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生化處理 環境類影響因素有哪些
污水處理效率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分外界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環境因素,環境類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天氣溫度、進水溫度、酸鹼度。其中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氣溫溫度。
2. 影響污水出水COD指標的因素有哪些啊還有為什麼會影響求求各位幫助下
夏天溫度高,溶解氧低,才導致你現在的出水大於你們的指標,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你最好測定一下好氧池中DO的濃度,控制在3-5之間
3. 對污水處理系統造成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對污水處理系統造成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污水管網設計的影響
與傳統的工業污水處理方式不同,它主要採用的是工業污水管網處理的方式進行工業污水 的收集和輸送,然後將污水處理廠與污水生產源之間進行有效的連接,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 便於集中管理和處理。但需要注 意的是,在一些降水量大,尤其是在雨季相對較多的地區,因雨水造成的污染,導致污水處理 廠的處水量很大,對此要對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設計參數等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整理, 以適應污水處理的需要,保證其及時有效的進行工藝處理,避免其不必要的損失的出現。
垃圾滲濾液對污水處理廠的影響。 在我國一些中小城市,特別是鄉鎮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垃圾管制不利,亂丟廢棄的 現象。如果垃圾處理不當,堆棄的垃圾數量遠遠超過了它的所承受范圍,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對 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有的垃圾滲濾液還會影響到污水處理廠。
4. 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因素有1、水溫但水溫太低時微生物活性差,當水溫太高時微生物失去活性。。2營養比例,比例失調微生物生長不良 3、PH值偏低時容易絲狀菌膨脹。4運行管理,運營人員要根據水量水質來調節運行參數5,溶解氧高時微生物容易自身氧化,溶解氧低分解不完全,易厭氧
5.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對其行控制
影響污水生物處理的因素有哪些
1、負荷:生物處理反應器的負荷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回圍內;
2、溫度:好氧答微生物在15~30℃之間活動旺盛;厭氧微生物的最佳溫度是35℃左右和55℃左右;
3、pH值:好氧微生物生長活動的最佳pH值在6.5~8.5之間,而厭氧微生物的活動要求的最佳pH值在6.8~7.2之間;
4、氧含量:空氣曝氣池出口混合液中溶解氧濃度應保持在2mg/L(純氧曝氣法要保持在4mg/L)左右,A/0工藝的A段溶解氧濃度要保持在0.5mg/L以下,而厭氧微生物必須在含氧量極低、甚至絕對無氧的環境下才能生存;
5、營養平衡:廢水中的各種營養物質不平衡,就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處理效果;
6、有毒物質: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含量超過限度,就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處理效果。
6. 造成水質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造成水體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體排放未經妥善處理的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施用化肥、農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沖刷而進入水體;隨大氣擴散的有毒物質通過重力沉降或降水過程而進入水體等。
危害:在正常情況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條件,而且氧參加水中的各種氧化反應,促進污染物轉化降解,是天然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
河道污染:
以北運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項指標的監測數據為依據,採用水質類別法和平均綜合污染指數法,對水質污染特徵進行綜合評價,運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統聚類分析法,對水質指標主成分以及水質差異進行分類。
並進一步對不同干支流污染來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北運河水系由於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嚴重,除城市中心區部分河流水質為Ⅲ~Ⅳ類外,城市排水河流、遠郊河流水質均為劣Ⅴ類,水質由3個主成分組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水質污染
7. 污水量標準的含義受哪些因素影響
污水量標准:表示街坊每人每天所產生的平均污水量。
影響因素:設計地區室內衛生設備的情況、當地氣候、生活水平、 生活習慣及排水系統的普及程度。規劃時根據當地的用水定額,結合 建築內部給水排水設施水平和排水系統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確定。 一般 按當地用水定額的 80%-90%採用。
8. 歸納影響環境監測結果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因素 監測期間大氣壓穩定度、氣溫、濕度、風向、風速是否在監測技術規范允許范圍之內
2、設備因素 監測用的設備儀器是否穩定(有的需預熱)、校準程度、檢定合格程度、量程范圍
3、人員因素 監測設備儀器操作人員操作手法嫻熟程度、准確度、是否存在誤操作、操作誤差大小
操作流程是否正確
4、技術因素 操作技術規范、監測技術是否先進、監測上下限設定是否准確、監測方法的針對性
5、監測對象工況 是否達到技術規范要求的工況負荷、運行穩定程度
6、數據匯總因素 對數據進行核算過程中可能出現漏項、錯項
7、其他因素
9. 影響污水處理微生物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在污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為基質類和環境類兩大類。
基質類包括營養物質,如以碳元素為主的有機化合物即碳源物質、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另外,還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如酚類、苯類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屬離子如銅、鎘、鉛離子等。
環境類影響因素主要有:
(1)溫度。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旺盛,其活性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強,處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圍,微生物的活性變差,生物反應過程就會受影響。一般的,控制反應進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值分別為35℃和10℃。
(2)PH值。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3)溶解氧。對好氧生物反應來說,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濃度的溶解氧至關重要。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一般的,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為宜,過高則增加能耗,經濟上不合算。
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基質類因素和PH值決定於進水水質,對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靠日常的監測和有關條例、法規的嚴格執行。對一般城市污水而言,這些因素大都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各參數基本能維持在適當范圍內。溫度的變化與氣候有關,對於萬噸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特別是採用活性污泥工藝時,對溫度的控制難以實施,在經濟上和工程上都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一般是通過設計參數的適當選取來滿足不同溫度變化的處理要求,以達到處理目標。因此,工藝控制的主要目標就落在活性污泥本身以及可通過調控手段來改變的環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務就是採取合適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對活性污泥系統的影響,使其能持續穩定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