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活性污泥法系統啟動主要分3個階段:
悶曝培養→連續進水馴化→穩定進水試運行
將曝氣池注滿有機廢水(或用清水混合廢水至cod>300mg/l),按曝氣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氣池中投加其它污水處理廠脫水活性污泥,盡量在2天內投加完畢。
陪菌步驟:
(1)悶曝:所有曝氣機的攪拌都開啟,各轉角的曝氣機風機開啟,剩餘風機暫不開。根據自控儀表顯示的溶解氧變化調整曝氣機風機的開停數量使溶解氧保持在1.5~2.5mg/l之間。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餘時悶曝3~5小時後進入靜沉步驟。
(2)靜沉:將所有曝氣機停止0.5~1小時。需要注意的是開始靜沉前,應將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間。
(3)間歇補充廢水:按(1)→(2)→(1)的順序不斷反復上述步驟,當監測到的cod值較最初降低了50%時,向曝氣池補充設計處理量50%的有機廢水。以前2次進水時間間隔為基準安排進水時間,並且每天將此間隔縮短1半。
(4)完成培菌:經過5-7天的培養,曝氣池污泥濃度(mlss)達到1500mg/l左右時,可以進入馴化步驟。
馴化:
按設計處理量的30%左右連續進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間,在系統正常運行前提下每天按現有處理量的10%遞增進水,直到達到設計處理量。
『貳』 污水處理過程中sv 30透明度差污泥偏少是怎麼回事
污水處理過程中SV30透明度差污泥偏少可能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原因:
進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有機物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從而影響SV30的處理效果。如果進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需要降低有機物的濃度或採用其他處理方法來提高SV30的處理效果。
污泥齡過短:如果生物反應器中的污泥齡過短,則SV30的處理效果也會受到限制。如果進銷胡弊水中有毒物質的濃度過高,生物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可能還沒有時間適應這些有毒物質,從而影響SV30的處理效果。
溫度過低:如果反應器中的溫度過低,則SV30的處理效果也會受到限制。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需要一定的溫度條件,如果溫度過低,則微生物的生長速率可能減緩,影響SV30的處理效果。
污泥流失:如果生物反應器中的污泥流失過多,則SV30的處理效果也會受到限制。過多的污泥會使得SV30難以在反應器中均勻分布,從而影響SV30的處理效果。
缺乏足夠的做禪營養物質:如果SV30處理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營養物質,如氮、磷等元素,則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SV30的處理效果。
污泥負荷過低:如果生物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過低,則SV30的處理效果會受到限制。如果進水中的有機物濃度過低,生物反應器內的微生物數量可能不足以支持SV30的處理需求。
投加葯劑不當:如果在SV30處理過程中投加葯劑不當,如葯劑濃度過高或過低,或者葯劑種類選擇不當,都可能影響SV30的處理效果。
綜上所述,解決SV30透明度差污泥偏少的問題需要針對具體原因採取相應措施。針對進水中有機物濃度高、污泥齡過短、溫度過低、污泥流失、缺虧族乏足夠的營養物質等問題,可以通過調整進水來控制。
『叄』 污泥處理及處置方案
污泥處理與處置方案
1、污泥處理策略
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生物污泥富含有機物,易腐化且可能含寄生蟲卵,對環境構成二次污染。為確保妥善處理,目標包括:①通過穩定化減少有機物;②通過減小體積降低處置成本;③將污泥中的有用物質轉化為資源。
2、污泥處理工藝流程
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需經過脫水處理,形成含水率低於80%的泥餅,便於運輸和再利用。常見的脫水方法有:重力濃縮、機械壓濾(板框壓濾機、帶式壓濾機、疊螺脫水機、螺旋壓濾機和離心脫水)。
3、污泥處理系統方案
處理流程包括:直接重力濃縮後機械脫水、一體化機械濃縮脫水、自然干化等,且各有其優缺點。
4、具體工藝介紹
(1)重力濃縮:利用重力分離污泥固體,節能且效率高。重力濃縮池配有刮泥機,提高濃縮效率。
(2)機械濃縮:包括疊螺式、板框壓濾,前者結構簡單,後者濾布消耗大但效率高。
5、設備技術細節
板框壓濾機利用壓濾室工作,過濾面積靈活,但處理量小。超高壓壓濾機是污泥高效處置的優選。
帶式壓濾機操作簡便,但濾帶沖洗水消耗大。疊螺脫水機適合低濃度污泥,全自動運行節省成本。
6、推薦方案
鑒於處理水量較小,建議選擇產泥較少的疊螺式脫水機,便於後續運輸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