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系統的全過程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貳』 污水廠後門設置在哪裡
污水廠後門設置在脫水機房附近,污水廠後門設置在脫水機房附近可以減少煤灰、泥餅、柵渣等外運時對環境的污染。污水廠在城市也稱污水處理廠或污水廠。設在工廠的常稱處理站,出水放入城市排水管道時,處理站實際上是一種預處理設施。廢水處理廠是由多個單元過程組成的復雜系統,各單元過程的費用和效率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並最終決定整個系統的費用和效率。
『叄』 污泥脫水有哪些潛在的問題
污泥脫水主要指機械脫水,污泥機械脫水主要包括:真空過濾脫水、壓濾脫水、離心脫水。污泥經脫水後其體積減至濃縮前的1/10,脫水前的1/5,大大降低了後續污泥處理、處置的難度。一般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均採用機械脫水。污泥脫水潛在的環境問題:污泥經脫水有上清液(濾液)產生以及處理設備清洗時會使用清水或再生水而有污水產生;污泥脫水機房惡臭濃度較高,對從業人員影響較大。污水處理廠常規監測的指標有硫化氫、氨和惡臭等。
污泥脫水設備,特別是高速離心設備在運轉時產生的雜訊也是一大污染源,雜訊在70~110dB(A)。污泥脫水常須對污泥進行調質,脫水過程涉及的能耗主要有混凝劑、沖洗水以及電能的消耗等。污泥處置應交由正規的危廢處置單位處置。
『肆』 污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生活污水設備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污水的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採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法,水質參數按一般生活水水質,進水bod 200 mg/l,出水bod 20mg/l指標設計,總共有六部份組成:(1)初沉池;(2)接觸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裝置;(5)污泥池;(6)風機房、風機;
現分別論述如下:
(1)初沉池:設備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澱池,污水在沉澱池的上升流速為0.6-0.7毫米/秒,沉澱下來的污泥用空氣提至污泥池。(註:0.5-5m3/h不設初沉池)
(2)接觸氧化池:初沉後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三級,總停留時間為 1小時以上。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6小時,填料為新穎梯形填料。易結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積為160m2/m3,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注0.5-5t/h,接觸池為二級)
(3)二沉池:生化後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二隻豎流式沉澱池,它們並聯運行。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排泥採用空氣提升至污泥池。(注.5-5mt/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
(4)消毒池及消毒裝置:消毒池按規范:「tji4—74」標准為30分鍾,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採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斷改變加葯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葯,少出水少加葯的目的。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製。(注:如用於工業污水消毒池與消毒裝置可以不要)
(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氣提至 wsz-a的污泥池內進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迴流至接觸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消化後剩餘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採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入污泥底部,進行抽吸外運即可。(wsz-a 0.5-5t/h,污泥採用厭氧消化)
(6)風機房、風機:地埋式生活污水設備風機房設在消毒池的上方,進口採用雙層隔音,進風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無噪音。風機採用二台l型羅茨鼓風機,能自動交替運行。單台風機運行壽命30000小時左右
『伍』 龍王嘴污水處理廠參觀報告
龍王嘴污水處理廠參觀報告
摘要:龍王嘴污水處理廠位於武漢市洪山區關山二路7號。處理來自關山和中南民族大學等的生活污水,每天的處理量約15萬噸。處理後達到二級或三級水質標准,處理後的水排放到南湖。此污水處理廠運用的是A/A/O工藝。
關鍵字:格柵、水泵、沉澱池、生物處理池、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
正文:
進水 → 格柵 → 沉澱池 → (缺氧池 →厭氧池 → 好氧池) → 二沉池 → 接觸消毒池 → 排水
圖1: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一. 格柵
污水處理工程中格柵間內安裝的主要設備是格柵機,它用來攔截、清除污水中的漂浮物。格柵機分粗格柵和細格柵兩類,形式也多種多樣。但其工作原理都是通過柵條攔截污水中的漂浮物,當柵條上攔截的漂浮物過多以至影響到格柵過水時,啟動機械裝置清除柵條上的漂浮物,就這樣循環往復。
該污水廠的粗格柵:格柵間距25mm ,採用皮帶輸送機;細格柵:格柵間距5mm, 採用螺旋輸送機。
二.水泵
設置水泵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污水的高度,使後面的每個流程部分自高到低形成一個水位差,從而更流暢的運作。
該污水廠共有六台功率為160kw的水泵,三台使用中,三台備用,提升高度17.8米
三. 沉澱池
沉澱池通過重力沉澱的原理,去除污水中的泥等懸浮物。它有幅流式、平流式、周進周出、周進中出等多種形式。根據它在污水處理工藝中的位置不同,還可把沉澱池分為初次沉澱池和二次沉澱池。沉澱池中一般裝有刮泥車,它以非常慢的速度連續運行。生產管理人員需要了解的是它什麼時候要排泥,每次排泥持續多長時間。
該污水廠沉澱池中的渦流量很大,我們在上面聽到了很大的水流聲。粗砂通過水流的螺旋運動而沉澱下來,接著污水被進一步送到初沉池中,池面上的刮渣裝置將浮渣緩緩地刮到渣槽中送走,污水則通過初沉池外圍的三角堰流出。
四 . 生物處理池
生物處理池是污水處理工程中最重要的處理構築物,為污水的生物處理提供場所和條件。
在本次參觀的A/A/O處理工藝中,把生物處理池劃分為厭氧、缺氧、好氧三個區。由於每個區的工藝條件不同,生長的微生物種類也不完全一樣,使每個區的處理功能不一樣,通過這些不同的功能組合,達到除磷脫氮的處理目的。雖然厭氧、缺氧區可以去除一部分BOD、COD,但好氧區的去除能力更為突出。好氧區好氧菌群數量的多少與其處理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好氧菌數量偏少,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作用進行得不充分,處理效果當然不會好;數量偏大時,好氧區中的需氧量也會隨之增大,造成能源的浪費。了解好氧菌群在好氧區的數量並使之維持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對生產管理者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活性污泥是一種絮狀污泥,其主要組成部分就是微生物——好氧菌。所以污泥濃度間接反映了好氧菌的數量。在好氧區設置污泥濃度計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使管理者能直觀地了解好氧菌的生長情況,也為迴流污泥量的確定提供了依據。需要在好氧區設置的另一個重要儀表是溶解氧。從好氧區進行的一個重要反應—硝化反應的方程式看:NH4++2O2→NO3-+2H++H2O+能量,好氧區有無足夠的氧,與硝化反應能否完成至關重要,同時氧還是好氧菌能否正常生活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在好氧區設置溶解氧儀,生產管理者或計算機控制系統可據此調節供氧量使之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理論上,厭氧區溶解氧值應保持為零,缺氧區溶解氧應≤0.2mg/L,好氧區則在0.2至0.5 mg/L之間。在生物處理池的進水和出水處設置BOD、COD、NH等儀表,可直接觀察其處理效果。
五. 污泥濃縮池
作用:通過污泥重力沉澱降低污泥含水率和減少污泥體積。
設備:橋式濃縮機2台
工藝參數:進水含水率99.7%,出水含水率:92%,污泥固體負荷85.20kg/㎡.d
六.污泥脫水機房
作用:用離心式脫水機使固液分開,使污泥進一步減容,便於污泥的最終處理。
設備:離心機2台,螺旋輸送機2台,絮凝劑自動配置系統1套
工藝參數:進泥量:200t/天,進泥含水率:92%,出泥含水率:80%
七. 其它部分儀表
進水處需要測量的參數一般有:SS、DO、pH、水溫、流量等。檢測儀表的安裝部位在格柵與沉砂池之間。出水處需要測量的參數一般有:SS、DO、余氯等。
實習體會: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們對污水處理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有利於把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以後從事環保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而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無所不在也是舉足輕重的,所以身為一個地球人,我們應該盡自己所能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要做一名合格的環保工作者更要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是多麼重大,我們有必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並掌握好所學的專業知識,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磨練自己,使得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可以融會貫通,懂得學以致用,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環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