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鄉鎮污水處理站算是公共污水收集管網嗎
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各類工廠投入建設及養殖項目產業化的發展,使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讓我國鄉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及處理難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水資源缺乏和水環境惡化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一、鄉鎮生活污水特點
1.水量、水質特徵
工業化水平較低,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和沖洗廁所排放水,這些水的分散排放及公共衛生服務設施的污水排放是廢水污水的主要組成部分,且鄉鎮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對較少,相應產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較小。居民生活規律相近,水量不穩定,晝夜變化大,早晚比白天大,夜間排水量小,呈不連續狀態。水質具有易生化處理,總水量小,水中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和重金屬的特點。
2.污水收集
鄉鎮居民環保意識薄弱,且受到區域的限制,很多生活污水廢水的排放沒有任何收集的設施,任由其隨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二、鄉鎮污水處理模式
鄉鎮污水處理模式可分兩種:(1)利用土壤過濾、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稱為生態處理系統,常用有人工濕地處理系統。(2)集中式建設模式,即通過在村內鋪設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站後集中處理,(3)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將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組合在一起並埋在地下以進行污水綜合處理的設備,其具有噪音低、投資省、佔地面積小等很多的優點,該技術可分為人工快滲系統、A/O法、A2/O法等在鄉鎮地區的應用前景很好。以下我們可以進行簡單的探討。
1.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優缺點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是一種基於自然生態原理,使污水處理達到工程化、實用化的新技術。主要由鋪設於構築物底部的填料與具有良好污水處理效果、成活率高、生長周期長的水生植物組成,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經常處於飽和狀態、生長有蘆葦、等沼澤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實現物理、化學、生物協同作用對污水的凈化處理,將污水凈化的天然與人工處理相結合。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凈化機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過濾、物理吸附與沉積、植物吸附吸收、微生物代謝、有機物的生物降解等,其中填料一般由土壤、細沙、礫石、灰渣等構成,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長介質。人工濕地系統具有基建投資費用低、運行能耗低、出水水質穩定、兼顧環境效應與經濟效應。
然而,該工藝也很多不足之處。如人工濕地管理技術不完善,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人工濕地系統管理方法不盡相同。由於目前我國的人工濕地大都採取託付當地有關部門管理的方式,而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因此,不可能有良好的工程管理。同時,人工濕地的建設存在需要土地面積大,開挖量大,易產生淤積、衛生問題,建設時隨意性較大,對惡劣氣候條件抵禦能力弱,凈化效果受作物生長情況影響大等不足之處。
2.集中式建設模式的優缺點
集中式污水處理方式有很多優點,它的佔地面積極小、運行既安全又可靠、出水的水質穩定、抗沖擊能力強。適用於村莊布局相對密集、地勢平緩、規模大、處於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水處理。能對水廠或污水處理廠進行可靠且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既有利於用戶,也有利於環境保護。
但它也有很多不足,需要較大的工程費用來建立復雜的排水收集管網,同時集中式建設通常需要長遠規劃,設計的處理水量通常為遠期規劃水量,近期內的污水排放量可能大大低於設計水量,從而形成「大牛拉小車」的狀況,造成資源浪費。
3.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優缺點
3.1人工快滲系統
人工快滲系統有很多優點:一是該系統操作簡單,建設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低,易於管理和維護;二是不產生活性污泥,節約處置費用,不會引起二次污染;三是CRI系統停止運行較長時間後,經3~5天的翻曬保養即可迅速恢復正常運行;四是出水效果優於傳統活性污泥法,一般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一級A或B標。
同時人工快滲系統也存在一些缺點:在實際運行時因考慮基建成本,往往在設計時大多偏向使用手動閥門控制污水進入快滲池,由於該系統需要干濕交替地運行,造成手動閥門頻繁使用,不僅加大了工作量,也減少閥門壽命以及後續的維修費用。其次微生物在填料中的生長情況,無法定性衡量。再者快滲池長草迅速,需頻繁翻曬,會加大勞動力的投入。
3.2A/O工藝
現場人員曝氣操控不好,會造成填料損失,活性污泥流失,若無污泥迴流系統,曝氣池中污泥減少,會導致生化系統出現異常。由於無法達到同時脫氮除磷,可能導致出水不能滿足新排放標准。
3.3A2/O工藝
A2/O工藝的主要特點有:(1)在同時脫氧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水力停留時間也少於同類其他工藝。(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在2.5%以上。
但不足的是,A2/O反應池容積比A/O脫氮工藝還要大;污泥內迴流量大,能耗較高;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費用偏高;沼氣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差;污泥滲出液需要化學除磷。脫氮效果受混合液迴流比例影響,脫氮除磷效率不會很高。(3)污染物去除效率高,運行穩定,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污泥沉降性能好。(4)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Ⅱ 有熟悉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技術原理的嗎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主要採用AO、A2O及MBR工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膜工藝和生物氧化接觸技術。
1、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為各種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繁殖條件。微生物好氧、缺氧等環境中就會利用有機物質進行合成代謝。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中的好氧模塊,會填充大量填料。微生物會附著在填料上,逐漸形成一層紅褐色的生物膜。可以大量吸附水中大部分的有機污染物,是污染濃度降低。
2、在缺氧條件下,厭氧型微生物活性較大。微生物會將有機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此作用之下,接觸氧化床可以使農村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濃度進一步降低,從而僅一步達到污染排放標准。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鄉鎮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包括洗滌、沖廁、洗浴、餐飲等多個類別。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成分復雜,BOD、COD、SS、NH3-N,大腸桿菌等有機污染物濃度較高。
Ⅲ 怎麼選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有很多,要根據你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而定,主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來選擇相應的污水處理設備,一:不僅要考慮一次性設備資金投入的大小,同時還要重點考慮該設備今後運行和維護費用的高低,還要結合自身經濟情況和排污點的人口密度、產業分布、發展和增長等情況來權衡。二:要考慮設備出水水質達標情況,要有長期和升級意識,比如,現在國家也許X級達標排放,今後國家升級排污標准後,該設備達不到新標准又怎麼辦?報廢從新投入嗎?三:要選擇具有先進性的污水處理設備,瀕於落後或淘汰的技術和設備一般少去選擇。四:要考慮污水處理設備的處理效率、長期性、穩定性以及無人值守之自動化工況。五:在選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前,應在網路或現實中多打聽、多檢索、多了解。
目前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主要有:傳統化糞池、沼氣發酵池、人工濕地、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等。其中一體化「膜法」污水處理設備自動化程度最高,出水水質達標情況最穩定最好,可以達到和超過國家最高標准之一級A標,是現在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的首選設備,一體化「膜法」污水處理設備又分為傳統的「膜生物反應器系統MBR」設備和新式的「智能化膜生物污水處理系統IMBRS」設備,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升級換代。
污水處理設備的選擇要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擇優而選,要兼顧自身現在的情況和將來發展的情況來綜合選擇。
Ⅳ 鄉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標准
當進水COD大於350mg/L時,去除率應大於60%;BOD大於160mg/L時,去除率應大於50%。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於2003年7月1日實施的法律法規。
相關標准: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排入地表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以及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將基本控制項目的常規污染物標准值分為一級標准、二級標准、三級標准。一級標准分為A標准和B標准。部分一類污染物和選擇控制項目不分級。
Ⅳ 鄉鎮衛生院醫療污水處理要求
鄉鎮衛生院床位一般較少,均少於100張,故在估算水量的時候,按照每張床位250L-300L水量估算。由於鄉鎮衛生院周圍沒有市並遲政管網,污水直接排放到環境水體,故執行《醫療悔悉機構水污染碧蔽乎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中的直接排放標准。
污水處理設備可以選擇小型一體化設備,可以做地埋安裝,也可以做地上安裝。(如下圖)
Ⅵ 鄉鎮污水處理廠審批流程
1、由市規劃建設局制定該污水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作為審批建設項目任務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法定附件;
2、經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同意項目的用地預審;
3、當地政府管委會向市發展和改革局請示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的立項,確定業主建設單位取得中標通知書後才能投資啟動項目;
4、開展環保設施的建設,項目竣工;
5、向市環保局(辦公室文秘)提交試運轉申請,具體材料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意見、防治污染設施設計方案、竣工工藝流程圖、治理合同及治理技術方案已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案(或審查)的證明材料。
6、經環保局審核材料、組織現場檢查,同意項目試運轉,期限為90天。特殊工程經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同意,可適當延期,但最長不得超過150天。試運轉的最後30天為驗收臨測報告期;
7、試運轉期滿後,提交竣工驗收申請。試運轉成功的項目,應在試運轉期結束後的20天內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驗收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一式3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報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臨測報告、污染治理工作總結(應包含工程設計、投資、施工、試運轉情況及以及運行費用等內容)、環境保護管理制度、防治污染設施操作規程;
8、由環保局組織現場檢查、驗收。現場檢查內容有:防治法治設施現場運行情況、防治污染設施試運轉運行記錄、是否裝有排污計量裝置,具備臨測采樣條件,排污口設置專門標志、是否有不合理短路排污口、周圍環境的生態恢復情況、其它防治污染措施的落實情況;
9、取得環保合格驗收。其條件有: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審查批復手續齊備、污染
防治設施委託有資質的環保治理單位進行設計、施工,並進行方案評估,技
術資料齊全、施工過程嚴格遵守有關環保法律、法規,並按照環境影響評價
報告和環保審批意見要求,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防治污染設施穩定、正
常運行,符合交付使用的條件、外排污染物達到規定的環境標准、有規范化
排污口、建設過程受到破壞並可恢復的環境已經得到恢復。
10、再出具驗收意見,發放排污許可證。其內容有:對驗收合格的環境保護設施,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同意驗收意見,與其相對應的建設項目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並發放排污許可證;
11、對驗收不合格的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單位須按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後重新申請驗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受理申請後30天內組織現場再次檢查驗收後出具驗收意見,發放排污許可證。
Ⅶ 生活污水建有處理站,但是為什麼氨氮不能夠控制在15MG/L以下
建一座污水處理站解決一個村鎮難題
資源節約與環境修復有機結合,節約耕地又美化環境
在鳳台縣桂集鎮大街東邊的一個巷子里,矗立著一座白色「小洋樓」,這是三級垂直滴落生物濾池,輔助設施是一座厭氧池和一個水生植物繁生的生態穩定塘。這座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周圍芳草茵茵,聞不到一點異味。
桂集鎮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是淮南市2009年環保民生工程,由淮南市環保局和鳳台縣環保局共同投資180萬元建設,2010年2月6日建成運行。這塊面積不算很大的「人工濕地」每天默默地「消化吸收」著桂集鎮6500戶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260噸污水,經過初級處理、垂直滴落生態濾池和跌落式生態溝渠三級串連處理後,把污水處理成潺潺清流,最後排入臨近的永幸河。排入河中的尾水成為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實現了生活污水循環利用,削減了淮河的污染負荷。
田家庵區合淮路南的曹庵鎮生活污水處理示範工程是安徽省環科院設計的,處理站採用格柵井和調節沉澱池作為前處理,厭氧反應池、生物穩定塘、潛流人工濕地作為主體處理,最後生活污水進入栽滿美人蕉、茭白等根系發達植被的人工濕地,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實現對污水的凈化。
在建設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時,淮南市要求建一座處理站就得解決好一個村鎮(鄉)生活污水處理難題。在建設過程中,把資源節約與環境修復有機結合,科學選址,充分利用非耕地、荒廢地和自然溝塘,實現了既能有效節約耕地,又能治理和美化環境的雙重功效。同時,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群眾環境意識的提升,在群眾中無形地宣傳了環保理念。
生態式污水處理技術無污染
不添加化學葯劑,水質可達一級B標准
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源於自然界濕地凈化原理,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凈化生活污水,是一種人工高度集成的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以桂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站為例,居民生活污水處理有3個關鍵環節,一是利用厭氧池內的微生物初步分解水中有機物;二是利用三級垂直滴落生物濾池中填充的木屑、稻草、石灰、活性炭等10多種物質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放養的水生蚯蚓進一步分解有機物;三是利用穩定塘內的多種水生植物,吸附去除氮、磷等污染物。整個凈化過程,全部依靠自身系統「消化吸收」,不使用任何化學葯劑,無任何污染。
據淮南市環保局生態科負責人於海介紹,居民生活污水COD濃度一般為200mg/L~300mg/L,而經過「人工濕地」凈化後,水中COD濃度低於60mg/L,水質達到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一級B排放標准,可用作農田灌溉。此外,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相比,村鎮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脫氮效果好,如桂集鎮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氨氮排放含量冬季為15mg/L、夏季為8mg/L,年處理生活污水9.5萬噸,年削減COD20噸~30噸,年削減NH3-N3噸,年削減SS12噸。
鳳台縣環保局副局長毛新陸介紹說,枯水季節,污水處理站每天只運行2~3個小時,到了豐水季節,處理站可以達到24小時滿負荷運行。「為了充分發揮處理站功能,縣環保局每年支付給鎮里運行費用5萬元,在保證了人員工資、電費、維修費的同時還有盈餘。」桂集鎮黨委委員李新中說。
負責生態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的曹庵鎮黨委委員汪林也介紹說,已投運半年的曹庵污水處理站利用當地現有地理環境,日處理能力可達到200多噸,每年由鎮政府支付兩萬元運行費用。處理後排放水質達到一級B標准,大大改善了受納水體水質、水環境和水生態結構。
投入少、見效快、運行費用低
生態式污水處理模式經濟效益良好,運行考核嚴格
與城市污水處理廠相比,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具有明顯優點:首先,項目投資省,建設成本只是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一半左右。其次,運行費用低,僅為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運行成本的1/5,一座生態式污水處理站運行一年的電費和維修費用加上值班人員工資一般不超過兩萬元,噸水處理費用在0.2元左右,建得起也能用得起。第三,生態式污水處理站不產生污泥,與村鎮周圍生態景觀協調。在充分考慮自然條件的情況下可收集小城鎮80%的生活污水。處理中不添加任何葯劑,處理後的水人體皮膚可以接觸,水質一般可以達到農業灌溉標准。第四,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操作、管理簡便,可設置定時開關和液位開關,實現自動控制。因此,村鎮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工程帶來的益處不僅體現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還體現在經濟效益上。
2010年7月16日,安徽省環保廳副廳長林紅參觀了淮南市多個生態式污水處理站。她說,淮南市在污水處理這方面探索出了一種投入少、見效快、運行費用比較低、符合農村污水處理的模式,在安徽具有推廣和借鑒價值。淮南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淮南市將穩步推進「人工濕地」建設,全面開展村鎮(鄉)群眾生活污水生態式治理。
建得多更要管得好,目前,淮南市以市環保部門每月暗訪一次、縣(區)環保部門每周暗訪一次的頻率,監督生態式生活污水處理站的運行情況,並將暗訪情況通報給各縣(區)分管領導。據於海介紹,他正在起草一個《運行監管考核獎懲辦法》,初步計劃以通報為依據實行加分扣分制度,把生態式污水處理站運行納入市裡對縣(區)政府污染物總量削減考核目標,保證污水處理站有效運轉。
Ⅷ 鄉鎮污水管網建設存在的問題
鄉鎮因為缺乏規劃,建設散亂,居民生活習慣等原因,污水管網的敷設有其特殊性,在進行管網設計、施工和後期運行時,衍生了許多問題。總結後主要有以下幾點:(1)管網建設缺少統一的規劃,後期建設區域污水無法接入已建管網;(2)污水支管和入戶管網建設不完全,污水收集率較低;(3)管網施工時,施工單位隨意更改圖紙,竣工圖和施工圖不符,導致後期管理維護困難;(4)施工時管道基礎處理、管道介面、管材質量等問題,致使管道運行時發生問題;(5)截流井或污水提升泵站中的設備,因前期施工采購、後期管理維護等原因,在管網運行兩三年之後就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6)鄉鎮部分道路下的管網因靠近居民房屋或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的,盡量採用非開挖的施工方式,減少後期施工時產生的矛盾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三條城市和鎮應當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城市、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規劃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在確定區域內的鄉、村莊,應當依照本法制定規劃,規劃區內的鄉、村莊建設應當符合規劃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勵、指導前款規定以外的區域的鄉、村莊制定和實施鄉規劃、村莊規劃。第四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城市、鎮的發展規模、步驟和建設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