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耗材問題 > 樹脂法提金如何解析

樹脂法提金如何解析

發布時間:2023-02-08 09:55:39

㈠ 吉林省冶金研究院的歷史沿革

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創建於1958年5月,隸屬吉林省冶金工業局,國家事業編制。當時的名稱是吉林省冶金工業局試驗所。
1962年吉林省冶金工業局改名為吉林省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隨之更名為吉林省有色礦山試驗所。
1964年隨著工作內容擴展,改名為吉林有色金屬研究所。
1965年為適應黃金事業發展的需要,集中力量加強黃金的研究工作,冶金工業部調遼寧、黑龍江兩省冶金所的黃金研究部分的專業人員和
設備,並入吉林省有色金屬研究所,組建成長春黃金研究所,成為我國第一個專門從事黃金科研的研究所。隸屬中國黃金礦產公司。
1968年中國黃金礦產公司撤銷,長春黃金研究所直接隸屬冶金部。
1971年下放吉林省,更名為吉林省冶金研究所。並從鞍鋼等地調進20多名鋼鐵科研人員。
1975年8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王震來我所視察,強調了黃金科研的重要性。
1979年根據國家經委下發的文件,從我所分出半數人員另組建成長春黃金研究所,隸屬冶金工業部。餘下的半數人員仍保持原建制。
在冶金工業部中國黃金總公司撤銷之前,吉林省冶金研究所同長春黃金研究所一樣平行承擔著國家黃金科研和計劃科技項目,黃金行業幾個階段性重大科技進步成果,包括「鋅粉置換法提金」、「炭漿法提金」、「樹脂礦漿法提金」等等,都是由我院在該段時間取得的成果。難選礦石的細菌預氧化——氰化提金項目也是我院率先在科研和生產上取得突破。並獲得工藝發明專利和細菌氧化槽實用新型專利。為我國難選冶黃金資源的開發利用開辟出一條新的有效途徑。
1985年吉林省鼓勵科研單位走向市場,逐年減少事業費,吉林省冶金研究所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成為開發型院所、差額撥款單位。通過積極開展經營活動,聯辦了兩個同外商的合資公司、一個中試生產基地、六個科研專業部門、兩個監測、檢測中心,高峰年創造年產值2000餘萬元。
1991年加掛吉林省黃金研究所的牌子。同年,我所被第一批接納為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高新企業。
1993年被吉林省科委授予「科研先導型企業」。 並榮獲吉林省技術市場金橋獎。
1995年8月經吉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同時將掛靠的吉林省黃金研究所更名為吉林省黃金研究設計院,並取得了丙級工程設計資質。
1998年吉林省冶金研究院被列為省屬甲級科研機構,屬技術開發型。
2001年12月,單位由長春市南湖大路56號遷入長春市高新產業開發區——長春市前進大街2266號。
2008年4月30日與吉林昊融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進行了重組,成立了吉林昊融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原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名稱及國家事業編制繼續保留。集團公司注入資金1000萬元,對實驗室進行了升級改造,實驗室裝備水平已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幾十年的科研經驗和求實創新的精神,已在黃金、有色金屬采礦、選礦,稀土、有色和稀貴金屬冶煉,硬質材料和機電設備研製等領域共完成科研課題100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 67項,獲得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6項,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2人。為我國黃金礦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我院研發的難選冶金礦石和精礦細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藝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新疆阿希金礦、新疆哈圖金礦等。獲得了理想的生產技術指標,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並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和推廣價值。
我院正從事紅土礦鎳提取技術的研究,實驗室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功後,將為紅土礦氧化鎳礦資源的開發利用開辟出一條有效途徑。
我院主要開展黃金、有色及黑色金屬礦山的選礦試驗研究、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服務和技術攻關;尾礦的綜合回收試驗研究;有色及稀貴
金屬的冶煉提取的試驗研究和技術服務;可進行化學探礦、地質探礦、礦山生產樣品多種元素的化學分析,承擔礦山廢石及生產尾礦的毒性浸
出試驗;從事建設項目的環境評價工作。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國內最先進的集成電路中頻煉金爐,頂升式中頻煉金試驗或精煉電爐,細菌預氧
化提金中、小型試驗設備,無毒重液和金剛石製品等,同時承擔中頻煉金爐控制系統的升級改造。服務范圍遍及全國和加拿大、俄羅斯、沙特
阿拉伯、迦納、哈薩克、朝鮮、越南等國家。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冶金行業的科技進步、冶金企業的經濟發展繼續做好服務工作,向生產企業提供免費技術咨詢和相應的探索試驗,真
心攜手合作,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時作為集團公司的科技研發中心,我們將不負所望,克難攻堅,為集團公司的科技發展做出積極的
貢獻。

㈡ 怎麼從電子垃圾中提取黃金

1、第一步:把這些金手指放在塑料濾網中,在准備一些鹽酸、少量氯化銅溶液、以及一小根通直流申的空氣起泡器。


注意:使用到強腐蝕性酸請務必在戶外或者通風櫚進行操作(請使用手套護目鏡等護具務必戴上口罩)。

㈢ 怎樣從泥中把黃金吸收回來

據調查,我國80%左右的岩金礦山採用浮選法選金,產出的精礦多送往有色冶煉廠處理。由於氰化法提金的日益發展和企業為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精礦運輸損失,近年來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多採取就地處理(當然也由於選冶之間的矛盾和計價等問題,迫使礦山就地自行處理)促使浮選工藝有較大發展,在黃金生產中佔有相當的重要地位。通常有優先浮選和混合浮選兩種工藝。近年來在工藝流程改造和葯劑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進展,浮選回收率也明顯提高。據全國40多個選金廠,浮選工藝指標調查結果表明,硫化礦浮選回收率為90%,少數高達95%~97%;氧化礦回收率為75%左右;個別的達到80%~85%。近年來,浮選工藝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顯。階段磨浮流程,重—浮聯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國浮選工藝發展的主要趨勢。如湘西金礦採用重—浮聯合流程,進行階段磨礦階段選別,獲得較好指標,回收率提高6%以上;焦家金礦、五龍金礦、文峪金礦、東闖金礦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又如新城金礦,原流程為原礦直接浮選,由於含泥較高(礦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礦尾砂膠結充填強度不夠,帶入部分泥砂)使選礦指標連續下降。經考查試驗,採用了泥砂分選工藝流程,回收率由93.05%提高到95.01%,精礦品位135g/t提高到140g/t,穩定了生產。金廠峪金礦由於原礦品位逐年下降,因此使浮選指標降低,經與沈陽黃金學院等單位合作試驗研究採用分支浮選工藝,提高了浮選指標和精礦品位。這一科研成果(於1988年1月黃金總公司通過了技術鑒定),為浮選工藝改造得到了新的啟示。當然,浮選法和其他方法一樣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對所有含金礦石都有效,主要還要考慮礦石性質,在選擇工藝流程時,需進行多方面的論證和試驗。

近幾年來,為提高分選效果,在工藝不斷改進的同時,對葯劑添加制度和混合用葯方面也作了不少改進和研究,在加葯實現自動控制方面也有新的進展。

(四)化選-水冶提金工藝

1.混汞法提金

混汞法提金工藝是一種古老的提金工藝,既簡便,又經濟,適於粗粒單體金的回收。我國不少黃金礦山還沿用這一方法。隨著黃金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混汞法提金工藝也不斷得到了改進和完善。由於環境保護要求日益嚴格,有的礦山取消了混汞作業,為重選、浮選和氰化法提金工藝所取代。

在黃金生產中,混汞法提金工藝仍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國內外均有應用實例。目前河北張家口、遼寧二道溝、吉林夾皮溝、山東沂南等不少金礦應用了此工藝。遼寧二道溝金礦原為單一浮選流程,根據礦石性質改為混汞加浮選聯合流程,總回收率提高7.81%(混汞回收率達64.6%),尾礦品位由0.74g/t降到0.32g/t,年獲效益為158萬元。混汞法提金工藝關鍵在於如何採取防護措施,消除汞毒污染。

2.氰化法提金工藝

氰化法提金工藝是現代從礦石或精礦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氰化法提金工藝包括:氰化浸出、浸出礦漿的洗滌過濾、氰化液或氰化礦漿中金的提取和成品的冶煉等幾個基本工序。我國黃金礦山現有氰化廠基本採用兩類提金工藝流程,一類是以濃密機進行連續逆流洗滌,用鋅粉置換沉澱回收金的所謂常規氰化法提金工藝流程(CCD法和CCF法),另一類則是無須過濾洗滌,採用活性炭直接從氰化礦漿中吸附回收金的無過濾氰化炭漿工藝流程(CIP法和CIL法)。

常規氰化法提金工藝按處理物料的不同又分兩種:一種是處理浮選金精礦或處理混汞、重選尾礦的氰化廠。採用這種工藝的多是大型國營礦山。如河北金廠峪;遼寧五龍、河南楊寨峪;山東招遠、新城、焦家、三山島金礦。另一種是處理泥質氧化礦石,採用全泥攪拌氰化的提金廠。如吉林海溝;黑龍江團結溝;安徽新橋金銀礦等礦山。

我國早在30年代已開始使用氰化法提金工藝。台灣金瓜石金礦在1936~1938年期間,採用氰化-鋅粉置換工藝提取黃金,年產黃金15萬兩。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礦產金的生產,在一些礦山先後採用間歇機械攪拌氰化法提金工藝和連續攪拌氰化法提金工藝取代滲濾氰化法提金工藝。1967年,首先在山東招遠金礦靈山和玲瓏選金廠實現了連續機械攪拌氰化工藝生產黃金,氰化法提金由70%提高到93.23%,從此連續機械攪拌氰化法提金工藝在全國各大金礦迅速獲得推廣。1970年金廠峪金礦、1977年五龍金礦氰化廠相繼建成投產,此後國內又陸續建成投產了一批機械攪拌氰化廠,氰化法提金工藝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黃金生產的不斷發展和金礦資源的迅速開發,自20世紀80年代起泥質高的含金氧化礦石大量增加,開發對這類礦石進行全泥氰化攪拌浸出的研究,並在黑龍江團結溝金礦建設一座日處理500t礦石的氰化廠,1983年投入生產。從此,全泥氰化法提金工藝日漸推廣應用,先後在河南、吉林、河北、陝西、內蒙古等地採用此法建廠提金。與此同時,為解決泥質氧化礦石在濃密過濾固液分離上的困難,於1979年11月長春黃金研究所開始對團結溝金礦的礦石採用無過濾的炭漿法提金工藝,進行了歷時兩年的試驗研究,獲得了成功。在此基礎上,於1984年8月在河南靈湖金礦自行設計利用國產設備建成我國第一座日處理50t礦石的炭漿法提金廠。使我國氰化法提金工藝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炭漿法提金工藝成為處理泥質氧化礦石的岩金礦山就地產金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後在吉林、河南、內蒙古、陝西等地建起了炭漿法提金廠。1984年末,冶金工業部黃金局為推動炭漿法提金工藝在我國的應用,移植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與美國戴維麥基公司合作,在陝西省西潼峪金礦、河北省張家口金礦,分別建起了一座日處理礦石250t(西潼峪)和一座450t(張家口)的炭浸提金廠。據調查張家口金礦達到93.54%(1988年炭漿回收率為90.25%)的回收率。

依照科學大搞技術革新的試驗研究,使我國黃金生產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如金廠峪金礦研究採用鋅粉代替鋅絲置換金泥成功,使置換率達到99.89%,金泥含金品位明顯提高,鋅耗量由原鋅絲置換的2.2kg/t降到0.6kg/t,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繼而在招遠、焦家、新城、五龍等礦山推廣應用也取得明顯效果。低品位氧化礦石的堆浸工藝,在丹東虎山金礦試驗成功後,相繼在河南、河北、遼寧、雲南、湖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陝西等省區推廣應用,經濟效果明顯,為低品位氧化礦的開發利用開辟了道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採用堆浸法生產的黃金年產量達到萬兩以上(僅河南省堆浸生產的黃金累計為1.3萬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堆浸規模較小,一般為1×103~3×103t/堆,萬t/堆的較少,在技術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1988年陝西太白縣雙王金礦大型萬噸級堆浸場投產,取得可喜的成果(礦石品位1.5g/t)。

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如美國的高效濃密機,雙螺旋攪拌浸出槽,日本的馬爾斯泵,帶式過濾機等),使我國黃金生產在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黃金選礦設備向高效、節能、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在硫脲提金、硫代硫酸鹽提金,預氧化細菌浸出,加壓催化浸出,樹脂吸附等新工藝的科學研究方面,近年來也有新的進展。1979年長春黃金研究所進行硫脲提金試驗獲得成功,並於1984年在廣西龍水礦建成一座日處理浮選金精礦10~20t的硫脲提金車間(1987年通過部級鑒定)。其他工藝雖處於試驗研究階段和正准備建廠投產,足以說明我國提金技術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金的冶煉與回收

黃金冶煉是黃金生產中最後一道工序,其產品為成品金。冶煉有粗煉和精煉之分。精粗煉產品為合金(俗稱合質金),我國黃金礦山就地產金多為合質金,直接交售給銀行。黃金富礦塊和各種金精礦運往有色冶煉廠加工提煉成品金(俗稱含量金)。建國40年來,黃金冶煉和綜合回收發展較快,冶煉技術和工藝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冶煉成本日益降低,促進了黃金生產的發展。

1.黃金礦山金的就地冶煉

70年代以前,黃金生產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除少數礦山開始採用氰化法提金工藝外,礦山就地產金主要是從砂礦重選所得的自然金和精礦的冶煉,以及混汞法提金工藝產出的汞膏為原料就地冶煉,就地產金量僅占總產量的30%,70%的金依*有色冶煉廠回收。

1970年以後,黃金生產逐步發展,氰化法提金工藝日益廣泛地應用,礦山就地產金量日漸增多,1985年礦山成品金的產量已佔全國黃金產量的70%,選廠產出的精礦產品大部分就地氰化冶煉產出成品金。

礦山就地冶煉多數採用傳統的坩堝法熔煉,因生產工藝和處理物料性質不同,所產合質金的含金量也不一樣,直接交售銀行因含金量不高或含銀不計價等原因,有的礦山為提高質量和經濟效益採取了化學法除雜再次熔煉或電解法進行金銀分離精煉。焦家金礦曾於1984年試驗採用水冶新工藝,將氰化金泥經電氯化除去*金屬(用水溶液氯化法提金和氨浸法提銀)獲得含金品位99.9%成品金和含銀99.9%的銀錠,金泥中的銅、鉛也同時回收(用濕法處理金泥有被推廣的趨勢)。招遠金礦成功地研製出一種Φ1.5×1.8m的轉爐熔煉金泥,取代了過去的坩堝熔煉,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勞動條件。這一方法在山東新城金礦等礦山普遍推廣應用,效果較好。

招遠冶煉廠是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和建設的第一家黃金冶煉廠,專門處理多金屬硫化物金精礦,以提取黃金為主,同時回收銀、銅、鉛、硫等,是綜合冶煉、化工為一體的新型企業。招遠冶煉廠的建成投產,為我國黃金生產冶煉工藝填補了一項技術空白,採用焙燒-酸浸-(鹽浸)-氰化浸出聯合工藝,解決了長期以來采、選、冶之間的生產矛盾,解決了金精礦長途外運損失(年損失率2%~3%),運輸壓力大和綜合利用問題。

該廠生產流程的設計,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採用真空帶式過濾機作浸渣的洗滌過濾設備,採用軸流式氰化浸出槽進行三次浸出、三次固液分離和浸渣的洗滌,工藝流程先進。

2.有色冶煉廠伴生金的回收

在黃金生產中,多金屬礦石伴生金的回收佔有相當的地位。金和銅、鉛等有色金屬一道被選入精礦中,在銅、鉛冶煉中,金、銀得到回收。為增產黃金,全國一些有色冶煉廠先後建起貴金屬綜合回收車間,到1985年止,全國已有20餘個,除沈陽冶煉廠外,主要還有株洲、上海、雲南、重慶、武漢、富春江等冶煉廠及天津、太原電解銅廠等。其中,沈冶、上冶、株冶三大冶煉廠伴生金的產量,佔全國伴生金總產量的90%以上,是我國黃金生產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些企業伴生金的回收系基於在銅鉛冶煉過程中,金銀富集在粗銅和粗鉛內,電解精煉粗銅和粗鉛時,金銀沉積於電解陽極泥中,因此,從陽極泥中提取金銀是回收伴生金銀的主要途徑。

銅陽極泥的處理工藝,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使傳統的火法生產流程更加成熟和完善,半濕法聯合流程和全濕法工藝新流程試驗成功並先後投入生產,使我國冶煉技術和裝備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如火法脫銅工序的改進,有價元素的綜合回收,爐體的改進和吸塵系統的完善等等。還有電解槽的改造,中頻爐的推廣應用等都使火法冶煉工藝逐漸成熟和完善,使技術經濟指標提高。由於火法冶煉工藝流程具有技術條件穩定,工藝成熟、綜合利用程度高,對原料的適應性強,處理能力大,成本費用低等優點,至今仍是沈冶、株冶和上冶等冶煉廠普遍應用的方法。富春江冶煉廠、武漢冶煉廠、重慶冶煉廠先後採用全濕法流程新工藝都取得明顯效果。雲南冶煉廠、天津電解銅廠採用選冶聯合流程獲得成功並投產,也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硫酸燒渣提金工藝的試驗成功與應用,也為我國黃金生產和充分利用資源創出了新路

㈣ 氰化法提金工藝的工藝改進

1、在浸出過程中使用氧化劑(純氧或氧化物)並延伸出加氧炭浸工藝,如氧樹脂浸出等。使用輔助氧化劑的益處:一是有效提高金、銀浸出率;二是加快浸出速度、縮短浸出時間;三是降低氰化物消耗,減少硝酸鉛用量。我國廣西龍頭山金礦採用助浸工藝,使浸出率提高了4.31%。輔助氧化劑的應用已作為優化氰化工藝的最佳技術,在世界各地廣泛推廣。
2、採用氨-氰體系浸出銅金礦石,對金銅礦石、含銅精礦的氰化浸出,該技術將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
3、邊磨邊浸工藝能強化浸出效果。如最近山西地勘局216地質隊採用TW型塔式磨浸機對合砷難浸金精礦進行邊磨邊浸,處理量為30噸/日,在磨礦細度95%~98%-400目條件下,金浸出率提高了8%。若利用塔式磨浸機實行邊磨邊浸新工藝能在黃金礦山推廣應用,將是氰化提金工藝的一項重大革新。

㈤ 如何從鍍黃金廢料中提取黃金

從廢料中回收金的簡易方法 本技術屬於環境保護固體廢物資源化領域。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從電路板邊料、廢料和其它鍍金廢料中提取金的簡易方法,直接用濃度5~95%的硝酸或濃度5~50%三氧化鐵作退金液退金,分離後用濃度15~37%鹽酸與3~50%的過氧化氫按1~5∶1比例配成的溶金液溶金,然後還原提純,工藝簡單,費用低廉,污染減少,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㈥ 提金工藝的相關技術

1。剝金液與氰化物配合,保證能選擇性的僅把金剝到溶液里;然後再鋅片還願,酸去鋅,濾金渣火法提純。此法速度快且可保證金能99%以上回收。剝金液其實就是氧化劑,普通用硝基苯類物質及一些助劑,有無硝類,不過是人家的技術秘密。
2。三價鐵+稀硫酸+硫脲,此法速度較慢,且一次只能有約80%的回收率,但勝在安全。
如果你已經溶在王水裡了,記得一定不要用鐵,鋅,鋁等還原,那樣得先把酸反應完才行吧!且得到的金純度低。專業的辦法是:緩慢加入篩過的亞硫酸氫鈉細粉(200目以上)還原,攪拌,直致看不到海綿狀的暗紅色金粉生成,再緩慢加入稀的聚丙烯醯胺液絮凝,沉澱,過濾,然後火燒即可,得金純度在99%以上。
鋅是一種藍白色金屬。密度為7.14克/立方厘米,熔點為419.5℃。在室溫下,性較脆;100~150℃時,變軟;超過200℃後,又變脆。
鋅的化學性質活潑,在常溫下的空氣中,表面生成一層薄而緻密的鹼式碳酸鋅膜,可阻止進一步氧化。當溫度達到225℃後,鋅氧化激烈。燃燒時,發出藍綠色火焰。鋅易溶於酸,也易從溶液中置換金、銀、銅等。
2.氰化法提金工藝
氰化法提金工藝是現代從礦石或精礦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氰化法提金工藝包括:氰化浸出、浸出礦漿的洗滌過濾、氰化液或氰化礦漿中金的提取和成品的冶煉等幾個基本工序。我國黃金礦山現有氰化廠基本採用兩類提金工藝流程,一類是以濃密機進行連續逆流洗滌,用鋅粉置換沉澱回收金的所謂常規氰化法提金工藝流程(CCD法和CCF法),另一類則是無須過濾洗滌,採用活性炭直接從氰化礦漿中吸附回收金的無過濾氰化炭漿工藝流程(CIP法和CIL法)。
常規氰化法提金工藝按處理物料的不同又分兩種:一種是處理浮選金精礦或處理混汞、重選尾礦的氰化廠。採用這種工藝的多是大型國營礦山。如河北金廠峪;遼寧五龍、河南楊寨峪;山東招遠、新城、焦家、三山島金礦。另一種是處理泥質氧化礦石,採用全泥攪拌氰化的提金廠。如吉林海溝;黑龍江團結溝;安徽新橋金銀礦等礦山。
我國早在30年代已開始使用氰化法提金工藝。台灣金瓜石金礦在1936~1938年期間,採用氰化-鋅粉置換工藝提取黃金,年產黃金15萬兩。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礦產金的生產,在一些礦山先後採用間歇機械攪拌氰化法提金工藝和連續攪拌氰化法提金工藝取代滲濾氰化法提金工藝。1967年,首先在山東招遠金礦靈山和玲瓏選金廠實現了連續機械攪拌氰化工藝生產黃金,氰化法提金由70%提高到93.23%,從此連續機械攪拌氰化法提金工藝在全國各大金礦迅速獲得推廣。1970年金廠峪金礦、1977年五龍金礦氰化廠相繼建成投產,此後國內又陸續建成投產了一批機械攪拌氰化廠,氰化法提金工藝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黃金生產的不斷發展和金礦資源的迅速開發,自20世紀80年代起泥質高的含金氧化礦石大量增加,開發對這類礦石進行全泥氰化攪拌浸出的研究,並在黑龍江團結溝金礦建設一座日處理500t礦石的氰化廠,1983年投入生產。從此,全泥氰化法提金工藝日漸推廣應用,先後在河南、吉林、河北、陝西、內蒙古等地採用此法建廠提金。與此同時,為解決泥質氧化礦石在濃密過濾固液分離上的困難,於1979年11月長春黃金研究所開始對團結溝金礦的礦石採用無過濾的炭漿法提金工藝,進行了歷時兩年的試驗研究,獲得了成功。在此基礎上,於1984年8月在河南靈湖金礦自行設計利用國產設備建成我國第一座日處理50t礦石的炭漿法提金廠。使我國氰化法提金工藝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炭漿法提金工藝成為處理泥質氧化礦石的岩金礦山就地產金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後在吉林、河南、內蒙古、陝西等地建起了炭漿法提金廠。1984年末,冶金工業部黃金局為推動炭漿法提金工藝在我國的應用,移植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與美國戴維麥基公司合作,在陝西省西潼峪金礦、河北省張家口金礦,分別建起了一座日處理礦石250t(西潼峪)和一座450t(張家口)的炭浸提金廠。據調查張家口金礦達到93.54%(1988年炭漿回收率為90.25%)的回收率。
依*科學大搞技術革新的試驗研究,使我國黃金生產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如金廠峪金礦研究採用鋅粉代替鋅絲置換金泥成功,使置換率達到99.89%,金泥含金品位明顯提高,鋅耗量由原鋅絲置換的2.2kg/t降到0.6kg/t,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繼而在招遠、焦家、新城、五龍等礦山推廣應用也取得明顯效果。低品位氧化礦石的堆浸工藝,在丹東虎山金礦試驗成功後,相繼在河南、河北、遼寧、雲南、湖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陝西等省區推廣應用,經濟效果明顯,為低品位氧化礦的開發利用開辟了道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採用堆浸法生產的黃金年產量達到萬兩以上(僅河南省堆浸生產的黃金累計為1.3萬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堆浸規模較小,一般為1×103~3×103t/堆,萬t/堆的較少,在技術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1988年陝西太白縣雙王金礦大型萬噸級堆浸場投產,取得可喜的成果(礦石品位1.5g/t)。
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如美國的高效濃密機,雙螺旋攪拌浸出槽,日本的馬爾斯泵,帶式過濾機等),使我國黃金生產在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黃金生產設備向高效、節能、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在硫脲提金、硫代硫酸鹽提金,預氧化細菌浸出,加壓催化浸出,樹脂吸附等新工藝的科學研究方面,有新的進展。1979年長春黃金研究所進行硫脲提金試驗獲得成功,並於1984年在廣西龍水礦建成一座日處理浮選金精礦10~20t的硫脲提金車間(1987年通過部級鑒定)。其他工藝雖處於試驗研究階段和正准備建廠投產,足以說明我國提金技術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㈦ 礦金石的提煉黃金的方法

如果是礦石的話。如果品味不上3到4克的話那最好是不要去搞了,因為它無形中會多了好多開支的。首先氧化不怎麼好的礦石,本身就先要粉碎成粉粒狀,才能進入泡池或堆場氫化的啦。。。。。具體操作QQ584302749。

閱讀全文

與樹脂法提金如何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鹽酸水壺除垢 瀏覽:254
陰離子交換柱多糖上樣量 瀏覽:6
脫硫廢水旋流子堵塞原因 瀏覽:402
石灰乳去鉻離子 瀏覽:407
atem車載空氣凈化器怎麼用 瀏覽:439
ro反滲透膜濾芯直銷 瀏覽:105
4021反滲透膜尺寸 瀏覽:352
凈化器怎麼投放 瀏覽:849
純水機雙出水怎麼安裝 瀏覽:320
衛生間除垢劑有哪一款 瀏覽:350
元神純水精靈怎麼破 瀏覽:234
高效空氣過濾器製作 瀏覽:743
機油濾芯一般多少油 瀏覽:691
臭氣凈化器怎麼製作 瀏覽:521
油煙凈化器芯體是什麼意思 瀏覽:372
德龍咖啡機除垢後水 瀏覽:512
醫療廢水戊二醛的處置 瀏覽:178
魚缸海沙過濾 瀏覽:680
污水d和a是什麼意思 瀏覽:143
蒸餾時需要調ph嗎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