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對污水處理站污泥的規范要求

對污水處理站污泥的規范要求

發布時間:2025-07-16 05:28:15

1.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總則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總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政策目的:旨在提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水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 法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

  3. 污泥定義:明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是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不包括柵渣、浮渣和沉砂。

  4. 適用范圍:適用於污泥從產生、儲存、處理、運輸到最終處置全過程的管理和技術選擇。

  5. 處理原則:污泥處理處置應遵循源頭削減和全過程式控制制的原則,根據污泥最終的安全處置要求和特性,合理選擇污水與污泥處理工藝,並實施全面的管理。

  6. 處理目標: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鼓勵回收與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

  7. 政府責任:地方人民政府作為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規劃與建設的責任主體,負責設施的安全運營與處理,優先採購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污泥衍生產品。

  8. 技術鼓勵:鼓勵採用節能減排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處理處置污泥;鼓勵創新技術、工藝和設備的研發,以適應我國國情和地區特點。同時,國家政策積極支持節能減排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推廣,促進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創新與科技進步。

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執行什麼標准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理和處置是一個復雜且重要的環境問題。為了指導和規范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國家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這些技術指南和政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提供了污泥處理和處置的技術路徑,確保了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環保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詳細規定了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要求、工藝流程、操作規范及質量控制等。它涵蓋了污泥的預處理、穩定化、脫水、干化、焚燒以及最終處置等多個環節,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處理技術,減少污泥的體積,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提高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效率。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則從更宏觀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總體原則和目標。它強調了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應遵循的環保法規和標准,明確了污染防治的具體要求,確保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該政策還鼓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推動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進步。

通過以上兩項技術指南和政策的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處理和處置污泥,不僅有助於保護環境,還能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這對於推動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是可以進生活垃圾填埋場嗎

按《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規定: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經處理後含水率小於內60%,可以進入生活垃容圾填埋場填埋處置。

按《GB50869-2013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規定:

4. 污水處理廠污泥含水率要求

含水率不同狀況下污泥形態:
⑴含水率在85%以上時,污泥呈流態;
⑵65%~85%時呈塑態;
⑶低於60%時則呈固態。
環保部要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後達到含水率80%以下,如果進行填埋,則含水率不能超過50%。而質檢部們也提出了污泥脫水標准,處理後含水率40%,含固量60%,WL-70污泥含水率檢測儀排除人為、環境和濕度的影響,縮短檢測時間周期,提高檢測速度、效率,提升企業產量。整個操作時間不超過只需幾分鍾即可,環保、無耗材。

5. 衛生院污水處理污泥監測規范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衛生院污水處理污泥監測規范要求供參考:
1. 污泥樣品採集:確保在污泥採集過程中遵循正確的采樣方法和技術,採集代表性的樣品。采樣的時間、頻率和位置應符合相應的監測計劃或要求。

2. 污泥性質分析:對污泥樣品進行化學分析,包括測定其含水率、有機物質含量、重金屬含量、氮和磷等營養物質含量。

3. 污泥穩定性和處理效果評估:評估污泥的穩定性和處理效果,包括COD(化學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等指標的測定,以及污泥體積收縮率和乾燥後重量的變化等。

4. 污泥處理後的終端處理:如果污泥經過進一步處理後排放或處置,需要監測處理後的污泥的質量和特性,以確保符合相關標准和要求。

5. 污泥中的致病菌和病原體監測:對污泥樣品進行微生物監測,檢測是否存在潛在的致病菌和病原體,並確保處理後的污泥不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6. 監測數據記錄和報告:准確記錄監測過程中的數據、方法和結果,並根據要求編制監測報告,包括監測結果、評估和結論等。

請注意,這只是一些常見的規范要求示例,具體的污泥監測規范要求可能根據所在地區的環境法規和相關標准而有所不同。建議衛生院參考當地環境保護部門或規范性文件要求,或咨詢卓學環境客服獲取更准確的信息。

6. 污泥處理的要求

4.5.1.1污泥自身環境問題
污泥是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污水站污水處理的必然產物。未經恰當處理處置的污泥進入環境後,直接給水體和大氣帶來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處理系統的有效處理能力,而且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活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如下 :
(1)污泥含水率高。未脫水污泥含水率大於90%,初步脫水污泥含水率也高達80%,造成運輸成本高、堆放面積大,擠壓垃圾填埋場庫容,堵塞垃圾滲濾液管等問題;
(2)細菌滋生。不僅造成視覺污染,而且為其他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場所;
(3)大氣污染。污泥堆放在露天散發出臭氣和異味,日曬風刮,污染物顆粒會造成大氣污染;
(4)污染水體。經水浸泡、溶解,污染物伴隨污水流入河道,會污染地表水,進入地下水;
(5)含有重金屬。如不加以控制,則可能污染土地。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污泥脫水機進行脫水,形成含水率80~75%的脫水污泥,目前的市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處置方法中,污泥農用佔44.8%、陸地填埋佔31%、其他處理約10.5%、沒有處理約13.7%。
《城市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泥質》(CJ/T 249-2007)規定了城市污泥進入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混合填埋處理和用作覆蓋土的泥質指標,詳見表4-5
表4-5城市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基本指標
序號 控 制 項 目 限 值
1 污泥含水率 ≤60%
2 pH 5~10
3 混合比例 ≤8%
註:表中pH指標不限定採用親水性材料(如石灰等)與污泥混合以降低其含水。
新標准出台以後,城市污泥處置一些主要指標發生了變化。一是我們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出廠污泥是要求含水率小於80%;二是城鎮污水處理廠園林綠化用污泥含水率是小於45%,有機質含量不小於20%;三是混合填埋污泥的泥質含水率要求小於等於60%才能進填埋廠。目前我國污泥處置運用最多的是進垃圾場填埋和園林綠化,新標準的出台,由此帶來了新的問題,污泥含水率必須符合進垃圾填埋場和運用於林綠化用污泥要求。
污泥的處理和處置目標為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穩定化技術主要有厭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堆肥以及污泥焚燒等。污泥濃縮、脫水以及焚燒是污泥減容的主要技術。填埋、焚燒、作農肥、投海和製造建築材料等是目前污泥處置和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
4.5.2污泥處理工藝比較選擇
4.5.2.1污泥脫水工藝
從表4-6可以看出,板框式壓濾機設備投資相對較低,但間隙敞開運行,操作維護管理復雜。
表4-6 城市污泥脫水設備綜合比較
設備型式 板框式壓濾機 帶式脫水機 離心式脫水機
設備重量 大 較大 小
設備體積 大 較大 小
脫水率 高,泥餅含水率70%-85% 低,泥餅含水率70%-86% 低,泥餅含固率75%-85%
生產率 小,間斷運行,時產50kg/h固體 小,間斷運行,每小時產固體小於80kg(相對過濾面積) 較高,連續運行,每小時產固體大於90kg(相對過濾面積)
自動性 差,需專人看守 差,需專人看守 好,不需專人看守
設備密封 開敞式,臭味逸出 開敞式,臭味逸出 密封式,臭味和有害污泥微粒不逸出
噪音 低,小於75dB 高,大於75dB 較高, 80dB
穩定性 不穩定,活動部件多 不穩定,協作部件多,部件移動間距大 穩定,設備簡單。
維護量 維護量大,維修難度大。 大,濾布3個月需更換一次。移動部件損害嚴重,維護費用高 小,每年檢修一次,維護部件主要是刮刀片,維護費用少
能耗 每立方米污泥脫水耗電為1.0kw/m3 每立方米污泥脫水耗電為0.8kw/m3 每立方米污泥脫水耗電為1.2kw/m3
反沖洗 擠壓原理,不需反沖洗 為防止濾帶堵塞,需高壓水不斷沖刷 離心沉降原理,不需反沖洗
投葯量 投葯量小 投葯量大 投葯量較小
設備使用壽命 短 短 長
操作簡單度 較為復雜,須專人管理 操作復雜, 須專人管理 簡單,全自動,無需管理
設備投資 稍低 適中 較高
帶式脫水機的優點是節省電耗、噪音小、造價相對低、但是其出泥含固率略低、佔地面積大、需要沖洗、開放式運行衛生環境差,維護管理復雜。
離心式脫水機的優點是出泥干、全密閉運行、衛生環境好、不需沖洗水、系統簡單體積小,投葯量小、全自動運行、維護管理水平要求低。但設備投資及能耗相對高一些。
綜合比較,本項目污泥脫水推薦採用離心機進行機械脫水方式。
4.5.2.2污泥干化工藝
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CJ248-2007)規定,園林綠化用泥質含水率必須小於45%,《城市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泥質》(CJ/T 249-2007)和《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規定城市污泥進入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污泥含水率必須小於60%,而城市污泥經過污泥脫水機脫水後污泥含水率為75~80%,還滿足不了污泥處置要求,還必須進行污泥預干化處理。
污泥預干化技術是通過熱能對污泥進行水分去除處理,在干化過程中將耗去大量的熱能,為了降低污泥預干化所需要的熱能,由大量的分析研究和試驗可得:脫水污泥經加熱干化使含水率由80%降到60%這一階段所消耗能量小,其主要去除的是污泥中的游離水;污泥在含水率35%—60%之間,為污泥的塑性階段,這階段污泥的流體特性類似膠水。膠狀、黏稠,很難處置,對其干化消耗能量急劇增加,很難干化;同樣含水率在35%以下繼續干化消耗能量也小,這兩段的能量消耗基本接近理論值根據上述特性,干化污泥要避開污泥塑性階段。要充分利用污泥干化特性,盡量在含水率60%,或者35%以下。在含水率為35%—60%之間干化耗能約為含水率60%以上和35%以下干化耗能的2.5倍;所以對脫水污泥需採用預干化技術,使脫水污泥含水率由80%降至60%,這樣大大節約了能耗。目前主要的干化技術有如下四種:
(1)污泥晾曬干化
污泥晾曬干化主要為自然干化,將含水率為80%的脫水污泥在陽光大棚內以0.4—0.6米的厚度堆放,並使用專用晾曬翻堆設備對污泥進行多次晾曬翻堆,使污泥含水率由80%快速降至60%,該工藝是利用太陽能對污泥進行水分去處,工藝簡單,耗能很低,但佔地面積較大,需要大量人力。
(2)加熱乾燥
目前,許多國家已在污泥處理中採用加熱乾燥技術。按照熱介質是否與污泥相接觸,現行的污泥熱乾燥技術可以分為三類:直接熱乾燥技術、間接熱乾燥技術和直接-間接聯合式乾燥技術。
直接熱乾燥技術又稱對流熱乾燥技術。對流熱乾燥是通過熱空氣從污泥表面去除水分。在操作過程中,熱介質(熱空氣、燃氣或蒸汽等)與污泥直接接觸,熱介質低速流過污泥層,在此過程中吸收污泥中的水分,處理後的干污泥需與熱介質進行分離。排出的廢氣一部分通過熱量回收系統回到原系統中再用,剩餘的部分經無害化後排放。此技術熱傳輸效率及蒸發速率較高,可使污泥的含固率從25%提高至85%~95%。閃蒸式乾燥器(flashdryer)、轉筒式乾燥器(rotarydryer)、帶式乾燥器(beltdryer)、噴淋式乾燥器(spraydryer)、螺環式乾燥器(toroidaldryer)和多效蒸發器(multiple effect vaporattion)等都屬直接熱乾燥裝置類型。
在間接熱乾燥技術中,熱介質並不直接與污泥相觸,而是通過熱交換器將熱傳遞給濕污泥,使污泥中的水分得以蒸發,因而熱介質不僅僅限於氣體,也可用熱油等液體,同時熱介質也不會受到污泥的污染,省卻了後續的熱介質與干污泥分離的過程。過程中蒸發的水分到冷凝器中加以冷凝。熱介質的一部分回到原系統中再用,以節約能源。由於間接傳熱,該技術的熱傳輸效率及蒸發速率均不如直接熱乾燥技術,這種技術的操作設備有薄膜熱乾燥器,圓盤式熱乾燥器等。
直接-間接聯合式乾燥系統則是對流-傳導技術的整合,如高速薄膜乾燥器、新型流化床乾燥器以及帶式乾燥器等。在所有提及的這些乾燥器中,閃蒸式乾燥器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加熱乾燥設備。
(3)微波干化
微波技術由於其的熱絕緣特性,廣泛應用於科技領域的各個方面,微波加熱也被認為是高溫分解有機物的一種可選方法。與傳統的乾燥方法相比,微波加熱乾燥污泥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能量。
(4)污泥石灰干化處理
向污泥中均勻加入石灰粉後,生石灰和污泥中的水發生放熱反應,在水合反應放出的熱量的作用下(每千克溶解性氧化鈣放熱1164千焦)系統溫度將提高,加速水分蒸發,從而達到干化的目的。
同時,生石灰均勻投加混合入污泥,和污泥中的水發生放熱反應後造成一個高溫、高鹼性的環境,而實踐證明,在加溫至60°C、pH值呈高鹼性狀態下致病微生物能得到有效去除,蠕蟲卵雖然不能被殺死 (在殼體結構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已不再具備繁殖能力。因此石灰處理工藝可以有效的殺死污泥中的致病微生物。
表4-7 各種污泥干化方法綜合比較
乾燥方法 乾燥
效率 佔地面積 二次污染 是否需要外加能量 設備投
資費用 運行費用 性價比 適用范圍
污泥晾曬干化 較高 較大 有臭氣排放造成二次污 否 較低 較低 高 土地充裕,污泥量較小的污泥處置
加熱乾燥 較高 較大 尾氣排放,造成二次污染 是 高 高 中 大量污泥處置
微波干化 高 大 無 是 高 高 中 產地衛生條件要求較高范圍
污泥石灰干化處理 中等 小 穩定污泥、殺滅細菌 否 中等 中等 高 小型污泥處置
綜合比較,污泥石灰干化處理佔地面積小,設備投資、運行費用適中,操作簡單,無二次污染,是目前特別適宜於中國的污泥預干化解決方案。
污泥石灰干化處理工藝引進的是德國成熟先進的混合技術,目前在德國已建設600多座利用此技術的城市污泥干化處理廠,1萬多座利用此技術對污泥進行穩定化處理的污泥處理廠。
污泥石灰干化處理工藝的引進,與中國當前污泥處置方式進行有效的整合,目前國內大多數污泥最終採用的都是填埋處置方式,這也是當最為經濟的處理方式。但如果把機械脫水後的污泥直接運送到垃圾填埋廠進行填埋,會由於污泥含水率過高而造成運輸和填埋困難,並且增大了垃圾填埋廠對於垃圾滲濾液的處理負荷。石灰混合處理技術可將脫水污泥含水量從80%降低到60%,從而達到半干化的目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使污泥密度增大,體積減小,提高污泥填埋強度,顆粒狀的污泥極大的方便了運輸和填埋,顯著降低了垃圾填埋廠的運行成本和運輸成本。
4.5.3污泥處置方式比較選擇
《城市污泥處置 分類》(CJ/T2392007)規定了城市污泥處置方式分為由如下四類:
(1)污泥土地利用
污泥經穩定化、無害化處理後,達到土地利用的標准後,應推廣污泥的土地利用,如污泥園林綠化,用來種植草皮及樹木以達到防蝕保土和改善環境的作用;污泥土地改良,改善鹽鹼地,沙化地的性能;污泥還可以用來種植不進入人類食物鏈的植物,如玉米等,可用作生產工業酒精的原料,這種技術投資少,能耗低,可資源化,但對污泥的理化指標、營養指標、污染物濃度限值都有嚴格的限制,須慎重使用。
(2)污泥填埋
混合填埋指污泥與生活垃圾混合在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置,將污泥與生活垃圾進行盡可能充分的混合,然後將混合物平展、壓實,進行填埋。
單獨填埋指污泥在專用填埋進行填埋處置,可分為溝填、掩埋和堤壩式填埋三種類型。這種處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是一項比較普遍採用的污泥處置技術,新標准規定了污泥含水率小於60%的規定,污泥含水率需滿足新標准要求。
(3)污泥建築材料利用
污泥建築材料利用一般包括用作水泥添加料、制磚和制輕質骨料等,這幾方面技術比較成熟,消納量較大,市場前景較好,可以作為污泥消納的手段。製作建築材料,污泥量需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有一定經濟性。
(4)污泥焚燒
新標准認為污泥焚燒既是污泥處置,又是污泥處理。污泥屬於污泥處置,這是因為污泥在焚燒過程中,尤其是在火力發電廠中與煤混燒,利用了污泥本身的熱量,且經過焚燒後有機物完全礦化,自身性質已完全改變,符合污泥處置的定義。污泥焚燒也屬於污泥處理,這是因為污泥焚燒是污泥穩定化、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的過程,符合污泥處理的定義。其優點是能使有機物全部碳化,殺死病原體,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泥體積,有效地利用了污泥的熱值,且可以迅速和徹底地使污泥減容,能夠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要求。這種處理方式投資昂貴、設備復雜,尾氣可能帶來二次污染。
表4-8 各種污泥處置方法綜合比較
序號 處置方式 技術難度 建設投資 運行費用 場地要求 能否資源化 無害化程度
1 污泥土地利用(農田、園林綠化) 較簡單 投資適中 稍大 較小 能 重金屬低於標准時可以達到無害化要求
2 填埋 簡單 低,利用現有垃圾場設施 小 大 不能 延緩污染, 沒有最終消除污染風險
3 焚燒 技術設備要求較高 投資較大 較大 小 不能 尾氣可能帶來二次污染
4 建築材料 技術設備要求高 投資大 高 大 能 重金屬穩定後不會帶來二次污染
通過上幾種污泥處置方式進行比較,四種污泥處置方案都符合污泥處置「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置原則,幾種處置方案各有有缺點,結合本項目建設條件,其中污泥土地利用、污泥填埋由於投資運行費用低,較符合本項目實際,污水站污泥脫水干化後對污泥成分指標進行檢測,如理化指標、營養指標、污染物濃度符合園林綠化、農田標准,屠宰廠污泥優先用於園林綠化、農田,不符合園林綠化和農田的泥質標准或者園林綠化利用不完的,

閱讀全文

與對污水處理站污泥的規范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取消無線過濾 瀏覽:330
雲米x2凈水一體機tds怎麼查 瀏覽:675
日常生活廢水流向了哪 瀏覽:476
生活污水處理廠安全生產檢查表 瀏覽:819
污水處理廠核查要點 瀏覽:771
污水處理博客 瀏覽:154
國產除菌過濾 瀏覽:501
瑪莎拉蒂gts空氣濾芯怎麼拆 瀏覽:737
農村污水池規模 瀏覽:664
陰離子交換機理 瀏覽:366
把透氣孔做污水了有什麼後果 瀏覽:295
自製飲水機怎麼弄裝飾 瀏覽:75
苯酚甲醛樹脂標准 瀏覽:566
污水池外防水 瀏覽:278
不銹鋼水壺燒水沒水垢好不好 瀏覽:960
電鍍污水用什麼泵 瀏覽:357
碧歐泉凈水怎麼樣 瀏覽:97
反滲透凈水器有什麼優點 瀏覽:506
凱影摩托車的機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48
米家凈化器怎麼調模式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