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2014 Xylem Boilerplate
About Xylem
Xylem (XYL) is a leading global water technology provider, enabling customers to transport, treat, test and efficiently use water in public utility,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services, in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ettings. The company does business in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through a number of market-leading proct brands, and its people bring broad applications expertise with a strong focus on finding local solutions to the world』s most challenging water and wastewater problems. Xylem is headquartered in Rye Brook, N.Y., with 2013 revenues of $3.8 billion and more than 12,500 employees worldwide. Xylem was named to 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World Index for the last two years for advancing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and solutions worldwide.
The name Xylem is derived from classical Greek and is the tissue that transports water in plants, highlighting the engineering efficiency of our water-centric business by linking it with the best water transportation of all -- that which occurs in natur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us at www.xyleminc.com.
關於賽萊默公司
Xylem(XYL)是全球領先的水技術供應商,專注於水輸送、水處理和水測試領域,幫助市政、民宅和商業建築業、工業及農業等行業客戶實現科學用水。該公司目前在全球 150 多個國家開展業務,運用其多項名牌產品和員工的專業應用知識和經驗,提供各種本地化解決方案,致力解決世界最大的用水及污水處理問題。該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州白灘市,2013年業務收益為 38 億美元,在全球擁有約 12,500 名員工。Xylem憑借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和推動可持續業務活動及解決方案,連續兩年榮登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
公司名稱 Xylem 取自古希臘語,原義是植物中輸送水份的組織,寓意此公司對水事業的追求,表現我們運用堪與大自然造化能力媲美的世界最優秀的工程技術實現水的輸送。www.xyleminc.com
法定代表人:呂淑萍
成立日期:2009-01-13
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00068400559XW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英文名:Xylem (China) Co., Ltd.
人員規模:500-999人
企業地址:上海市長寧區遵義路100號虹橋上海城A座30樓3011-3014室
經營范圍:受母公司及其所投資企業的委託,為其提供下列服務:投資經營決策、資金運作和財務管理、研究開發和技術支持、承接本公司集團內部的共享服務及境外公司的服務外包、員工培訓與管理;倉儲服務;各類泵、水處理設備、水和污水處理設備及系統、攪拌器、流體機械、流體處理設備、曝氣設備、監控與控制設備、減震器、剎車片、模具、電子元件及其附件和零配件、遊艇零部件、船用馬桶及其零配件、檢測儀器、網管儀表儀器、及上述設備儀器零配件的研發、批發、零售、租賃、安裝、調試、維修、殘值處理及相關技術咨詢;傭金代理(拍賣除外);進出口(不涉及國營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商品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配套軟體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管道工程及與輸送管道相關的技術服務(管道建設及經營除外)、技術咨詢;企業管理咨詢。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貳』 儲煤場地環評報告怎麼寫
1、項目由來
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位於桐梓縣城正北木瓜鎮鐵山村,地理坐標:東經106°57′17″~106°57′45″;北緯:28°38′21″~28°41′39″。該礦井田范圍由17個拐點圈定,面積約1.0313km2,設計采礦標高為:+950m~+454m。礦井生產規模為21萬t/a,服務年限為13.3a。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為私營企業,行業管理隸屬於桐梓縣煤炭管理局。
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為改擴建項目,為適應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煤礦開采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生產能力較小,達不到國家安全生產標準的煤礦必須進行關閉、整合,技改擴能。根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關於上報解決遵義市人民政府調整習水縣、桐梓縣煤礦整合和布局方案存在問題的請示、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文處理箋《關於調整習水縣桐梓縣煤礦整合和布局方案的請示》(黔煤呈[2008]5號),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批准為技改擴能為21萬t/a。2008年9月頒發的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采礦許可證》(證號:5200000820787)。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二隊2007年11月為煤礦編制《貴州省桐梓縣萬順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本次核實截止2007年8月底礦權范圍內累計總資源儲量為844.9萬t。
2、項目概況
2.1、項目情況簡介
(1)項目名稱: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改擴建)21萬t/a項目;
(2)建設單位:貴州省桐梓縣萬順煤炭有限責任公司;
(3)建設地點:桐梓縣木瓜鎮鐵山村;
(4)項目性質:改擴建;
(5)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4794.6萬元,噸煤投資為222.68元;
(6)建設規模:設計生產能力為21萬t/a。
(7)服務年限:13.3a。
2.2、地理位置
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位於貴州省桐梓縣縣城正北74km處的木瓜鎮鐵山村,地理坐標:東經106°57′17″~106°57′45″;北緯:28°38′21″~28°41′39″。傾向寬約0.2km,走向長約6.1km,井田面積1.0313km2。
2.3、井田境界
根據貴州省國土資源廳2008年9月頒發的采礦許可證(5200000820787)劃定的井田范圍,該礦井田范圍由17個拐點圈定。井田面積為1.0313km2,井田走向長約6.1km,傾向寬0.28km,開采深度:開采深度為+950~+454m。
2.4、建設項目組成
擬建項目地面設施主要包括工業場地、風井場地、矸石堆場和行人井,工業場地、風井場地都將利用原萬順煤礦的生產設施,不新增佔地;矸石堆場改造利用原萬順煤礦的矸石堆場,新增佔用坡耕地6800m2;改造利用原沙灣煤礦+970m回風井作為建設項目的行人井,改造利用原沙灣煤礦一部分工業場地作為建設項目的行人井場地。
2.5、建設項目選址及總平面布置
建設項目總共由5部分組成,分別為工業場地、風井場地、行人井場地、爆破器材庫和矸石堆場。
① 工業場地
根據煤礦所在區域的地形,工業場地位於一個斜坡上布置。工業場地全部利用原萬順煤礦工業場地,位於井田范圍西南側,緊鄰水銀河,佔地面積約9400m2,不新增佔地,佔地類型為工礦用地。
② 風井場地
風井場地選擇在建設項目工業場地北面約1.5km的山坡上。全部利用原萬順煤礦風井場地,不新增佔地。風井場地佔地面積為1200m2,佔地類型為工礦用地。
③ 行人井場地
行人井場地設置在工業場地外東北面約1.1km的山坡上,行人井場地利用原沙灣煤礦的工業場地的一部分改造而成,佔地面積約200m2;行人井利用原沙灣煤礦的回風斜井,行人井井口自然標高在+970m;場地內設置有行人井和行人井維護人員的值班室。
④ 矸石堆場
礦井矸石按設計產量的10%考慮,即2.1萬t/a。在井田工業場地外側西北部約4km處自然沖溝內設矸石堆場,建設項目矸石堆場佔地面積約9800m2,佔地類型為坡耕地,其中3000m2為改造利用原萬順煤礦的矸石堆場,並新增佔用坡耕地約6800m2。場地內布置一個90m3的淋溶水池。
⑤ 爆破器材庫
擬建爆破器材庫位於工業場地邊界外地西北側,佔地面積為180m2,佔地類型主要為荒坡地。
3、施工期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
3.1、施工概況
擬建項目在建井期間用2個掘進頭掘進,開工後約20.9個月可完成全部建井工程,加上施工准備時間2個月,3.5個月的工作面設備安裝及聯合試轉,礦井建設工期為26.4個月。礦井移交生產當年即可達到設計能力。
施工期完成的井下工程主要有:工業場地主平硐(改造)、風井場地回風斜井(改造)、行人井場地行人井(改造)3個井筒;以及巷道工程、硐室工程的新建和改造、首采工作面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等。
施工期需完成的井下工程主要有:工業場地主平硐、風井場地回風斜井、行人井場地行人井(斜井);以及相關的巷道工程、硐室工程和首采工作面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等。
地面工程主要有工業場地內儲煤場、周轉矸石堆場、儲煤場軌道、進場道路、空壓機房、生活水池、生產消防水池、鍋爐房、浴室、職工宿舍、變電所和配電室、生產辦公綜合大樓、食堂、坑木加工房及坑木料場、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風井場地內風機房及值班室;行人井場地內值班室;場外的矸石堆場、瓦斯泵房、爆破器材庫等設施。礦井施工期應完成的工業建築物(生產、行政、公共建築物等)總面積為3780m2;硬化場地(不包括排矸場)面積4500m2;水池(不含水處理站)總體積550m3;井巷工程量9715m,其中改造利用原有岩巷6097m,新建岩巷1718m,新建煤巷1900m。
3.2、施工期主要環境問題
根據本工程施工期的施工內容,擬建項目施工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表現在:
(1)施工期工業場地地面設施的改造及拆除、風井場地改造等場地平整,以及地基開挖,棄土棄渣的臨時堆放,將會破壞地表植被,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工業場地、風井場地和行人井場地改造等新增平場工程土石方移動、建築施工材料的准備將增加當地交通運輸量,會對當地交通運輸狀況,以及道路兩側及施工場地周圍的聲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3)施工場地「五通一平」、「土石方移動」和「三材」准備將增加當地交通運輸量,對當地交通運輸狀況,以及道路兩側及施工場地周圍聲環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4)施工期施工人員的聚集,將對當地糧食與蔬菜供應,飲食服務業、文化設施等社會經濟環境帶來一定壓力。
(5)散狀物料堆放、平整場地形成的裸露地表、施工過程與交通運輸等揚塵,以及施工期生活爐灶排煙對環境空氣產生的不利影響。
(6)施工隊伍生活排污與施工廢水的排放,對地表水體將造成一定影響。井筒施工過程將揭穿部分地下水含水層,加之井下初期的少量涌水和巷道改造過程中原有井筒排水,對地下水資源會產生影響。
3.3、施工期污廢水處理措施
由於擬建項目礦井水處理站現已建設完工,評價要求施工產生的礦井水需經礦井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排放,避免其直接排放對水銀河水質造成影響;同時環評要求對施工廢水通過簡易沉澱處理後回用於施工作業,以免對項目區地表水環境造成影響。
對於擬建項目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在工業場地施工區設置旱廁所,少量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水需採用隔油池和沉澱池等設施處理,保證少量生活污水能達標排放,從而降低其直接排放對水銀河水質造成的影響;並盡快安排生活污水處理站的施工建設,早日投入使用,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本項目施工期污廢水對水銀河的水質影響較小。
3.4、施工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為了防止施工時地表開挖以及施工機械產生的粉塵、廢氣對環境空氣造成污染,施工過程中需要採取如下具體的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的施工組織,工程施工圖設計,盡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土石方開挖及時送至填方處,並壓實,以減少粉塵的產生;各場地區地面的硬化與綠化應在施工期同步進行。
(2)加強施工機械的使用管理和保養維修,提高機械設備使用效率,縮短工期,降低燃油機械廢氣排放,將其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3)對開挖區域要加強地面的清掃,防止塵土四處灑落;對運輸車輛在駛離作業點時,對車身進行清洗;嚴禁車輛超載超速行駛,以防止運輸中的二次揚塵產生。
(4)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水泥和其它細顆粒散裝原料,應貯存於庫房內或密閉存放,避免露天堆放,對灑落的水泥等粉塵及時清掃。細顆粒物料運輸採用密閉式槽車運輸,裝卸時要採取措施減少揚塵量。
(5)少量巷道煤及時外運銷售,並注意儲裝運過程中的防塵灑水。
3.5、施工期雜訊控制措施
為了滿足《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GB12523-90)要求,本工程在剩下的施工工程中仍必須採取如下雜訊防治措施:
(1)盡量採用低雜訊設備,並對設備定期維修、養護,減少機械設備由於松動部件的振動等而增加其工作時的聲級;對閑置不用的設備及時關閉;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混凝土攪拌站等強雜訊源宜設置在遠離居民區,並採取適當降噪措施。
(2)按規定操作機械設備,在支架拆卸等過程中減少碰撞雜訊,減輕人為雜訊對聲環境的影響,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做到文明施工。
(3)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在夜間盡量不用高雜訊設備,雜訊值大於85dB(A)的設備只限於白天作業,嚴禁在夜間22:00~次日6:00施工;物料進場要安排在白天進行,避免夜間進場影響村民休息。施工盡量避免產生可控制的雜訊,嚴禁車輛進出工地時高音鳴笛,若是工程需要必須在晚上施工,應在工程開工5日前要上報當地環保局與政府批准同意後方可進行,並提前公告附近居民,以便其作好安排。
(4)強化施工期雜訊環境管理。施工現場應執行《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及其測量方法》(GB12523-12524),並由施工企業對施工現場的雜訊值進行監測和記錄,超過限值必須調整施工強度。此外,還應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主動協調好與附近村寨居民點的關系,對受施工干擾的居民應提前予以通知,取得大家的諒解,對村寨居民的環境投訴,要及時解決,避免擾民事件發生。
3.6、施工期生態環境綜合保護措施
(1)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① 建設單位應結合本礦井工程原有佔地和新增佔地、植被破壞情況,認真做好工程整合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及生態恢復、建設工作。
② 完善整合施工期的環境管理,設立環境管理機構,明確其職能,落實生態影響防護與恢復的監督管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① 施工中不得將臨時堆放土石方任意棄置,以免遇強降雨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② 在地面施工過程中對於施工破壞區,施工完畢,要及時平整土地,並種植適宜的植物,以防止發生新的土壤侵蝕。
③ 對於工業場地施工區、二采區風井場地改造施工區,為避免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應考慮採取設置排水溝等相應的工程措施。
(3)植被的保護和恢復措施
① 設計階段要優化總體布局,新增用地要盡量少佔用林地、灌叢、天然草地等植被較好的地塊,以減少對表土和植被的破壞、產生新的水土流失。
② 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管理,盡量將施工臨時用地布置在永久佔地范圍內,將臨時佔地面積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增大土壤與植被的破壞面積。
③ 保護和利用好表層的熟化土壤,施工前把表層的熟化土壤集中起來;待施工擾動結束後,再覆土於新塑地貌區,以利於植被恢復。
3.7、對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
擬建項目施工期施工人員與流動人員的聚集,將給當地糧食與蔬菜供應,飲食服務業等社會經濟環境帶來一定壓力。高峰期施工人員與流動人口的糧食與蔬菜供應,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通過商品流通市場采購解決,不會給當地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而是有助於帶動地方經濟向多元化農業經濟發展,加速城鎮建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施工過程也將促進當地工業和運輸業的發展,社會經濟條件將得以改善。
4、運營期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
本項目運營期的主要產污環節、作業場所均設置在井下,對地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由於地下煤層采空引起的地表移動或變形,井下採掘排出的煤矸石、井下排水和工業場地生活污水對地表水體產生的影響、地面生產系統產生的雜訊、揚塵等對環境的影響。
4.1、非污染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方案
(1)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礦產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特點,結合礦井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環境質量現狀,項目在開采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地表變形:由於井田屬山區地形,採煤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地表下沉盆地,地表變形主要表現為裂縫,局部區域出現塌陷坑、引起滑坡等。發生地表變形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礦層埋藏較淺的露頭區域,在該區域內的民房可能因採煤的影響受到破壞。
① 地表變形:由於井田屬山區地形,採煤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地表下沉盆地,地表變形主要表現為裂縫,局部區域出現塌陷坑、引起滑坡等。發生地表變形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煤層埋藏較淺的露頭區域,在該區域內的民房可能因採煤的影響受到破壞。
② 水資源的影響:採煤過程中形成的地表裂縫可能與地表水體連通,使地表水漏失,影響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井田內泉水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危及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飲用水水源。
③ 農業、林業、生態環境和資源利用:地下煤層開采導致局部區域(特別使煤層距地面較近的煤層露頭區)地表沉陷,地表變形等,使井田上部的農業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影響水利資源、土地資源,破壞現有的耕地的耕作條件。使局部區域地下水疏干,影響地表植被等生長,對林業生態等帶來一定的影響。
④ 加劇水土流失:工業場地、風井場地和矸石堆場等對原地貌破壞大,並形成新塑邊坡,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變形以及地表水的疏干將加劇井田區內坡地的水土流失。
⑤ 地質地貌的影響:建設項目工業場地所在區域屬於河谷地帶,工業場地兩側絕大部分是懸崖峭壁,地下採煤會對陡崖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2)生態環境不利減緩措施
防治地表塌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有效的辦法是留設保安煤柱,設計針對井田范圍內的工業場地、風井場地、行人井場地和居民聚居點等保護目標留設保安煤柱,對不宜留設煤柱的設施擬派專人進行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農田視破壞程度,根據有關法規進行土地復墾。煤礦開采可能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問題,建設單位應有解決農村人畜飲水的詳細措施。
對工業場地、風井場地和行人井場進行綠化,使場區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綠化時按照減污,美化環境角度,選擇抗塵和美化功能好的樹種,在車間、廠房附近種植高大遮陰的喬木,配置灌木和草坪花卉等植物,運輸道路旁種植小喬木、灌木和綠籬等。
4.2、水環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擬建項目用水單位主要為工業場地內食堂、浴室、洗衣房、辦公室等生活用水,以及礦井井下防塵灑水,瓦斯抽放站冷卻補充水等。其中辦公、食堂等利用水源地原水,生產用水採用處理後的礦井水。擬建項目運營期廢水主要分為礦井涌水、生活污水、矸石堆場淋溶水和儲煤場雨水。
(1)礦井涌水
根據《開采方案設計說明書》本項目礦井水水量為673.9m3/d;根據監測資料擬建項目礦井涌水的污染物以礦粉和岩粉為主,主要污染物為SS、COD、Fe和Mn等,經礦井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的礦井涌水主要用於地面生產系統防塵用水、瓦斯抽放站冷卻補充水和井下防塵灑水等,多餘部分通過場地排污溝排放至水銀河。其中回用量為337.23m3/d,其餘336.67m3/d達標排放,礦井水回用率為50.04%。
萬順煤礦已建成的礦井水處理站採用SJS一體化凈水器。根據遵義市環境監測中心站2010年8月19日完成對《桐梓縣木瓜鎮萬順煤礦環境現狀監測報告》(遵環監報[2010]第404號)中對礦井水的監測結果,可知經過本礦井水處理站處理後的礦井水能夠滿足《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0426-2006)的要求。
(2)生活污水
擬建項目生活污水和工業場地生產廢水污水量為112.76m3/d,主要污染物為COD、SS、BOD5、NH3-N等,參考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境內同類煤礦工業場地生產、生活污廢水水質統計資料,確定擬建項目產生的生產、生活污廢水水質詳見表2.4-2。環評推薦採用具有脫氮除磷效果的一體化生活污水凈化器處理後,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後,通過場地排污溝排入緊鄰工業場地的水銀河。生活污水處理站規模為140m3/d。
(3)矸石淋溶水
矸石淋溶水產生量與矸石堆場匯水面積、大氣降雨關系十分密切,鑒於矸石堆場匯水面積較大,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在矸石堆場四周挖設截排水溝,將矸石堆場范圍以外的洪水導流至矸石堆場攔擋壩外排放;針對排矸場內的雨水設置沉澱池。
(4)儲煤場雨水
雨水沖刷堆煤場,產生含SS較高的廢水,環評提出對工業場地地面進行硬化處理,並在儲煤場周邊設置導流溝,沖刷的雨水輸送至礦井水處理站處理;並在儲煤場上搭建簡易擋雨大棚,盡量減少儲煤場產生的淋溶雨水。
4.3、大氣污染及治理措施
擬建項目建成後主要大氣污染物為燃煤鍋爐產生的煙氣,以及儲煤場、矸石堆場、原煤轉載裝車點和運輸道路產生的揚塵。
(1)矸石堆場及儲煤場揚塵
矸石堆場、儲煤場揚塵量與地面風速,粒徑有關,根據試驗,矸石和煤炭揚塵起動風速與粒徑的相互關系(產生揚塵的最小風速)。
萬順煤礦矸石堆場所在區域,年平均風速1.6m/s,大風出現的幾率較小,根據矸石起風速與粒徑相互關系,煤礦產生的矸石揚塵幾率小,對環境影響小。
夏季風速較大,在儲煤場堆存煤含水率較低的條件下將產生揚塵,揚塵主要集中在夏季。生產過程中,加強儲煤場的灑水防塵工作,進入儲煤場的運輸車輛進行清掃沖洗,減少儲煤場揚塵量的產生。
(2)地面生產系統分散產塵
地面生產系統產塵點主要包括:轉載點與裝車點等,對於場地內輸送,只要選擇合理的儲存及輸送方式和必要的治理措施,其揚塵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對環境的影響小。
(3)礦井通風
萬順煤礦按高瓦斯礦井設計,礦井瓦斯成分以甲烷為主,礦井對瓦斯實施抽放。另外,通風機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粉塵(礦塵),主要以氣溶膠的形式存在,粉塵在風力作用下,沉降於植物表面,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抑止植物生長。在井下采礦過程中加強井下防塵措施,礦井通風廢氣中污染物含量大大降低,通風廢氣對環境的影響小。
(4)燃煤鍋爐
擬建項目燃煤鍋爐是本項目主要大氣污染源之一。在工業場地的鍋爐房內設置有LSD2.0-7-AⅢ型燃煤鍋爐一台(生產鍋爐),在生活區的食堂內設置有CLSG0.095-95/70-AⅢ型燃煤鍋爐一台(生活鍋爐)。生產鍋爐和生活鍋爐每天運行10h,年運行330d,使用礦井生產的原煤作為鍋爐的燃煤(灰份20.50%,硫份2.55%,發熱量26.00MJ/kg);生產鍋爐的耗煤量為85kg/h(280.5t/a),生活鍋爐的耗煤量為10kg/h(33t/a)。燃煤添加石灰固硫(固硫效率約60%),並採用濕式脫硫除塵器對煙氣進行處理後經過引風機引入煙囪排入大氣,經處理後的鍋爐煙氣污染物濃度能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13271-2001)中Ⅱ時段二類區標准要求。
4.4、固體廢棄物及治理措施
擬建項目在運營期間的主要固體廢棄物為煤矸石、生活垃圾、鍋爐爐渣、水處理系統產生煤泥和污泥。
擬建項目礦井生產營運期煤矸石產生量為2.1萬t/a,主平硐硐口排出的採掘矸石和少量手選矸石臨時堆存於儲煤場旁邊的周轉矸石堆場,然後採用汽車外運至桐梓縣木瓜鎮利民頁岩紅磚廠作為制磚原料外賣,不能及時利用時採用汽車轉運至矸石堆場臨時堆存;燃煤鍋爐產生的爐渣和煤矸石一同處理;擬建項目礦井在籍總人口數為325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8kg計算,生活垃圾總排放量為85.8t/a,在工業場地的主要建築物及作業場所設置垃圾收集點,運往當地環衛部門指定地點統一消納處理;礦井水處理站煤泥產生量約110.3t/a(干基),煤泥經脫水處理後摻入末煤外售,無煤泥排放;生活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污泥約5.02t/a,與生活垃圾一同處理。
4.5、聲環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萬順煤礦主要雜訊源有坑木加工房、機修車間、絞車房、空壓機房、通風機房、瓦斯抽放站、原煤運輸雜訊及各種泵類。
瓦斯抽放站安裝消聲器、房內牆面吸聲處理、隔聲門窗;通風機設通風機房,通風機進風道採用混凝土結構,風道內襯吸聲襯板,擴散口安裝片式消聲器,排氣口設擴散塔;空壓機配進氣消聲器,採用雙層玻璃隔聲門窗,壓風管道外敷吸聲材料;坑木加工房的電鋸禁止夜間工作;各類水泵做減震基礎,管路採用可曲撓橡膠接頭;鼓、引風機及水泵設置隔音間,安裝減振基礎;鼓風機進口、引風機出口安裝消聲器;房屋結構隔聲。
5、結論
擬建項目的建設將向社會提供優質動力用煤;符合國家煤炭產業政策及環保政策的要求,提供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用煤的需要,同時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其建設是必要的。
擬建項目組成、選址、布局、規模、工藝合理可行;公眾支持率高;礦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要求進行綜合利用;沉陷區制定了生態綜合整治規劃;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的幾率和強度均較小。環評報告和開采方案設計所提出各項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在貴州其他礦區均有成功實例,實踐證明是可行可靠的,因此只要嚴格執行,就可將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同時還可帶動地方生態建設。
評價單位聯系方式:
可與本項目的環評單位聯系,查閱環境影響報告簡本和相關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研究所
聯系人:王曉光
聯系電話:0851-6814276
通訊地址: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中山東路92號
郵政編碼:050061
徵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徵求公眾意見的范圍主要是項目附近的居民以及對本項目感興趣的社會人士。主要事項包括您對環境質量現狀是否滿意、是否知道或了解本項目情況、是從何種信息渠道了解本項目的信息、認為本項目實施後對當地環境質量造成的危害(影響)是什麼、對本項目持何種態度,以及對該工程實施在環保方面有何建議和要求等。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
2010年11月18日~2010年12月3日,共10個工作日。
『叄』 馬三劍的人物生平
1982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1985年在上海化工研究院獲得工學碩士學位。現為蘇州科技學院環保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為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常務理事,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編委會委員,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人大常務委員。蘇州科技學院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水污染控制工程領域的科研和實踐工作。曾赴荷蘭國際水力與環境工程學院進修學習,主要研究領域為:農產品加工廢水的高負荷處理技術、小城鎮生活污水低耗處理技術。主持完成了中英合作「江蘇省環境技術支持項目」(JETS)——厭氧中試試驗項目(已於1999年通過省科委主持的鑒定);主持了「有機廢水高負荷處理技術的開發研究」(江蘇省環保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已於2001年通過省環保廳主持的鑒定,並榮獲了200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和蘇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主持了蘇州市社會發展項目——「社區生活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的應用示範」;主持了省建設廳指導項目——城鎮污水的低耗處理技術(A-TF)等科研項目多項,十餘項課題通過鑒定,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勵多次。在進行科研和實際工程項目中,總結工程中經驗和規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13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被EI收錄文章1篇)。參加國外學術研討班、學術會議等十多次,在大會進行學術發言和論文交流,多篇學術論文被選登在內部學術刊物或會議論文集中。在科研開發的同時,將成果應用於生產實際中,先後進行過豐原生化、維維集團等大、中、小型企業的幾十項廢水治理工程項目,所設計的工程中厭氧技術從效果、數量、容積等方面都位於全國前列。其中遵義市龍坑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被列為「貴州省污水處理示範工程」、「建設部試點工程」。其它工程也多次榮獲省市優秀工程等。迄今為止,已申請和獲得波浪板三相分離器、厭氧多級內循環反應器等近20多項專利,主要集中於城鎮污水低耗生物處理及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等領域。 1999年被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授予「江蘇省高校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2年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蘇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入選江蘇省「333」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
補充幾點:
1、化工出身;
2、蘇州科技學院首批公派荷蘭瓦格寧根農業大學進修人員之一,主修厭氧,歸國後設計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MIC厭氧反應器,並應用於工程實踐20多年;
3、廢水好氧處理及小城鎮廢水高效低耗治理TF-BAF工藝,技術先進,實用性強;
4、將秸稈、豬牛糞等固廢變廢為寶,發酵產沼氣,支持新農村建設,在北方獲得突破,前景看好。
5、在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中,提出控溫厭氧概念,為廢水厭氧處理系統穩定運行提供有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