的陽離子,因而洗脫順序是,正電荷越多結合越緊密洗脫越晚。
陰離子交換層析則使用含有鹼性基團的交換樹脂,結合溶液中的含有陰離子基團的分子,因而負電荷越多結合越緊密,洗脫越晚。
⑵ 離子交換層析可用於哪些種類蛋白質的分離
離子交換層析是利用蛋白質在不同PH帶不同種電荷的方法,利用離子交換的方法分離專蛋白的。
離子交換屬內的介質一般是樹脂,陽離子交換型的,使用前樹脂先用鹼處理成鈉型,將氨基酸混合液(pH=2-3)上柱,pH=2-3時,氨基酸主要以陽離子形式存在,與樹脂上的鈉離子發生交換而被「掛」在樹脂上,再用洗脫劑洗脫。不同的氨基酸(帶的電荷不同)與樹脂的親和力不同,要將其分離洗脫下來,需要降低它們之間的親和力,方法是逐步提高洗脫劑的pH和鹽濃度,這樣各種氨基酸將以不同的速度被洗脫下來,反之亦然。
不同反荷離子與樹脂親和力是不同的,其強弱關系為陽性競爭離子:Ag+〉CS+〉K+〉NH4+〉Na+〉H+〉Li+ 陰性競爭離子:I->NO3->(PO4)3->CN-〉HSO3-〉Mg2+〉HCO3-〉HCOO-〉CH3COO-〉OH-〉F- 如果某種離子溶液洗脫效果不好,可用另一種親和力強的離子代替之,等電點>7選擇陽離子交換樹脂,等電點<7選擇陰離子交換樹脂。
⑶ 離子交換層析在蛋白質分離中的應用
離子交換層析在蛋白質分離純化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在樣品富集,回中度純化和精製階答段都可以採用。另外還可以利用離子交換層析去除DNA和內毒素。因此在生物製品工藝中應用非常廣泛。關鍵是要選擇合適的介質和分離條件。
你的問題范圍太廣,如果有具體的問題可以詳細討論。
⑷ 怎麼用離子交換層析分離等電點分別為4,6,7, 9 的蛋白質
6.洗脫:用含NaCL(0.2-0.6M)的0.02M
Tris-HCL
緩沖液
pH7.4(內含0.
等電聚焦電泳
(IEF)分離蛋白及測定
蛋白質等電點
一、原理
等電點聚焦
(IEF)
⑸ 離子交換層析和親和層析都可以用來分離所有的蛋白質嗎
理論上來說離子交換層析可以用來分離所有的蛋白質,但親和層析只能內分離能和其特異性結容合或者說帶tag的蛋白質。
從實際應用來說,離子交換層析不可能能用來分離所有的蛋白質。這是因為其解析度沒有辦法達到分離所有蛋白質。而且蛋白與蛋白之間可能存在其他的相互作用,造成某個鹽濃度下被洗脫的蛋白可能會吸附其他蛋白一起被洗脫,達不到分離的效果
親和層析就更不可能分離所有的蛋白質了,不管是哪種親和層析都有對應可以特異性吸附的親和標簽蛋白。如果沒有親和標簽,所有的蛋白都是不能吸附的
⑹ 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是什麼 已解決
離子交換層析法是從復雜的混合物中,分離性質相似大分子的方法之一,依據的原理是物內質的酸鹼性容,極性,所帶陰陽離子的不同。電荷不同的物質,對管柱上的離子交換劑有不同的親和力,改變沖洗液的離子強度和pH值,物質就能依次從層析柱中分離出來。
層析開始前,功能基團與反離子穩定結合,就與反離子發生可逆交換,與層析劑結合被固定下來。因為鹽離子可以與底物競爭功能基團,鹽濃度越高樣品與層析劑結合越不緊密,易被洗脫下來。不同物質與層析劑結合程度不同,洗脫下來的時間不同,因此得以分開。
(6)蛋白質離子交換層析洗脫擴展閱讀
離子交換劑的選擇首重保持欲分離物質的生物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環境中,此物質所帶的電荷和電性強弱,陰陽離子交換劑的選擇若被分離物質帶正電荷,這些鹼性蛋白質,它們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親和力強,故採用陽離子交換劑。
在鹼性溶液中較穩定,則使用陰離子交換劑,如果欲分離的物質是兩性離子,一般考慮在它穩定的pH范圍帶有何種電荷,作為交換劑的選擇。離子交換劑的再生與保存離子交換劑可在柱上再生,若有脂溶性物質則可用非離子型去污劑洗柱後再生,也可用乙醇洗滌。
⑺ 離子交換層析中流出物質順序是什麼
若用離子交換層析分離物質,以蛋白質為例,離子交換層析中,基質是由帶有電荷的樹脂或纖維素組成。帶有正電荷的稱之陰離子交換樹脂;而帶有負電荷的稱之陽離子樹脂。離子交換層析同樣可以用於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由於蛋白質也有等電點,當蛋白質處於不同的pH條件下,其帶電狀況也不同。陰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負電荷的蛋白質,所以這類蛋白質被留在柱子上,然後通過提高洗脫液中的鹽濃度等措施,將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質洗脫下來。結合較弱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
反之陽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正電荷的蛋白質,結合的蛋白可以通過逐步增加洗脫液中的鹽濃度或是提高洗脫液的pH值洗脫下來。
(7)蛋白質離子交換層析洗脫擴展閱讀:
對於離子交換纖維素要用流水洗去少量碎的不易沉澱的顆粒,以保證有較好的均勻度,對於已溶脹好的產品則不必經這一步驟。
溶脹的交換劑使用前要用稀酸或稀鹼處理,使之成為帶H+或OH-的交換劑型。陰離子交換劑常用「鹼-酸-鹼」處理,使最終轉為-OH-型或鹽型交換劑;對於陽離子交換劑則用「酸-鹼-酸」處理,使最終轉為-H-型交換劑。
梯度不要上升太快,要恰好使移動的區帶在快到柱末端時達到解吸狀態。目的物的過早解吸,會引起區帶擴散;而目的物的過晚解吸會使峰形過寬。
⑻ 在離子交換層析中剛開始鹽梯度洗脫蛋白質就都被洗下來了,要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可以調節流動相的ph值試試
⑼ 如果一個蛋白質只是在PH6-6.5范圍內穩定,請設計一個通過離子交換層析純化該蛋白質的實驗
你是不是說混淆了,到底是等電點在pH6-6.5?還是等電點未知,確在6-6.5穩定?
我就先按等電點來理解,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對蛋白純化的濃度要求不高,或者待純化樣品成分簡單,雜蛋白少,就選一種離子交換層析,即陽離子離子交換層析(running buffer 設pH5.0比較合適)或陰離子交換層析(running buffer 設pH7.5比較合適)。
如果雜蛋白多,就用兩步離子交換層析,即結合陰陽離子交換層析。一般建議先做陽離子交換層析(這樣第一步可去掉核酸之類的)。不知你要多具體的步驟,先寫個大致步驟吧:
1,陽離子交換層析:將你的樣品置換到pH5.0的running buffer(一般醋酸鈉buffer)。同時裝住,平衡啥的,然後上樣,平衡,洗脫(升pH或鹽洗脫),收峰。這步就去掉等電點在6之下的大部分雜蛋白;
2,陰離子交換層析:將所收蛋白置換buffer至pH7.5的running buffer(PB),同時裝住,平衡啥的,然後上樣,平衡,洗脫(降pH或鹽洗脫),收峰。去掉pH6.5之上的大部分雜蛋白。
-----
如果你確實所指在6-6.5穩定,那就看你蛋白的等電點在多少了,只好選一種離子交換層析,在6.5之上就試試pH6.0的running buffer做陽離子交換層析,在6.0之下,就試試pH6.5的running buffer做陰離子交換層析。
若有疑問,歡迎繼續討論,純屬手打,歡迎採納,祝新年愉快!
⑽ 離子交換層析為什麼在低離子強度下進行
離子交換層析是根據蛋白質所帶電荷的差異進行分離純化的一種方法。蛋白質的帶電性是版由蛋白質多肽中帶電權氨基酸決定的。由於蛋白質中氨基酸的電性又取決於介質中的pH,所以蛋白質的帶電性也就依賴於介質的pH。當pH較低時,負電基團被中和,而正電基團就很多; 在pH較高時,蛋白質的電性與低pH時相反。當蛋白質所處的pH,使蛋白質的正負電荷相等,此時的pH稱為等電點。離子交換層析所用的交換劑是經酯化、氧化等化學反應引入陽性或陰性離子基團製成的,可與帶相反電荷的蛋白質進行交換吸附。帶有陽離子基團的交換劑可置換吸附帶負電荷的物質,稱為陰離子交換劑,如DEAE-纖維素樹脂;反之稱為陽離子交換劑,如CM-纖維素樹脂。不同的蛋白質有不同的等電點,在一定的條件下解離後所帶的電荷種類和電荷量都不同,因而可與不同的離子交換劑以不同的親和力相互交換吸附。當緩沖液中的離子基團與結合在離子交換劑上的蛋白質相競爭時,親和力小的蛋白質分子首先被解吸附而洗脫,而親和力大的蛋白質則後被解吸附和洗脫。因此,可通過增加緩沖液的離子強度和/或改變酸鹼度,便可改變蛋白質的吸附狀況,使不同親和力的蛋白質得以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