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垢中有氫氧化鎂沒有碳酸鎂的原因 是 什麼
容度抄積小並不一定溶解度小,只有在化合價相同的化合物中容度積的大小與溶解度的大小是一致的。下面舉幾個例子。Mg(OH)2 Ksp=c(Ma2+)*c(OH-)^2, 假如溶液中無其他離子干擾,那麼氫氧化鎂飽和時溶液濃度Ksp^1/3,(不好打,你將就著看),那麼碳酸鎂呢,你寫出公式,碳酸鎂飽和時溶液濃度Ksp^1/2,由此可見,這兩者不一致,比如磷酸鈣容度積很小,但是磷酸鈣在水中還有一定的溶解度的。那麼如何判斷沉澱轉化呢,判斷條件就是代入容度積的計算公式跟容度積比較就成了。碳酸鎂溶液中,鎂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濃度計算一下,判斷能不能轉化就可以了,這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通過容度積的數值和溶解度來判斷沉澱是否轉化,是不嚴謹的。
『貳』 下列對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而不是碳酸鎂的原因解釋正確的是
B.氫氧化鎂的Ksp小於碳酸鎂的Ksp,且在水中發生了沉澱的轉化.
碳酸鎂的溶度積:3.5*10^-8
氫氧化鎂的溶度積:1.8*10^-11
『叄』 水垢中的氫氧化鎂是怎麼產生的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碳酸鈣是由於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產生的,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鎂受熱分解產生碳酸鎂,碳酸鎂水解使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大於氫離子濃度,鎂離子與氫氧根結合成的氫氧化鎂容度積比碳酸鎂的容度積小,故碳酸鎂轉化成了氫氧化鎂.
『肆』 水垢中有氫氧化鎂沒有碳酸鎂的原因 是 什麼
因為氫氧化鎂的溶解度比碳酸鎂低。如果有碳酸鎂出現,那麼就會和水反應生成更難溶解的氫氧化鎂。
『伍』 判斷,開水壺里的水垢氫氧化鎂是不是鹼
燒水壺里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鎂等碳酸鹽,不是氫氧化鎂。
『陸』 通過計算說明鍋爐水垢中存在氫氧化鎂而不是碳酸鎂
收集水垢,烘乾,
方法一:稱量質量為m克,加熱至350
℃,保溫10
min,真空冷卻,稱量質量為m1克,若m>m1,說明水垢是氫氧化鎂而不是碳酸鎂,這是因為氫氧化鎂在350℃就分解為氧化鎂和水了,失去了水,固體質量減輕了;而碳酸鎂在700℃以上才開始分解。
方法二:放入試管,稱量總質量為M克,加入1mol/L的鹽酸(或稀硫酸)溶液n克,充分反應,再稱量總質量為M1,若M=M1,則說明水垢為氫氧化鎂,因為若為碳酸鎂,會有二氧化碳放出,體系總質量減少。
『柒』 水垢的成分為什麼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水中含有鈣、鎂離子以及碳酸根、碳酸氫根、硫酸根等。當水達到一定溫度,其中的鈣版、鎂離子權與酸根結合,生成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鈣等析出沉澱,從而形成水垢。
一般水中含鈣離子較多,故水垢的主要成分一般為鈣鹽。
成分:碳酸鈣(鎂)。水中含碳酸氫鈣(鎂),這些都是可溶的,水煮沸後,二者分解為碳酸鹽沉澱 。
Ca(HCO3)2====CaCO3(沉澱)+CO2↑+H2O
由於氫氧化鎂比碳酸鎂更難溶,因此生成的碳酸鎂可轉化為氫氧化鎂。
MgCO3+H20=====Mg(OH)2(沉澱)+CO2↑
『捌』 為什麼在水垢中鎂主要以氫氧化鎂沉澱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碳酸鎂沉澱的形式存在,用濃度積解釋,
論沉澱,已知碳酸鎂是微溶於水的,Mg(OH)2的濃度積遠小於MgCO3,所以Mg(OH)2的沉澱形式更穩定,不容易被水分子水合電離
『玖』 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有氫氧化鎂嗎
天然復水中一般都含有制少量的鈣離子和鎂離子,還含有少量碳酸氫根離子。將天然的水加熱煮沸,由於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熱分解溫度低於100攝氏度,碳酸氫鈣會分解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氫鎂也會分解成碳酸鎂、二氧化碳和水。但是,長時間煮沸,碳酸鎂會跟水反應,部分或全部轉化成氫氧化鎂。這是因為,氫氧化鎂比碳酸鎂的溶解度更小,不斷加熱,生成更難溶的氫氧化鎂,有利於碳酸鎂的水解。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都是溶解度很小的物質,會從水中析出,形成沉澱。形成的沉澱通常帶有部分結晶水,還含有少量其他金屬離子。綜上所述,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還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