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液態蒸餾是不是把發酵好的糧食和水倒入蒸餾器里
基本上是的。
以酒精發酵後的蒸餾為例。在工業上,澱粉質物質(一般就是各種糧食版)粉碎後加水,加權熱蒸煮,這個步驟叫糊化。然後冷卻後加入糖化劑和培養好的酵母菌,就進入發酵階段了。
發酵完成後,把液體的發酵物料用泵打到蒸餾塔的裡面,塔裡面有一層一層的帶孔的塔板,塔的底部通往高溫蒸汽通過塔板上的孔向上涌,物料通過小孔向下流,在逆向流動中,蒸汽中的熱量加熱物料,讓其中的酒精等揮發性物質隨蒸汽向上涌,因為越向上,塔板上的溫度就越低,各種不同沸點的物質就被一層層地分離開來。
不同沸點的物質會集中在某一溫度區間的幾塊塔塊上,把它們引出來,就完成了蒸餾。在不同高度(代表不同溫度區間)的塔板上引出的液體,其成分也是不同的。由於在常壓下,酒精與水的共沸點是78.15℃,共沸組成為4.43%的水和95.57%的酒精(乙醇),所以在溫度為78度左右的塔板上引出的液體,就是純度為95.5%左右的酒精了。
除了常壓蒸餾外,根據需要蒸餾的物質的性質,還有加壓蒸餾、減壓蒸餾等。蒸餾塔的形式也有不同。
B. 酒精泡糧食後再蒸餾可以嗎
酒精泡糧食後能進行蒸餾,但做出來的不等於糧食酒。
1、糧食酒需要通過專門的糧食發酵過程,而不是用酒精浸泡,二者的成分,口感,香味都不相同。
2、自己調酒時,無論如何都不能使用工業酒精,因為工業酒精含有甲醇,甲醇有劇毒,飲用少量就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
3、必須使用酒精的話,一定要用食用酒精。
C. 怎樣做蒸餾酒
步驟如下:
1.製作「酒飯」。用糧食(個人理解像是糯米大米小麥等都可以)做蒸飯。由於普通電飯鍋受熱不均,可改用微波爐蒸飯(按1:0.5的比例加礦泉水,一般來說超過米1厘米就可以)。
2.拌曲。等飯晾到30度左右時拌入酒麴,放入木盤或其它敞口式的瓦罐中,用棉布或紗布蓋上(避免污染又防止積水)。酒麴主要使用主黃酒麴或本地土製的小曲,或者安琪酒麴也可以。(各自特點見小貼士)
3.發酵。拌曲後一天左右(寒冷天氣要2天),酒飯已進入糖化高峰,將酒飯倒入發酵罐,我用的是本地土製的瓦罐,土得不能再土了,蓋子用的是瓷碗包紗布,但很便宜,幾塊錢一個(7.5升),還有15升和25升的。
4.按1斤米加2斤礦泉水(自來水或白開水也可以,只是質量差點),然後蓋上「碗蓋」,進入主發酵過程。放置約3周左右。可以包上棉被,呵呵。
5.蒸餾。蒸餾採取液態法蒸餾,將發酵料過濾,壓榨。
6.放入專門的微型蒸餾器(它的學名叫微型釀酒器)中,進行蒸餾。加熱設備是電磁爐,蒸餾時先用大火燒開,沸騰後改用中火,很快酒就源源不斷蒸出來了。
7.一次蒸餾結束後,測量酒精度和量,計算擬取酒量和酒度,進行二次蒸餾,掐頭去尾,中段酒即為成品酒,等酒完全自然冷卻後測量酒度,存玻璃瓶或其它容器中,標明原料、生產日期及酒度。我用的是這個(3.5升),雖然土一點,但非常符合本人的古典審美觀,而且酒可以透過瓦罐的微孔與外界進行呼吸,對酒大大的好!
D. 蒸餾白酒時,發酵的糧食的放置方法!
糧食在上,水在下,蒸汽慢慢上升通過發酵好的糧食,把酒帶出來。這屬於固態蒸餾,比液態蒸餾出的酒質要好。
E. 純糧白酒第一次蒸餾後要再第二次蒸餾是和糧一起發酵還是等蒸餾時再倒進去一起蒸餾。
你描述的是兩種工藝。
一個是清蒸清入,一個是清蒸混入。其實還有一個工藝就是混蒸回混入。你怎答么樣操作都可以。
F. 生糧食和熟糧食,如何釀酒發酵
做白酒需要把糧食蒸熟,再加入曲料發酵成糟培,經蒸餾後成酒。蒸熟糧食是為了便於糖化發酵,產出的酒味口感更好。不蒸熟的糧食也可以發酵成酒,那就是生料酒,但味道不是太好。生料酒和熟料酒的用曲沒有很大的區別,都是利用曲中的霉系起作用。
G. 糧食怎麼釀酒啊
釀酒多以含澱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為:
用米麴黴、黑麴黴、黃麴黴等將澱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7)發酵好的糧食怎樣蒸餾擴展閱讀:
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據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釀酒器具表明: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存在釀酒這一行業,而釀酒之起源還在此之前。
遠古時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後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H. 純糧白酒第一次蒸餾後,再第二次蒸餾是和糧一起發酵還是等蒸餾時再倒進去一起蒸餾
你描述的是兩種工藝。
一個是清蒸清入,一個是清蒸混版入。其實還有一個工藝就是混蒸混入。權你怎麼樣操作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