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活污水處理廠是怎樣處理污水的
國內外一般都採用生化方法處理生活污水,因為生活污水的BOD5/CODcr≈0.5,可生化性強。接觸氧化法具有容積負荷高,停留時間短,有機物去除效果好,運行簡單和佔地面積小等優點。為此,我們選用了工藝成熟、運行可靠的接觸氧化法。
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
生物處理法: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法: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
⑵ 污水處理廠設置調節池的目的主要是調節污水中的ph值是對還是錯
調節池的功能:調節水量,均和水質【包含PH、水溫、間歇排水的水質等】。
⑶ 污水處理系統對於pH的要求是
生化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是依靠微生物來處理污水,PH要求控制在6~8之間,厭氧和好氧系專統都適用屬這個PH范圍,酸化池的PH應該控制在5~6之間,不過像芬頓塔、氣浮這類加葯深度處理的系統,PH范圍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調節了。
⑷ 污水處理PH值過高怎樣調節
在調節池裡加幾根曝氣管,通過曝氣攪拌把水調均勻,也可以將調節池改專為水解池 一舉兩得,可以調水屬也可以提高處理效率。
污水處理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污水處理技術特點:
1、反應速率快,一般工業廢水只需要半小時至數小時;
2、作用有機污染物質范圍廣,如:含有偶氟、碳雙鍵、硝基、鹵代基結構的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3、工藝流程簡單、使用壽命長、投資費用少、操作維護方便、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穩定。處理過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電解反應劑。微電解劑只需定期添加無需更換,添加也無需進行活化直接投入即可。
⑸ 工業污水處理中各個環節的PH應該控制在什麼范圍還有溶解氧國家是不是有規定
國家是沒有規定的,這完全是根據工藝需要來制定的值,不論好氧回、兼氧或者厭氧答,PH都要嚴格控制在6~8之間,一般控制在7左右是最理想的,達到8或低於6就要馬上採取相應措施來應對了,有一些工藝是要求PH比較低的,比如酸化池中要求PH4~5,淺層氣浮裝置還有芬頓塔等對PH的要求也是低的。
總的來說,生化處理基本上都要求講PH控制在7左右,酸化池是特例,其他的物化法處理會根據水質和工藝的不同試運行出一個最佳PH來。
⑹ 工業污水處理中各個環節的PH應該控制在什麼范圍
您是處理中工藝要求還是外排水,外排水PH6-9,工藝控制根據化學性質不同PH值也控制不同
⑺ 污水處理中PH問題如何解決
要有調節池;調節後在進厭氧。在厭氧系統多打內循環;控制好溫度
⑻ 怎麼控制污水的ph值
pH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酸鹼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 「pH」中的「H」代表氫離子(H+),而「p」的來源則有多種說法,引用化學界的概念是把p加在無量綱量前面表示該量的負對數。pH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污水的pH確定了污水的化學成分,PH值的高低對營養物(磷,氮,和碳)和重金屬(水中可溶解的)的存在狀態和溶解性能都有一定的影響,比如PH的高低會影響磷以什麼形式存在於水中。pH值對污水處理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引起細胞膜電荷的變化,從而影響了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改變生長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給性以及有害物質的毒性。
活性污泥中的每種微生物都有其最適pH值和一定的pH范圍。在最適范圍內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條件適合,微生物的生長速率也最高。大多數細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的最適pH為6.5-7.5,在pH 4-10之間也可以生長;放線菌一般在微鹼性即pH7.5-8最適合;酵母菌、黴菌則適合於pH5-6的酸性環境,但生存范圍在pH1.5-10之間。有些細菌甚至可在強酸性或強鹼性環境中生活。
⑼ 工業廢水為鹼性,如何調節PH值
能中和用的物料看,應該是無機酸吧,建議還是使用片鹼(NaOH)畢竟你那是污水處理站,理論上片鹼是帶入異常元素(Na+到處都有)最少的葯品了,而且你酸性太低一般弱鹼性物質反應效果很慢的,至於你說的成本過高我估計是你的使用量上有較大誤差,根據我們廠使用片鹼的經驗來看,1kg的固體片鹼能將4T多的水PH值調到11左右,要將PH5.5調查到中性只需我們單位用量的十分之一!那麼你一個150T日處理量來看,1kg/4T*1/10*150T=3.75kg片鹼!比一個人工的費用來低!在測PH值上存在兩個較大的誤區,一個就是為了方便,很多小企業都用廣泛試紙來測試PH值,這其實是很不準的,比如我們廠PH值11左右,在廣泛試紙上測就八點多而已,所以建議PH計(就幾千塊的事);另一個就是檢測取樣不準,畢竟好幾噸的水,就算有攪拌的情況下也要十幾分鍾,要是使用自然擴散,那就不知要多少小時了,建議在添加片鹼的工藝段增加攪拌設備,至於攪拌時間及取樣間隔就得做小試才知了(用PH計間隔測幾次就知了)。另外,為了增加維持時間,可加入弱鹼性物質,建議加入片鹼用量十分之一的純鹼。當然了,如果你那些廢水是有機酸或弱酸,那我的建議可能就不好用了。
⑽ 城鎮污水處理一般調節到ph多少
依據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88 和 《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准》 GB 18918-2002 ,城鎮污水廠排放的水質版權pH值為6~9。
1、一般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生化池出水pH值通常為6~9,具體的出水pH值依據生化池工藝有所不同。
大部分好氧處理生化池出水pH值應維持在6.5至8.5之間;
大部分厭氧處理生化池出水pH值應維持在6.5至7.5之間,培養時還應嚴格控制厭氧池進出水的pH值在6.8~7.2范圍內。
2、工業廢水生化池出水pH值通常為6~9,由於原料和處理工藝的差異,可能引起生化池出水pH值較大的波動。
3、通常生化池出水pH值在7-8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