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蒸餾時用的冷凝管會不會因驟冷而炸裂炸裂 高熱水蒸氣,與低溫冷水接觸 為什麼沒有炸裂
因為現在多來數的玻璃儀器都源是用GG-17玻璃材料製成的,冷凝管也不例外,而且冷凝管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耐受驟冷驟熱的問題,發生熱交換的玻璃壁非常薄.
GG-17玻材不同於普通玻材,其中含很多石英成分,耐100℃溫差內的驟冷驟熱.
Ⅱ 蒸餾時如果發現餾出液體在冷凝管中凝固,這時應該__
把冷凝水的速度變慢一點
Ⅲ 為什麼在蒸餾實驗中,要先接通冷凝水,再加熱
先通冷凝水,如果等蒸汽通過冷凝管時才通冷凝水,極易造成冷凝管破裂。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
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
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
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3)蒸餾時如果先撤冷凝管會擴展閱讀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
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
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
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
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Ⅳ 蒸餾時冷凝管什麼時候開
先開冷凝管,因為先開酒精燈蒸汽汽化後就走頂上走了,如果現開冷凝管就可以將蒸汽冷凝下來
Ⅳ 蒸餾時的冷凝管是干什麼用的啊 為啥下進上出 進的是什麼出的是什麼
使蒸餾出來的氣體冷卻,變為液體
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是為了使冷水與熱版水蒸氣的接觸權面積大,接觸時間長。如果冷凝水是從上口進的話,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管壁一下子就流出去了,跟水蒸氣幾乎沒有熱交換;而從下口進的話,冷凝水是慢慢充滿冷凝管的,這樣冷水可以在冷凝管內停留最長的時間,同時冷水和熱氣的熱交換主要是通過冷凝管壁進行,冷凝管中充滿了水,熱交換效率也比較高。
進的出的都是水,
Ⅵ 高中化學:蒸餾時冷凝管中的水如果上進下出為什麼會導致冷凝水不能充滿冷凝管,使之與蒸氣接觸面積小謝
一、空氣排不盡。二、水受重力影響只會在下面一層。所以不會完全充滿冷凝管
Ⅶ 為什麼蒸餾結束後先撤冷凝管,後撤酒精燈
如果先撤酒精燈,燒瓶中的蒸氣(不要的)會繼續順著冷凝管流入錐形瓶中,而先撤內冷凝管的話容燒瓶中的蒸氣就不會因為冷卻水變成液體流入錐形瓶中,這樣就沒有雜質啦。
反正大體就是這個意思,我也表達不太好,希望你能看懂。
Ⅷ 為什麼蒸餾完後要先撤酒精燈再停冷卻水
開始蒸餾時先加熱再開冷凝水,這樣應該沒什麼問題,因為加熱一段時間以內後才能沸騰;在沸騰之前要開容冷凝水就行;蒸餾完畢先撤酒精,再關冷凝水,因為如果先撤酒精燈,燒瓶中的蒸氣(不要的)會繼續順著冷凝管流入錐形瓶中,而先撤冷凝管的話燒瓶中的蒸氣就不會因為冷卻水變成液體流入錐形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