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離下列混合物時,按溶解過濾蒸發的順序進行操作的是哪一個為什麼
當然是D
1.溶解然後過濾,泥沙被過濾出;2.食鹽溶液進入燒杯中,在進行蒸發,蒸掉水就可以得到食鹽了。這樣食鹽跟泥沙就分開了。
2. 重結晶的過程一定需要多次溶解和過濾嗎
一次重結晶後產物純度達標即可不用第二次了,如果沒重結晶好那麼繼續重。
理論回上次數越多得到答的純度越高,但這是以犧牲產量為代價的(貌似沒見過容器間100%轉移和洗滌時0損失的)。所以如果純度要求很高那麼就沒辦法了,低的話一次達標就夠了
3. 溶解過濾蒸發是分解什麼東西和什麼東西
溶解、過濾蒸發不是化學反應過程,是物理過程。不會分解東西的。
4. 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 )
錯。
已經溶解的物質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用過濾的方法只能分離不溶物質。
5. 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 )
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 X)
應該用加熱蒸發,結晶的方法。
6. 溶解、過濾、蒸發,哪種物質與哪種物質分別用哪種方法
兩種固體其中一種可溶於水,另一種不溶於水可用溶解的方法分離
一種固體一種液體可用過濾
兩種液體但沸點不同,可用蒸發
7. 溶解、過濾、蒸發都需要哪些儀器 溶解、過濾、蒸發的步驟
燒杯
、
漏斗
、
濾紙
、
玻璃棒
、
蒸發皿
、三腳架、
酒精燈
、
石棉網版
過程:首先在燒杯中放入溶解權物、倒入水,過濾時要注意用玻璃棒引流一面濺到外邊,玻璃棒放在濾紙的三層處,蒸發時要注意隨時攪拌蒸發皿中的
液體
。
希望有所幫助
8. 溶解過濾蒸發是物理方法還是化學方法
溶解是物質溶於溶劑中形成溶液的過程,過濾是把溶解的物質與液體分離的過程,蒸發是把溶液中的溶劑蒸發得到固體溶質的過程,所以在這三個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所以是物理變化,過程就是物理方法,
9. 溶解、過濾、蒸發都需要哪些儀器 溶解、過濾、蒸發的步驟
燒杯、漏斗、濾紙、玻璃棒、蒸發皿、鐵架台、鐵圈、復夾等
溶解、過濾、再蒸發
溶解:燒杯、玻璃棒
過濾:燒杯、漏斗、濾紙、玻璃棒、鐵架台、小鐵圈、復夾
蒸發:玻璃棒、鐵架台、大鐵圈、復夾
10. 高中化學所有涉及的實驗步驟。。。如溶解,洗滌,過濾等!!!!!!!高懸賞!!!!!!!
一、 化學試劑的取用規則
1. 固體試劑的取用規則
(1)要用干凈的葯勺取用。用過的葯勺必須洗凈和擦乾後才能再使用,以免沾污試劑。
(2)取用試劑後立即蓋緊瓶蓋。
(3)稱量固體試劑時,必須注意不要取多,取多的葯品,不能倒回原瓶。
(4)一般的固體試劑可以放在干凈的紙或表面皿上稱量。具有腐蝕性、強氧化性或易潮解的固體試劑不能在紙上稱量,應放在玻璃容器內稱量。
(5)有毒的葯品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處理。
2. 液體試劑的取用規則
(1)從滴瓶中取液體試劑時,要用滴瓶中的滴管,滴管絕不能伸入所用的容器中,以免接觸器壁而沾污葯品。從試劑瓶中取少量液體試劑時,則需要專用滴管。裝有葯品的滴管不得橫置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體滴入滴管的膠皮帽中。
(2)從細口瓶中取出液體試劑時,用傾注法。先將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手握住試劑瓶上貼標簽的一面,逐漸傾斜瓶子,讓試劑沿著潔凈的試管壁流入試管或沿著潔凈的玻璃棒注入燒杯中。取出所需量後,將試劑瓶扣在容器上靠一下,再逐漸豎起瓶子,以免遺留在瓶口的液體滴流到瓶的外壁。
(3)在試管里進行某些不需要准確體積的實驗時,可以估計取出液體的量。例如用滴管取用液體時,1cm相當於多少滴,5cm液體佔一個試管容器的幾分之幾等。倒入試管里的溶液的量,一般不超過其容積的1/3。
(4)定量取用液體時,用量筒或移液管取。量筒用於量度一定體積的液體,可根據需要選用不同量度的量筒.
二、 各種試紙如:pH試紙、Pb(Ac)2試紙 碘—澱粉試紙等的使用
三、 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
1. 洗滌要求
干凈:除了H2O分子以外無其它任何雜物;在玻璃儀器壁上留有均勻的一層水膜,而不掛水珠。
2. 洗滌方法
(1)用毛刷洗:用毛刷刷洗儀器,可以去掉儀器上附著的塵土、可溶性物質和易脫落的不溶性雜質。
(2)用去污粉洗:去污粉是由碳酸鈉、白土、細紗等混合而成的。將要洗的容器先用水濕潤(必需用少量水),然後,撒入少量去污粉,再用毛刷擦洗,它是利用碳酸鈉的鹼性具有強的去污能力,細紗的磨擦作用,白土的吸附作用,增強了對儀器的清洗效果。儀器內外壁經擦洗後,先用自來水洗去去污粉顆粒,然後用蒸餾水洗三次,去掉自來水中帶來的鈣、鎂、鐵、氯離子等。每次蒸餾水的用量要少些,注意節約(採取「少量多次」的原則)。
(3)用鉻酸洗液洗:這種洗液是由濃硫酸和重鉻酸鉀配製而成的(通常將25gk2Cr2O7置於燒杯中,加50cm3水溶解,然後在不 斷攪拌下,慢慢加入450cm3濃硫酸),呈深褐色,具有強酸性、強氧化性,對有機物、油污等的去污能力特別強。在進行精確定量實驗時,對口小、管細難以用刷子機械地刷洗儀器,可用洗夜來洗。洗滌時裝入少量洗液,將儀器傾斜轉動,使管壁全部被洗液濕潤。轉動一會兒後倒回原洗液瓶中,再用自來水把殘留在儀器中的洗液洗去,最後用少量的蒸餾水洗三次。如果用洗液浸泡儀器或把洗液加熱,其效果會更好。
使用洗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盡量把儀器內的水倒掉,以免把洗液沖稀。
② 洗液用完後應倒回原瓶內,可反復使用。
③ 洗液具有強的腐蝕性,會灼傷皮膚,破壞衣物,如不慎把洗液灑在皮膚、衣物和桌面上,應立即用水沖洗。
④ 已變成綠色的洗液(重鉻酸鉀還原為硫酸鉻的顏色),無氧化性,不能繼續使用。
⑤ 鉻(Ⅵ)有毒,清洗殘留在儀器上的洗液時,第一、二遍的洗滌水不要倒入下水道,應回收處理。
用以上各種方法洗滌後的儀器,經自來水沖洗後,往往還殘留有Ca2+,Mg2+、SO42-等離子,如果實驗中不允許這些雜質存在,則應該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把它們洗去。洗滌時,應按「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以三次為宜。已洗干凈的儀器應該清潔透明的,當把儀器倒置時,器壁上只留下一層既薄又均勻的水膜,而器壁不掛水珠。
凡是已經洗凈的儀器,決不能用布或紙擦乾,否則,布或紙上的纖維將會附著在儀器上。
(4)根據所沾污物的特性,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試劑洗
如:MnO2選用HCl洗滌; Ag選用HNO3洗滌
四、 儀器的乾燥方法
1. 烘乾:
洗凈的儀器可以放在電熱乾燥箱(烘箱)內烘乾,但放進去之前應盡量把水倒凈。放置儀器時,應注意使儀器的口朝下(倒置後不穩的儀器則應平放)。可以在電熱乾燥箱的最下層放一個搪瓷盤,以接受從儀器上滴下的水珠,不使水滴到電爐絲上,以免損壞電爐絲。
2. 烤乾:
燒杯或蒸發皿可以放在石棉網上用小火烤乾。試管可以直接用小火烤乾,操作時,試管要略為傾斜,管口向下,並不時地來回移動試管,把水珠趕掉。
3. 晾乾:
洗凈的儀器可倒置在干凈的實驗櫃內儀器架上(倒置後不穩定的儀器如量筒等,則應平放),讓其自然乾燥。
4. 吹乾:
用壓縮空氣或吹風機把儀器吹乾。
5. 用有機溶劑乾燥:
一些帶有刻度的計量儀器,不能用加熱方法乾燥,否則,會影響儀器的精密度。我們可以用一些易揮發的有機溶劑(如酒精或酒精與丙酮的混合液)加到洗凈的儀器中(量要少),把儀器傾斜,轉動儀器,使器壁上的水與有機溶劑混合,然後傾出,少量殘留在儀器內的混合液,很快揮發使儀器乾燥。
五、 加熱、灼燒
1. 酒精燈、酒精噴燈的使用
2. 電爐的使用
六、 溶解、結晶、固液分離
1. 固體的溶解
溶解固體時,常用加熱、攪拌等方法加快溶解速度。當固體物質溶解於溶劑時,如固體顆粒太大,可在研缽中研細。對一些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的物質來說,加熱對溶解過程有利。攪拌可加速溶質的擴散,從而加快溶解速度。攪拌時注意手持玻棒,輕輕轉動,使玻棒不要觸及容器底部及器壁。在試管中溶解固體時,可用振盪試管的方法加速溶解,振盪時不能上下,也不能用手指堵住管口來回振盪。
2. 結晶
(1)蒸發(濃縮)
當溶液很稀而所制備的物質的溶解度又較大時,為了能從中析出該物質的晶體,必須通過加熱,使水分不斷蒸發,溶液不斷濃縮。蒸發到一定程度時冷卻,就可析出晶體。當物質的溶解度較大時,必須蒸發到溶液表面出現晶膜時才停止。當物質的溶解度較小或高溫時溶解度較大而室溫時溶解度較小,此時不必蒸發到液面出現晶膜就可冷卻。蒸發是在蒸發皿中進行,蒸發的面積較大,有利於快速濃縮。若無機物對熱是穩定的,可以接加熱(應先預熱),否則用水浴間接加熱。
(2)結晶與重結晶
大多數物質的溶液蒸發到一定濃度下冷卻,就會析出溶質的晶體。析出晶體的顆粒大小與結晶條件有關。如果溶液的濃度較高,溶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下降而顯著減小時,冷卻得越快,那麼析出的晶體就越細小,否則就得到較大顆粒的結晶。攪拌溶液和靜止溶液,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前者有利於細小晶體的生成;後者有利於大晶體的生成。
如溶液容易發生過飽和現象,可以用攪拌、摩擦器壁或投入幾粒晶體(晶核)等辦法,使其形成結晶中心,過量的溶質便會全部析出。
如果第一次結晶所得物質的純度不合要求,可進行重結晶。其方法是在加熱情況下使純化的物質溶於一定量的水中,形成飽和溶液,趁熱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然後使濾液冷卻,被純化物質即結晶析出,而雜質則留在母液中,過濾便得到較純凈的物質。若一次重結晶達不到要求,可再次結晶。重結晶是提純固體物質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適用於溶解度隨溫度有顯著變化的化合物,對於其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小的化合物則不適用。
3. 固-液分離及沉澱洗滌
溶液與沉澱的分離方法有三種:傾析法、過濾法、離心分離法。
(1) 傾析法
當沉澱的比重或重結晶的顆粒較大,靜止後能很快沉降至容器的底部時,常用傾析法進行分離和洗滌。將沉澱上部的溶液傾入另一容器中而使沉澱與溶液分離。如需洗滌沉澱時,只要向盛沉澱的容器內加入少量洗滌液,將沉澱和洗滌液充分攪拌均勻,待沉澱沉降到容器的底部後,再用傾析法傾去溶液。如此反復操作兩三次,即能將沉澱洗凈。為了把沉澱轉移到濾紙上,先用洗滌液將沉澱攪起,將懸浮液立即按上述方法轉移到濾紙上,這樣大部分沉澱就可從燒杯中移走,然後用洗瓶中的水沖下杯壁和玻璃棒上的沉澱,再行轉移。
(2) 過濾法
過濾法是固-液分離較常用的方法之一。溶液和沉澱的混合物通過過濾器(如濾紙)時,沉澱留在濾紙上,溶液則通過過濾器,過濾後所得到的溶液叫濾液。溶液的粘度、溫度、過濾時的壓力及沉澱物的性質、狀態、過濾器孔徑大小都會影響過濾速度。熱溶液比冷溶液容易過濾。溶液的粘度越大,過濾越慢。減壓過濾比常壓過濾快。如果沉澱呈膠體狀態,不易穿過一般過濾器(濾紙),應先設法將膠體破壞(如用加熱法)。總之,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來選擇不同的過濾方法。
常用的過濾方法有常壓過濾、減壓過濾和熱過濾三種。
① 常壓過濾
先把一圓形或方形濾紙對折兩次成扇形,展開後呈錐形,恰能與60o角的漏斗相密合。如果漏斗的角度大於或小於60o,應適當改變濾紙折成的角度使之與漏斗相密合。然後在三層濾紙的那邊將外兩層撕去一小角,用食指把濾紙按在漏斗內壁上,用少量蒸餾水潤濕濾紙,再用玻璃棒輕壓濾紙四周,趕去濾紙與漏斗壁間的氣泡,使濾紙緊貼在漏斗壁上。濾紙邊緣應略低於漏斗邊緣。過濾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漏斗要放在漏斗架上,要調整漏斗架的高度,以使漏斗管的末端緊靠接受器內壁。先傾倒溶液,後轉移沉澱,轉移時應使用攪棒。傾倒溶液時,應使攪棒接觸三層濾紙處,漏斗中的液面應略低於濾紙邊緣。如果沉澱需要洗滌,應待溶液轉移完畢,將上方清液倒入漏斗。如此重復洗滌兩三遍,最後把沉澱轉移到濾紙上。
② 減壓過濾(簡稱「抽濾」)
減壓過濾可縮短過濾時間,並可把沉澱抽得比較乾燥,但它不適,用於膠狀沉澱和顆粒太細的沉澱的過濾。利用水泵中急速的水流不斷將空氣帶走,從而使吸濾瓶內的壓力減小,在布氏漏斗內的液面與吸濾瓶之間造成一個壓力差,提高了過濾的速度。在連接水泵的橡皮管和吸濾瓶之間按裝一個安全瓶,用以防止因關閉水閥或水泵後流速的改變引起自來水倒吸,進入吸濾瓶將濾液沾污並沖稀。
七、 稱量操作(電子天平)
1. 電子天平的基本構造
2. 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稱量方法(示範差減法和直接稱量法)
八、 常用玻璃儀器及其基本操作
1. 移液管
(1)移液管的分類
(2)移液管洗滌
(3)移液管使用
2. 酸式滴定管
(1)酸式滴定管的洗滌
(2)酸式滴定管活塞塗凡士林
(3)酸式滴定管的讀數、排氣泡及滴定操作
2. 鹼式滴定管
(1)鹼式滴定管的洗滌
(2)鹼式滴定管的讀數、排氣泡及滴定操作
4.容量瓶
(1)檢查容量瓶的瓶口是否漏水
(2)容量瓶的洗滌
(3)容量瓶的使用
用固體物質配製溶液;用液體物質配製溶液。
重鉻酸鉀硫酸洗液
通常稱為洗潔液或洗液,其成分主要為重鉻酸鉀與硫酸,是強氧化劑。
K2Cr2O7+4H2SO4 K2SO4+Cr2(SO4)3+3[O]+
因其有很強的氧化力,一般有機物如血、尿、油脂等類污遺跡可被氧化而除凈。事先將溶液稍微加熱,則效力更強。新鮮鉻酸洗液為棕紅色,若使用的次數過多,重鉻酸鉀就被還原為綠色的鉻酸鹽,效力減小,此時可加熱濃縮或補加重鉻酸鉀,仍可繼續使用。
配方:稀洗液 重鉻酸鉀 10g
粗濃硫酸 200ml
水 100ml
濃洗液 重鉻酸鉀 20g
粗濃硫酸 350ml
水 40ml
配法:先取粗製重鉻酸鉀20g,放於大燒杯內,加普通水100ml使重鉻酸鉀溶解(必要時可加熱溶解)。再將粗製濃硫酸(200ml)緩緩沿邊緣加入上述重鉻酸鉀溶液中即成。加濃硫酸時須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並注意防止液體外溢。若用瓷桶大量配製,注意瓷桶內面必須沒有掉瓷,以免強酸燒壞瓷桶。配時切記,不能把水加於硫酸內(將因硫酸遇水瞬間產生大量的熱量使水沸騰,體積膨脹而發生爆濺)。
使用時先將玻皿用肥皂水洗刷1~2次,再用清水沖凈倒干,然後放入洗液中浸泡約2小時,有時還需加熱,提高清潔效率。經洗液浸泡的玻皿,可先用自來水沖洗多次,然後再用蒸餾水沖洗1~2次即可。
附有蛋白質類或血液較多的玻皿,切勿用洗液,因易使其凝固,更不可對有如酒精、乙醚的容器用洗液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