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廢水特徵因子對人體的危害

廢水特徵因子對人體的危害

發布時間:2025-07-26 02:44:32

A. 水污染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危害嗎

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迅猛發展,需水量和排廢水量也急劇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噸的廢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億噸的淡水,約佔全球總量的14%。現在全球80%以上的淡水被污染。水體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機。現在世界上有佔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遭受嚴重缺水的折磨。現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無潔凈的水可飲,只好喝被自己嚴重污染了的水,這不正是飲鴆止渴嗎?
據聯合國衛生組織估計,目前1/4的人口患病是由於水污染引起的。每天有2.5萬人因飲用被污染了的水而死去,其中大部分是抵抗力弱的兒童,每年有460萬兒童因飲用污染的水而死於腹瀉。
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體受有毒化學物質污染以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便可能造成中毒,這樣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1972年發生在日本水俁灣等地的「水俁病」事件,使283人中毒,60人死亡。這是由於含汞工業廢水污染水體造成的。汞進入人和動物體內會逐漸積累起了,汞中毒以腦損害為主要特徵,症狀是:口腔炎、齒齦炎、神經過敏、頭痛、發抖、腹瀉、嘔吐和貧血等。原來,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污染了水俁灣一帶的水體,使水俁灣中的魚中毒,甲基汞在魚體內逐漸富集起來,人吃了中毒的魚後受害。1963年發生在日本福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事件,使許多人受害,其中81人死亡。這是由於含鎘工業廢水污染水體造成的。鎘通過人飲食進入人體後,造成積累性中毒,它首先引起腎臟損害,使腎小管再吸收能力下降,過多的鈣長期從尿中損失而得不到補充,就從骨骼中奪取鈣,從而導致骨質疏鬆和骨骼軟化,患者有無法忍受的骨痛感,故名「骨痛病」。原來,含鎘工業廢水污染了神通川水體,兩岸農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中含鎘,居民飲食了被污染的河水和稻米後中毒。另外,鉛也是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污染物。即使食入微量鉛也會嚴重損傷人的腎臟、大腦和循環系統,鉛對胎兒和7歲以下的兒童危害更大,因為小兒體內各種屏障機能比較差,鉛對正在發育中的大腦、神經系統都會產生嚴重的、無法逆轉的損傷,可以造成兒童智力低下、行為偏離、生長減慢和造血不良等,即使輕度的鉛中毒也會造成兒童的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理解力降低以及小兒多動症等。美國科學家的調查發現,美國每年約有25萬多學齡兒童在學校飲用的水中含有鉛,足以影響兒童的智力和身體的發育成長。
二是,誘發致癌。當今人類社會人們最熟悉的不治之症就是癌症。說起癌症,難免有「談虎色變」之感。但把飲水與癌症相提並論,震驚之餘又平添了幾分疑惑與憂慮。但現代科學已經有力地證明,飲水與癌症發病率之間的確存在著某些因果關系。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及其它芳烴、氯代烴、氯代芳烴污染水體後,可以在懸浮物、底泥和水生物體內蓄積起來。人若長期飲用含有這類物質的水或者食用體內蓄積有這類物質的生物就很容易誘發癌症。美國專家調查研究發現,美國俄亥州飲用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居民患癌症的死亡率較飲用地下水為水源的高,這是因為地表水受污染比地下水重。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現在世界上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300餘萬人死於癌症,約佔全世界人口死亡總數的1/4。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先進工業國的癌症死亡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癌症是由環境中的化學致癌因子造成的,而這些因子又廣泛存在於地表水、地下水和經過處理的飲用水中。自1974年以來美國飲用水中發現的化學污染物已超過2100種,其中已確認是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的有97種,另有133種是致突變、致腫瘤或有毒污染物,其餘90%的污染物中有沒有或有多少致癌物還未確定。這些致癌因子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很顯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是來源於工業廢水、化肥和農葯。很多元素本來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它們在飲水中的含量太高,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B. 化工(農葯)生產廢水特徵污染因子包括哪些

化工(農葯)生產廢水特徵污染因子是指:如含苯酚類,苯類、環類專、有機磷類等等。這屬些原料只有某一廠家有,只要提到這個原料,環保局馬上就知道這個物質是哪一家排的?排查排污的范圍很小,很容易查到是哪一家排的。

C.  水因子及其主要環境問題

水是各層圈物質和能量的載體,蘊藏著生態地質環境系統變化的豐富信息。水的各種作用類型和過程復雜多樣,所以水是生態地質環境中最重要的一個因子,是解決生態地質環境問題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論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特徵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水因子特徵

(一)地表水

三江平原由於多林草覆蓋,蓄水能力強,所以地表水發育、江河縱橫、泡沼棋布,分屬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500多條,湖泊3000多個,水庫80餘座。

三江平原河流大都發源於山區,部分河流屬於平原內發源匯集。其河流特性:一是發源於山區的河流,河網較密,上游坡陡流急,坡降1/200~1/800,山洪很大而丘陵面積很小,出山谷後很快進入平原區,坡降變緩為1/萬~3/萬。二是發源於平原的河流,上游泡沼濕地連片,沒有河身,中游為沼澤性河道,雜草叢生,到下游才有明顯河身,比降較上游變陡。

測區地表水主要在三大河流及其支流中,另外還有山前河谷中的地表水及沼澤濕地中的常年積水,以及水庫之水等。由於其所處的環境不同,其化學特性也不同,見表6-1。

表6-1 地表水平均背景值

2.地下水位區域性下降

通過對路線調查資料分析,部分地區因大量開采潛層地下水,導致水位區域性下降。如本次工作在2000年的調查區內,水位同20世紀80年代中期相比;濃江一帶台地區地下水位由6~8m降至16~20m,局部地區如前哨農場25隊水位降至達25m;Ⅱ級階地區地下水位由4~6m降至8~15m;Ⅰ級階地區地下水位由2~3m降至3.50~6.95m。蘿北綏濱地下水位與80年代中期相比,由過去的2m降至現在的4m。富錦—前進一帶,由於大量開采潛層地下水,地下水位由80年代中期的4m降至現如今的7m。

由於局部超采地下水,出現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現象,形成程度不同的降落漏斗區。較典型的有佳木斯市城區降落漏斗、建三江降落漏斗。

1.佳木斯市城區降落漏斗區

平原區鬆散岩類孔隙水是佳木斯市的主要供水來源,城區市政供水的6個水源地全部開采此層地下水,工業企業自備水源井和農灌井也絕大部分是打在此含水岩組中。2000年度,佳木斯市共有開采井1 656眼,機井密度達8.6眼/km2,地下水開采總量高達15 600×104 m3/a,其中鬆散岩類孔隙水開采量為14 820×104 m3/a。目前在集中開采區的四、六水源地,一、二水源地形成西、東兩個降落漏斗區。西部漏斗區面積約為40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4.50m,東部漏斗區面積約為35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3.45m。兩個漏斗區均呈橢圓形,長軸方向為東西向,1998~1999年度,受降水和松花江大洪水影響,個別水源開采量減少,局部地段水位有所回升,但兩個降落漏斗總的發展趨勢仍是以擴展為主,地下水位連續下降。

2.建三江降落漏斗特徵

建三江—創業一帶漏斗區是以建三江農管局為中心的區域性超采漏斗,其屬於農業開采型漏斗區。建三江—創業—紅衛—前進一帶農業大面積綜合開發始於1988年,農業綜合開發(旱改水)前期,區域地下水位埋深在1~12m,至1998年,據富錦市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資料,本區域地下水位埋深2~16m,10年時間,地下水位下降1~4m,並且產生以建三江農管局為中心的降落漏斗區,漏斗區中心水位埋深16.46m,漏斗呈橢圓形向東擴展至創業農場,面積約為600km2。而2001年調查,本區域地下水位埋深4~20m,地下水位下降速率1.0~2.0m/a,漏斗邊界已擴展至前進、紅衛農場一帶,漏斗中心水位埋深達19.94m,下降速率達到1.16m/a,漏斗面積擴展至850km2左右。形成了以七星農場為中心,橫跨創業、前進、紅衛的區域性降落漏斗。據統計,建三江、創業、紅衛、洪河、七星、前進現有開采井共計10 477眼,總開采量約為25 866×104 m3/a,處於嚴重超采狀態。

從上述地下水位下降區形成的時間可知,本區地下水的開採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基本處於較為原始的狀態,地下水開采量較小。但至90年代,本區地下水進入大規模開采發展階段,出現局部地段開采井密度過大、超量開采地下水的局面,導致了大面積擴展型降落漏斗。因此,可以認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因素是本區局部地下水的超量開采。開採的布局不合理是加速水位下降漏斗區發展的原因。

D. 幫忙找些資料

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生產規模急劇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從自然界獲得的資源超過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時排入環境的廢棄物超過了環境容量,出現了全球性的資源耗竭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水污染就是尤為嚴重的一個,我們幾位同學們用課余時間對三明市水質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查詢了國內有關資料,對於水污染這一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何謂「水污染」?

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江流總量的14%以上,而近年來,我國城市水污染問題嚴重,1998年監測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較重,據統計,1999年全國城鎮廢污水排放總量為606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量佔67%,廢水污水排放總量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根據水利部門監測結果。1980年全國受污染的河長比例為21%,1999年增加到38%。據監測,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我國的現行措施自70年代以來,我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採取了許多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建立了管理機構,加強了監測和監督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設施,推廣潔水和清潔生產工藝,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點行動」等。

不足之處有:1、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一些流域造紙、化工企業數量仍然過多,一些企業「舊病復發」繼續超標排污。污染負荷難以削減。達標排放之前,許多地方做的是表面文章,達標排放「零點行動」一旦結束,一些企業便「舊病復發」。

2、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缺乏力度。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在一些流域已成為主要污染來源,如滇池,生活污染源佔45%~56%,面源污染佔33%~40%,滇池在實現工業化污染源達標排放後,雖然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明顯下降,但在緩解湖水富營養化方面效果並不明顯。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顯示,一些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緩慢,已成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3、枯水季河流自凈能力差,污染有所加重。

4、一些地方仍未能正確處理水利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劇了水的惡化,一些地方為了防洪抗旱和保證工農業用水、修建了很多水庫、閘壩,如淮河流域就建有水庫5000多座、閘壩4000多處。有的地方閘壩一堵就是一年,等到水變黑變臭,便將污水下泄,污染下洲。「流水不腐」的道理誰都懂得,但「三河三湖」流域,許多地方變成了「死水一潭」因此,一些流域達標排放後又出現反彈。

應採取的措施:1、繼續健全有關的法律體系,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和普法宣傳,提高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

2、加強水污染防治和監測的管理,建立水環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統一管理、科學管理和民主管理。

3、推廣節水技術,引起生產工藝和廢水處理回用技術,繼續降低污水排放系數。

4、調整產業結構。特別在缺水地區,限制耗水,排污大的行業發展。

5、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資金,確保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和管理措施的實施。

中國是一個嚴重的絕對的貧水國!貧水意味著什麼?貧水就是貧血!水污染呢?那是血的污染!

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井不幹,人們是不知道水的價值的」。我們真的應該記住他的話,因為,目前的趨勢下去我國在水問題的上會很快出現非常窘迫的局面。

看完了國家的現在,我們在回頭來看看三明的吧。

我們曾在采訪市民時,得到了如下回答:

我們問:老大爺,請問您覺得沙溪河同過去相比有什麼區別?

老大爺答:有國家檢查時就干凈些,時間一長就又臟了,沒辦法!

我們又向附近的幾位住戶詢問:您覺得沙溪河是否清潔呢?

答:我們覺得這里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老是有工業廢水排放,大量的污水從那裡排出,河水都是黑色的,上面漂浮著許多白色的泡沫,垃圾特別多,並有腥臭味,簡直不能讓人靠近。現在好了,你們瞧,現在的河水清涼了許多,甚至夏天還有人在這兒釣魚呢。我們覺得這里比以前干凈多了。還有的回答說:「我是這里的住戶,以前一到夏天,河水又臟又臭,周圍的居民也沒有環保意識,總往河裡或者岸邊倒垃圾,小孩子兒隨地大小便,弄得沙溪河周圍蒼蠅蚊子漫天飛,誰都不願意住在這兒!

當我們再次向岸邊的行人詢問後,我們初步得出以下結論:三明的河比過去有了很大改觀,除了國家出資治理以外,三明人,特別是周圍居住的人環保意識也在明顯提高。但是,流動人口和周圍的小攤小販還缺乏一般的衛生常識,有時會隨手丟棄垃圾造成污染,因此沙溪河還需要進一步整治和維護。這關鍵在於提高居住在三明的人的環保意識,加大環保宣傳,對那些自覺性較差和對公共事業漠不關心的人,需要進一步宣傳教育,加強監督治理。

我們走訪了相關環境部門,得到以下結論:

沙溪河上的漂浮物很少,大部分河水清澈,個別河岸有垃圾堆放,河水不能飲用,轄區水域水質狀況總體良好,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沙溪流域地表水達標率為90%,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石油類,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6%,主要污染因子為糞大腸菌群:湖庫水質呈富營養趨勢,主要為氮、磷污染。

根據年度環境統計,全市廢水排放總量2.39億噸,較上年增加了2.38%,其中工業廢水佔80.3%,生活污水佔19.7%,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達44849噸,比上年削減8.2%。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89.8%,三明市列東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懸浮物、氨氮、化學需氧量(COD)總磷4項出現超標。

而這些污染的來源主要有:

1、部分家庭還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2、大量污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向沙溪河中,其中包含各種污染物質。

3、附近人群將廢棄物直接倒入河中。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四點的治理方法:

①水污染防治法的貫徹得到各級重視。

②狠抓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

③多方融資加快設施建設。

④大力實施環境創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E. 廢水的可生化性指標是如何規定的

一般考慮廢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認為可生物處理,如果低於0.2,基本可不用考慮生化處理,在0.2~0.3之間嘗試如何提高B/C——水解酸化,高級氧化等。

(5)廢水特徵因子對人體的危害擴展閱讀:

模擬實驗法是指直接通過模擬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來判斷廢水生物處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據模擬過程與實際過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為培養液測定法和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1、培養液測定法

培養液測定法又稱搖床試驗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一系列三角瓶內裝入某種污染物(或廢水)為碳源的培養液,加入適當N、P等營養物質,調節pH值,然後向瓶內接種一種或多種微生物(或經馴化的活性污泥)。

將三角瓶置於搖床上進行振盪,模擬實際好氧處理過程,在一定階段內連續監測三角瓶內培養液物理外觀(濃度、顏色、嗅味等)上的變化,微生物(菌種、生物量及生物相等)的變化以及培養液各項指標:pH、COD或某污染物濃度的變化。

2、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模擬生化反應器法是在模型生化反應器(如曝氣池模型)中進行的,通過在生化模型中模擬實際污水處理設施(如曝氣池)的反應條件,如:MLSS濃度、溫度、DO、F/M比等,來預測各種廢水在污水處理設施中的去除效果,及其各種因素對生物處理的影響。

由於模擬實驗法採用的微生物、廢水與實際過程相同,而且生化反應條件也接近實際值,從水處理研究的角度來講,相當於實際處理工藝的小試研究,各種實際出現的影響因素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體現,避免了其他判定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且由於實驗條件和反應空間更接近於實際情況,因此模擬實驗法與培養液測定法相比,能夠更准確地說明廢水生物處理的可行性。

但正是由於該種判定方法針對性過強,各種廢水間的測定結果沒有可比性,因此不容易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而且小試過程的判定結果在實際放大過程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誤差。

閱讀全文

與廢水特徵因子對人體的危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滲透裝置的清洗方式有幾種 瀏覽:642
中山滲透純水設備什麼價格 瀏覽:216
帶水鑽孔機污水怎麼清理 瀏覽:106
朗逸plus空調濾芯怎麼打開 瀏覽:374
工業廢水鉍排放標准 瀏覽:312
特力屋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瀏覽:728
污水處理ph登記表 瀏覽:2
污水處理廠的基本程序 瀏覽:912
挖掘機大泵提升器圖片 瀏覽:942
空氣凈化器濾芯為什麼快失效 瀏覽:321
純水的比值應該是多少 瀏覽:595
艾浦林凈水器多少錢 瀏覽:628
魚缸里的水垢幹了 瀏覽:537
黃磷廢水為什麼呈酸性 瀏覽:228
純凈水檢測水質到多少 瀏覽:285
污水處理水面上泡沫怎麼吸走 瀏覽:425
紅雙喜凈水器多少錢一個 瀏覽:552
含鉑廢水如何回收 瀏覽:368
貨車濾芯問什麼要經常換 瀏覽:756
廢水中的總氮低於氨氮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