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還原糖的測定方法有哪幾種
總糖:主要指具有還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測定條件下能水解為還原性的單糖的蔗糖(水解後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麥芽糖(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澱粉(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 還原糖: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游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游離醛基的二糖都是還原糖。還原性糖包括所有單糖(除二羥丙酮)、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法則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長范圍為:(1)200,400nm的紫外光區(2)400,760nm的可見光區,(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1>,400cm<-1>)的紅外光區。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外分光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保證測量的精密度和准確度,所有儀器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本附錄規定,定期進行校正檢定。分光光度計採用一個可以產生多個波長的光源,通過系列分光裝置,從而產生特定波長的光源,光源透過測試的樣品後,部分光源被吸收,計算樣品的吸光值,從而轉化成樣品的濃度。樣品的吸光值與樣品的濃度成正比。單色光輻射穿過被測物質溶液時,被該物質吸收的量與該物質的濃度和液層的厚度(光路長度)成正比。糖含量的檢測方法
2. 直接滴定法測總糖的方法和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總糖的測定(直接滴定法)
滴定, 蒸餾水, 葡萄糖, 酒石酸, 試劑
斐林氏試劑
甲液:稱取15g硫酸銅(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蘭,用蒸餾水溶解。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
乙液:稱取50g酒石酸鉀鈉,75g氫氧化鈉及4g亞鐵氰化鉀,用蒸餾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
斐林氏溶液的標定:吸取斐林氏甲液和乙液各5mL於150mL三角瓶中加水10ml,從滴定管中滴加約9.5mL葡萄糖標准溶液控制在2min內加熱至沸,趁沸以1滴/2s的速度滴加葡萄糖標准溶液。滴定至藍色退盡為終點。記錄消耗葡萄糖標准溶液的總體積。同時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計算第10mL(甲乙液各5mL)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相當於葡萄糖的質量(mg)。
A=W*V/1000
式中:
A——10ml斐林氏甲乙液,相當於葡萄糖克數,g;
W——稱取葡萄糖克數,g;
V——滴定時所消耗葡萄糖的毫升數,mL;
1000——葡萄糖的稀釋倍數。
3. 測定糖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種糖的測定方法
總結: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為 糖還原天藍色的氫氧化銅為紅色的氧化亞銅。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
2、 高錳酸鉀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過程較為復雜,誤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缺點:如果水樣呈橙紅色(大部分水樣為黃色),會對比色法造成較大的干擾。
4、蒽酮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缺點:,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
綜合比較;採用蒽酮法能將最為准確地測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4. 測定總糖的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實驗原理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以生成磚紅色沉澱。試劑斐林試劑(主要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配製而成)實驗材料准備植物組織是常用的實驗材料,但必須加以選擇。
5. 還原糖總糖測定實驗中哪些步驟是影響實驗結果的關鍵步驟
用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出現磚紅色沉澱,水浴加熱是關鍵
6. 果脯的總糖的測定與注意事項
1)先看一下蜜餞產品標准對糖含量及其測定方法要求.
2)用GB/T5009.34-2003方法中第二法蒸餾法試試。注意標准溶液的濃度一定要准確。
7. 如何分別測定樣品中的乳糖,蔗糖和總糖
方法二 乳糖、蔗糖和總糖的測定(萊因-埃農氏法) 9 方法提要 乳糖:樣品經除去蛋白質以後,在加熱條件下,直接滴定已標定過的費林氏液,樣液中的乳糖將費林氏液中的二價銅 還原為氧化亞銅。以次甲基藍為指示劑,以終點稍過量時,乳糖將藍色的氧化型次甲基藍還原為無色的還原型次甲基 藍。根據樣液消耗的體積,計算乳糖含量。 蔗糖:樣品除去蛋白質後,其中蔗糖經鹽酸水解轉化為具有還原能力的葡萄糖和果糖,再按還原糖測定。將水解前後 轉化糖的差值乘以相應的系數即為蔗糖含量。 總糖:乳糖和蔗糖之和。 10 試劑 所有試劑,如未註明規格,均指分析純;所有實驗用水,如未註明其他要求,均指三級水。 10.1 費林氏液(甲液和乙液) 10.1.1 甲液:取34.639g硫酸銅,溶於水中,加入0.5mL濃硫酸,加水至500mL。 10.1.2 乙液:取173g酒石酸鉀鈉及50g氫氧化鈉溶解於水中,稀釋至500mL,靜置兩天後過濾。 10.2 次甲基藍溶液:10g/L。 10.3 鹽酸溶液:體積比1:1。 10.4 酚酞溶液:0.5g酚酞溶液於75mL體積分數為95%的乙醇中,並加入20mL水,然後再加入約0.1mol/L的氫氧化鈉 溶液,直到加入一滴立即變成粉紅色,再加入水定容至100mL。 10.5 氫氧化鈉溶液:c(NaOH)為300g/L。取300g氫氧化鈉,溶於1000mL水中。 10.6 乙酸鉛溶液:c(PbAc 2 )為200g/L。取20g乙酸鉛,溶解於100mL水中。 10.7 草酸鉀-磷酸氫二鈉溶液:取草酸鉀3g,磷酸氫二鈉7g,溶解於100mL水中。 11 儀器 :常用理化實驗室儀器。 12 操作步驟及結果計算 12.1 費林氏液的標定 12.1.1 用乳糖標定 12.1.1.1 稱取預先在92~94℃烘箱中乾燥2h,乳糖標樣約0.75g(准確至0.2mg),用水溶解並稀釋至250mL。將 此乳糖溶液注入一個50mL滴定管中,待滴定。 12.1.1.2 預滴定:取10mL費林氏液(甲、乙液各5mL)於250mL三角燒瓶中。再加入20mL蒸餾水,從滴定管中放出 15mL乳糖溶液於三角瓶中,置於電爐上加熱,使其在2min內沸騰,沸騰後關小火焰,保持沸騰狀態15s,加入3滴次甲 基藍溶液(10.2),繼續滴入乳糖溶液至藍色完全褪盡為止,讀取所用乳糖 的毫升數。 12.1.1.3 精確滴定:另取10mL費林氏液(甲、乙液各5mL)於250mL三角燒瓶中,再加入20mL蒸餾水,一次加入比 預備滴定量少0.5~1.0mL的乳糖溶液,置於電爐上,使其在2min內沸騰,沸騰後關小火焰,維持沸騰狀態2min,加入 3滴次甲基藍溶液,然後繼續滴入乳糖溶液(一滴一滴徐徐滴入),待藍色完全褪盡即為終點。以此滴定量作為計算 的依據(在同時測定蔗糖時,此即為轉化前滴定量)。 12.1.1.4 按式(2)、(3)計算乳糖測定時,費林氏液的乳糖校正值(f 1 ): V 1 ——滴定時消耗乳糖液量,mL; m 1 ——稱取乳糖的質量,g; AL 1 ——由乳糖液滴定毫升數查表1所得的乳糖數,mg。 表1 乳糖及轉化糖因數表(10mL費林氏液) 12.1.2 用蔗糖標定 12.1.2.1 稱取在105℃烘箱中乾燥2h的蔗糖約0.2g(准確到0.2mg),用50mL水溶解並洗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 10mL,再加入10mL鹽酸(10.3),置75℃水浴鍋中,時時搖動,在2min30s至2min45s之間,使瓶內溫度升至67℃。 自達到67℃後繼續在水浴中保持5min,於此時間內使其溫度升至69.5℃,取出,用冷水冷卻,當瓶內溫度冷卻至35℃ 時,加2滴甲基紅指示劑(10.4),用300g/L的氫氧化鈉(10.5)中和至呈中性。冷卻至20℃,用水稀釋至刻度,搖 勻。並在此溫度下保溫30min後再按12.1.1.2和12.1.1.3操作。得出滴定10mL費林氏液所消耗的轉化糖量。 12.1.2.2 按式(4)、(5)計算蔗糖測定時,費林氏液的蔗糖校正值(f 2 ): V 2 ——滴定時消耗蔗糖液量,mL; m 2 ——稱取蔗糖的質量,g; AL 2 ——由蔗糖液滴定毫升數查表1所得的轉化糖數,mg。 12.2 乳糖的測定 12.2.1 樣品處理 12.2.1.1 稱取2.5~3g樣品(准確至0.01g),用100mL水分數次溶解並洗入250mL容量瓶中。 12.2.1.2 加4mL乙酸鉛(10.6)、4mL草酸鉀-磷酸氫二鈉溶液,每次加入試劑時都要徐徐加入,並搖動容量瓶, 用水稀釋至刻度。靜止數分鍾,用乾燥濾過濾,棄去最初25mL濾液後,所得濾液作滴定用。 12.2.2 滴定 12.2.2.1 預滴定:將此濾液注入一個50mL滴定管中,待測定。取10mL費林氏液(甲、乙液各5mL)於250mL三角燒 瓶中,再加入20mL蒸餾水,置於電爐上加熱,使其在2min內沸騰,沸騰後關小火焰,保持沸騰狀態15s,加入3滴次甲 基藍(10.2),然後徐徐滴入乳糖溶液至藍色完全褪盡為止,讀取所用乳糖的毫升數。 12.2.2.2 精確滴定:另取10mL費林氏液(甲、乙各5mL)於250mL三角燒瓶中,再加入20mL蒸餾水,一次加入比預 備0.5~1.0mL的乳糖溶液,置於電爐上,使其在2min內沸騰,沸騰後關小火焰,維持沸騰狀態2min,加入3滴次甲基 藍溶液,然後一滴一滴徐徐滴入乳糖溶液,待藍色完全褪盡即為終點。以此滴定量作為計算的依據(在同時測定蔗糖 時,此即為轉化後滴定量)。 12.2.3 乳糖含量的計算 式中:L——樣品中乳糖的質量分數,g/100g; F 1 ——由消耗樣液的毫升數查表1所得乳糖數,mg; f 1 ——費林氏液乳糖校正值; V 1 ——滴定消耗濾液量,mL; m——樣品的質量,g。 12.3 蔗糖的測定 12.3.1 轉化前轉化糖量的計算 利用測定乳糖時的滴定時,自表1中查出相對應的轉化糖量,按式(7)計算: 式中:F 2 ——由測定乳糖時消耗樣液的毫升數查表1所得乳糖數,mg; f 2 ——費林氏液蔗糖校正值; V 1 ——滴定消耗濾液量,mL; m——樣品的質量,g。 12.3.2 樣液的轉化及滴定 取50mL樣液於100mL容量瓶中,加水10mL,再加入10mL的鹽酸(10.3),置75℃水浴鍋中,時時搖動,在2min30s至2min45s 之間,使瓶內溫度升至67℃。自達至67℃後繼續在水浴中保持5min,於此時間內使其溫度升至69.5℃,取出,用冷水 冷卻,當瓶內溫度冷卻至35℃時,加2滴酚酞溶液劑(10.4),用氫氧化鈉(10.5)中和至呈中性,冷卻至20℃,用 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並在此溫度下保溫30min後再按12.2.2滴定,得出滴定10mL費林氏液所消耗的轉化液量。 式中:F 3 ——由V2 2 1查得轉化糖數,mg; f 2 ——費林氏液蔗糖校正值; m——樣品的質量,g; V 1 ——滴定消耗轉化液量,mL。 12.3.3 蔗糖含量的計算 式中:L 1 ——轉化後轉化糖的質量分數,%; L 2 ——轉化前轉化糖的質量分數,%。 12.3.4 若樣品中乳糖與蔗糖之比超過3:1時,則計算乳糖時應在滴定量中加上表2中的校正值數後再查表1和計算。 12.3.5 總糖=蔗糖+乳糖 13 允許差 13.1 重復性 :由同一分析人員在短時間間隔內測定的兩個結果之間的差值,不應超過結果平均值的1.5%。 13.2 重現性 :由不同實驗室的兩個分析人員對同一樣品測得的兩個結果之差,不應超過結果平均值的2.5%。 表2 乳糖滴定量校正值數 方法三 蔗糖的測定——(酶比色法) 同GB/T 16286。
8. 如何快速測定還原糖和總糖
DNS檢測的是還原性糖,嚴格的說是還原末端,如果水解不充分,沒有完全暴露還原末端,DNS法測出來的當然小了。
如果你大概知道糖的成分的話,旋光法是可以測的。
如果你不知道成分的話,蒽銅比色法可以用來測總糖,因為不受還原末端多少的影響。
9. 測定葡萄糖中的總糖,用GB/T 15038-2006的方法好像測不準,為什麼
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863KB
到易啟標准網去搜索後下載吧,以上是我在易啟標准網的搜索結果,供您下載參考.
易啟標准網有這些全文電子版免費下載的.
下載方法,先在網路搜索到易啟標准網,打開網站後免費注冊成為會員,登陸後搜索您要的標准或者書籍,然後下載.如有問題可參考這個網站的幫助文件的.
10. 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1、苯酚法
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2、蒽酮比色法
一個快速而簡便的定糖方法。蒽酮可以與游離的己糖或多糖中的己糖基、戊糖基及己糖醛酸起反應,反應後溶液呈藍綠色,在620nm處有最大吸收。本法多用於測定糖原的含量,也可用於測定葡萄糖的含量。
(10)國標廢水中總糖的測定方法擴展閱讀
1、苯酚法測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u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
2、蒽酮比色法實驗原理:蒽酮可以與游離的已糖或多糖中的已糖基、戊糖 基及已糖醛酸起反應,反應後溶液呈藍綠色,在620nm處有最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