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神們4格的過濾桶放什麼濾材
第1格過濾棉/生化棉 ,將大的東西過濾。第2格活性炭, 將小的東西吸附。第3格陶瓷環 , 然後進行硝化。第4格火山石 ,調整酸鹼度。
一般過濾系統總體原則是:先物理,在生化。
也就是過濾系統安裝水流的過程應該是過濾棉-生化棉-活性炭(吸氨石)-陶瓷環(火山岩)。
不放過濾凈水養,沒事照照鏡子或者兩條魚對對,叫它們興奮興奮最好
濾料的話,可以看下石榴石濾料,它的比重大、硬度大、韌性好、耐磨、耐酸鹼、孔隙率適中,在污水處理領域被廣泛用作高密度濾料(重介質濾料);以RZG石榴石濾料為例,莫氏硬度是7.5~8.0,比磁鐵礦濾料(5.5~6.5)和鈦鐵礦濾料(5.0~6.0)都高,幾乎不溶於酸鹼,所以使用壽命明顯更長一些。形狀常見為菱形12面體或四角38面晶體,多面體特點能夠保證不同顆粒之間,比其他濾料普通圓形或者橢圓形的顆粒之間,能產生更適合的空隙,可起到更好的過濾效果。
一般來說,按照水流的順序(一定是水流的順序,不一定是上下):過濾棉、生化棉、玻璃環。
如果有前置桶的話,就可以省去過濾棉,只放後兩者——只做生化過濾,物理過濾交給前置。
如果養一些特殊的魚,玻璃環可以用好的生化棉代替,因為玻璃環對水質有一些影響,會讓水變硬。
濾材擺放遵循先物理後生化的原則,按水流方向,第一簡歷格上層放白棉,下層生化棉,後面的幾格按最大量放滿細菌屋、陶瓷環等濾材,最後在鋪上一層生化棉。這些只是建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
菜籃子做純物理,過濾僅需用白棉,裝滿為止。但如福版所說,將菜籃子改造成前置則好處多多,因白棉在前,一是減輕了後續生化過濾所受的垃圾干擾,二是白棉所濾物是後續硝化菌的好食物;三是便於日常管理,洗棉洗一半,未洗一半放上面......我當年走的正是此路:上置兩大黑色塑料盒並串連,前物理,後生化,30w泵將水引上入第一盒.......
這東西放什麼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陸猛。淡水海水不一樣。冷水熱帶也不一樣。非洲南美還不一樣。
底濾缸濾材的擺放順序【以三格底濾槽為例】第一格(進水格),從上至下依次是:濾棉—生化棉—生化早咐橋球(也可以放在溢流區)—菌屋—藤面。第二格全部放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