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OD實驗的稀釋水用蒸餾水還是自來水,還是其他什麼更合適的水
當然是用蒸餾水了,自來水是絕對不可以的。所有化學分析都應該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切記!
2. 含油污泥處理技術
含油污泥處理技術有機械濃縮法、焚燒法、自然沉澱法和物理化學分水—化學固化法。
1、機械濃縮法:
主要靠離心機、板框式壓濾機、干餅過濾器等設備,脫出含油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含水在40%~50%之間。脫水效果好,運行可靠,不受氣候影響,工作周期短,佔地面積少等。缺點是扔產生二次污染。
2、自然沉積法:
主要靠干化床和污泥池,經自然脫水,風干使污泥干化。特點:佔地面積大,周期長,受環境和氣候影響大,工人勞動強度大,工藝簡單。缺點是仍能產生二次污染。
3、焚燒法:
主要靠焚燒爐,將濃縮後的含油污泥中的有害成分,經高溫焚燒掉。特點是:投資比較大,處理能力小,處理成本比較高。優點:處理後的含油污泥不再產生二次污染。
4、物理化學分水—化學固化法:
在離心脫水的基礎上,首先進行化學分水,再利用不同性質的化學葯劑進行物理化學固化。特點是:固化成本較低,便於機械化施工,固化物有一定的機械強度,處理能力大。優點:固化後的污泥不再產生二次污染。
3. 污泥含水率的測定方法是什麼
含水率就是下面TS的測定
TS、VS、SS、VSS的測定
1.總固體、揮發性總固體)的測定
1. 先將洗凈灼內燒至恆重(600℃條容件下大約60min)的坩堝稱重G1;
2. 用量移液管量取10ml污泥,放入坩堝,將坩堝放入105℃的烘箱中烘烤24小時後取出,放在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然後稱重G2;
3. 將坩堝放入600℃的馬弗爐中灼燒2小時,取出後放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後稱重G3;
4. 用G2-G1除以污泥的體積得到污泥的TS;
5. 用G2-G3除以污泥的體積得到污泥的VS。
2.懸浮固體、揮發性懸浮固體的測定
1. 先將洗凈灼燒的坩堝稱重G1;
2. 用移液管取10ml污泥,放入離心管中,放入離心機中以5000rpm離心5分鍾;
3. 倒出上清液,將管中污泥取出放入坩堝,用蒸餾水沖洗,沖洗水倒入坩堝,將坩堝放入105℃的烘箱中烘烤24小時後取出,放在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然後稱重G4;
4. 將坩堝放入600℃的馬弗爐中灼燒2小時,取出後放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後稱重G5;
5. 用G4-G1除以污泥的體積得到污泥的SS;
6. 用G4-G5除以污泥的體積得到污泥的VSS。
4. 做微生物培養實驗什麼時候用自來水什麼時候用蒸餾水
理論上復全都要用蒸餾水,但是制像有些培養基比如LB、肉湯、燕麥片什麼的,因為其中的蛋白腖酵母膏牛肉粉燕麥片等本身成分也不太確定,也只是養一些比較粗糙的微生物比如大腸桿菌黴菌酵母,並且用途也只是做個培養鑒定,這樣就可以用自來水。
但是自來水成分不確定,過兩天水質也不太一樣,所以就算是養大腸桿菌,如果是做代謝實驗等需要分析的實驗,仍然需要用蒸餾水配置培養基。
5. 污泥濃度測定方法是什麼
污泥濃度測定方法如下:
1、將編號濾紙放在水份快速測定儀中,乾燥至恆重。
2、將此濾紙放入布氏漏斗中,用少量蒸餾水潤濕。
3、將沉降後的試樣,倒入漏斗中抽濾。
4、過濾後用少量蒸餾水洗量筒,將洗滌液倒人漏斗中過濾。
5、將抽濾後試樣連同濾紙一起放入水份快速測定儀中,乾燥至恆重。
污泥濃度原理:
即活性污泥法中曝氣區單位體積懸浮混合的干污泥凈重的毫克數,是MBR系統的重要參數,不僅影響有機物的去除能力,還對膜通量產生影響。許多研究都表明污泥濃度與溶解性微生物產物是影響膜通量的重要參數。
儀器:
1、水份快速測定儀。
2、抽濾瓶:1000ml
3、布氏漏斗:30ml
4、量筒:100ml
5、定量濾紙:直徑11cm
6. 為什麼對植物進行無土栽培的過程中不能採用蒸餾水
自然界中的水都不純凈,通常含有鈣、鎂、鐵等多種礦物質,還含有機物、微生物、溶解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等,這些都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而蒸餾水卻不能提供這些。
7. 實驗室養植物必須用蒸餾水嗎
水培的話需要蒸餾水,其他一般不用。
蒸餾水能用來水培植物,需要添加水培營養濃縮液,蒸餾水含氧少,不是沒有,所有植物都可以進行水培培育,當然因為有了水生根才能成為水培植物,水生根與人的肺泡一樣進行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
水培植物是一種方便、干凈且價格便宜的植物,因此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喜愛。水培是採用現代的生物技術,對普通的植物和花卉進一步地進行馴化。我國的水培還處於一個初步的發展階段,我國水培植物的市場正在進一步擴大,必將能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8. 培養土壤微生物用蒸餾水還是生理鹽水
生理鹽水~~~~
9. 活性污泥VSI和VSS的測定方法
SVI測量方法:
取濃度2克TSS/升的污泥懸浮液,均勻混合後置於1000毫升帶刻度的錐形量筒中,經30分鍾沉降後,污泥和上清液出現明顯界面。假定此時的污泥體積為V(毫升),污泥的精確質量為m(克TSS),所以 SVI = V / m (毫升/克TSS)
VSS的測定
儀器和實驗用品
1.定量濾紙
2.馬弗爐
3.烘箱
4.乾燥器,備有以顏色指示的乾燥劑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實驗步驟(括弧內為實際操作)
1.定量濾紙在103-105℃烘乾,乾燥器內冷卻,稱重,反復直至獲得恆重或稱重損失小於前次稱重的4%;重量為m0;(乾燥8小時後放入乾燥器冷卻後稱重為最終值)
2.取4~5g(記為m)污泥樣於離心管中,加蒸餾水至30mL,高速離心10 min後,去除上清液部分,將沉澱傾倒至過濾的濾紙上,並用蒸餾水潤洗離心管後一並倒入濾紙中,過濾完後,放入103-105℃的烘箱中烘乾取出在乾燥器中冷卻至平衡溫度稱重,反復乾燥至恆重或失重小於前次稱重的5%或0.5mg(取較小值),重量為m1;(乾燥8小時後放入乾燥器冷卻後稱重為最終值)SS=(m1- m0)/m
3.將干凈的坩堝放入烘箱中乾燥一小時,取出放在乾燥其中冷卻至平衡溫度,稱重,重量為m2;
4.將2中的濾紙和泥放在3中的坩堝中,然後放入冷的馬弗爐中,加熱到600℃灼燒60分鍾,在乾燥器中冷卻並稱重,m3;(從溫度達到600℃開始計時)
VSS=[( m1+m2- m0)- m3]/m
10. 什麼是污泥克數
污泥指數污泥指數(SVI)全稱污泥容積指數,1克干污泥在濕態時所佔體積的毫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為:
SVI=SV*10/MLSS
SVI剔除了污泥濃度因素的影響,更能反映活性污泥凝聚性和沉降性,一般認為:
當60<SVI<100時,污泥沉降性能好
當100<SVI<200時,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當200<SVI<300時,污泥由膨脹的趨勢
當SVI>300時,污泥已膨脹
污泥指數 - 含義
污泥指數
污泥指數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控制指標。污泥指數(SVI)是指曝氣池出口處混合液經30分鍾靜沉後,1g干污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
污泥指數也是表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和濃縮性能的指標。SVI低時,沉降性能好,但吸附性能差。SVI高時,沉降性能不好,及時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泥水分離,一般認為:
SVI〈100污泥的沉降性能好
100〈SVI〈200污泥的沉降性能一般
SVI〉200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
正常情況下,城市污水SVI值在50~150之間。
污泥指數 - 分類
污泥指數分類
(1)污泥體積指數(SVI)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在靜置30min後,每克是懸浮固體所佔的體積(mL)稱為污泥體積指數(SVI),其值按下式計算:
例如:某曝氣池污泥沉降比SV=30%,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為X=3000mg/l,則
(2)污泥密度指數(SDI)
曝氣池混合液在靜置30min後,含於100mL沉降污泥中的活性污泥懸浮固體的克數,稱為污泥密度指數(SDI),它和SVI的關系為
前例中的SDI=3000/100*30=
污泥指數 - 測定儀器
1.儀器:天平、定量濾紙、烘箱、真空泵、扁嘴無齒鑷子、實驗室其它常用儀器
2.采樣與樣品保存:實驗室樣品採集在干凈的玻璃瓶內,采樣之前用待採的水樣清洗三次,然後採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樣100―200ml,蓋嚴瓶塞。應盡快分析。
3.測定步驟:
(1)濾紙准備:用扁嘴無齒鑷子夾取定量濾紙放於事先恆重的稱量瓶內,移入烘箱中於103―105℃烘乾半小時後取出置於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其重量。反復烘乾、冷卻、稱量,直至兩次稱量的重量差≤0.2mg,記錄(W1)。將恆重的濾紙放在玻璃漏斗內。
(2)試樣測定: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勻的試樣100ml,靜止30分鍾後讀取沉澱後污泥所佔的體積V(ml)。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備好的濾紙進行過濾量筒中的污泥,並用少量蒸餾水沖洗量筒,合並濾液。(為提高過濾速度,應採用真空泵進行抽濾。)將載有污泥的濾紙放在原恆重的稱量瓶里,移入烘箱中於103―105℃下烘2—3小時後移入乾燥器中,使冷卻到室溫,稱其重量。反復烘乾、冷卻、稱量,直至兩次稱量的重量差≤0.4mg為止,記錄(W2)。
儀器
4.注意事項
(1)用真空泵進行抽濾時要嚴格控制泵的抽力,以免濾紙被破壞。
(2)當水樣過濾結束後還要保持慢速抽濾3-5分鍾,把水分充分除去。
(3)用鑷子夾出帶污泥的濾紙,縱向折疊後放到稱量瓶內(泥在下面)。當烘到2小時的時候將濾紙放置的方向進行顛倒(泥在上面),繼續烘烤,這樣有助於水分的蒸發。
污泥指數 - 處理系統
系統
水的污泥指數測定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水處理系統維護管理工具,通過測定原水,砂濾前後,活性碳前後,離子交換前後,精密過濾器前後等取樣點的SDI值,可以有效的監控水處理系統運行,可以判斷各個工藝步驟是否正常。SDI值越低,水越干凈,一般正常的自來水值在6-9之間,如果不好時,可以達到14,那後道的水質自然受影響,後道過濾器的負擔自然加重。在反滲透系統中,前處理裝置中的砂濾後的SDI和FI值正常情況下都應該在5以下,最好控制在3以下,如果高於5,說明要麼砂濾器存在問題或原水水質變差,必須在RO膜前增加精密過濾器幫助降低SDI值。如在活性碳後SDI值高於活性碳前測定值,則活性碳過濾器肯定存在較為嚴重的泄露問題。通過正常工作的SDI(FI)數據積累,可以幫助正確判斷水處理系統不正常時的原因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常,RO系統在進料原水(RO進水)的SDI值小於1的情況下操作數年都無問題;若在原水SDI值小於3情況下操作,則數月無需清洗膜。然而,在原水的SDI值為3–5下操作的系統,則要經常清洗膜,這樣的系統常不能正常操作。SDI值大於5的原水,不能用於RO系統。
污泥指數 - 負荷
入流污水BOD5的量(食料)和活性污泥量(微生物)比值稱為活性污泥的污泥負荷。
污泥負荷對處理效果,污泥增長和需氧量影響很大,必須注意掌握。一般來說,污泥負荷在0.2~0.5kg(BOD5)/kg(MLSS).d之間時,常用值掌握在0.3~0.4kg(BOD5)/kg(MLSS).d左右。調節池污泥負荷的主要手段是控制曝氣池MLSS,增加MLSS可降低污泥負荷,減少MLSS,則提高污泥負荷,增加或減少MLSS一般通過增加或減少排泥來實現。
活性污泥培養可採用階段培養,連續投配污水量隨活性污泥形成數量增加而增加,直到設計流量,一般第一天進滿池水。
悶曝24h後進1/2水量,邊進水邊培養,不排泥,待填料中掛膜良好,活性絮體有10%時,即滿負荷進水。
污泥指數 - 影響
污泥指數
鹽度對污泥指數(SVI)的影響
鹽度影響污泥的沉降性,使SVI變小(圖8)。在運行中未發生污泥膨脹現象。這可能和污泥結構的改變有關。無鹽條件下,絲狀菌交織分布構成骨架,菌膠團附著其上形成絮凝體,重復上述過程形成更大的絮凝體。而隨著鹽度的增加,鏡檢發現絲狀菌的數量逐漸減少幾乎消失。這必將造成污泥構型的改變,從而改變污泥的沉降性能。
結論
(1)隨著鹽度的升高,活性污泥的生長受到影響。其生長曲線的變化表現在:適應期變長;對數增長期的生長速度變慢;減速生長期的歷時變長。
(2)鹽度加強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細胞的溶胞作用。
(3)鹽度降低了有機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可降解程度。使有機物的去除率和降解速率下降。雖然延長曝氣時間可以提高有機物的去除效率,但是超一定時間,隨著曝氣時間的增加有機物去除率的升高緩慢。就經濟考慮,通過延長曝氣時間來提高高鹽有機物去除率的方法不可取。
(4)無機鹽使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加強。隨著鹽度的增加,污泥指數下降。
(5)處理高鹽污水馴化活性污泥是處理系統取得成功的一個必要手段。活性污泥的馴化過程就是使微生物代謝方式逐漸適應高鹽環境,並使耐鹽菌大量繁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