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實際生產中蒸餾法

實際生產中蒸餾法

發布時間:2021-12-31 09:39:09

『壹』 什麼是干餾,蒸餾和分餾 怎麼區別

【干來餾】固體或有機物在隔源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過程。干餾的結果是生成各種氣體、蒸氣以及固體殘渣。氣體與蒸氣的混合物經冷卻後被分成氣體和液體。干餾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包括脫水、熱解、脫氫、熱縮合、加氫、焦化等反應。不同物質的干餾過程雖各有差別,但一般均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脫水分解;②熱解;③縮合和碳化。

【蒸餾】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分餾】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對某一混合物進行加熱,針對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點進行冷卻分離成相對純凈的單一物質過程。

【區別】干餾是化學變化,蒸餾、分餾是物理變化。蒸餾只進行一次汽化和冷凝,一般只分離出一種物質;分餾要連續進行多次汽化和冷凝,分離出多種成分。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貳』 什麼是蒸餾法

簡單的:

海水蒸餾是最簡單的海水淡化方法。取海水放入蒸發皿中加熱,上面防上加上冷凝板,從冷凝板上收集到的就是淡水,而蒸發皿中最後殘留的鹽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哦。

復雜的:

海水淡化
內容:
海水中有大量的鹽。能不能從浩瀚的海洋中去除鹽份,提取出淡水呢?海水淡化是人類追求了幾百年的夢想。早在世界大航海的時代,英國王室就曾懸賞徵求經濟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時至今日,海水淡化的方法雖然有了數百種之多,生產出的淡水也風味各異,但以經濟合算的標准衡量,仍然不盡如人意。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簡單,只要將鹹水中的鹽與淡水分開即可。最簡單的方法,一個是蒸餾法,將水蒸發而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淡水。這個過程與海水逐漸變鹹的過程是類似的,只不過人類要攫取的是淡水。另一個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凍法,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變成固態的冰的同時,鹽被分離了出去。兩種方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病。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在儀器里產生大量的鍋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這是一種很不劃算的方式。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卻味道不佳,難以使用。
1953年,一種新的海水淡化方式問世了,這就是反滲透法。這種方法利用半透膜來達到將淡水與鹽分離的目的。在通常情況下,半透膜允許溶液中的溶劑通過,而不允許溶質透過。由於海水含鹽高,如果用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隔開,淡水會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的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升高,直到一定的高度產生壓力,使淡水不再擴散過來。這個過程是滲透。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要得到淡水,只要對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壓力,就會使海水中的淡水滲透到半透膜外,而鹽卻被膜阻擋在海水中。這就是反滲透法。反滲透法最大的優點
就是節能,生產同等質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僅為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以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將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轉向了反滲透法。
在新興的反滲透法研究方興未艾的時候,古老的蒸餾法也改弦易轍,重新煥發了青春。常識告訴我們,水在常溫常壓下要加熱到100℃才沸騰,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傳統的蒸餾法只考慮了通過升高溫度獲得水蒸氣的方式,耗能甚巨。而新的方法是將氣壓降下來,把經過適當加溫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餾室中,海水中的淡水會在瞬間急速蒸發,全部變成水蒸氣。許多這樣的真空蒸餾室連接起來,就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廠。如果海水淡化工廠與熱電廠建在一起,利用熱電廠的余熱給海水加溫,成本就更低了。
現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大多採用新的蒸餾法。在西亞盛產石油的國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卻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貴的現實,使海水淡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西亞的海岸線上。1983年,西亞第一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在吉達港修建了日產淡水30萬噸的海水淡化廠;在另一個西亞國家科威特,現在每天可以生產淡水100萬噸。波斯灣沿岸地區,有的國家的淡化海水已經佔到了本國淡水使用量的80%—90%。
(可以用反滲透法
如果在溶液一例施加大於滲透壓的壓力,則溶液中的水就會透過半透膜,流向純水一側,溶質則被截留在溶液一側,這種作用稱為反滲透.)

『叄』 什麼叫蒸餾在化工生產中分離什麼樣的混合物蒸餾和精餾的關系是什麼

蒸餾:一種分離液體混合物的方法
英文名稱:distillation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wiki]化工[/wiki]、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wiki]設備[/wiki]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wiki]±[/wiki]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而且可使蒸氣的氣泡不單從燒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著液體的邊沿上升,因而可大大減少過熱的可能.

『肆』 工業生產中用蒸餾法來提高酒精度,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先給含水較多的酒精加熱使它汽化,把蒸氣引出,再

因為酒精沸點低於水的沸點,加熱時,酒精先沸騰,變為酒精蒸氣,酒精蒸氣達到冷凝管液化形成液體酒精,達到提純的目的.
提純跟物質的比熱和密度都沒有關系.
故選D.

『伍』 干餾、蒸餾和分餾怎麼區別

【干餾】固體或有機物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過程。干餾的結果專是生成各種氣體、蒸氣屬以及固體殘渣。氣體與蒸氣的混合物經冷卻後被分成氣體和液體。干餾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包括脫水、熱解、脫氫、熱縮合、加氫、焦化等反應。不同物質的干餾過程雖各有差別,但一般均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脫水分解;②熱解;③縮合和碳化。

【蒸餾】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分餾】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對某一混合物進行加熱,針對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點進行冷卻分離成相對純凈的單一物質過程。

【區別】干餾是化學變化,蒸餾、分餾是物理變化。蒸餾只進行一次汽化和冷凝,一般只分離出一種物質;分餾要連續進行多次汽化和冷凝,分離出多種成分。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陸』 如何生產蒸餾酒酒麴

生料釀酒的優越性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也越來越多。但在眾多的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出酒率高,口感也很好;有的出酒就率低,其口感也差。這是何種原因?筆者認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生料酒麴的質量和工藝操作的關系所致。筆者根據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吸取成功地採用生料釀酒廠家的實際生產經驗,就生料釀酒有關工藝操作中的若干問題歸納總結如下,本文不是按順序地論述生料釀酒的工藝操作,僅是選擇生料釀酒工藝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和生產廠家經常提問的幾個問題加以簡要的敘述,以供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和欲想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在實際生產中參考,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與指正。

一、一般問題

任何釀酒原料採用生料釀酒都應粉碎。粉碎的粒度越細越好,至少其粒度應98%以上通過40目的篩孔。原料粒度小,接觸糖化劑和發酵劑的面積大,更能使其原料能完全徹底地得到糖化和發酵。殘余的澱粉和糖分少,其出酒率就必然增多。

其次、原料的粒度均勻,不能粗的粗,細的細。不然,細的原料先完成發酵而粗的原料仍在繼續發酵,給人們造成都完全發酵的錯覺,致使蒸餾時產生焦鍋、煳鍋和淤鍋的現象。以前說大米不用粉碎,但實踐證明、大米經過粉碎後、其發酵期可以縮短四五天,當然大米不用粉碎也能發酵,但發酵期要比粉碎過的大米延長四五天時間。如果是新鮮的植物、瓜果、蔬菜等作為釀酒原料,應去皮去核打漿後再進行發酵,其發酵用水量可控制在1:1~2之間。

下曲水溫(指原料加入發酵容器的水溫)無論生料和熟料,不能超過36℃。因為下曲後升溫的幅度為5~8℃。品溫超過42℃時,發酵劑就會衰老死亡。這就是為什麼發酵醪液只甜無酒味的原因。下曲量在冬季和夏季應有不同。冬季為0.7-0.8%,夏季為0.5-0.6%。以原料的總量計算。

關於攪拌,攪拌的目的是把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攪拌上來,使之都能接觸到酒麴從而同步地得到完全徹底的發酵。按理、原料在發酵時,尤其是在發酵進入旺盛期時,容器內的所有原料都好像似在煮烯粥那樣翻滾,就等於是在自然攪拌了。但投入原料多,由於原料本身的自重而堆積容器底部。數量少時可「自動」攪拌,如數量過多發酵的力度不夠時,堆積於容器底部的原料即難以接觸到酒麴。因此即應通過人工或機械的方式予以攪拌。在整個發酵期間,攪拌的次數在3-5次即可,即投料時充分攪拌一次,發酵旺盛時充分攪拌一次,原料漂浮於液面時再充分攪拌一次基本可以了。當然在發酵液由渾濁變清和由清變為淡茶色時再拌一次也可以。如上所述在攪拌時,一定要將容器底部的原料攪拌上來。

有人會說,既要求厭氧又要開缸去攪拌,且不自相矛盾嗎?不矛盾。所謂「厭氧」並非絕對的。酒麴內的微生物還是需要一定的氧氣才能繁殖生長,但是所需的氧氣不多。在每次開缸攪拌時所進入發酵容器內的氧氣即能滿足其需求。投料幾十斤者可採用人工攪拌方法,如投料數百斤和上千斤者即應採用機械的方法攪拌,如使用渣漿泵之類的機械。

關於發酵容器,生產規模小者,可採用缸、罐、塑料桶作發酵容器,生產規模大者。可採用水泥池或不銹鋼發酵罐作發酵容器。無論採用何種發酵容器,發酵前都應該洗凈和殺菌消毒,尤其是作過醬菜的壇、罐更應清除其異味。廣東一客戶來信說,蒸出酒有臭味堅持說是酒麴問題,後經調查證明,是其發酵容器剛從醬菜廠買來而且沒有洗干凈所致。

採用水泥池作發酵容器,佔地面積小、容量大、造價低,但水泥池內必須經環氧樹酯處理,否則酒耗增大,而且會把邪雜味帶入酒中,甚至還會縮短水泥池的使用壽命。水泥池內不塗沫環氧樹酯,至少也要貼上瓷磚和玻璃,並用環氧樹酯勾縫。

原料與水的比例,應控制在1:2.5~3,水量多對發酵無什麼影響,水量少則因酒精分子含量高而仰制酵母的生長繁殖。

二、影響出酒率的因素

有人採用生料釀酒出酒率不高或不理想,完全歸罪於生料曲酒。固然,出酒率高低與酒麴的質量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響影出酒的因素還有很多。換句話說,即使酒麴的質量再好,如果有其他不利的因素存在或制約,其出酒率也會受到大大的影響。正確認識和掌握這些影響出酒率的因素,即能使出酒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現將有關影響出酒率的因素重點簡述如下。

1、釀酒原料澱粉和糖份的含量

毫無疑問,釀酒原料的澱粉和糖份含量高者,其出酒率自然就高,例如大米的澱粉含量為74%,玉米的澱粉含量為62%,自然採用大米釀酒,其出酒率當然就比玉米的出酒率高。

但是,大米是粳米還是秈米,玉米是黃玉米還是白玉米;是早稻還是晚稻都有區別,都會影響到出酒率。還有,大米是老米還是新米,是碎米還是顆飽滿者,對出酒率也有一定的影響,更不需說霉的病的原料了。

2、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

釀酒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是指原料內所含的澱粉沒有完全轉化為糖,糖沒完全發酵為酒精,其殘余澱粉、殘余糖還很多。釀酒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有很多因素影響和制約,下面還將論及這里即不多述。

釀酒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不僅直接影響到出酒率,而且在蒸餾時還會造成焦鍋、煳鍋和淤鍋現象,這些現象一旦產生,不僅是出酒率問題而是廢品問題。

3、原料在發酵時由於密封不嚴而產酸

在發酵時由於密封不嚴,外界空氣大量進入發酵容器,同時空氣中的雜菌也隨之進入。尤其是從空氣中進入發酵容器的醋酸菌大量繁殖而造成醪液的酸敗。眾人皆知,發酵醪液的酒精成分即是醋酸菌的營養。醋酸菌吸收酒精營養後大量繁殖從而使酒變為醋。酸敗的發酵醪液不但出酒率不高,而且其酒質也很差。

4、蒸酒設備的影響

傳統的甑桶在蒸餾酒醅時,其酒醅就能起到濃縮酒精的作用,但用於液態醪液的蒸餾卻沒有濃縮酒精的機制,而且對醪液內的酒精成份還不能充分的提取。換句話說,採用傳統的甑桶來蒸餾生料發酵醪液,不僅50度以上的高度酒得酒率不高,酒尾過多過長,而且不能將醪液內的酒精分子提盡而影響出酒率。

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簡陋質劣的所謂「無酒尾」的蒸酒設備,雖然是為適應液態蒸餾而生產,但主要是從「不糊鍋」的角度來考慮設計,雖然醪液不會糊鍋了,但缺乏濃縮酒精的裝置和提盡醪液內酒精分了的裝置。因此,採用這種設備蒸餾液態醪液,不僅高度酒得酒率不多,而且也不能把醪液內的酒精分子提盡而也影響出酒率。

筆者用上述兩種蒸餾設備作過如下試驗:將100斤大米發酵醪液蒸餾出100斤水來,測量其酒度為40度。再蒸餾出100斤水來與前100斤40度酒混合,測其酒度為20度。然而,將這200斤20度酒全部倒入上述甑鍋內去蒸餾出100斤水來。這100斤水的酒度,按理說應該同樣只有40度酒,然而結果是,這第二次蒸餾出來的100斤水的酒度卻有45度!請問:這多出來的5度酒,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筆者認為,這是甑鍋關系。由此可見,選擇好的蒸酒設備能提高出酒率。

5、工藝和機械的損失

釀酒原料在粉碎、發酵、蒸餾和搬運的過程中,必然造成機械的、人工的損失。其損失的大小對出酒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專家計算,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損耗率約為5%左右,如果操作不當和人為的疏忽大意,這種損耗率更高,當然也就體現在出酒率上了。所以,為了保持和提高出酒率,應將釀酒原料的損耗降到最低限度。

6、生料酒麴的質量

毫無疑問,生料酒麴的質量,是出酒率高低的關健。質量好的生料酒麴,能將原料內的澱粉和糖全部發酵為酒精,出酒率自然就高。更深一層次說,質量好的生料酒麴,不僅能水解原料中的支鏈澱粉,還能水解原料中的直鏈澱粉,甚至還能將原料中的纖維素水解並發酵成為酒精。

綜上所述,如果過上述5個影響到出酒率的因素問題都注意到了,而出酒率還是不高或不理想,那就是酒麴的質量問題了。

關於生料酒麴問題,巳有文章專門論及就不在贅述。目前國內的生料酒麴產品與其它商品一樣,魚龍混雜偽劣假冒比比皆是,再加上信息不靈,用戶很難選擇到質量較好的生料酒麴。不過一般說來,正規廠家生產的生料酒麴,其質量肯定要好一些,什麼是正規的產品?根據國家規定有規范的商標標識,有技術執行標准,有生產許可證等等即為正規產品,反之即為假冒偽劣產品。

三、影響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原因

在上節「影響出酒率的因素」里,我們討論了影響出酒率的諸多因素,在這些諸多因素中,除了生料酒麴質量外,其主要和關鍵的因素,就是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這個因素。然而,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討論影響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因素,對成功採用生料釀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生料酒麴的質量

生料酒麴質量的好壞,對原料能否完全徹底發酵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單位研究和生產生料酒麴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雖然其生料酒麴一天比一天有所改進和提高,但至今還不是完美無缺的。因此不敢狂妄地自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

研究表明:酶制劑是採用黃麴黴或是黑麴黴生產;何種霉能水解支鏈澱粉,何種霉能水解直鏈澱粉;酶制劑中採用何種原料作為填充劑;能產酒精的酵母有幾十種,選用何種酵母作為發酵劑;何種元素物質能對發酵起到促酵作用;何種元素物質對發酵產生仰製作用;何種原料加入生料酒麴好,何種原料加入生料酒麴沒有作用等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的發掘、研究。這是生料酒麴研究者和生產者必須解決的課題。

生料酒麴的研究和生產是一門集微生物,發酵工程和釀酒技術於一身的復雜工程,並非如一些「發明者」所說:「是由18種原料泡製而成」,更非是由幾個塑料桶和一把鐵鏟就能生產。由此可見,選擇質量好的生料酒麴是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根本。

2、水質問題

水的酸鹼度(PH值)對原料的完全徹底發酵有重要的影響。不同的酸鹼度(PH值)對其發酵產品都不一樣。例如:黑麴黴在PH2-3時,生成檸檬酸;PH值近中性時生成草酸;酵母在PH5時其產物是酒精,而PH值為8時其產物是甘油。可見,酸鹼度過高過低時,對酒精發酵都產生嚴重的影響。

因為,氫離子濃度(PH值)對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是由於氫離子濃度影響細胞原生質膜的電荷。原生質膜具有膠體性質,在一定的PH值內,原生質膜帶正電荷;而在另一種PH值內則帶負電荷。這種正負電荷的改變,同時又會引起原生質膜對個別離子滲透性的變化,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要求發酵用水第一、要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准,第二、其水的PH值一定調到4-5的范圍。PH值高於5者,要用檸檬酸或醋酸調;PH值低於4者要用鹼性物質調。

3、發酵時間和溫度(指室溫)

v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與時間和溫度直接關系,換句話說,發酵時間長能保證完全徹底發酵;發酵時間短可能不完全徹底發酵。發酵時間長短又與溫度有關系。例如:溫度在20℃以下時,發酵緩慢;在10℃以下時很難發酵,甚至不發酵,微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溫度超過42℃者要降溫,最佳發酵溫度為25-35℃之間,同時要適當延長一點發酵時間,以保證原料的完全徹底發酵。

4、攪拌

攪拌的目的是為了使所有的原料,尤其是使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都能得到完全徹底的發酵,發酵不完全徹底,尤其是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沒有完全徹底發酵,不僅是影響到出酒率,而且蒸餾時還會出現焦鍋、煳鍋和淤鍋,而造成報廢。關於攪拌的次數和攪拌的方法,前面已講過就不在重復。

5、原料粗細度的均勻性

實踐證明,原料的粒度越小越好,越細越好,原料的粒度小,對酒麴內的糖化劑的接觸面積就越大,原料接觸酒麴的面積越大,原料不僅能得到完全徹底的發酵,而且還將大大縮短其發酵時間。同時原料的粒度要求均勻,粗的粗細的細,使其發酵不同步進行同步結束,必然使粒度細者小者先發酵,粒度粗者大者後發酵,給人造成錯覺認為:都完全徹底發酵了。結果蒸餾時不僅出酒率不高,而且不容易造成焦鍋、煳鍋和淤鍋。因此,對原料的粒度要求:第一是大小均勻,第二是越細越好,便於原料的完全徹底發酵。

6、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標志

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可以檢測。即檢測其原料的殘余澱粉,殘余糖在1%以下時,即證明其原料已完全徹底發酵。但是,廣大的中小酒廠不具有這種檢測手段時,則可以用眼直觀其發酵醪液的顏色:凡是發酵醪液的顏色變為淡茶色或啤酒色時,即證明其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了。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發酵醪液的顏色已經變為淡茶色或啤酒色了,但要考慮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了。檢查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的簡便辦法是,首先用母指和食捏其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如果一捏就化無硬芯,即證明已完全徹底發酵。其次是再徹底攪拌一次,如果再攪拌後的一二天內,不是淡茶色和啤酒色者,即證明其原料還沒有完全徹底發酵,至少證明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或者顆粒大者的原料還沒有完全徹底發酵。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進行蒸餾。否則,不僅出酒率不高還會產生焦鍋、煳鍋和淤鍋現象。沒有完全徹底發酵者,就應該繼續進行發酵,直到能達到上述的標准為止。

四、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措施

在採用生料釀酒過程中,由於操作上的關系會產生種種問題,如處置不當即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現例舉幾種情況並加以說明供用戶參考。

1、產酸的原因及其處理措施

發酵醪液產酸和酸敗有多種原因。如發酵溫度過高,發酵時間過長,用曲量過大等等都會導致酸度增加。但是,目前許多採用生料釀酒者所反映的發酵醪液過酸的原因,都是在發酵時由於密封不嚴,漏氣而產生的。如上所述,在發酵時其發酵容器一定要密封,不漏氣,不能讓外界空氣進入參與共酵。發酵醪液過酸必然使出酒率降低。發酵醪液或酒質過酸,只能預防無法調整,唯一的辦法採用二次和多次再蒸餾。

2、苦味的來源及其處理措施

用含單寧成份過高的原料,霉病的原料釀酒,酒有苦味.,發酵時間過長,用曲量過大密封不嚴等,也會使酒產生苦味。但用戶所反映的酒中苦味,多半是由於在蒸酒時採用大火、大氣所產生的。

無論是熟料和生料發酵,在蒸餾時一定要堅持採用「慢火蒸酒,大火追尾」的原則。有的廠家希望一二個小時內把酒蒸完,所以採用大火、大氣,結果把苦味物質蒸餾出來了。因為大部分苦味成份是高沸點物質,蒸餾時溫度過高,壓力過大,把一般情況下蒸不出來的苦味成份也蒸餾出來了。

苦味是酒中必具的,沒有苦味即不是白酒。但苦味在白酒香味中所佔的比量微小,就是說白酒入口後應微有一點苦味,但這種苦味在喉部應很快消失,不能長期停留。如長期停留者即不是好酒。為了避免酒中苦味物質過多,應採取如下的措施:不要用霉病腐敗的原料釀酒;要控制酒麴的用量,發酵時要密封不漏氣;控制發酵溫度不能過高;尤其在蒸餾時不能採用大火、大氣等等。

蒸餾出來的酒有苦味者,可採用如下措施處理:苦味不嚴重者,經過一段時間(30-60天)的存放苦味自然消失;採用勾調方法處理,即用酸味劑(如檸檬酸)和甜味劑(如蛋白糖)勾調,雖然不能消除苦味但能掩蓋苦味,而且會使酒的口感更好;如採用上述兩種方法,其苦味仍然突出者即可採用重新蒸餾的方法。重新蒸餾當然要用小火,否則苦味仍然被再次蒸餾出來。

3、酒味淡薄及其處理措施:

生料白酒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弱點是:酒質純和、不燥辣。城市人很歡迎,但農村和山區的人則認為「酒度不夠」,用酒表測量,明明有50度他說只有30多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料內的酸味不夠,因此顯得水味重,後味差。酸是一種呈香物質,酒中酸味不夠,很多芳香物質都難以表現出來。正如味精一樣,如菜和湯里沒有鹽和鹽不夠的情況一樣,即使加入再多的味精,也不能使菜和湯鮮甜。

實踐經驗證明,在生料酒中適當地加入一些乙酸或檸檬酸,即能消除其淡水味,而且會使酒味更趨於芳香和豐滿。如果還需要使酒味增加燥辣感,再適當微量地加入一些「乙縮醛」或市售的「增度劑」即能滿足。

在加入上述物質時,要多作幾次小試驗,便於找到最佳的量比關系。

4、發酵醪液不發酵的原因及其措施

有人反應,原料投入後幾十天者不見動靜,這是什麼原因呢?一是發酵溫度過低。如上所述,發酵溫度低於10℃以下時很難發酵甚至是不發酵。因為在這個溫度條件下,生料酒麴內的微生物處於冬眠狀態,不會生長繁殖,當然不能發酵。二是投料時,發酵容器內的料溫超過36℃下酒麴。應該知道,下,工後溫度要增加5-8℃。品溫超過42℃時,酒麴內的發酵劑(酵母)即會因溫度高而衰老或死亡,因此也不發酵。品嘗其發酵醪液時,有甜味而無酒味。

由此可見,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原料長期不能發酵。蒸餾長期不能發酵的醪液,酒內還帶有一種臭味。

長期不能發酵者的挽救措施如下:溫度過低不能發酵者,即時採取升溫措施,使溫度達到20℃以上時,醪液即開始發酵。溫度高而不能發酵者,重新再加入生料酒麴或加入原料總量的0.3%左右的糖化酶和0.2%左右的活性乾酵母,即能使之重新發酵。

5、改變香型的方法

採用生料酒麴,以大米原料者,釀制出來的酒是米香型的;以玉米、高梁為原料者,釀制出來的酒是清香型的。若要以大米、玉米、高梁及其它原料、配製出濃香型,醬香型者,則在發酵時或蒸餾時加入所需的香型的主體香味成份即可。

例如:需發濃香型者,在發酵時加入「已酸菌液」共同發酵,或者有蒸餾時加入單體香料「已酸已酯」或是復合香料「大麴香精」0.5-0.8%即可。

實驗證明,在發酵或蒸餾時加入香料共同發酵或共同蒸餾,比在成品酒內加入香料更醇和,不會有爆香和脂肪臭昧。

『柒』 反應蒸餾技術及反應蒸餾技術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

E1, E2, E3, E4—換熱器F1, F2, F3—閃蒸罐EX1—膨脹裝置T1—精餾塔R1—反應罐FEED1—初始混合氣體
FEED2—苯PRODUCT1—主要產品甲烷PRODUCT2—主要產品枯烯BOTTOMS—尾氣
罐中出來的上部氣體S10中主要為甲烷、乙烷
和未反應完全的丙烯, 進一步冷凝後作兩相分
離, 氣體尾氣BOTTOMS 中主要為乙烷和丙
烷, 液體S12中含有丙烯迴流進入反應罐。
2熱力學方法的選擇
在化工流程模擬軟體PRO / II中, 需要通
過不多的已知物性數據對物系的熱力學性質和
傳遞性質進行估算, 估算的准確與否將直接影
響模擬結果的准確性。選擇適當的物性方法經
常是決定模擬結果的精確度的關鍵步驟, 選用
不恰當的物性方法將得到錯誤的計算結果。對
於絕大多數煉油和石化裝置, 所處理的物系均
為烴類系統和石油餾分, 其中可能含有一些非
烴氣體, 如氫氣、空氣、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硫化氫等。這些都可以認為是非極性物
質。對於非極性物質, 可以選用狀態方程來計
算熱力學性質。迄今為止, 文獻上發表的狀態
方程已上百個, 但是經常使用的方程只有十來
個, 而最重要、最符合本模型的僅僅2~3個。
現選用不同的熱力學方法進行估算。
211Soave - Redliofi - Kwong狀態方程( SRK
方程)
該方程是Georgi Soave在1972年發表的,
其計算公式如下:
P =
RT
V - b
-
a ( T)
V (V + b)
式中b = Σi
xi bi
bi = 0108664RTci /Pci
Tci、Pci ———成分i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

a ( T) = Σi
Σj
XiXj ( ai aj ) 1 /2 (1 - Kij )
ai = aciαi
aci = 0142747 (RTci ) 2 /Pci
αi
015 = 1 +mi (1 - Tci
015 )
mi = 01480 + 11574ωi - 01176ωi
2
ωi ———成分i的離心因子
Kij ———成分i和j的二元交互作用參數
希臘字母α的導入是為了改善純組分蒸
汽壓力的預測, 而聯合公式通過Kij的導入來
計算a ( T)是為了改善混合物的壓力預測。使
28 化工流程模擬在蒸餾與反應流程中的應用
用Soave公式預測混合物包括兩個步驟: 第
一, 這個組分的偏心因子ωi 對每個組分都是
已調諧的, 這樣組分的蒸汽壓力可以精確預
測; 第二, 字母Kij是組分i和j的二元交互系
統的實驗數據所確定的, 以便相平衡能夠匹
配。輸入各單元參數和原工藝條件後運算結果
見表1。
表1 選用SRK方程模擬運算後結果
流體名稱FEED1 FEED2 PRODUCT1 PRODUCT2 BOTTOMS
流量
kmol·h - 1 1300197 350 759104 403132 172147
成分
甲烷01576 01000 01986 01000 01005
乙烷01077 01000 01011 01026 01535
丙烷01057 01000 01000 01057 01293
丁烷01009 01000 01000 01015 01030
丙烯01281 01000 01003 01034 01136
枯烯01000 01000 01000 01784 8107 ×10 - 6
苯01000 11000 01000 01840 01001
212Peng - Robinson狀態方程( PR方程)
該方程於1976 年由Peng和Robinson 提
出, 這是另一個立方型狀態方程:
P =
RT
V - b
-
a ( T)
V (V + b)
式中b = Σi
xi bi
bi = 0107780RTci /Pci
Tci、Pci ———成分i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

a ( T) = Σi
Σj
XiXj ( ai aj ) 1 /2 (1 - Kij )
ai = ac iαi
aci = 0145724 (RTci ) 2 /Pci
αi
015 = 1 + ni (1 - Tci
015 )
ni = 01480 + 11574ωi - 01176ωi
2
ωi ———成分i的離心因子
Kij ———成分i和j的二元交互作用參數
代入與SRK方程相同的數據運算模型, 結果
見表2。
表2 選用PR方程模擬運算後結果
流體名稱FEED1 FEED2 PRODUCT1 PRODUCT2 BOTTOMS
流量
kmol·h - 1 1300197 350 749125 405101 170155
成分
甲烷01576 01000 01982 01000 01005
乙烷01077 01000 01013 01028 01478
丙烷01057 01000 01000 01059 01292
丁烷01009 01000 01000 01015 01029
丙烯01281 01000 01005 01035 01195
枯烯01000 01000 01000 01780 915 ×10 - 6
苯01000 11000 01000 01830 01001
213Benedict - Webb - Rubin - Starling狀態方
程(BWRS方程)
該方程於1973年由Starling提出, 計算公
式為:
P =ρRT + (B0 RT -
A0 C0
T2 -
E0
T4 )ρ2
+ ( bRT - a -
d
T
)ρ3 +α( a +
d
T
)ρ6
+
cρ3
T2 (1 + rρ2 ) exp ( - rρ2 )
對此方程進行運算, 所得結果為模型運行錯
誤。
根據兩種方法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的比
較, SRK熱力學方法比PR熱力學方法在本模
型中更接近實際, 故優先選用。
3工藝優化
運用化工流程模擬軟體可以很方便地修改
工藝參數, 從而得出更好的工藝。
311改變S4的進料位置
S4為初始混合流體冷凝閃蒸後的液態混
合物, 改變其進入蒸餾塔塔板的位置, 綜合比
較各產品和剩餘氣體的流量、濃度, 從而得到
最佳進料點。模擬運算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 根據產品甲烷的濃度和
尾氣枯烯的含量對比, 物料S4的最佳進料位
置為蒸餾塔塔板的第4層。
312改變蒸氨後換熱器E3、E4的換熱溫度
換熱器E3、E4的換熱溫度改變後, 產品
《化工裝備技術》第28卷第4期2007年29
表3 選用PR方程模擬運算後結果
進料塔
板位置
甲烷流量
kmol·h - 1
甲烷
濃度
%
枯烯流量
kmol·h - 1
枯烯
濃度
%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第1層74813022 98153 31519965 77178 810865
第2層74813057 98155 31611300 78138 810683
第3層74813071 98157 31611293 78138 810557
第4層74813073 98157 31611291 78138 810547
第5層74813075 98156 31611290 78137 810551
第6層74813074 98156 31611289 78137 810556
第7層74813072 98155 31611287 78137 810552
和尾氣中枯烯的流量和濃度及迴流進入反應罐
的迴流流量也相應改變, 運算後結果見表4、
表5, 綜合比較可得最佳溫度控制點。
表4 換熱器E3換熱溫度的改變
溫度

產品枯烯
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S12迴流
流量
kmol·h - 1
35 31611291 78138 17212960 810547 714290
40 31614791 79147 17710329 810236 1014540
45 31618976 80147 18019907 810753 1413566
50 31714018 81139 18413300 811881 1913543
55 31719984 82104 18710697 813625 2516565
60 31813206 82155 18912116 816035 3814790
從表4可以看出, 隨著換熱器E3換熱溫
度的升高, 產品枯烯的產量和濃度增加, 尾氣
中枯烯的濃度也升高, 但變化不是很大, 只是
迴流流量增加較快, 選擇換熱溫度為50℃。
表5 換熱器E4換熱溫度的改變
溫度

產品枯烯
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S12迴流
流量
kmol·h - 1
- 25 31714018 81139 18413300 811881 1913543
- 28 31716092 81119 18218178 410633 3415521
- 29 31717248 81108 18119248 310836 4416888
- 30 31718947 80194 18017796 212878 6011557
- 31 31811412 80177 17911549 116735 8319138
- 32 31815234 80158 17619915 112163 12117759
分析表5的數據可以得到, 溫度越高, 雖
然產品中枯烯的濃度越高, 但尾氣中枯烯的含
量也越高, 當溫度過低時, 在產品濃度降低的
同時, 迴流量也加大了, 迴流管線的負荷也就
較大。所以綜合考慮, 選擇換熱器E4的冷卻
出口溫度為- 30℃。
313調節苯的加入量
根據蒸餾後塔底流體的丙烯含量, 再考慮
迴流流體中的丙烯及苯的含量, 調節苯的加入
量。
從表6可以看出, 隨著原料苯的增多, 產
品丙烯的產量有所提高, 其濃度變化不大, 尾
氣中丙烯的含量也增加了。根據表6數據, 苯
的加入量控制在365kmol/h左右為最好。
表6 調節苯的加入量
苯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S6迴流
流量
kmol·h - 1
350 31718947 80194 18017796 212878 6011557
360 32616796 81109 17119535 215423 4910288
365 33110751 81117 16715021 216837 4411746
370 33514825 81125 16311646 218253 3919938
380 34413002 81143 15414345 311396 3216252
390 35311362 81161 14518579 314811 2616930
314優化前後數據對比
比較優化前後產品的流量和濃度, 以及尾
氣中有毒氣體枯烯的含量, 從表7 中可以看
出, 優化後產品中枯烯的濃度得到提高, 尾氣
中枯烯的含量也降低到規定的標准之下。
表7 優化前後數據比較
甲烷流量
kmol·h - 1
甲烷
濃度
%
枯烯流量
kmol·h - 1
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中
枯烯含量
×10 - 6
優化

74813057 98155 31611300 78138 17214739 810683
優化

74813073 98157 33110751 81117 16715021 216837
4結束語
(1 ) 選擇了最符合本模型的熱力學方
法, 對工藝流程進行了優化。
(2) 提高了產品的濃度和流量, 尾氣中
枯烯的含量也控制在規定范圍以內。
(3) 為工藝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實際生
產中還可以通過調節換熱器(E3、E4)的換熱溫

『捌』 蒸餾方法在生產和科學方面的運用都有什麼

一種分離液體混合物的方法
英文名稱:distillation
一、蒸餾的定義
指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回組分答揮發性的差異而將組分分離的傳質過程。將液體沸騰產生的蒸氣導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蒸餾是分離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二、蒸餾的特點
1、通過蒸餾操作,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產品,而吸收和萃取還需要如其它組分。
2、蒸餾分離應用較廣泛,歷史悠久。
3、能耗大,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相或液相。
蒸餾三、蒸餾的分類
1、按方式分:簡單蒸餾、平衡蒸餾、精餾、特殊精餾
2、按操作壓強分:常壓、加壓、減壓
3、按混合物中組分:雙組分蒸餾、多組分蒸餾
4、按操作方式分:間歇蒸餾、連續蒸餾
四,蒸餾的主要儀器: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錐形瓶,橡膠塞

『玖』 工業生產中用蒸餾法來提高酒精度,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麼

酒精沸來點是75度,水的沸點是源100度。當溫度在80度的時候水還沒有沸騰,但是酒精已經變成蒸汽了,這個蒸汽是100%的酒精原液,純度最高。這些蒸汽碰上冷凝管又從氣態變成液態,就是變成高純度的酒精溶液了。這個溶液會和空氣中的水分結合,所以100%純度酒精溶液是不存在的,最多隻能達到99.9%的純度。

閱讀全文

與實際生產中蒸餾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核反應堆浪廢水嗎 瀏覽:496
工廠污水接入城市管網 瀏覽:31
柔性樹脂板廢料現市場價格 瀏覽:976
超濾為什麼要加氧化劑 瀏覽:485
試驗廢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瀏覽:786
廢水夾 瀏覽:743
凈水機濾芯晶元怎麼拆 瀏覽:714
山東平邑縣污水處理廠 瀏覽:550
edi超純水指什麼 瀏覽:787
補辦環評實測廢水超標 瀏覽:856
醫院用的飲水機是什麼 瀏覽:442
凈水機出來的水多少度為標准 瀏覽:38
污水井在房屋後正中心 瀏覽:923
污水處理廠單位職責 瀏覽:559
海水淡化膜與反滲透膜區別 瀏覽:861
孟津馬屯污水處理廠 瀏覽:950
廣東省工業廢水排放標准cod 瀏覽:227
粗蛋白加鹼蒸餾為什麼變成黑色 瀏覽:397
潔凈廢水的來源是一般如何處理 瀏覽:63
污水中加了聚丙烯醯胺後怎麼處理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