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區污染源有哪些
小區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小區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和垃圾,如洗碗、洗衣、洗澡等產生的廢水,以及隨手丟棄的塑料袋、果皮等生活垃圾。這些污水和垃圾若未得到妥善處理,會直接影響小區環境。
大氣污染物。包括小區內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以及周邊餐館、燒烤等商業活動產生的油煙。這些污染物會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居民健康。
噪音污染。噪音主要來源於小區內的車輛鳴笛、周邊建築施工、高雜訊的娛樂活動等。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下,會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土壤污染。一些小區可能存在綠化帶或公共活動區域土壤被污染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小區內部分生活垃圾的不合理處理,或者周邊工業排放導致的土壤污染。這些污染物可能會滲透地下,影響地下水質量。
具體解釋如下:
小區作為居民生活的主要場所,其污染源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有機物、重金屬等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垃圾如不分類處理,塑料袋等難以降解的垃圾會長期存在,污染環境。
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小區內的機動車數量增多,尾氣排放成為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周邊商業活動的油煙排放,特別是在禁止露天燒烤等規定執行不嚴格的情況下,油煙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噪音污染則主要來源於日常生活和周邊建設活動。建築工地施工、交通噪音等都會對居民生活產生影響。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下,不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還可能對居民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損害。
因此,針對小區污染源問題,需要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包括加強污水處理、垃圾分類處理、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規范商業活動油煙排放、加強噪音管理等措施,以保障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⑵ 餐飲含油污水排放相關法規條例有哪些
一.法規要求
1.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4條:城市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必須採取措施,防治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
2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
第三十二條 飲食服務業經營者必須採取措施防治油煙污染,排放的油煙污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
居民住宅樓的底層不再安排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服務業經營場所;不得將居民住宅樓中的住宅用作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服務業經營場所。
現有飲食服務業經營場所污染擾民的,應當限期治理或者停業。
北京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
5、餐飲項目:
(1) 符合建設項目基本要求;
(2) 不得在居民住宅樓底層和住宅樓內設立產生油煙、異味污染的飲食業經營場所;
(3) 爐灶必須使用燃氣或電能等清潔燃料,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鍋爐也須使用燃氣或電能等清潔燃料;
(4) 必須設置收集處理油煙、異味的裝置,並通過專門的煙囪排放,專用煙囪的高度應高於周圍20米內的居民建築;
(5) 安裝空調器、排風裝置產生雜訊和熱污染的,應採取措施進行防治;空調器、排風裝置不得設置在居民窗戶附近,在商業區步行街和主要街道兩側不得直接朝向人行便道。在運營過程中產生雜訊的須採取降噪、隔聲措施,達到當地固定雜訊源廠界雜訊標准;
(6) 廢水應經隔油或殘渣過濾措施處理後排入市政管網;周圍無市政管網的,應將廢水處理達到相應的排放標准後方可排放。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殘渣、廢物,不得排入下水道。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西城區第三產業的比例不斷加大,餐飲業數量逐年增多,餐飲含油脂污水排放量逐漸增大。為進一步加強對餐飲業油脂污水排放量的管理,使含油脂污水的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市場化,杜絕地溝油非法回收再用,防止市政管線堵塞,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日前,西城區市政管委與區環保局聯合向駐區單位發出《關於加強治理餐飲含油脂污水排放管理的通知》,要求駐區餐飲業和單位食堂:1、自覺遵守環保有關法律、法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2、安裝有效的油污分離設施,按照設計要求定期由有資質的專業回收企業對分離出的油污進行回收再利用;3、按通知要求,安排自查,及時進行整改。
區市政管委、環保局將按有關法規要求對餐飲業和單位食堂進行全面檢查,對未按規定安裝有效的油污分離設施,導致超標排放的餐飲企業依法進行處罰,並記入西城區企業信用信息警示信息系統,予以通告。
3.在《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中,明確了餐飲業的環保要求,要求餐飲業經營者須遵守以下規定:
必須使用清潔能源,油煙不得排入下水管道;應設置油煙凈化裝置,並保證其正常運行,實現達標排放,排放污染物超標的應委託污染治理專業運營單位維護運行;設置餐飲業專用煙道,煙道排放口高度和位置不得影響周圍生活和工作環境。
草案同時提出,凡是違反這些規定的將處以2萬元以下的罰款。
⑶ 城市生活污水的來源和主要特點
城市生活污水的來源和主要特點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來源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於家庭、商業、公共設施等區域。具體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洗浴、洗滌、烹飪和清潔用水,商業場所如餐館、酒店、影院等產生的餐飲污水和洗滌廢水,以及醫院、學校、公園等公共設施產生的污水。這些污水在排放前,往往因使用化學品和一定程度的有機物排放而含有各類污染物質。
二、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特點
1. 污染物種類繁多: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病原體、重金屬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來源於日常生活和各類消費品的使用。
2. 懸浮物含量高: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懸浮物,如泥沙、纖維、油脂等,這些物質會影響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
3. 變化系數大:由於生活習慣、人口數量等因素的影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水質變化較大,這對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帶來一定的挑戰。
4. 氮磷含量高:生活污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氮和磷,這些物質是生物生長的重要元素,但過量排放可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
綜上所述,城市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於家庭、商業和公共設施等區域,其特點是污染物種類繁多、懸浮物含量高、變化系數大以及氮磷含量高。這些特點使得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變得復雜和關鍵,需要高效的污水處理設施和技術來處理這些污水,以確保其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⑷ 為什麼餐飲油水混排嚴重
近日小編在武昌戶部港看到,很多餐飲店都是直接將油煙排放到下水道的。大部分的水井蓋子上都是油污。很多餐飲垃圾也是直接倒入下水道,而小水道管道比較細,很容易堵塞,為此他們在部分水井裡面鋪設一層編織物來過濾垃圾。
小編認為,這個過濾垃圾的編織物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為垃圾太多了,一直有人往下水井裡面倒殘餘食物。而且根據油煙凈化器設備廠家了解,老社區里很多餐飲都是直接由民房改造,由於怕居民反對,這些餐飲店往往不裝朝空中排放的油煙管道,而是直接把油煙排放到下水道裡面。炒菜時的油煙經常從下水道的空隙飄出來,彌漫整條街。
餐館廚房排出的油煙並沒有經過油煙凈化設備的處理,而是直接排放出來,垃圾和廢水也是不經過隔油池的處理直接排入到下水道,油污極易與下水道中的泥渣裹成硬塊,堵塞下水道,特別是冬天,很容易冰凍。
⑸ 餐飲含油污水排放相關法規條例有哪些
一.法規要求
1.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4條,城市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必須採取措施,防止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
2.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飲食服務業經營者必須採取措施防治油煙污染,排放的油煙污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
3. 北京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要求,餐飲項目應使用清潔燃料,設置收集處理油煙、異味的裝置,並確保廢水經過隔油或殘渣過濾措施處理後排入市政管網。
二. 上海市餐飲業排污現狀
近年來,隨著上海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餐飲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其排放的含油廢水、油煙、雜訊等對周邊局部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成為城區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三. 控制並降低餐飲業污油水排放的建議
1. 建議修訂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和《污水排入合流管道的水質標准》,對餐飲業的CODcr和BOD5指標要求進行放寬,同時嚴格執行動植物油和SS的標准。
2. 加強行政監察,確保餐飲含油廢水在隔油設備中停留時間不得小於45min,浮油去除率達到70%以上,對超標排放廢水的餐館強制徵收超標排污費。
3. 合理布局餐飲業,新建餐飲業位置應相對集中,便於餐飲廢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減輕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4. 採用技術手段減排,針對不同規模、不同位置的餐館,選擇合適的餐飲含油廢水處理技術。
5. 提高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市民及餐飲業者對餐飲含油廢水危害性的認識,引導人們重視家庭廚房的油水分離及廢油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