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化學 必修1 過濾 蒸發 蒸餾 萃取 的原理和注意事項
過濾:利用混合物溶解性不同,將可溶物與難溶物分離的方法。需要用到回燒杯、玻璃棒和漏斗答,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蒸發:利用固體溶質隨著溫度變化溶解度變化不大的原理,通過蒸發溶劑的方法使溶質析出。需要酒精燈、鐵架台、蒸發皿、玻璃棒等,注意蒸發皿直接加熱;玻璃棒用於攪拌,加速蒸發並防止飛濺;加熱至有大量晶體析出時,用余熱加熱;
蒸餾:利用液體混合物中沸點不同進行分離。關鍵是不同沸點范圍,用不同的冷卻方式,如冷凝水下進上出,還可用空氣冷凝等;
萃取: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進行分離的方法。主要是分液漏斗的使用,適用前檢漏,分液時下層液體先從下口流出,上層液體從傷口倒出。關於萃取劑的選擇原理也是考察重點,注意萃取劑與原溶劑互不相溶、不反應,且溶質在萃取劑中溶解度要遠大於在原溶劑中。
這些都是常見的分離方法,都是利用物理性質的不同進行操作的。
2. 萃取蒸餾的介紹
萃取蒸餾是化學上常用的分離液體混合物的實驗方法,原理是用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化合物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萃取蒸餾所用的儀器有酒精燈,鐵架台,石棉網,錐形瓶,牛角管,燒杯,冷凝器等實驗室常用儀器。目前,萃取和蒸餾已經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
3. 萃取和蒸餾的區別
萃取蒸餾是化學上常用的分離液體混合物的實驗方法,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萃取和蒸餾的區別,供大家參閱!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過濾結晶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稱抽提,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即,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溶質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的方法。廣泛應用於化學、冶金、食品等工業,通用於石油煉制工業。另外將萃取後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開的操作,叫做分液。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叫“滲瀝”或“浸瀝”。
雖然萃取經常被用在化學試驗中,但它的操作過程並不造成被萃取物質化學成分的改變(或說化學反應),所以萃取操作是一個物理過程。
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和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過萃取,能從固體或液體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質。
蒸餾可以分為有塔蒸餾和無塔蒸餾。
從世界蒸餾發展史看,3000--5000年前,酒類生產中,就有了分離提純要求。
但長期酒的含量在15--20度左右,經歷了無數發明家攻關,雛型分離裝置面世,42--56度含量乙醇是一個提純高峰,也就是現在白酒的含量范圍。
200多年前,法國發明家採用蒸餾豎塔,生產出了95%含量乙醇,獲得了蒸餾界的公認記錄,30多年後,英國發明家在蒸餾豎塔基礎上,發明了精餾塔,生產出了99--99.9%乙醇,第一次產生了“酒精”一詞,含義是酒的精華。甲醇或乙醇生產廠,林立的高20--120米,塔徑0.3--13.5米蒸餾【精餾】塔,結構多樣塔,均源於法國和英國發明家產品,蒸餾【精餾】塔最大年生產量可達5--30萬噸,是有機溶劑主要提純方法。
2005年開始,安陽市海川化工研究所(原安陽高新區當代化工研究所),開始獨具特色提純研究,國內許多用戶稱之為無塔蒸餾(精餾)和無塔精製。2010年12月無塔精製設備面世,獲得了專利證書;2011年3-8月份,無塔蒸餾機和無塔精餾機問世,一項專利授權,一項專利通過初審。20%超低含量廢甲醇工業性提純試驗,在河南省商丘市某大型葯業生產公司使用成果,初餾份含量在86%;2011年8月,河南省安陽市某大型制葯公司,對82%廢乙醇工業性提純試驗,無塔蒸餾增程]機提純到98%,乙醇中醋酸甲酯含量0.1%,明顯優於該廠蒸餾塔0.26%分離效果。2010年代後,在眾多的有機溶劑提純上無塔蒸餾設備受到用戶高度重視。該所不僅致力與分離設備研發,而且努力把積累的豐富提純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探索。
概述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暴沸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溢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而且可使蒸氣的氣泡不單從燒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著液體的邊沿上升,因而可大大減少過熱的可能。
過程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分餾
定義:分餾是利用分餾柱將多次氣化—冷凝過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因此,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進行分餾的必要性:(1)蒸餾分離不徹底。(2)多次蒸餾操作繁瑣,費時,浪費極大。
混合液沸騰後蒸氣進入分餾柱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與繼續上升的 蒸氣接觸,二者進行熱交換,蒸汽中高沸點組分被冷凝,低沸點組分仍呈蒸氣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點組分受熱氣化,高沸點組分仍呈液態下降。結果是上升的蒸汽中低沸點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點組分增多。如此經過多次熱交換,就相當於連續多次的普通蒸餾。以致低沸點組分的蒸氣不斷上升,而被蒸餾出來;高沸點組分則不斷流回蒸餾瓶中,從而將它們分離。
4. 蒸發 蒸餾 萃取 的定義
蒸發:物質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區別於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稱抽提(通用於石油煉制工業),是一種用液態的萃取劑處理與之不互溶的雙組分或多組分溶液,實現組分分離的傳質分離過程,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單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
希望可以幫到你
5. 如何區分蒸餾和萃取
1、定義不同
(1)蒸餾是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通過加熱沸騰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2)萃取是利用A物質在B溶劑和C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把A物質從B物質提取到C溶劑里。
2、優點和用處不同
(1)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2)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廣泛應用於化學、冶金、食品等工業,通用於石油煉制工業。
3、分離原理不同
(1)蒸餾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組分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
(2)萃取是利用不同組分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進行分離。
4、發生的條件不同
(1)蒸餾條件:蒸餾裝置的安裝、加熱裝置的選擇、溫度的選擇、溶劑的選擇。
(2)萃取條件:萃取劑不與溶質發生反應;萃取劑不與原來的溶劑混溶或者反應;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於原來溶劑。
(5)蒸餾萃取ppt擴展閱讀:
蒸餾、溶劑回收操作規程
1、根據產品生產工藝要求或物料的性質,選擇蒸餾的方式(常壓蒸餾,減壓蒸餾),並檢查管道連接方式是否正確。
2、打開系統控制閥前,應檢查設備及各控制閥門的性能是否完好。
3、在開啟蒸汽升溫前檢查,確認蒸汽、反應釜及相應管道上各種壓力表,溫度表的指示正常。
4、常壓蒸餾時必須檢查管道系統的放空閥及冷凝器循化水控制閥應該打開;減壓蒸餾必須檢查管道的真空壓力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5、蒸餾升溫操作要緩慢(大約30至1小時),杜絕快速升溫而出現「沖料」、「爆沸」發生。
6、蒸餾過程中要勤觀察釜內物料的減少,及時補充;觀察壓力表和溫度表數值變化,確保符合生產工藝要求。
7、蒸餾操作過程,要隨時觀察整個系統是否發生泄漏,嚴防「跑」、「冒」、「滴」、 「漏」現象發生。
8、注意觀察設備運行狀況,防止減速機無油、超負荷運行。
9、操作結束後,收集蒸餾的溶劑,做好標識;清理設備和管道,及時填寫操作記錄。
6. 分液,萃取,蒸餾的區別
分液,蒸餾來,蒸發,萃取的區源分:
1、分液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混溶的液體分離開的操作方法。分液使用的儀器是分液漏斗,另外,分液還需要燒杯與鐵架台進行輔助。
2、蒸餾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過濾結晶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3、蒸發
液體溫度低於沸點時,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過程,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溫度、濕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等。蒸發量通常用蒸發掉的水層厚度的毫米數表示。 「蒸發」除了表示一種物理現象外,由其本義通過聯想將失蹤、出走等也稱為「蒸發」。
4、萃取
指利用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化合物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的方法。
7. 分液,蒸餾,蒸發,萃取,這四個怎麼區分
一、 分液
1、 原理:分液是把兩種不相溶的液體(且密度不同)分開的操作,如油和水的分離。
2、 適用范圍:適用於互不相溶的液體的分離,得到兩種單一液體或一種單一液體和一種混合物。
四、 萃取
1、 原理:萃取是利用某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然後再用分液的方法將其分開。
2、 適用范圍:適用於互不相溶的液體的分離,得到兩種單一液體或一種單一液體和一種混合物。如用四氯化碳(或苯)等把I2從它的水溶液(或碘水)中提取出來,再分液得到四氯化碳(或苯)的碘溶液;分液法分離油和水,得到單一的油和水兩種液體。
8. 蒸餾萃取分液原理和儀器
1、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原理: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裝置如圖:
9. 萃取、蒸餾、分液 概念和原理
萃取:概念:利用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將該溶質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較大的溶劑中.原理: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
蒸餾:概念: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用加熱,控制溫度的方法將沸點較低的物質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原理: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的不同.
分液:概念:溶質在不同的溶劑中分層的現象.原理: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
10. 萃取蒸餾的概述
萃取來蒸餾是在有一種易溶、高自沸點,並且不揮發的組分存在下的蒸餾,而這種溶劑本身並不與混合物中的其他組分形成恆沸物。萃取蒸餾通常用來分離一些具有很低的甚至相等的相對揮發度的物系。由於混合物中兩組分的揮發度接近相等,使到他們在接近相同的溫度下蒸發,而且蒸發的程度也相近,從而使分離變得困難。因此,相對揮發度很低的物系通常很難被簡單的蒸餾過程所分離。
這種蒸餾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溶劑的選擇。溶劑在把兩組分分離開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溶劑時,溶劑需要能顯著改變相對揮發度,否則便會是徒勞的嘗試。同時還要注意溶劑的經濟性(需要使用的量、其本身的價格和其可用性)。還要容易在塔釜中分離開來。並且不能與各組分或混合物發生化學反應;也不能在設備中引起腐蝕。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苯胺或其他合適的替代品作為溶劑,萃取蒸餾苯和環己烷形成的恆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