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水垢的主要成分分析

水垢的主要成分分析

發布時間:2021-12-14 07:20:30

1. 已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可能還會含有MgCO3。為了研究水垢成分,現取一定量的水垢乾燥後稱質

長久使用的熱水瓶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和Mg(OH)2,某學校化學研究小組的同學通過實驗測內定水垢中容CaCO3 的含量:取200g水垢,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同時測量5分鍾內生成氣體的質量,結果如下表:
時間/min 1 2 3 4 5
質量/g 30 50 60 66 6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4分鍾後,產生的CO2 不再增加,說明水垢中CaCO3___________(填已或未)反應完全?
(2)該水垢中CaCO3 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1,已
2,CaCO3+2HCl===CaCl2+CO2(向上箭頭)
100 44
M(CaCO3) 66g
∴M(CaCO3)=66*100/44g=150g
∴CaCO3的質量分數ω(CaCO3)=150/200*100%=75%

2. 除水垢的化學方程式,,誰知道可以說一下嗎

這個是我們讀書時候都有學過的,我這邊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你可專以參考看看的,屬 水垢的成分一般就認為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CaCO3,Mg(OH)2 生成水垢: Ca(HCO3)2=CaCO3+H2O+CO2,Mg(HCO3)2=MgCO3+H2O+CO2 MgCO3+H2O=Mg(OH)2+CO2 反應條件都是加熱 硬水中含Ca2+、Mg2+、HCO3- 加熱後,首先發生第一組反應,即碳酸氫鹽的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鹽,其中的碳酸鈣就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但碳酸鎂微溶於水,在燒開即加熱條件下可以繼續轉化為更難溶於水的氫氧化鎂,即水垢中的另一種主要成分. 去水垢: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Mg(OH)2+2HAc=Mg(Ac)2+2H2O 醋酸既可以寫成HAc,也可以寫成CH3COOH 以上就介紹到這,你可以參考看看我的內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3. 長時間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通過實驗想測定水垢中C

①抄4min後,二氧化碳的質量不再增加,說明碳酸鈣已經完全反應.
故填:是.
②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的濃度越來越小,反應速率會越來越慢.
故填: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化學反應速率逐漸降低.
③解:設水垢中CaCO3的質量為X,
由表中數據可知,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33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33g
100:44=X:33g
X=75g,
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

75g
100g
×100%=75%,
答:該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75%.

4. 怎樣證明水垢的主要成分為mg(0h)2和caco3

(1)這兩種物質遇(鹽)酸均能發生反應,即加酸水垢溶解。
(1)對酸洗後的水垢溶液可以用化學廣法或儀器分析(元子吸收)可定量測出Mg及其Ca的含量。

5. 請你參與某學習小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並協助完成相關任務:【研究課題】探究水壺內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

【提出猜想】碳酸鈣不溶於水,因此水垢中可能含有碳酸鎂,碳酸鎂微溶於水,因此水垢中可能含有碳酸鎂;
故答案為:CaCO3;MgCO3
【設計方案】(1)由溶解性表,要檢查氫氧化鈣是否存在,可利用向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的方法,觀察反應沒有出現沉澱判斷氫氧化鈣的不存在;
故答案為:Ca(OH)2
【評價】(1)裝置A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除去空氣二氧化碳防止對後面測定的影響;若A瓶中無NaOH溶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進入裝置中,所以D瓶中的質量將增大;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為:除去空氣中的CO2;增大;2NaOH+CO2=Na2CO3+H2O;
(2)根據題給條件可知,如果全部是碳酸鈣則生成22g氣體,而題目中生成了24g二氧化碳,又根據「兩種不同金屬形成的碳酸鹽與足量鹽酸反應時,若兩金屬的化合價相同、兩種鹽的質量相同,則相對分子質量小者放出的氣體多」根據Mr(MgCO3)=84,Mr(CaCO3)=100,所以可以判斷在水垢中還含有碳酸鎂,可以判斷出水垢中還含有碳酸鎂.故答案為:MgCO3;實際生成CO2的質量是24g,大於22g;
(3)根據給橡皮塞和導管的直徑以及要求在打孔時最好呈三角形,以達到美觀和堅固的目的.故答案為:

6. 請你參與某學習小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並協助完成相關任務.【研究課題】探究水壺內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

【提出猜想】水垢為固體,根據題給的查閱資料部分我們可以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應該是不溶的或是微溶的物質.
【設計方案】(1)根據猜想,當我們向上層清夜中加入碳酸鈉時,如果存在著氫氧化鈣,就會產生沉澱,但是實驗結果沒有沉澱產生,所以我們判斷水垢中沒有氫氧化鈣.
【評價】(1)由於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在這里我們在鼓入空氣時,要保證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除去,如果不出去會導致D裝置中的氫氧化鈉多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會導致D瓶的質量增加.
(2)根據題給條件可知,如果全部是碳酸鈣則生成22g氣體,而題目中生成了24g二氧化碳,又根據「兩種不同金屬形成的碳酸鹽與足量鹽酸反應時,若兩金屬的化合價相同、兩種鹽的質量相同,則相對分子質量小者放出的氣體多」根據Mr(MgCO3)=84,Mr(CaCO3)=100,所以可以判斷在水垢中還含有碳酸鎂,可以判斷出水垢中還含有碳酸鎂.(3)根據給橡皮塞和導管的直徑以及要求在打孔時最好呈三角形,以達到美觀和堅固的目的,本題中只是提到了碳酸鹽的檢驗,根本就沒有涉及到氫氧化鎂的鑒別.
故本題答案為:【提出猜想】CaCO3 ;MgCO3
【設計方案】(1)Ca(OH)2
【評價】(1)吸收鼓入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大;
(2)MgCO3;實際生成CO2的質量是24g,大於22g;
(3); 不能.

7.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他們為

(1)3.3g(2)75%

8. (5分)硬水受熱後會產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 3 和Mg(OH) 2 ,其它成分不參與反應。實驗室由水垢

(1)HCl
(2)Ca(OH) 2 +MgCl 2 ="=Mg" (OH) 2 ↓+CaCl 2
(3)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鈣 或 中和過量的氫氧化鈣
(4)蒸發溶劑專 或 蒸發結晶屬

9. 小衛同學生活在農村,家裡使用的是井水,燒開水的炊壺有一層很厚的水垢.查閱資料後得知:水垢的主要成分

(1)設需要該濃鹽酸的質量為x,
則有:x×38%=1000g×10%,
x=263.2g.
故填:263.2.
(2)設碳酸版鈣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y3.3g

100
y
=
44
3.3g

y=7.5g,
該水垢中權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7.5g
10g
×100%=75%,
答:該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

10. 水垢對人體的危害

水垢碎片進入胃中會與鹽酸反應,釋放出鈣鎂離子和二氧化碳,前者是結石形成的必要物質。後者則會使人脹氣、難受,胃潰瘍病人還可能發生胃穿孔的危險。

水垢膠結時,也常常會附著大量重金屬離子,如果該容器用於盛裝飲用水,會有重金屬離子過多溶於飲水的風險。

水垢如果附著在熱力設備受熱面上時都將危及熱力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因為水垢的導熱性很差,妨礙傳熱。使爐管從火焰側吸收的熱量不能很好地傳遞給水,爐管冷卻受到影響,這樣壁溫升高,造成爐管鼓包,引起爆管。

水垢導熱性很差,會導致受熱面傳熱情況惡化,從而浪費燃料或電力。

(10)水垢的主要成分分析擴展閱讀: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它們可以和酸起化學變化,在水壺里倒些食醋(主要成分CH3COOH,有機酸-醋酸),在火上溫熱一下,水垢便粉碎了。用稀鹽酸(HCl,一種強酸)也能除水垢。

在工廠里,往往在水裡加入適量的碳酸鈉(俗名蘇打),使水中的鈣鎂鹽類變成沉澱除去,水就變成了軟水。使硬水通過離子交換樹脂,也能除去其中的礦物質,得到軟水。

用稀鹽酸(HCl,一種強酸)也能除水垢。稀鹽酸「消化」碳酸鈣的能力比食醋強,不過,操作起來要十分小心,別讓鹽酸把手也腐蝕壞了。要知道,鹽酸和鋁(Al)很容易起反應。如果是搪瓷水壺,搪瓷又未脫落,用稀鹽酸除水垢當然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除水垢

與水垢的主要成分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空氣濾芯口很臟了有什麼影響 瀏覽:66
山東省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標准 瀏覽:847
牙縫樹脂美學修復 瀏覽:354
熱水器水垢清理 瀏覽:65
即開即熱熱水器除垢方法視頻 瀏覽:101
大眾新桑塔納汽油濾芯怎麼取下來 瀏覽:667
蒸餾葡萄白酒如何不列 瀏覽:890
蒸餾出來的熱酒度數 瀏覽:451
棕櫚油的廢水 瀏覽:958
酚氰廢水如何產生 瀏覽:586
污水處理下項目落地流程 瀏覽:106
7月十日回臨汾用隔離 瀏覽:264
凈水器的過濾芯黑色的顆粒是什麼 瀏覽:799
為什麼凈水器的純水TDS值偏高 瀏覽:274
播放器提升不明顯 瀏覽:916
黑殼用過濾水養能活嗎 瀏覽:544
美的飲水機水管有雜味怎麼去除 瀏覽:974
藍光過濾是不是護眼模式 瀏覽:675
水壺裡面的水垢用什麼清洗 瀏覽:288
養銀龍鸚鵡能用珊瑚沙過濾嗎 瀏覽:966
© Arrange www.bh1978.com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