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萊州瑞海礦業何時建成投產
主要有以下重大基層建設項目:
1 濟南起步區鵲華西路道路、管網及綜合管廊工程(一期)
2 濟南起步區鵲華東路道路、管網及綜合管廊工程(一期)
3 濟萊高鐵雪野站綜合配套建設項目
4 濟萊高鐵萊蕪北站綜合配套建設項目
5 G2京滬高速殷巷互通立交及連接線工程
6 魯中糧油儲備中心
7 濟南市萊蕪區雪野水庫至大冶水庫聯通工程
8 商河縣創新產業園道路及設施配套工程(一期)項目
9 山東重工·中國重汽百萬整車整機綠色智造產業城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
10 中南部鐵路通道郭家溝至大石家地方鐵路線(連接線)項目
11 青島市小沽河防洪排澇及水源利用工程
12 G204煙滬線(華福路至威青高速段)改建工程
13 S311黃張線(膠州黃島界至芝鐵線段)改建工程
14 G204(S102至膠州黃島界段)改建工程
15 淄博黑山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建設博山區綠色低碳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項目
16 桓台縣沈家門站項目
17 桓台縣稷豐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政策性儲備糧庫建設項目
18 沂源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
19 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示範項目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工程
20 沂源縣南部物流園(一期)
21 棗庄匯泉110kV輸變電工程項目
22 嶧城化工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項目
23 滕州市級索鎮污水處理廠項目
24 棗庄市台兒庄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及配套工程項目
25 山東渤中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基礎設施配套項目(道路建設)
26 東營市北二路沿線及金湖銀河片區綜合開發項目-金湖銀河片區綜合開發
27 東營原油儲備項目庫外道路工程
28 德州路西延暨東津黃河大橋工程(東津黃河大橋段)
29 山東東營利津明園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30 東黃復線東營輸油站進站管段改線工程
31 東臨復線東營輸油站出站管段改線工程
32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雨污排水管網改造工程
33 廣饒縣綠色化工原料基地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
34 東營市錦華片區小清河路(華山路-蘇州路)
35 山東中世天然氣有限公司回里東道平分輸站
36 煙台融進新能源行村鎮200MW漁光互補項目
37 G228丹東線海陽乳山界至大辛家西段改建工程
38 海陽市G228連接線項目
39 煙台市台北南路(長江路-秦山路)道路工程
40 與濰煙高鐵相交道路、管線、框構項目
41 萬華化學煙-蓬長輸管線項目
42 萊陽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整體提升工程及配套管網工程
43 萊陽市荊山路建設工程(萊高路-萊穴路)
44 萊陽市旌旗東路建設工程(文昌路-G309)
45 萊陽市黃海四路建設工程(G204-G309)
46 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龍口市裕龍島園區物流中心停車場
47 棲霞市松山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
48 大尹格庄金礦尾礦綜合利用及充填站建設項目
49 招遠泰達大秦家門站、氣化站及管網建設
50 萊州市掖海線新建工程
51 萊州市X059海港線改建工程
52 煙台港萊州港區疏港鐵路
53 萊州石材生態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54 萊州市瑞海礦業有限公司技術研究和資源綜合利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55 煙台市福山區福新街道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項目(一期)
56 煙台市回里鎮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基地項目
57 煙台市牟平區武寧街道建築垃圾處理廠
58 華能煙台發電廠2×9F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項目
59 核能供暖萊陽、乳山(海陽)工程
60 萊榮高鐵海陽站相關市政配套工程
61 煙台環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15MW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
62 煙台至海陽高速公路項目
63 萊州銀海化工產業園至榮烏高速專用路(一期)
64 煙台市福山區天壽園公墓
65 高密市水業有限公司晏子湖水廠及輸配水管網工程
66 山東芝蘭庄鐵路物流有限公司芝蘭庄站配套貨運停車場
67 寒亭區光電產業園污水處理項目
68 濰坊青州遲家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69 臨朐縣創新路南延工程及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工程項目
70 濰坊昌邑伍塔(奎聚)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71 臨朐縣柳上路道路拓寬改造項目
72 臨朐縣文化路南延工程及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工程項目
73 諸城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
74 臨朐金捷LNG儲備站項目
75 臨朐縣第一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工程
76 諸城市引牆入青水廠及供水管道工程
77 濟寧至商丘高速公路嘉祥至金鄉段項目
78 濟寧市任城區糧食物流倉儲項目
79 汶上新機場連接線東環至汶上兗州界段加寬工程
80 梁山縣老220五岔路口至鄆城界段道路升級改造續建工程
81 山東省濟寧西部全域供排水一體化項目
82 魯南高鐵菏澤至曲阜段「四電」及變更設計新增建設項目
83 濟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第二期)
84 鄒城市城區雨污分流改造三期工程
85 「魯運閘河」文化創意都市產業園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工程
86 鄒城經濟開發區天然氣高壓中轉站及LNG加氣站建設項目
87 濟寧公用濟曲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濟寧至曲阜快速路(兼一級公路)工程
88 梁山火車站至鄆城界公路升級改造工程
89 山東肥城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二期工程)建設項目
90 肥城市孫牛路改造提升工程
91 肥城市黃河水綜合利用工程(原群將湖水廠)
92 肥城市泰西大街二期
93 寧陽高新技術科創基地基礎設施項目
94 寧陽縣宏圖消防中心項目
95 寧陽縣汽配產業基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96 東平縣州城街道南外環道路工程項目
97 環翠區利用華能(威海)電廠余熱供暖工程
98 榮成市核能供熱配套管網及設施建設項目
99 威海鐵路智慧物流製造產業園(一期)
100 榮烏高速威海至煙海高速段改擴建工程
101 莒縣智慧公共交通服務中心、停車場項目
102 莒縣綜合客運換乘樞紐、停車場項目
103 莒縣鄉村振興文化旅遊配套道路工程
104 莒縣自來水有限公司莒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二期工程
105 莒縣夏庄水環境綜合整治及水務一體化項目
106 五蓮縣高壓天然氣管道工程
107 五蓮縣鄉鎮污水治理工程
108 五蓮縣街頭鎮前街頭河綠地附屬設施項目
109 五征大道至342國道連接線項目
110 山海天智能製造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11 莒縣鐵路港智慧物流園
112 莒縣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項目
113 G204煙上線日照繞城段改建工程
114 山東臨沂兵學城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115 中核郯城101MW/204MWh儲能電站項目
116 龍源臨沂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山東臨沭三期77MW風電項目
117 臨沭縣城市低碳智慧供熱提升改造工程
118 臨沭縣振興南路道路綜合整治工程
119 臨沭縣興沭街(振興路——光明路)道路建設工程
120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工程
121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嵐山港—臨沂臨港36Km輸送綠色智能工程
122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產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
123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板團路北段擴建項目
124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金龍河東路擴建項目
125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南埃路北段擴建項目
126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趙王路一路擴建項目
127 德州京渤國際陸港項目
128 德州市陵城區應急儲備糧倉和周轉物流倉庫項目
129 樂陵市千紅湖城鎮化協同發展產業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政基礎設施)EPC總承包工程(一標段)項目
130 樂陵市高端醫葯化工產業園基礎設施提升項目
131 G104京嵐線寧津路家至陵城界段拓寬改建工程
132 湘臨臨邑臨南50MW風力發電項目
133 S324寧武線(三嶺大街西至小店橋段)改建工程
134 寧津縣標准化隔離點項目
135 齊河縣坤河大街道路建設工程
136 齊河縣世紀大道道路建設工程
137 齊河縣高鐵大道南延建設項目
138 齊河縣齊州黃河大橋項目(一期)
139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昆城齊源公司齊河儲能電站項目
140 焦廟LNG罐箱應急調峰儲氣基地項目
141 齊河經濟開發區園區道路提升及綠蔭智慧停車場項目
142 齊河縣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項目
143 齊河縣國防研學教育產業園項目(民兵訓練基地)
144 平原縣大宋社區棚戶區改造周邊道路建設項目
145 平原縣小八里社區棚戶區改造周邊道路建設項目
146 平原縣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47 山東濟鐵平原物流基地項目
148 國瑞清風平原風電場項目
149 國瑞潔源平原風電場項目
150 中節能平原二期50MW風電場項目
151 武城縣城鄉融合創新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52 夏津華晟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風電項目
153 慶雲中丁100MW風電場項目
154 中廣核慶雲尚堂一期30MW風電項目
155 莘縣中燃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莘縣農村氣代煤(調壓站)項目
156 聊城實華天然氣有限公司莘西輸氣站及附屬管道工程項目
157 濱州天然氣管道建設工程
158 濱州鐵路煤炭物流中心南進場道路項目
159 濱州市徒駭河壩上閘除險加固工程
160 鄒平市聯通路東外環至G309段新建工程
161 山東濱州鄒平青龍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162 山東濱州鄒平張庄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163 山東濱州安姜(惠民三)220千伏輸變電工程
164 山東濱州惠民聯伍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165 陽信縣濱陽大道東延道路工程
166 山東齊燕鐵路物流有限公司海興至魯北高新區支線鐵路工程
167 山東濱州無棣棣城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168 國家能源博興2×1000MW新建工程
169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山東省博興縣續建配套工程博興水庫配套工程
170 惠民縣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網項目
171 濱州鼎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
172 沾化區城鎮污水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項目
173 無棣小泊頭門站至北海新區門站高壓天然氣管線項目
174 滄淄線6#閥室至西外環調壓站管線工程項目
175 曹縣年處置100萬噸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一體化項目
176 曹縣分散式風力發電一期(150MW)項目
177 成武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示範項目
178 成武縣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及提標改造工程
179 成武縣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
180 山東綠色能源東明50MW風電項目
181 單縣中波轉播台項目
182 新建青島至榮成城際軌道交通項目。
2. 漳衛新河的污染問題
自漳衛新河上游污水第一次通過辛集閘直排入海以來,共發生了三次重大污染事故:第一次是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期間,漳衛新河上游的3億方污水自無棣縣大口河進入渤海,COD(化學需氧量)入海量達10萬噸,給無棣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151億元;第二次是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期間,漳衛新河上游4.87億方污水第二次通過大口河大規模排入渤海,COD入海量達8.5萬噸,給無棣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5億元;第三次是2004年7月5日至2月期間,漳衛新河辛集閘再次提閘泄污,最大入海流量為100立方米/秒,COD最大值為230mg/L,4.47億方污水、4.33萬噸COD排入無棣縣近岸海域,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29億元。
百川奔流歸大海。但一次次滾滾而來的污水,讓無棣沿海漁民吃盡了苦頭,漳衛新河污染事故頻繁發生,給無棣縣沿海工農業生產及群眾生活帶來了嚴重危害和重大損失。 無棣縣環保局有關人士介紹說,三次排污事故,使無棣縣8萬余名群眾遭受程度不同的危害。大量污水的排入,使沿河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該河無棣縣境內及近海區域魚、蝦、蟹及幼魚苗大量死亡,海洋資源量銳減;50%以上的漁船不能正常作業,30%的漁船被迫停港,7萬漁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河道沿岸的文蛤、毛蚶、玉螺等退出低灘,隨流下遷,沿海貝類及養殖的魚蝦大量死亡;無棣縣有關企業千辛萬苦培植起來的40餘萬畝海水養殖基地瀕臨毀滅邊緣;近300萬公畝鹽田無法蓄水制鹵,鹽業及鹽化工因鹵源不足而減產。這些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2005年4月份,來自上游的大量污水又囤積在了漳衛新河辛集閘前,一旦這些污水囤積到一定數量,將再次提閘放污。
記者在辛集閘現場看到,污水呈黑色,和醬油顏色差不多,污水上還泛著油花,散發著惡臭味。
無棣縣環境監測站曾對辛集閘斷面的污水進行監測,河水COD為265mg/L,超V類水質標準的5.6倍,河水嚴重污染,水生生物滅絕。有關方面專門就漳衛新河污染做了多次調查,確認污水主要來源於上游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及臨清、德州兩市的工業和生活污水。 在地圖上,衛運河一直按其自然流向,自四女寺閘由漳衛南運河經河北、天津入渤海。1994年12月,河北省引黃入衛佔用衛運河河道,國家引黃入衛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引黃入衛供水調度的緊急通知》,要求山東、河北兩省各負擔四女寺以上衛運河來的流量(含污水)的50%,即衛運河河水從德州四女寺閘分流,50%排入南運河,50%經岔河排入漳衛新河。當時對衛運河河水進行分流是為實施「引黃入衛」工程而採取的應急措施,這樣一來,山東省承擔了本來應由其他省市承擔的污染負荷。
1999年3月,國務院批復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明確規定,「冬四月(11~2月)引黃期間,衛運河的上游來水全部由和平閘輸往黑龍港(河北)農灌區」。但是,不論是國家確定的衛運河各50%分流的臨時措施,還是冬四月全部由和平閘輸往黑龍港的措施,都沒有得到落實。事實上,自引黃入衛以來,90%以上的衛運河水量經四女寺閘排入了漳衛新河。
長期以來,漳衛新河排污問題也引起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2000~2001年漳衛新河發生第一次污染事故後,國家環保總局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漳衛新河污染糾紛協調會,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等四省環保、水利、農業部門和海委水保局、漳衛南局等有關單位參加了協調會。這次會議上,國家環保總局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流域治污力度,切實消減污染負荷;各省之間要團結治污,在特殊時期特別是汛期要加強上下游污染聯防,避免發生污染事故」等協調意見。
但是,漳衛新河污染事故仍然不斷發生,無棣縣經濟尤其是海洋經濟接連遭受重創。
無棣縣政府負責人認為,來自河流上游的有關部門應嚴格落實有關規劃及國家環保總局有關承諾,立即關停上游超標排污企業,停止污染侵害。 人代會議案組工作同志首先將無棣縣縣長劉星泰、沾化縣縣長楊玫慶等代表有關解決漳衛新河、徒駭河污染問題的議案交給省環保局局長張凱。漳衛新河、徒駭河源頭均在省外,前者流經無棣,後者流經沾化,兩條河流長期污染嚴重,這幾年國家、沿河各省以及省內環保部門採取了諸多治污措施,但由於污染源頭多,水污染問題一直未得到根治,嚴重影響了無棣、沾化兩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張凱通報了國家和省里有關解決兩河污染的治污措施和治污進程。一是抓「兩頭」。國家環保總局已確定在上游聊城市稱勾灣斷面建設國家級水質自動監測站,我省將繼續要求總局督促河南省組織關閉「土(小)」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完善治污措施;省環保局計劃在無棣境內小泊頭橋斷面建設省級水質自動監測站。二是在督促上游省份污水達標排放的同時,首先解決省內污染問題。我省將繼續把水環境質量作為考核環境保護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及時查處;省轄重點流域逐步實施排污許可制度;在德州建設市區污水改排工程,在臨清建設日處理3萬噸污水處理廠。三是省政府在《關於盡快解決漳衛南運河山東段遭受上游嚴重污染問題的請示》中,已請求國務院督促上游省份對因南運河改道給下游造成的污染危害和損失予以經濟補償;省環保局將繼續要求國家環保總局督促流域內各省及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關於漳衛南運河水污染糾紛協調意見的函》。劉星泰、楊玫慶等代表對張凱的答復表示滿意,並當場在征詢意見書上簽字。
3. 黃驊的發展怎麼樣啊消費水平怎樣城市大嗎
從 渤 海 灣 走 向 世 界
黃驊是一座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城市,總面積1544.7平方公里,人口42.6萬,轄10個鄉鎮、327個行政村、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是全省22個擴權縣(市)之一,「十一五」期間全省重點發展的10個中等城市之一,是全國文化先進市、科技先進市、體育先進市,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雙擁」模範城、民政工作先進市、教育「兩基」先進市,連續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200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5億元,同比增長11.3%;完成全部財政收入10.45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和2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同比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80元,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6.7%。出口創匯16156.98萬美元,位列全省22個擴權縣(市)中名列第九名。
歷史沿革。古為兗州之地,春秋為齊、燕兩國所屬,秦置柳縣,漢置章武。境內有郛堤城等多處歷史遺跡。1935年建縣,1945年,為紀念犧牲於境內的原八路軍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黃驊烈士而更名為黃驊縣,1989年撤縣設市。
區位交通。地處環渤海、環京津「雙環」地帶,濱臨渤海,北倚京津,南望齊魯。市區距港口35公里,境內石黃、津汕兩條高速,朔黃、黃萬兩條鐵路,205、307兩條國道縱橫交錯,形成了港口、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交通網路,已成為區域交通樞紐。
自然資源。土地總面積270.5萬畝,其中耕地72萬畝、鹽鹼荒地和灘塗等未利用地89萬畝。海岸線長55.8公里,現有漁船1300艘(鋼殼船238艘),養殖面積3.4萬畝,育苗水體10萬立方米,是北方最大的水產育苗基地,通過了河北省和北京市無公害水產基地認證。2008年,新上5000噸級貨輪1艘、鋼殼船23艘。完成水產品總量8.7萬噸,實現產值5.8億元。鹽田面積220萬公畝,年產原鹽150萬噸,是著名的長蘆鹽主產區;地下石油探明儲量在2億噸以上,年產原油70萬噸,是大港油田主產區;年煤炭流轉量8000萬噸,是北方重要的煤炭集散地。風能資源豐富,總裝機容量90萬千瓦的國華風力發電項目第一台機組並網發電。
特色產業。工業:現有工業企業1517家,規模工業66家,形成了五金製造、資源化工、塑料模具三大主導產業,年實現銷售收入120多億元。五金製造業:現有企業541家,年產值達到57.3億元,是全國重要的焊網出口基地,年出口焊網佔全國出口總量的40%;資源化工業:現有企業51家,初步形成了以鹽化、石化、煤化和精細化工為主體的產業格局,年產值65.8億元;塑料模具業:現有企業438家,年產值達到15.3億元,分別佔全國行業總產值、北方行業總產值的1.2%和6%。被中國模具協會授予「中國北方模具城」稱號。形成了以市經濟開發區為龍頭,白庄五金工業園、呂橋石化工業園、塑料模具城、東興工業園、滕莊子企業家園等「一區多園」的產業發展格局。農業:以冬棗為主的特色農業初具規模,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8000萬斤,產值5.5億元。被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和「國家級標准化示範區」。 注冊了「黃驊冬棗」證明商標,建成了北方最大的孔店冬棗交易市場,組建了「河北省冬棗研究所」。聚館古貢棗園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唯一的植物類「國保」。服務業:形成了依託港口、大進大出的倉儲物流體系,現有物流企業200家,業務遍及北京、天津、山東等全國100餘個大中城市,年營業收入達到66億元,已成為區域物資集散地。現有千噸級貨輪40艘,年運量500萬噸,貨物運轉量288億噸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878公里,在冊貨車7200餘輛,年運量964萬噸,貨物周轉量69.7億噸公里。
對外開放。自2003年以來,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925萬美元。黃驊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核准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區面積已達4平方公里,區內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1座,日供水3萬噸的水廠1座,電話裝機容量達2萬門,基礎設施建設已實現「七通一平」,吸引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泰國、比利時以及港、澳、台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入區企業已達623家(包括模具城中小企業500家),總投資28.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區內從業人員2萬元,外資企業17家,總投資83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00萬美元。區內企業涉及五金、塑料、輕工、化工、電子、食品、醫葯、建材、服務、機械製造、模具加工、房地產等12個行業。城市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意見要求,我市確立了「依託港口、服務新區、對接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向東拓展對接中捷,向北發展對接南大港,實現依託港口做產業、依託產業做城市的目標。充分利用我市地勢低窪、鹽鹼地多、坑塘多、地下苦鹹水資源豐富的特點,按照大空間、大綠地,大水面、淺色調、坡屋頂的原則,打造「水綠交融、休閑宜居、服務一流、富有文化氣息」的濱海城、濕地城、生態城。並把「活水」作為營造城市景觀特色的重要基礎條件,著力打造「人文十八景,五湖四海城」的城市內涵,以此彰顯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城市文化景觀特色。城市規模。目前,城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人,形成了以行政、金融、餐飲、會務、居住功能為主的西部新城區,以商業、醫療、教育功能為主的東部老城區和以特色產業為主的南部經濟開發區等「三區」城市發展格局。基礎設施。城區主次幹道總長126公里,人均道路面積22.8平方米。擁有22萬、11萬和3.5萬伏變電站16座。全市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7萬門。建成了日供水3萬噸的水廠和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四大排水泵站及完善的排水管網保證了城市排水暢通。天然氣集中供氣覆蓋全市區,日供氣能力達6萬方。城市環境。綠化覆蓋率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5平方米。建有高標准住宅小區21個,人均住房面積39.75平方米。建設了人民公園、市政廣場、西湖公園、文星湖公園、興城湖公園、渤海路沿街游園、城市奧運林等公共活動休閑場所。
社會事業。商貿、餐飲、教育、醫療等服務業發達,輻射范圍包括海興、鹽山、孟村及天津大港、靜海、山東無棣、慶雲等30餘個周邊縣市區,吸引了大批外地人群,年外地客流量達500萬人次。商貿服務業:擁有信譽樓、耀華、信發百貨等大中型商廈5家,總營業面積7.4萬平方米,形成了以海園市場、貿易城兩大貿易市場,建材市場、海鮮城兩大專業市場和華興街、信譽大街兩條商業街為主體的「四場二街」商業布局。金融保險業:市區現有銀行9家、保險公司18家,2007年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75.6億元和36億元。餐飲服務業:規模較大的賓館、酒店11家,其中財政部培訓中心、國家發改委海景花園等星級酒店5家,可同時接待1700人住宿、5800人就餐。衛生事業:城區現有市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醫院等醫療機構11家、床位1300張。教育事業:教育教學設施比較完善,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及幼兒園237所,市區初、高中在校生2.5萬人,已吸引外地學生4000餘人在我市就學。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是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總投資6.2億元,規劃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08年秋季首批招生714人。另外,佔地各500畝的濱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天津航海學院即將開工建設,晶牛集團教育培訓基地正在洽談中,一個佔地4平方公里的科教園區在未來3-5年即將形成。廣電事業:建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廣播電視台各一座,共自辦一套調頻廣播節目、兩套電視節目,傳輸35套電視節目,基本完成了城區數字電視網路基礎建設,城鄉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88%,有線電視用戶達到5.6萬戶。文體事業:擁有高檔娛樂場所12家、電影院2處,市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漁民樂園、青年之家等文化活動場所,形成了較為鮮明的濱海文化特色。市博物館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地縣級優秀博物館」,被命名為全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麒麟舞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保障:新建苦鹹水凈化站26座,解決了43個村、4.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155公里的道路建設。可容納1000人的敬老院、光榮院基本完成主體建設。漁區和17個城中村60歲以上老年人全部納入了城鎮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2.03%,報免醫葯費2574萬元。啟動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各類社會保險擴面6017人。新增就業、再就業43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9800人。為3.3萬名受災貧困群眾、優撫對象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179萬元。歸集住房公積金1.7億元,累計發放貸款1.07億元。
4. 婊曞窞鏈夊摢浜涙棶娓稿洟婊曞窞鐨勬棶娓稿洟閮藉湪鍝閲岋紵
5. 山東有哪些市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山東省轄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
1、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
2、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3、淄博市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匯處,南依沂蒙山區與臨沂接壤,北臨華北平原與東營、濱州相接,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西南與泰安、萊蕪相鄰。2017年,淄博市常住人口470.84萬人。
4、棗庄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接濟寧市微山縣,瀕臨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
5、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8º5′,北緯38º15′之間。東營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6、煙台,山東省地級市,是山東半島的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
7、濰坊,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與青島、日照、淄博、煙台、臨沂等地相鄰。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幾個台階。
8、濟寧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鄰臨沂地區,西與菏澤接壤,南面是棗庄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北面與泰安市交界。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八大城市之一。
9、泰安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山東省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商城臨沂,西瀕黃河。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聖地曲阜市74.6千米。
10、威海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煙台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海岸線長985.9公里。
11、日照,山東省地級市,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全市陸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
12、萊蕪,古稱「嬴、牟」,別名鋼城,為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南市章丘區,東臨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臨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岱嶽區。
13、臨沂,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庄、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
14、德州,古稱安德,簡稱德,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
15、聊城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和河南省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
16、濱州市是山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
17、菏澤,古稱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