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一、200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困難、各項任務最繁重的一年。在中共濟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考驗,科學務實,積極作為,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全運」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350億元,增長12%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0.2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5.4億元,增長20.3%。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保增長取得積極成效。及時出台實施3600億元投資計劃、八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展「項目推進年」和幫扶企業活動,全市經濟逐季回升向好。堅持把擴內需作為著力點,爭取中央新增投資項目200個、資金4.7億元,省調控資金24.1億元,其中前三批178個項目實現開工率、資金配套率和問題整改率「三個百分之百」。「項目推進年」233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79億元。工業投入完成541.8億元,增長24.8%,吉利轎車、青年商務車等一批項目投產見效。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投資分別佔全部投資的3.7%、8.8%、42.4%、26%。努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5億元,增長19%。大力培育旅遊、汽車等消費熱點,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啟動67個棚戶區片區改造,建設安置房210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住房6.4萬戶,改造危房1.1萬戶。商品房銷售面積439.8萬平方米,增長18.5%。家電下鄉銷售收入增長3.2倍。努力穩定外需市場,實現進出口總額55億美元,其中出口30億美元,降幅逐步收窄。實際到賬外資9.7億美元,增長12.1%。應對金融危機措施迅速到位,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回升。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三次產業比例由5.8:44.1:50.1調整為5.5:43.5:51。農業、建築業、規模以上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85億元、220億元、1154億元和1710億元,增長5%、17.4%、11.2%和13%。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42.5%,提高1.5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9.6%,軟體、旅遊、會展、物流等產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3.6%、22.1%、26.4%、13.7%,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43.7%。引進浙商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全市金融機構達到156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市域上市公司、股票總數分別為26家和28隻,數量居全省之首。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余額分別為6422.7億元和6200.6億元,增長25.2%和27.9%。高新技術企業達209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9.5%,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區和8個省級開發區工業產值佔全市比重達31.2%,成為新的增長點。「數字泉城」建設取得突破,部、省、市共建中國軟體名城試點正式啟動,信息化惠民、強政、興業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30項,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型企業分別達到2家、8家、50家。企業技術中心18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2家,分別增加23家和31家,中國重汽集團獲准組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達7家,佔全省的30%。制定《濟南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繼續居全省首位,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48件。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電力輸入能力提高55%。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成為全國首批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範城市,淘汰立窯水泥熟料產能89萬噸,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進一步下降。
(三)城市功能形象全面提升。抓住籌辦第十一屆全運會的歷史機遇,全面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實施迎全運80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和90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以「東荷西柳」為代表的奧體中心等一批全運場館工程,東部新區初具規模。加快以西客站片區為中心的西部新城建設,西部地區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著力打造泉城特色標志區,大明湖擴建改造及護城河西線通航工程完成。加快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二環東路高架路、奧體中路、經十西路等一批重點道路建成通車,舜耕路南段、順河西街、玉函路等市區主要道路整修改造相繼竣工。堅持公交優先戰略,新增公交車415部,其中新能源環保車100部,開通6條大運量快速公交線路,成為國內第一個形成快速公交網路的城市。小清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及工商河、東濼河等市區河道治理竣工,城市防汛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擴大水、電、氣、暖管網覆蓋面,城市燃氣氣化率、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97.8%、49%,提高0.2個、3個百分點。加強燕翅山等地質災害治理,完成58座破損山體整治,新增城市綠地60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6.4%,提高0.8個百分點。機掃保潔率達62%,提高7個百分點。垃圾日處理能力由2600噸提高到2900噸,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實施重點廢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程和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市區空氣質量逐步改善。持續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有效化解一大批城市管理難點問題,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成效顯著,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成功舉辦第七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23個國家、86個城市參展,建成108個展園,創造了參展城市、展園數量歷屆之最。
(四)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全年糧食總產289.5萬噸,連續7年實現豐收。都市型、城郊型農業初具規模,集中打造章丘大蔥、商河瓦西冬瓜等15個特色品牌基地和月亮灣、長香源等30個都市農業園區,推出勝源梨花節、仁風富硒西瓜節等6大類觀光休閑農業精品項目。規模以上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300家和2011家,增加30家和912家。畜禽養殖規模化、標准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累計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369個,推廣新技術41項,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不斷完善。實施南水北調濟南段、臘山分洪等重點水利工程,完成48座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潤玉泉、八里峪等18條小流域。村村通油(水泥)路率、通客車率、通自來水率和通有線電視率分別達99.3%、99.5%、95%和100%,完成283個電氣化鄉(鎮)、村建設,農村用電量增加20%。防治美國白蛾、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成效顯著,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落實「四項補貼」資金5億元,增長31.6%。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成效明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完成荒山綠化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8.9%,提高1.1個百分點。修編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查。編制完成《南部山區保護發展規劃》、38個城鎮總體規劃和500個新農村規劃,重點扶持10個小城鎮建設。土地整理復墾開發5113公頃,土地流轉積極穩妥推進。落實加快商河發展的18項扶持政策成效顯著。實施農村扶貧開發項目30個,帶動10.8萬低收入農民增收。
(五)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加強。去年承諾的為民辦9件實事全面完成。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2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7770元,增長8.2%。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保持在100.33。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安置就業再就業14.8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8.8萬人次。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准進一步提高,68家敬老院建成達標。4489戶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增加1155戶。棚戶區改造動遷居民15.3萬人,順河街等片區8000戶居民陸續回遷。推動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105個村莊整體搬遷項目啟動。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本費和寄宿生住宿費,農村中小學「211」工程和校舍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啟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衛生強基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發展到222所,基本實現城區居民全覆蓋。完成2377所村衛生室建設改造,新農合參合率達98.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加快市屬文化單位體制改革步伐,啟動文化產業「3810」工程創建活動,完成6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及800個農家書屋建設,全市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創作推出《天下泉城》、《北方有佳人》等優秀電視作品,兒童劇《我和我的影子》獲全國優秀演出獎。我市運動員在十一屆全運會獲金牌17枚,創歷史最高水平。推動群眾體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全民健身設施達299.4萬平方米,連續四屆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六)和諧濟南建設扎實推進。以開展迎國慶60周年、迎全運系列活動為契機,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各項工作。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圍繞解難題、察民情、辦實事,解決了一批制約科學發展、群眾反映突出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迎全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組織實施十大文明行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涌現出泉城義工、公交溫馨服務、貼心民政等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和歷下區、市中區等一批國家、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全面推進,「法律六進」工作不斷深化。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開展交通秩序、暫住人口、網路環境等專項整治,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加大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健全應急管理機制,穩妥做好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疫病防控工作。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工商、質監、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加強食品葯品源頭、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綜合監管,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積極推進雙擁共建工作,國防教育、徵兵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不斷加強。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全國防震減災綜合評比第一名,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進展順利。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慈善事業和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圓滿完成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主賽區的各項任務。廣大幹部群眾頑強拼搏、攻堅克難,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建設了一流的比賽設施,提供了高效文明的服務保障和富有創意的賽事組織。動員11.4萬名志願者開展全運服務,全運村接待運動員、裁判員和媒體記者1萬多人,實現零失誤、零差錯的目標。出動警力36萬人次,組織1.8萬名安保力量,確保了火炬傳遞、開閉幕式和700多場賽事圓滿成功,為舉辦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滿意的全運會作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中央領導、省委省政府、參賽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也收獲了豐厚的物質成果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市民自信心、城市美譽度全面提升。在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行各業辛勤勞動的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關心幫助省會工作的駐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為濟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們,向來濟興業的廣大投資者和外來務工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看到,濟南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需萎縮局面未有大的改變,民間投資增幅較低。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滯後,部分工業行業和重點企業尚未擺脫困境,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的壓力仍然很大。城市承載功能不足,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難以滿足更高層次發展的需要。民生保障體系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與群眾需求差距較大,就業、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政府自身建設有待加強,腐敗現象和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時有發生。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Ⅱ 青島市2009年啟動12個兩改重點項目
濟南青島齊推巨額投資計劃
發布時間: 2008-11-18 信息來源: 齊魯晚報 字體:大 中 小
濟南:3600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從17日濟南市召開的領導幹部工作會議上獲悉,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增加居民消費,濟南市計劃投資3600多億元,用於基礎設施投入,確保今後三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濟南市的投資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今後四個月,濟南市計劃投資920億元,重點進行六大類67個項目的建設。第二階段是明後兩年,策劃266個大項目,其中在建及擬開工244個、計劃投資2741億元,策劃儲備22個、計劃投資862億元。第三個階段是今後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濟南市將論證推出一批帶動力強、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項目,爭取盡快獲批投建。
四個月內先投入920億
今後四個月,濟南市將投資920億元,重點開展67個項目建設。
建96萬m2安置房
濟南市政府表示,將投資46億元,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該項重點工程共計6項。加快明湖北路、館驛街等11個片區一期工程96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啟動一批具備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加快天和新居、天保新居等3.4萬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天成新居2萬平方米廉租房。
38億投向農村
濟南市計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重點建設項目共14項,計劃總投資38億元。將加快南水北調東線濟南市區段、鵲山龍湖平原水庫、清源湖水庫、田山引黃灌區節水改造、平陰玫瑰湖平原水庫、垛庄水庫除險加固等建設進度。
399億完善交通
濟南市將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共計5項,計劃總投資399億元。加大京滬高鐵濟南段和濟南西客站、二環東路快速路建設力度,推進快速公交系統和農村公路改造項目建設。
鄉鎮都建文化站
濟南市將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建設,這方面的重點項目共計7項,計劃總投資2.3億元。加快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兒童福利院等建設,啟動11個縣(市)區鄉鎮衛生院建設,加快推進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抓好市鐵路高級技工學校實訓樓、平陰職教中心實訓樓等建設。
建設四大熱源廠
濟南市將開工14項重點生態環境建設,計劃總投資168億元。加快實施水質凈化三廠配套管網工程、西區污水處理廠、平陰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含章印務廢水深度治理,開工建設化工產業園區污水外排管道工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升級改造、商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改擴建,加快實施大明湖綜合改造、環城公園通航。
濟南市還將盡快開工建設蓮花山熱源廠及配套供熱管網工程、漿水泉熱源廠及配套管網、大學科技園供熱、商河城區供熱工程。
明後年一批大項目上馬
明後兩年,濟南市將繼續擴大內需,確定策劃266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在建及擬開工244個,計劃投資2741億元;策劃儲備22個,計劃投資862億元。
207億元建保障房
明後兩年,濟南市投資207億元,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該項工程共包含17個重點項目。濟南市將加大廉租房保障力度,推進世紀中華城等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快棚戶區改造,抓好寶華街、官扎營等38個片區安置房建設。
開工建設東湖水庫
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濟南市還將繼續加大力度。明後兩年共計開工1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3億元。
濟南市將實施大型灌區節水改造、農村飲水工程。搞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卧虎山水庫、垛庄水庫等工程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東湖水庫。
二環西路建高架路
明後兩年,濟南市將投資581億元,加快鐵路、公路、橋梁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實施220國道平陰段改造工程。建成二環西路高架路,加快建邦黃河大橋建設。
力爭明年建軌道線
濟南市計劃建設49個生態環境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計劃總投資1036億元。
濟南市將加快實施臘山分洪等重大生態及防洪建設項目。抓緊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前期准備工作,濟南市規劃中的軌道交通總長260公里,工程規劃400億元,同時爭取明年開工第一條線。
大學科技園建二期
明後兩年,濟南市還將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在這方面共計有42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77億元。濟南市將加快全運會場館建設,確保奧體中心一場三館等項目按計劃竣工。
加快高校新校區建設,推進濟南藝術中學校區、濟南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快山師大、山輕工、山東交通學院等新校區二期工程進度。
推進齊魯醫院、省立醫院等新院區建設。加快明府城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抓好市圖書館建設,完成府學文廟修繕工程。啟動東部殯儀館建設。
青島:力推八大板塊欲投5300億
17日,青島市政府聯合有關部門組織了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推介暨銀行授信簽約儀式。青島市發改委表示,青島市集中安排和正在推進500多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300億元,力爭較短時期內拉動經濟增長。
據介紹,青島此次重點推介保障性住房和「兩改」、農林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生態環保、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八大板塊的在建、開工和正在抓緊前期工作的15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049億元,需求貸款約1075億元。
三年建1.5萬套經適房
青島市利用三年時間集中財力完成9000套廉租住房(45萬平方米),並多方籌資推進1.5萬套經濟適用住房(100萬平方米)和33片舊城及「城中村」改造(1000萬平方米),總投資700億元,其中經濟適用住房和「兩改」投資685億元。重點推介以各區為主體的19個「兩改」項目,包括市南區燕兒島路片區、市北區快速路B-5地塊、四方區保兒村、李滄區文昌閣村等改造項目。
供水能力增加21萬噸
未來三年,青島市著力建設農林水利領域1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2.8億元。其中官路水庫項目為南水北調的地方配套工程,建成後將增加青島市日供水能力21萬噸,規劃庫容7500萬立方米,總投資11億元。2009年將完成4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7.4億元的高新區防潮堤工程;年內開工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覆蓋平度、即墨、萊西三市。
軌道交通明年開工
今後三年,重點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快速路、市政管網等領域27個項目,總投資834億元。重點推介城市軌道交通、海灣大橋、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市區段拓寬工程、跨海大橋市區接線等16個項目,總投資801億元。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445億元,規劃建設日期為2009年至2020年,規劃建設匯流排路87公里,分三期建設,建成後日客流量將達到122萬人次。匡算總投資445億元,利用銀行長期貸款270億元。其中,一期工程27.9公里,投資150億。南隧北橋及市區接線工程、快速路三期、環膠州灣高速市區段拓寬等項目總投資241億元。
電廠擴容保熱源
青島電廠三期項目主要解決該市熱源不足和小供熱站替代問題,促進節能減排。新建2台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總投資25.2億元,申請貸款20億元。青島港前灣航道擴建工程將拓寬前灣港區航道為10萬噸級雙向航道。總投資4.2億元。此外,還有投資11億元的董家口港航道建設和防波堤工程,投資10.5億元的濱海公路南段一期工程(已開工),投資6.6億元的小澗西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
體育中心明年3月竣工
今明兩年,文教衛體等社會事業領域將開工建設2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9億元。這次推介10個項目,總投資62億元。市體育中心項目是迎接十一屆全運會的必備項目。總投資18.5億元,主要包括體育館、游泳跳水館等6項工程。主體工程明年3月前投入使用。
80億用於節能減排
近三年,全市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生態環保領域將投資80億元,重點推進能量系統優化、建築節能、農村沼氣、循環經濟試點、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十個領域的重點項目。這次推介14個項目,總投資33億元。
到2010年,全市規劃建設工業與高新技術重點項目192個,總投資1680億元,主要涉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石化、海洋生物等領域。這次重點推介33個項目,總投資143億元。
1609億力推服務業
未來三年,青島市服務業將著力推進九大領域15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609億元。這次重點推介48個項目,涉及旅遊、商貿、會展、倉儲物流、科技信息等領域。總投資510億元,申請貸款155億元。
小麥島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00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青島市東部城區的新地標。啤酒城改造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將以啤酒文化為主題,建設綜合性休閑、商業、商務功能區。另外,需投資的服務業項目還包括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及水上度假城項目、青島國際貿易中心項目、國際遊艇俱樂部項目、萬達廣場項目和億升液體倉儲項目。
除此之外,還有融資需求的項目包括遠雄國際廣場項目、太平洋奧特萊斯商業項目、膠南太平洋新天地項目和百麗廣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