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酒瓶上酒精度標識前的C標志是什麼意思啊
酒的度數表示酒中含乙醇的體積百分比,通常是以20℃時的體積比表示的,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20℃)。
酒精度單位:(V/V),百分之七的意思是100體積單位的酒中含有7體積單位的乙醇。例如100升酒中含有7升的乙醇。
一般是以容量來計算,故在酒精濃度後,會加上「Vol」以示與重量計算之區分。
問題補充:你看看參考資料網路有說明!
酒精度表示法及換算
表示酒精含量也可以用重量比,重量比和體積比可以互相換算。
目前,國際上酒度表示法有三種:
第一種:標准酒度(Alcohol% by volume)。標准酒度是法國著名化學家蓋.呂薩克(Gay.Lusaka)發明的。它是指在20℃條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這種表示法比較容易理解,因而使用較為廣泛。標准酒度又稱為蓋.呂薩克酒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此法,或用縮寫GL表示;
第二種;英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VK)。英制酒度是18世紀由英國人克拉克(Clark)創造的一種酒度計算方法;
第三種:美製酒度(Degrees of proof US)。美製酒度用酒精純度(Proof)表示,一個酒精純度相當於0.5%的酒精含量。
英制酒度和美製酒度的發明都早於標准酒度的出現,它們都用酒精純度「proof」來表示。但三種酒度之間可以進行換算。因此,如果知道英制酒度,想算出它的美製酒度或標准酒度,只要有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來:
標准酒度x1.75=英制酒度
標准酒度x2=美製酒度
英制酒度x8/7=美製酒度
歐式百分比法〔酒精度百分比法〕:歐洲、日本等國,是以百分比或度來表示,如威士忌一般為40%Vol或43%Vol,白蘭地為40%Vol,葡萄酒為12%~12.5%Vol。
美式proof 法:美國、加拿大是用proof 來表示。proof 之值等於百分比之兩倍,如80proof=40%。[編輯本段]酒精度的測定
一、密度瓶法
1.原理
以蒸餾法去除樣品中的不揮性物質,用密度瓶法測出試樣(酒精水溶液)20℃時的密度,查表求得在20℃時乙醇含量的體積分數,即為酒精度。
2.儀器
2.1 全玻璃蒸餾器:500mL。
2.2 恆溫水浴:控溫精度±0.1℃。
2.3 附溫度計密度瓶:25mL或50mL。
3.試樣液的制備
用一乾燥、潔凈的100mL容量瓶,准確量取樣品(液溫20℃)100mL於500mL蒸餾瓶中,用50mL水分三次沖洗容量瓶,洗液並入蒸餾瓶中,加幾顆沸石或玻璃珠,連接蛇形冷卻管,以取樣用的原容量瓶作接收器(外加冰浴),開啟冷卻水(冷卻水溫度宜低於15℃),緩慢加熱蒸餾(沸騰後的蒸餾時間應控制在30min-40min內完成),收集餾出液,當接近刻度時,取下容量瓶,蓋塞,於20℃水浴中保溫30min,再補加水至刻度,混勻,備用。
4.分析步聚
將密度瓶洗凈,反復烘乾、稱量,直至恆重(m)。
取下帶溫度計的瓶塞,將煮沸冷卻至15℃的水注滿已恆重的密度瓶中,插上帶溫度計的瓶塞(瓶中不得有氣泡),立即浸入20.0℃±0.1℃恆溫水浴中,待內容物溫度達20℃,並保持20min不變後,用濾紙快速吸去溢出側管的液體,立即蓋好側支上的小罩,取出密度瓶,用濾紙擦乾瓶外壁上的水液,立即稱量(m1)。
將水倒出,先用無水乙醇,再用乙醚沖洗密度瓶,吹乾(或於烘箱中烘乾),用試樣液反復沖洗密度瓶3至5次,然後裝滿。重復上述操作,稱量(m2)。
5.結果計算
試樣液(20℃)的相對密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
——試樣液(20℃)的相對密度;
m2——密度瓶和試樣液的質量,單位為g ;
m ——密度瓶的質量,單位為g ;
m1——密度瓶和水的質量,單位為g 。
根據試樣的相對密度,查表求得20℃時樣品的酒精度。
所得結果表示至一位小數。
6.精密度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應超過平均值的0.5%。
二、酒精計法
1.原理
用精密酒精計讀取酒精體積分數示值,查表進行溫度校正,求得在20℃時乙醇含量的體積分數,即為酒精度。
2.儀器
精密酒精計:分度值為0.1%vol。
3.分析步驟
將試樣液(密度瓶法制備)注入潔凈、乾燥的量筒中,靜置數分鍾,待酒中氣泡消失後,放入潔凈、擦乾的酒精計,再輕輕按一下,不應接觸量筒壁,同時插入溫度計,平衡約5min,水平觀測,讀取與彎月面相切處的刻度示值,同時記錄溫度。根據測得的酒精計示值和溫度,查表,換算為20℃時樣品的酒精度。
所得結果應表示至一位小數。
4.精密度
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應超過平均值的0.5%。
三、新標准與原標準的主要變化
1.新標准中仲裁法的名稱由原標准中的比重瓶法改為密度瓶法。
2.新標准增加了冷卻水的溫度,宜低於15℃。
3.新標准增加了沸騰後的蒸餾時間,應控制在30min-40min內完成。
4.新標准中規定測定的平行誤差不得超過平均值的0.5%,原標准中規定測定的平行誤差不得超過0.2%(V/V)。
四、討論
1.樣品在裝瓶前的溫度必須低於20℃,若高於20℃,恆溫時會因液體收縮而使瓶內樣品不滿帶來誤差。
2.當室溫高於20℃時,稱量過程中會有水蒸汽冷凝在密度瓶外壁,而使質量增加,因此要求稱量操作非常迅速。為此,可先將密度瓶初稱一次,將平衡砝碼全部加好,然後將密度瓶用綢布再次擦乾,放入天平,迅速讀取平衡點刻度。
3.密度瓶所帶溫度計,最高刻度為40℃,乾燥時不得放入烘箱或在高於40℃的其它環境中乾燥。
4.酒精計要注意保持清潔,因為油污將改變酒精計表面對酒精液浸潤的特性,影響表面張力的方向,使讀數產生誤差。
5.盛樣品所用量筒要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量筒與桌面垂直。不要用手握住量筒,以免樣品的局部溫度升高。
6.注入樣品時要盡量避免攪動,以減少氣泡混入。注入樣品的量,以放入酒精計後,液面稍低於量筒口為宜。
7.讀數前,要仔細觀察樣品,待氣泡消失後再讀數。
8.讀數時,可先使眼睛稍低於液面,然後慢慢抬高頭部,當看到的橢圓形液面變成一直線時,即可讀取此直線與酒精計相交處的刻度。[編輯本段]啤酒的酒精度
啤酒的度數則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產原料,也就是麥芽汁的濃度,以12度的啤酒為例,是麥芽汁發酵前浸出物的濃度為12%(重量比)。麥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種成分的混合物,以麥芽糖為主。
啤酒的酒精是由麥芽糖轉化而來的,由此可知,酒精度低於12度。如常見的淺色啤酒,酒精含量為3.3-3.8%;濃色啤酒酒精含量為4-5%。[編輯本段]葡萄酒的酒精度
一般來說,葡萄酒的酒精度大都在8%-15%之間,(酒精度單位一般用%或者°)它主要由葡萄果實中的含糖量決定的。雖然葡萄酒的發酵是很復雜的化學反應的過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化學變化是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即發酵可簡單表示為:葡萄中的糖份+酵母菌→酒精+二氧化碳+熱量。因此葡萄的含糖量高,轉化出的酒精度就相應的高,而葡萄本身含糖量低,則轉化出的酒精度就低。
通常,17g/L—18g/L的糖分可轉為1°酒精,即1L葡萄汁發酵要獲得1°的酒精度,則必須有17—18g的糖分,對於白葡萄酒來說需要17g,而紅葡萄酒因為帶皮發酵或其他損耗,則需要高一點的含糖量,即18g。
不同國家地區的氣候、葡萄品種、年份等因素都會導致葡萄的含糖量乃至葡萄酒酒精度有所不同。如美國加州和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度會高些,因此我們經常看到美國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3%,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酒精度數在13.5%,甚至14%;像德國等氣候相對寒冷一些的國家則葡萄含糖量較低,從而葡萄酒酒精度也相對較低。酒精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為了改變葡萄酒的酒精度,各種技術被應用到葡萄酒生產過程中,比如葡萄含糖度太高可用「旋轉錐體柱」技術( Spinning Cone Column,簡稱SCC)來降低葡萄酒的酒精度;而葡萄含糖太低則通過加糖工藝以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度。
關於Spinning Cone Column,網上搜索到的介紹:
「旋轉錐體柱」技術首先由澳大利亞研發,現由加利福尼亞錐體技術公司( Cone Tech Inc)推廣使用。「旋轉錐體柱」分離裝置的核心是 SCC分離柱,它是一個垂直的不銹鋼圓柱體。在圓柱體內的真空條件下,惰性氣體被用來去除液體的揮發性。
這種分離裝置由兩組倒置的錐體組成:一組圓錐體固定在柱體內壁上,另一組則被固定於可高速旋轉的中心軸線上。固定和旋轉的錐體在主體內交替運作,操作原理可由圖二得以演示。操作時,從頂部加入的物料由於慣性,從固定於柱體內壁上的錐體流到下面的第一個旋轉的錐體上,離心力推進物料使其落到另一個固定的錐體上。如此往復,最終物料流至柱體的底部。通過一種特殊技術,芳香氣體在真空下形成,並向上沿著稀薄的液面移動,聚集揮發性元素。芳香氣體在柱體的頂部被分離,經過壓縮與液體接觸。「旋轉錐體柱」裝置基本上可以分離出任何發酵酒精飲料中釀酒者不需要的物質,比如,酒精可以被全部分離出。
實際操作中,可將葡萄酒樣本中的10%%進行「旋轉錐體柱」技術處理,分離其酒精。經過處理的無酒精產品與未處理的葡萄酒進行調和,調出滿意的酒精度。理想的混合體的酒精、含糖量等均達到平衡值。酒精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旋轉錐體柱」技術目前正得到廣泛的認可,2004年受到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推薦,美國、智利和澳大利亞已經允許使用這種技術,南非相關的法規正在運作過程中。
「旋轉錐體柱」裝置的優勢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不銹鋼容器干凈、衛生,易於清洗。
●無需過濾膜或其他替代物。
●被處理物的天然香味不易流失。
●可以持續工作。
●透明或不透明葡萄酒均可處理。
另外,它的操作成本低廉。在南非,其費用為每公升0.23蘭特(不含運費)。因為只需對葡萄酒的10%%進行處理,最終的總生產成本只相當於每公升0.023蘭特。但由於葡萄酒廠獨立投資建此類加工車間的費用比較高,通常以簽約的形式運用此技術對其葡萄酒進行處理。
紅葡萄酒需要更多的糖轉化為酒精,主要原因是:1。紅葡萄酒的發酵溫度更高,會造成更多酒精揮發,2。經常性噴淋循環也會造成酒精的損耗。
SCC的技術的關鍵是真空度降低液體沸點,其實與蒸餾有一定相似性,但是由於真空壓力,可以以比較低的溫度分離不同沸點的物質。雙錐體其實是有效物質的收集方式
❷ 酒精度的葡萄酒
一般來說,葡萄酒的酒精度大都在8%-15%之間,(酒精度單位一般用%或者°)它主要由葡萄果實中的含糖量決定的。雖然葡萄酒的發酵是很復雜的化學反應的過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化學變化是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即發酵可簡單表示為:葡萄中的糖份+酵母菌→酒精+二氧化碳+熱量。因此葡萄的含糖量高,轉化出的酒精度就相應的高,而葡萄本身含糖量低,則轉化出的酒精度就低。
通常,17g/L—18g/L的糖分可轉為1°酒精,即1L葡萄汁發酵要獲得1°的酒精度,則必須有17—18g的糖分,對於白葡萄酒來說需要17g,而紅葡萄酒因為帶皮發酵或其他損耗,則需要高一點的含糖量,即18g。
不同國家地區的氣候、葡萄品種、年份等因素都會導致葡萄的含糖量乃至葡萄酒酒精度有所不同。如美國加州和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度會高些,因此我們經常看到美國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3%,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酒精度數在13.5%,甚至14%;像德國等氣候相對寒冷一些的國家則葡萄含糖量較低,從而葡萄酒酒精度也相對較低。酒精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為了改變葡萄酒的酒精度,各種技術被應用到葡萄酒生產過程中,比如葡萄含糖度太高可用「旋轉錐體柱」技術( Spinning Cone Column,簡稱SCC)來降低葡萄酒的酒精度;而葡萄含糖太低則通過加糖工藝以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度。
關於Spinning Cone Column,網上搜索到的介紹:
「旋轉錐體柱」技術首先由澳大利亞研發,現由加利福尼亞錐體技術公司( Cone Tech Inc)推廣使用。「旋轉錐體柱」分離裝置的核心是 SCC分離柱,它是一個垂直的不銹鋼圓柱體。在圓柱體內的真空條件下,惰性氣體被用來去除液體的揮發性。
這種分離裝置由兩組倒置的錐體組成:一組圓錐體固定在柱體內壁上,另一組則被固定於可高速旋轉的中心軸線上。固定和旋轉的錐體在主體內交替運作,操作原理可由圖二得以演示。操作時,從頂部加入的物料由於慣性,從固定於柱體內壁上的錐體流到下面的第一個旋轉的錐體上,離心力推進物料使其落到另一個固定的錐體上。如此往復,最終物料流至柱體的底部。通過一種特殊技術,芳香氣體在真空下形成,並向上沿著稀薄的液面移動,聚集揮發性元素。芳香氣體在柱體的頂部被分離,經過壓縮與液體接觸。「旋轉錐體柱」裝置基本上可以分離出任何發酵酒精飲料中釀酒者不需要的物質,比如,酒精可以被全部分離出。
實際操作中,可將葡萄酒樣本中的10%%進行「旋轉錐體柱」技術處理,分離其酒精。經過處理的無酒精產品與未處理的葡萄酒進行調和,調出滿意的酒精度。理想的混合體的酒精、含糖量等均達到平衡值。酒精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旋轉錐體柱」技術正得到廣泛的認可,2004年受到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推薦,美國、智利和澳大利亞已經允許使用這種技術,南非相關的法規正在運作過程中。
「旋轉錐體柱」裝置的優勢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不銹鋼容器干凈、衛生,易於清洗。
●無需過濾膜或其他替代物。
●被處理物的天然香味不易流失。
●可以持續工作。
●透明或不透明葡萄酒均可處理。
另外,它的操作成本低廉。在南非,其費用為每公升0.23蘭特(不含運費)。因為只需對葡萄酒的10%%進行處理,最終的總生產成本只相當於每公升0.023蘭特。但由於葡萄酒廠獨立投資建此類加工車間的費用比較高,通常以簽約的形式運用此技術對其葡萄酒進行處理。
紅葡萄酒需要更多的糖轉化為酒精,主要原因是:1。紅葡萄酒的發酵溫度更高,會造成更多酒精揮發,2。經常性噴淋循環也會造成酒精的損耗。
SCC的技術的關鍵是真空度降低液體沸點,其實與蒸餾有一定相似性,但是由於真空壓力,可以以比較低的溫度分離不同沸點的物質。雙錐體其實是有效物質的收集方式。
❸ 什麼是錐形旋轉核磁共振中質子在自轉的同時還繞Z軸作錐形旋轉。
這個旋轉你不能用常規經典力學的方法來想.這個質子旋轉是量子化的,就是說這個質子只有上和下兩種旋轉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是一個概率,就是說質子有可能以上的方式旋轉,也可能以下的方式旋轉,這兩種旋轉的概率服從玻爾茲曼分布.所以說在沒有外加磁場,就是只有地磁場的條件下,這兩種旋轉概率是差不多的.然後這兩種旋轉方式繞著Z軸以一種兩個頭對頭在一起的圓錐體的方式在一起的
你來看這個圖.
http://www.iks.hs-merseburg.de/~schz/NMR/res/Kegel.gif
或者你留個郵箱給我,我把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發給你
❹ z相同時旋轉拋物面和旋轉錐面的圖像 畫在一起的圖像
旋轉拋物面和錐面相交的圖像:
❺ 蒸餾塔工作原理
在發酵成熟醪中,不單是含有酒精,還含有其它幾十種成分的物質,若加上水,這些物質的含量遠遠超過酒精的含量,成熟醒中酒精含量僅為7—11%(容量)左右,而包括水、醇類、醛類、酸類、脂類的雜質幾乎佔90%,要得到純凈的酒精,就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把酒精從成熟醪中分離出來。生產中是採用加熱蒸餾的辦法,把各種不同沸點、比重、揮發性的物質從不同的設備中分離出來,從而得到較高純度的酒精。 粗餾塔的工作原理為發酵成熟醪通過預熱後,進入粗餾塔中的上部,塔底不斷均勻地通入加熱蒸氣,這時由於加熱的作用就可將成熟醪中液態酒精轉變為酒精氣體,同時其它低沸點和揮發性的雜質,都成為氣態,和酒精一同進入排醛塔中(也可直接進入精餾塔),塔底將蒸餾後的廢糟排出塔外。 粗餾塔運行正常時,塔頂溫度不得低於93℃,但也不能過高,過高的頂溫對分離無利,且耗蒸氣量大。一般控制在95—96℃。溫度過低,醒中的酒精沒有完全蒸發出來,逃酒率明顯增大。純酒精的沸點是78.3℃,但混有水等成分的混合液體的沸點遠遠不止78.3℃,所以,粗餾塔底溫控制不應低於105℃,一般在105℃—109℃之間。成熟醪進入粗餾塔前必須進行預熱,減小溫差,有利於粗餾塔穩定運行。一般應將醪預熱溫度控制在60—70℃之間,有些生產單位由於設備性能的影響,一般偏低5—10℃。 除醛塔的工作原理是成熟醪中的酒精經過粗餾後,由氣態從粗餾塔頂進入除醛塔中,通過除醛塔內再適量的加熱、冷凝、迴流,使粗酒精中所含的醛、酯等低沸點、易揮發的雜質從排醛管中排出,脫醛酒精從醛塔底部進入液相精餾塔,部分酒頭從酒頭管中進入後發酵罐的醪中或成熟醪中。 正常情況下,除醛塔底部溫度為86—89℃,塔頂溫度控制在79℃,除醛塔上的1*冷凝器水溫不應低於60℃,最後一個冷凝器的溫度不得低於25℃。 精餾塔的工作原理是酒精通過以上兩塔蒸餾後,酒精濃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雜質還需進一步排除,精餾塔的蒸餾目的就是通過加熱蒸發、冷凝、迴流,上除頭級雜質,中提雜醇油,下排尾級雜質,獲得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酒精。 精餾塔的塔頂溫度一般應控制在79℃,塔底溫度應控制在105—107℃,塔中溫度在取酒正常的情況下,在88—92℃之間。精餾塔上的1*冷凝器水溫應在60—65℃,2*冷凝器應在35
❻ 旋轉流變儀使用的錐板夾具與平行板夾具有何異同
機械夾具中支承板的作用是:
1、穩定保證加工質量
採用夾具後,工件各加工表面間的相互位置精度是由夾具保證的,而不是依靠工人的水平與熟練程度,所以產品質量容易保證。
2、提高勞動生產率
使用夾具使工件裝夾迅速、方便、從而大大縮短了輔助時間,提高了生產率。特別是對於加工時間短,輔助時間長的中小,零件,效果更為顯著。
3、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安全生產
有些工件,特別是比較大的工件,調整和夾緊很費力氣,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很容易疲勞;如果使用夾具,採用氣動或液壓自動化夾緊裝置,既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又能保證生產安全。
4、擴大機床的使用范圍
實現一機多用,一機多能,如在銑床上安裝一個回轉台或分度裝置,工有等分要求的零件;在車床上安裝鏜模,工箱體零件上的同軸孔系。
❼ scc 3D旋轉圖片時圖片像素如何不變
pscc軟體在處理3d圖片時,旋轉圖片不會改變圖像的像素的!
❽ solidworks怎麼旋轉出一個錐殼
旋轉凸台進去,先畫好一個旋轉線,再在旁邊做要旋轉的截面草圖,完成就可以。
❾ 在雙錐真空旋轉乾燥機上怎樣實現自動控溫
有二種方法:一、出水溫度控制。二、抽真空溫度控制
❿ 旋轉電機為什麼有的用圓錐形軸伸,有什麼優點
圓錐形軸伸的優點有兩個:首先軸頸是變截面的,這樣軸頸根部(軸頸最大端)所承受的扭轉剪應力要比直軸(軸直徑=錐軸的小端直徑)好很多,不容易因交變應力造成金屬疲勞而斷軸,因此適用於大載荷、高慣量、頻繁正反轉的機械設備,比如起重機;其次是軸上安裝的聯軸節容易安裝和拆卸。
如果改用直軸電機,除了功率、轉速、絕緣等級、防護等級、機座尺寸等等要匹配以外,直軸的直徑應該等於錐軸大端的直徑。而且與電機連接的那個半聯軸節的內徑也必須改成直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