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化學達人解決下面的問題:
1...4,6-二羧酸
2.....酸性棕 75 CAS號: 8011-86-7
英文名稱: Acid Brown 75
英文同義詞: Brown ERN;C.I. 34905;Acid Brown ER;Acid Brown 75;Acid Brown 116;Acid Brown AFC;Acid Brown EDR;Acid Brown 163;Wogenal Brow CR;Leather Brown CR
中文名稱: 酸性棕 75
中文同義詞: 酸性棕75;酸性棕 XR;酸性棕 ERN;C.I.酸性棕75;酸性深棕 VR 200%
CBNumber: CB9875713
分子式: C10H9NO7S2
分子量: 319.31096
用途
酸性棕 B 適用於羊毛、錦綸以及羊毛混紡織物的染色,各項染色堅牢度優良。還廣泛用於皮革著色。
生產方法
以 H 酸、對硝基苯胺、2-氨基-4,6-二硝基苯酚和間苯二酚為原料。首先將 H 酸重氮化,與間苯二酚偶合,再將 2-氨基-4,6-二硝基苯酚重氮化,與第一次偶合產物進行第二次偶合,最後將對硝基苯胺重氮化,與第二次偶合產物進行第三次偶合得產物。經鹽析、過濾、乾燥、粉碎得成品。。。
3......聚丙烯酸鈉;Sodium polyacrylate
分子式:(C3H3NAO2)N
分子量:
CAS號:
毒性LD50(mg/kg):口服(鼠)LD50大於10000mg/kg。
性狀:白色粉末,無味。
溶解情況:遇水膨潤,經過透明的凝膠態而變成粘稠液體。易溶於苛性鈉水溶液,在氫氧化鈣、氫氧化鎂等水溶液中沉澱。
用途:工業上主要作紅泥沉降劑、鹽水精製及膠乳增稠劑、顏料分散劑、硬水軟化劑等;在食品方面,用作增粘劑以提高面條、通心粉等粘彈性以及用作乳化分散劑、魚肉保鮮劑;作為電解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改變蛋白質結構,增強食品粘彈性。此外,也用作土壤改良劑。
制備或來源:以丙烯酸或其酯為原料,採用聚合法、中和法或皂化法製得。在聚合法中,由於本聚合反應激烈,操作上不安全,通常採用水溶液聚合法
4.......乙二醇單丁醚;2-n-Butoxyethanol; Butyl cellosolve; 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2-Butoxyethanol
分子式:C6H14O2
分子量:118.17
CAS號:111-76-2
性質:密度0.901。熔點-70°C。沸點171°C。折射率1.418-1.42。水溶性miscible。性質:無色易燃液體,具有中等程度醚味。凝固點-40℃,沸點171℃,相對密度0.9015(20/4℃),折射率1.4198,閃點61.1℃,蒸氣壓(20℃)0.101kPa,自燃點472℃。溶於20倍的水,溶於大多數有機溶劑及礦物油。與石油烴具有高的稀釋比。
制備方法:由環氧乙烷正丁醇加成而得。將正丁醇在20℃下加入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中,在攪拌下通入環氧乙烷。隨著反應的進行,溫度自動上升,待溫度下降後,放置三天。用氫氧化鉀甲醇溶液中和至pH=8,即得粗品。向粗品中加少許對氨基酚後進行分餾,分集166-170℃餾分,即得成品。工業生產可採用在高溫高壓(反應溫度180-250℃,壓力為2.1-4.6MPa)下非催化反應的方法,反應6h。也可採用鹼催化劑在近於常壓和較低的溫度下進行。
用途:主要用作硝酸纖維素、噴漆、快乾漆、清漆、搪瓷和脫漆劑的溶劑。還可作纖維潤濕劑、農葯分散劑、樹脂增塑劑、有機合成中間體。測定鐵和鉬的試劑。改進乳化性能和將礦物油溶解在皂液中的輔助溶劑。
5...不確定...Isodecanol ethoxylated 異癸醇;Isodecanol;Isodecyl alcohol;isodecyl;isodecyl alcohol(mixed isomers);isodecylalcohol(mixedisomers)
CAS:25339-17-7
分子式:C10H22O
中文名稱:異癸醇
英文名稱:Isodecanol;Isodecyl alcohol;isodecyl;isodecyl alcohol(mixed isomers);isodecylalcohol(mixedisomers
性質沒有可以參考正癸醇;性質:無色粘稠液體,凝固時成葉狀或長方形板狀結晶。熔點7℃,沸點232-239℃(93.3kPa),107-108℃(0.93kPa),相對密度0.8297(20/4℃),折光率1.4371,閃點82℃,粘度13.8mPa·s。微溶於水,水中溶解度2.8%(質量)。溶於冰醋酸、乙醇、苯、石油醚、極易溶於乙醚。有甜的花香。
制備方法:1.天然品以椰子油為原料,在混合氧化物存在的條件下,經高溫高壓氫化而得。反應得到的偶數碳原子混合醇(包括低碳醇到十八碳醇)減壓分餾,C8-C12餾分採用硼酸酯化法精製,水解後減壓分餾,也可由壬烷經羰基化反應,製成壬醛,然後還原成壬醇,蒸餾精製而得。2.丙烯在磷酸或氟化硼存在下聚合得壬烯,後者與一氧化碳和氫在液相中進行反應而得。
用途:配製香皂、日用化妝品香精。在C8-C18醇類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用於玫瑰系花香香精中。作為柑桔類果香香精,用於飲料、糖果等。在食品中的用量(ppm)如下:冰淇淋4.6,糖果5.2,口香糖3.0,飲料2.1。不得用於著香以外的目的。癸醇也是聚氯乙烯的電線被覆材料和高級人造革的增塑劑(DIDP,DIDA)的原料,鈾的精製、消泡劑、表面活性劑的原料,溶劑。在農業方面,可用作除草劑、殺蟲劑的溶劑和穩定劑以及合成的原料。用作綠色果品的催熟劑,也可用於觀賞植物及煙草等種子發芽的控制。在石油鑽探和二次採油方面也能使用。
6......α-異癸基-ω-羥基-聚(氧-1,2-亞乙基);Polyoxyethylene isodecyl ether;alpha-isodecyl-omega-hydroxy-poly(oxy-2-ethanediyl);alpha-isodecyl-omega-hydroxypoly(oxy-1,2-ethanediyl);emulphogene da 530;ethylan cd 109;igepal da 530;alpha-isodecyl- omega -hydroxy-poly(oxy-2-ethanediyl);polyoxyethylated isodecyl alcohol
CAS:61827-42-7
分子式:(C2H4O)nC10H22O
中文名稱:α-異癸基-ω-羥基-聚(氧-1,2-亞乙基)
❷ 加濕器對身體有哪些害處
01
很多人看上了加濕器使用方便的優點,不過,專家指出,加濕器使用不正確,非但不能凈化空氣,反而會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02
加濕器因為長期工作的原因,需要人們定期清理,因為加濕器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堆積細菌黴菌等有害物質,這樣,加濕器工作的時候就會將這些物質傳播出去,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03
加濕器給空氣加濕後應該注意空氣濕度,一般說來,對人體最舒服的空氣濕度應該是50%,過濕的空氣容易引起胸悶、呼吸困難。
04
雖然空氣濕度得到提高後人們的生活環境得以優化,不過對於病菌來說,生存環境一樣得到了改善,這些病菌往往容易引起肺炎和呼吸道疾病。
05
你是否聽說過"加濕器肺炎"?以加濕器命名肯定是因為使用加濕器而引起的病症,與夏季常見的"空調病"相似,都是由於有害微生物經空氣進入了人體的呼吸道並引發了炎症造成的。
06
對於老人和兒童來說,加濕器帶來了更多的對人體不利的微生物,抵抗力不就不高的老人和兒童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甚至這些黴菌、放線菌引起的咳痰也會導致細菌加速傳播。
07
加濕器的使用對於某些其它疾病的患者來說猶為有害,比如潮濕的空氣會加重關節炎、糖尿病的病情。
08
使用加濕器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指引使用,比如定期清潔加濕器,加濕器使用的時候要每天換水,而且要保證至少一周清洗一次,所以,使用加濕器千萬不能偷懶。
09
換水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直接將自來水倒入加濕器中,最好選用凈化器凈化後的自來水或者純凈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會對加濕器的蒸發器造成損害,所含的水鹼也會影響其使用壽命。自來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隨水霧吹入空氣中造成污染。如果自來水硬度較高,加濕器噴出的水霧中因含有鈣鎂離子,會產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內空氣。
10
另外,加濕器也不能使用殺菌劑和除垢劑使用,這兩種物質若是被加濕器擴散到空氣中,直接被人吸入體內,刺激人的肺和支氣管的上皮細胞,久而久之細胞損傷後會引起炎症。
❸ 請問申辦產品執行標准(企業標准)的流程/程序是怎樣的
一、企業標准備案程序
(一)執法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XX省標准化管理辦法》
(二)受理范圍
凡在本區域內從事生產並用於銷售的產品在尚無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地方標準的情況下,應由企業制定相應的企業標准,作為企業組織生產和判定產品質量的依據。企業標准須報當地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企業標准備案手續
1.企業標准應在標准批准發布後30日內,按企業隸屬關繫到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市屬和開發區企業到XX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標准化科備案。委託加工企業,由委託方到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辦理備案手續。
2.企業標准備案時,應提供以下材料:
(1)標准文本;(2)編制說明;(3)備案表;(4)審定紀要;(5)審定人員名單;(6)有效的營業執照或登記證書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復印件及電子副本。
上述材料1-5項一式兩份。
3.提交材料的要求
(1)標准文本
企業標准文本格式應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規定要求。標准文本格式包括:標准封面、前言、
首頁、中間頁和末頁。其中封面右上角Q/**中的**為各縣市區局、集團公司、總公司的代號。
企業標准編號按下述規定執行。
Q/ ** *** *** - ****
① ② ③ ④ ⑤
各編號對應代號說明如下:
① 企業標准代號;
② 企業隸屬行政區域代號(二位);
③ 企業代號(三位);
④ 順序號(三位);
⑤ 年代號(四位)。
各編號注釋如下:
1)企業標准代號Q/代表企業制定、批准、發布的企業標准。
2)企業隸屬行政區域代號是用縣(市)、區名稱或工業局、總公司名稱的二位漢語拼音字頭表示。
3)企業代號由企業定,一般用企業名稱的漢語拼音字頭或英文縮寫的三個字母表示。如金吉利制衣有限公司代號是JJL。
4)順序號是企業自己制定的企業標准號,用三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如:001。
5)年代號為標准發布的年代,用四位數表示。如2005。
(2)編制說明
企業標准編制說明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任務來源,制訂該標準的目的和意義,工作簡要過程。其中包括:調研、試驗、驗證、起草過程等。
2)採用和借鑒國內外標准資料的情況,包括國內外標准水平分析。
3)標准主要內容的解釋,修訂標准時應有新舊內容的對比,同時還要寫出修訂的理由。
4)貫徹該標準的措施、要求、建議。
5)技術經濟效果分析及其他應說明的問題。
(3)備案表
企業標准備案前,企業須填寫《XX縣市企業標准備案表》,《XX縣市企業標准備案表》由企業法人代表或其授權的企業主管領導審批同意,加蓋企業公章。
(4)審定紀要
企業標准審定紀要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企業標准審定會時間、地點、參會人員、主持人等。
2)討論中重大問題的一致修改意見,一般問題的原則修改意見。
3)對標准起草單位的要求,如修改進度、修改方法以及修改後是否需要再進行審定。
4)審定結論性意見,即完全通過,還是基本通過,還是沒通過。
(5)審定人員名單
企業標准審定會由企業組織,審定人員要求大專以上學歷,有一定專業知識。審定人員可以是本單位的技術人員,也可外聘專家,總人數不得少於5人。審定人員應在審定人員名單上簽字。
4.受理機關應在十個工作日內對企業提供的材料進行復核,符合《XX市企業標准備案規定》的企業標准即予以備案,並在《XX市企業標准備案表》和企業標准文本封面上加蓋備案專用章。不符合《XX省企業標准備案規定》的,退還企業並一次性書面告之理由。[Page]
(四)企業標準的修改和復審
1.經備案的企業標准如有修改或補充的,應由企業填寫《企業標准修改通知單》一式三份,到原備案機關辦理修改或補充手續。備案部門應在原備案的標准文本上註明修改日期。已採用國際標準的,修改時不得降低其標准水平。
2.企業標准應定期復審,復審周期不得超三年。當新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地方標准發布時,企業標准必須及時復審。企業標准復審時,應由企業填寫《企業標准復審結果通知單》一式三份,到原備案機關辦理確認繼續有效或廢止手續。經復審,被確認有效的企業標准,備案機關應在原備案的標准文本上蓋章註明確認日期。確認後的企業標准,原標准編號繼續有效。經復審,被認為需要重新修訂的企業標准,應予以廢止。廢止的企業標准,由備案機關加蓋標准注銷印章。重新修訂的企業標准,應到備案機關重新辦理備案手續。
所有的資料都按要求完成以後,質量技術監督局會給你一個備案的回執,拿到回執以後4-7個工作日就可以拿到證書!
❹ 醋酸的校正因子是多少
醋酸,系統命名為乙酸,是一種無色液體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H3COOH(也寫作CH3CO2H或C2H4O2)。未稀釋時,它有時被稱為冰醋酸。食醋中乙酸的體積含量不低於4%,使乙酸成為食醋除水以外的主要成分。乙酸有獨特的酸味和刺鼻的氣味。除了家用醋,它主要用作聚醋酸乙烯酯和醋酸纖維素的前體。它被歸類為弱酸,因為它 在溶液中僅部分解離,但濃乙酸具有腐蝕性,會侵蝕皮膚。
乙酸是第二簡單的羧酸(僅次於甲酸)。它由一個連接在羧基上的甲基組成。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和工業化學品,主要用於生產照相膠片用醋酸纖維素、木膠用聚醋酸乙烯酯以及合成纖維和織物。在家庭中,稀釋的乙酸通常用作除垢劑。在食品工業中,乙酸作為酸度調節劑和調味品,由食品添加劑代碼E260控制。在生物化學中,乙酸的乙醯基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基礎。當與輔酶a結合時,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十分重要。
全球對乙酸的需求約為每年6.5百萬公噸(Mt/a),其中約1.50 Mt/a通過回收獲得;其餘的由甲醇製造。食醋主要是稀醋酸,通常通過發酵和隨後的乙醇氧化產生。
術語
俗名醋酸是最常用和首選的IUPAC名稱。系統名稱乙酸是一個有效的IUPAC名稱,根據替代命名法構建[1]。醋酸這個名字來源於醋的拉丁語單詞acetum,它與酸本身有關。
冰醋酸是無水醋酸的名稱。與德國名字Eisessig (冰醋)相似,這個名字來自於在16.6℃(61.9℉)的室溫下形成的略低於室溫的冰狀晶體(0.1%的水的存在使其熔點降低了0.2℃)[2]。
乙酸的常見符號是AcOH,其中Ac是代表乙醯基CH3C(= O)的假元素符號;共軛鹼乙酸酯(CH3COO)因此表示為AcO−[3] 。(Ac不應與錒元素的符號混淆;這樣的背景防止了有機化學家之間的混淆。)為了更好地反映其結構,乙酸通常被寫成CH3–C(O)OH、CH3–C(= O)OH、CH3COOH和CH3CO2H。在酸鹼反應中,有時使用縮寫HAc[4], 這里Ac是乙酸(而不是乙醯基)的符號。乙酸鹽是醋酸流失氫離子的產物。乙酸酯的也可以指含有這種陰離子的鹽,或乙酸的酯[5]。
❺ 幫忙寫一個論文的摘要
元素名稱:磷
原子序數:15 ,第二周期,第15族(VA 氮族)
元素符號:P
元素原子量:30.97
晶體結構:晶胞為簡單立方晶胞。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17.0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7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15
地殼中含量:(ppm)
1000
原子結構
原子半徑/Å: 1.23 原子體積/cm3/mol: 17 共價半徑/Å: 1.06
電子構型: 1s2 2s2p6 3s2p3 離子半徑/Å: 0.38 氧化態: ±3,5,4
晶體結構
白磷是分子晶體,立方晶系,分子間靠范德華力結合,分子式P4,4個磷原子位於四面體的四個頂點。
紅磷的結構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紅磷是鏈狀結構。
發現
1669 在德國,漢堡, 由 Hennig Brandt 發明。
來源
以磷酸鹽礦存在於自然界。
用途
用於製造磷肥、火柴、煙火、殺蟲劑、牙膏和除垢劑。
氧化態:
Main P+5
Other P-3, P-2, P0, P+2, P+3
化學鍵能: (kJ /mol)
P-H 328
P-O 407
P=O 560
P-F 490
P-Cl 319
P-P 209
熱導率: W/(m·K)
(white) 0.236
晶胞參數:
a = 1145 pm
b = 550.3 pm
c = 1126.1 pm
α = 71.840°
β = 90.370°
γ = 71.560°
電離能 (kJ/ mol)
M - M+ 1011.7
M+ - M2+ 1903.2
M2+ - M3+ 2912
M3+ - M4+ 4956
M4+ - M5+ 6273
M5+ - M6+ 21268
M6+ - M7+ 25397
M7+ - M8+ 29854
M8+ - M9+ 35867
M9+ - M10+ 40958
磷的同位素:
已發現的共有13種
包括從磷27到磷39
其中只有磷31最為穩定
其它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磷的同素異形體:
黑磷(紫磷、金屬磷)
白磷
紅磷(赤磷)
元素類型:非金屬
元素描述:
單質磷有幾種同素異形體。其中,白磷或黃磷是無色或淡黃色的透明結晶固體。密度1.82克/厘米3。熔點44.1℃,沸點280℃,著火點是40℃。放於暗處有磷光發出。有惡臭。劇毒。白磷幾乎不溶於水,易溶解與二硫化碳溶劑中.在高壓下加熱會變為黑磷,其密度2.70克/厘米3,略顯金屬性。電離能為10.486電子伏特。不溶於普通溶劑中。白磷經放置或在400℃密閉加熱數小時可轉化為紅磷。紅磷是紅棕色粉末,無毒,密度2.34克/厘米3,熔點59℃,沸點200℃,著火點240℃。不溶於水。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是生命體的重要元素。存在於細胞、蛋白質、骨骼和牙齒中。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過氧原子而和別的原子或基團相聯結。
元素來源:
單質磷是由磷酸鈣、石英砂和碳粉的混合物在電弧爐中熔燒或蒸餾尿而製得。
元素用途:
白磷用於製造磷酸、燃燒彈和煙霧彈。紅磷用於製造農葯和安全火柴。
元素輔助資料:
西方化學史的研究者們幾乎一致認為,磷是在1669年首先由德國漢堡一位叫漢林·布朗德的人發現的。他是怎麼樣取得磷的呢?一般只是說他是通過強熱蒸發尿取得。他在蒸發尿的過程中,偶然地在曲頸瓶的接受器中發現到一種特殊的白色固體,在黑暗中不斷發光,稱它為kalte feuer(德文,冷火)。
磷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中,因而它最初從人和動物的尿以及骨骼中取得。這和古代人們從礦物中取得的那些金屬元素不同,它是第一個從有機體中取得的元素。最初發現時取得的是白磷,是白色半透明晶體,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因此在暗處發光。當白磷在空氣中氧化到表面積聚的能量使溫度達到40℃時,便達到磷的燃點而自燃。所以白磷曾在19世紀早期被用於火柴的製作中,但由於當時白磷的產量很少而且白磷有劇毒,使用白磷製成的火柴極易著火,效果倒是很好,可是不安全,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白磷製造火柴。到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施勒特爾發現了紅磷,確定白磷和紅磷是同素異形體。由於紅磷無毒,在240℃左右著火,受熱後能轉變成白磷而燃燒,於是紅磷成為製造火柴的原料,一直沿用至今。
是拉瓦錫首先把磷列入化學元素的行列。他燃燒了磷和其他物質,確定了空氣的組成成分。磷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空氣的認識。
磷的拉丁名稱phosphorum有希臘文phos(光)和phero(攜帶)組成,也就是「發光物」的意思,元素符號是P。
另外,我們常說的的「鬼火」是P2H4氣體在空氣中自動燃燒的現象。
磷,原子序數15,原子量30.973762,元素名來自希臘文,原意是「發光物」。1669年德國科學家布蘭德從尿中製得。磷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118%。自然界中含磷的礦物有磷酸鈣、磷輝石等,磷還存在於細胞、蛋白質、骨骼中。天然的磷有一種穩定同位素:磷31。
磷有白磷、紅磷、黑磷三種同素異構體。白磷又叫黃磷為白色至黃色蠟性固體,熔點44.1°C,沸點280°C,密度1.82克/厘米³。白磷活性很高,必須儲存在水裡,人吸入0.1克白磷就會中毒死亡。白磷在沒有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260°C或在光照下就會轉變成紅磷,而紅磷在加熱到416°C變成蒸汽之後冷凝就會變成白磷。紅磷無毒,加熱到240°C以上才著火。在高壓下,白磷可轉變為黑磷,它具有層狀網路結構,能導電,是磷的同素異形體中最穩定的。
如果氧氣不足,在潮濕情況下,白磷氧化很慢,並伴隨有磷光現象。白磷可溶於熱的濃鹼溶液,生成磷化氫和次磷酸二氫鹽;乾燥的氯氣與過量的磷反應生成三氯化磷,過量的氯氣與磷反應生成五氯化磷。磷在充足的空氣中燃燒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空氣不足則生成三氧化二磷。
約三分之二的磷用於磷肥。磷還用於製造磷酸、煙火、燃燒彈、殺蟲劑等。三聚磷酸鹽用於合成洗滌劑。
磷的簡介
磷在生物圈內的分布很廣泛,地殼含量豐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濃度屬第2類。廣泛存在於動、植物組織中,也是人體含量較多的元素之一,稍次於鈣排列為第六位。約占人體重的1%,成人體內約含有600-900g的磷。體內磷的85.7%集中於骨和牙,其餘散在分布於全身各組織及體液中,其中一半存在於肌肉組織。它不但構成人體成分,且參與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代謝過程,是機體很重要的一種元素。
磷的發現
關於磷元素的發現,還得從歐洲中世紀的煉金術說起。那時候,盛行著煉金術,據說只要找到一種聰明人的石頭——哲人石,便可以點石成金,讓普通的鉛、鐵變成貴重的黃金。煉金術家彷彿瘋子一般,採用稀奇古怪的器皿和物質,在幽暗的小屋裡,口中念著咒語,在爐火里煉,在大缸中攪,昭思慕想尋覓點石成金的哲人石。1669年,德國漢堡一位叫布朗特(Brand H)的商人在強熱蒸發人尿的過程中,他沒有製得黃金,卻意外地得到一種像白蠟一樣的物質,在黑暗的小屋裡閃閃發光。這從未見過的白蠟模樣的東西,雖不是布朗特夢寐以求的黃金,可那神奇的藍綠色的火光卻令他興奮得手舞足蹈。他發現這種綠火不發熱,不引燃其它物質,是一種冷光。於是,他就以「冷光」的意思命名這種新發現的物質為「磷」。磷的拉丁文名稱Phosphorum就是「冷光」之意,它的化學符號是P,它的英文名稱是Phosphorus。
食物來源
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廣,無論動物性食物或食物性食物,在其細胞中,都含有豐富的磷,動物的乳汁中也含有磷,所以磷是與蛋白質並存的,瘦肉、蛋、奶、動物的肝、腎含量都很高,海帶、紫菜、芝麻醬、花生、干豆類、堅果粗糧含磷也較豐富。但糧谷中的磷為植酸磷,不經過加工處理,吸收利用率低。
代謝吸收
磷的吸收部位在小腸,其中以十二指腸及空腸部位吸收最快,回腸較差。磷的吸收分為通過載體需能的主動吸收和擴散被動吸收兩種機制。磷的代謝過程與鈣相似,體內的磷平衡取決於體內和體外環境之間磷的交換。磷的主要排泄途徑是經腎臟。未經腸道吸收的磷從糞便排出,這部分平均約占機體每日攝磷量的30%,其餘70%經由腎以可溶性磷酸鹽形式排出,少量也可由汗液排出。
生理功能
1.構成骨骼和牙齒。
2.磷酸組成生命的重要物質,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
3.參與代謝過程,協助脂肪和澱粉的代謝,供給能量與活力。
4.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
需要人群
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需要補充磷質。
生理需要
成人適宜攝入量為700mg/d。
過量表現
骨質疏鬆易碎、牙齒蛀蝕、各種鈣缺乏症狀日益明顯、精神不振甚至崩潰,破壞其他礦物質平衡。高磷血症。
缺乏症
1.磷質缺乏會導致佝僂病和牙齦溢膿等疾患。
2.缺磷會使人虛弱,全身疲勞,肌肉酸痛,食慾不振。
攝取提示
因為人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磷,故人類營養性的磷缺乏很少見,中國人不缺乏,已經過量並干擾鈣的吸收。
物理性質
狀態:軟的白色蠟狀固體,棕紅色粉末或黑色固體。 熔 點(℃): 44.3 沸 點(℃): 280 密度(g/cc,300K): 1.82
比 熱/J/gK : 0.77 蒸發熱/KJ/mol : 12.129 熔化熱/KJ/mol: 0.657
導電率/106/cm : 1.0E-17 導熱系數/W/cmK: 0.00235
地質數據
豐 度 滯留時間/年: 100000
太陽(相對於 H=1×1012): 3.16 × 105 海水中/p.p.m.
地殼/p.p.m.: 1000 大西洋表面: 0.0015 太平洋表面: 0.0015
大西洋深處: 0.042 太平洋深處: 0.084
生物數據
人體中含量 肝/p.p.m.: 3 - 8.5
器官中: 肌肉/p.p.m.: 3000 - 8500
血/mg dm-3 : 345 日攝入量/mg: 900 - 19000
骨/p.p.m.: 67000 - 71000 人(70Kg)均體內總量/g: 780
❻ 螺桿式冷水機組怎麼選
1.
螺桿式冷水機組的主要控制參數為製冷性能系數,額定製冷量,輸入功率以及製冷劑類型等。
2.
螺桿式冷水機組的選用應根據冷負荷及用途來考慮。對於低負荷運轉工況時間較長的製冷系統,宜選用多機頭活塞式壓縮機組或螺桿式壓縮機組,便於調節和節能。
3.
選用冷水機組時,優先考慮性能系數值較高的機組。根據資料統計,一般冷水機組全年在100%
負荷下運行時間約占總運行時間的1/4
以下。總運行時間內100%、75%、50%、25%
負荷的運行時間比例大致為2.3%、41.5%、46.1%、10.1%。因此,在選用冷水機組時應優先考慮效率曲線比較平坦的機型。同時,在設計選用時應考慮冷水機組負荷的調節范圍。多機頭螺桿式冷水機組部分負荷性能優良,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4.
選用螺桿式冷水機組時,應注意名義工況的條件。螺桿式冷水機組的實際產冷量與下列因素有關:
a.
冷水出水溫度和流量;
b.
冷卻水的進水溫度、流量以及污垢系數。
5.
選用螺桿式冷水機組時,應注意該型號機組的正常工作范圍,主要是主電機的電流限值是名義工況下的軸功率的電流值。
6.
在設計選用中應注意:在名義工況流量下,冷水的出口溫度不應超過15℃,風冷機組室外干球溫度不應超過43℃。若必須超過上述范圍時,應了解壓縮機的使用范圍是否允許,所配主電機的功率是否足夠。
❼ 冰醋酸是指什麼急急,請大家幫忙
乙酸(acetic acid)分子中含有兩個碳原子的飽和羧酸,是烴的重要含氧衍生物。分子式C2H4O2,結構 乙酸分子模型
簡式CH3COOH,官能團為羧基。因是醋的主要成分,又稱醋酸。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其化合物酯的形式存在;在動物的組織內、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離酸的形式存在 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乙酸是無色液體 ,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熔點16 .6℃,沸點117 .9℃, 相對密度1.0492(20/4℃)密度比水大,折光率1.3716。純乙酸在16.6℃以下時能結成冰狀的固體,所以常稱為冰醋酸。易溶於水、乙醇、乙醚和四氯化碳。當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後的總體積變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為1∶1 ,相當於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3,進一步稀釋,體積不再變化。 分子量:60.05 分子結構:
冰醋酸
冰醋酸 純的無水乙酸(冰醋酸)是無色的吸濕性液體,凝固點為16.6 °C (62 °F) ,凝固後為無色晶體。盡管根據乙酸在水溶液中的離解能力它是一個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蝕性的,其蒸汽對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乙酸是一種簡單的羧酸,是一個重要的化學試劑。乙酸也被用來製造電影膠片所需要的醋酸纖維素和木材用膠粘劑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纖維和織物。
編輯本段歷史
醋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乙酸發酵細菌(醋酸桿菌)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發現,每個民族在釀酒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發現醋——它是這些酒精飲料暴露於空氣後的自然產物。如中國就有杜康的兒子黑塔因釀酒時間過長得到醋的說法。 乙酸在化學中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在公元前3世紀,希臘哲學家泰奧弗拉斯托斯詳細描述了乙酸是如何與金屬發生反應生成美術上要用的顏料的,包括白鉛(碳酸鉛)、銅綠(銅鹽的混合物包括乙酸銅)。古羅馬的人們將發酸的酒放在鉛制容器中煮沸,能得到一種高甜度的糖漿,叫做「sapa」。「sapa」富含一種有甜味的鉛糖,即乙酸鉛,這導致了羅馬貴族間的鉛中毒。8世紀時,波斯煉金術士賈比爾,用蒸餾法濃縮了醋中的乙酸。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通過金屬醋酸鹽的干餾制備冰醋酸。16世紀德國煉金術士安德烈亞斯·利巴菲烏斯就描述了這種方法,並且拿由這種方法產生的冰醋酸來和由醋中提取的酸相比較。僅僅是因為水的存在,導致了醋酸的性質發生如此大的改變,以至於在幾個世紀里,化學家們都認為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物質。法國化學家阿迪(Pierre Adet)證明了它們兩個是相同的。 1847年,德國科學家阿道夫·威廉·赫爾曼·科爾貝第一次通過無機原料合成了乙酸。這個反應的歷程首先是二硫化碳經過氯化轉化為四氯化碳,接著是四氯乙烯的高溫分解後水解,並氯化,從而產生三氯乙酸,最後一步通過電解還原產生乙酸。 1910年時,大部分的冰醋酸提取自干餾木材得到的煤焦油。首先是將煤焦油通過氫氧化鈣處理,然後將形成的乙酸鈣用硫酸酸化,得到其中的乙酸。在這個時期,德國生產了約10000噸的冰醋酸,其中30%被用來製造靛青染料。
編輯本段制備
乙酸的制備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和細菌發酵兩種方法。現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細菌發酵,僅占整個世界產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產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食物中的醋必須是由生物制備的。75%的工業用乙酸是通過甲醇的羰基化制備,具體方法見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個世界生產的純乙酸每年大概有500萬噸,其中一半是由美國生產的。歐洲現在的產量大約是每年100萬噸,但是在不斷減少。日本每年也要生產70萬噸純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為650萬噸,除了上面的500萬噸,剩下的150萬噸都是回收利用的。
發酵法
有氧發酵 在人類歷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桿菌屬細菌制備。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這些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麥芽、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有這些細菌達到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變為醋。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氧氣使得此過程加快。 現在商業化生產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國。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新鮮空氣從他的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改進後的空氣供應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制醋的時間。 現在的大部分醋是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制備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制備完成。 無氧發酵 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糖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業化學感興趣的是,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直接使用糖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到現在為止,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制備後濃縮更經濟。所以,盡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仍然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過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應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 CH3COOH 這個過程是以碘代甲烷為中間體,分三個步驟完成,並且需要一個一般由多種金屬構成的催化劑(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 CH3I + H2O(2) CH3I + CO → CH3COI(3) CH3COI + H2O → CH3COOH + HI 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也可以通過同樣的反應生成乙酸酐。因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來備受青睞。早在1925年,英國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經開發出第一個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試點裝置。然而,由於缺少能耐高壓(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蝕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 。直到1963年,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用鈷作催化劑,開發出第一個適合工業生產的辦法。到了1968年,以銠為基礎的催化劑的(cis−[Rh(CO)2I2])被發現,使得反映所需壓力減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並且幾乎沒有副產物。1970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個使用此催化劑的設備,此後,銠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漸成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後期,英國石油成功的將Cativa催化法商業化,此法是基於釕,使用([Ir(CO)2I2]) ,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綠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擠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
由乙醇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和氧氣發生氧化反應製得。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乙醛氧化法
在孟山都法商業生產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製得。盡管不能與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種工業制乙酸的方法。乙醛可以通過氧化丁烷或輕石腦油製得,也可以通過乙烯水合後生成。當丁烷或輕石腦油在空氣中加熱,並有多種金屬離子包括鎂,鈷,鉻以及過氧根離子催化,會分解出乙酸。化學方程式如下: 2 C4H10 + 5 O2 → 4 CH3COOH + 2 H2O 此反應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態的最高溫度和壓力下進行,一般的反應條件是150℃和55 atm。副產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為部分副產物也有經濟價值,所以可以調整反應條件使得副產物更多的生成,不過分離乙酸和副產物使得反應的成本增加。 在類似條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劑,乙醛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乙酸 2 CH3CHO + O2 → 2 CH3COOH 使用新式催化劑,此反應能獲得95%以上的乙酸產率。主要的副產物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為副產物的沸點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過蒸餾除去。
乙烯氧化法
由乙烯在催化劑(所用催化劑為氯化鈀:PdCl2、氯化銅:CuCl2和乙酸錳:(CH3COO)2Mn)存在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此反應可以看作先將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過乙醛氧化法製得。
丁烷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又稱為直接氧化法,這是用丁烷為主要原料,通過空氣氧化而製得乙酸的一種方法,也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 2CH3CH2CH2CH3 + 5O2=4CH3COOH + 2H2O
編輯本段命名
乙酸既是常用的名稱,也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規定的官方名稱。俗稱醋酸(acetic acid),該名稱來自於拉丁文中的表示醋的詞「acetum」。無水的乙酸在略低於室溫的溫度下(16.7℃),能夠轉化為一種具有腐蝕性的冰狀晶體,故常稱無水醋酸為冰醋酸,冰乙酸,冰形醋酸,乙酸冰。 乙酸的實驗式(即最簡式)為CH2O,化學式(即分子式)為C2H4O2。常被寫為CH3-COOH、CH3COOH或CH3CO2H來突出其中的羧基,表明更加准確的結構。失去H後形成的離子為乙酸根陰離子。乙酸最常用的正式縮寫是AcOH 或 HOAc,其中Ac代表了乙酸中的乙醯基(CH3CO)。酸鹼中和反應中也可以用HAc表示乙酸,其中Ac代表了乙酸根陰離子(CH3COO),但很多人認為這樣容易造成誤解。上述兩種情況中,Ac都不應與化學元素中錒的縮寫混淆。
編輯本段易錯點
乙酸與「蟻酸」「己酸」不同 ① 蟻酸(formic acid) = 甲酸(methanoic acid) 化學式:HCOOH(HCO2H) ② 羊油酸(caproic acid) = 己酸(hexanoic acid) (網路小詞典中譯「乙酸」為「caproic acid」有誤) 化學式CH3(CH2)4COOH 乙酸(acetic acid)
編輯本段物理性質
乙酸在常溫下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酸味的無色液體。 乙酸的熔點為16.6℃(289.6 K)。沸點117.9℃(391.2 K)。相對密度1.05,閃點39℃,爆炸極限4%~17%(體積)。純的乙酸在低於熔點時會凍結成冰狀晶體,所以無水乙酸又稱為冰醋酸。 乙酸易溶於水和乙醇,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乙酸鹽也易溶於水。 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工業乙酸的國家標准 指標名稱 指標
優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色度, Hazen 單位(鉑 - 鈷色號)≤ 10 20 30
乙酸含量, % ≥ 99.8 99.0 98.0
水分, % ≤ 0.15 - -
甲酸含量, % ≤ 0.06 0.15 0.35
乙醛含量, % ≤ 0.05 0.05 0.10
蒸發殘渣, % ≤ 0.01 0.02 0.03
鐵含量(以 Fe 計), % ≤ 0.00004 0.0002 0.0004
還原高錳酸鉀物質, min ≥ 30 5 -
編輯本段化學性質
酸性
羧酸中,例如乙酸,的羧基氫原子能夠部分電離變為氫離子(質子)而釋放出來,導致羧酸的酸性。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酸度系數為4.8,pKa=4.75(25℃),濃度為1mol/L的醋酸溶液(類似於家用醋的濃度)的pH為2.4,也就是說僅有0.4%的醋酸分子是解離的。 乙酸的酸性促使它還可以與碳酸鈉、氫氧化銅、苯酚鈉等物質反應。 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 H2O 2CH3COOH + Cu(OH)2 =Cu(CH3COO)2 + 2H2O CH3COOH + C6H5ONa =C6H5OH (苯酚)+ CH3COONa
二聚物
乙酸的二聚體,虛線表示氫鍵 乙酸的晶體結構顯示 ,分子間通過氫鍵結合為二聚體(亦稱二締結物),二聚體也存在於120℃的蒸汽狀態。二聚體有較高的穩定性,現在已經通過冰點降低測定分子量法以及X光衍射證明了分子量較小的羧酸如甲酸、乙酸在固態及液態,甚至氣態以二聚體形式存在。當乙酸與水溶和的時候,二聚體間的氫鍵會很快的斷裂。其它的羧酸也有類似的二聚現象。 (兩端連接H)
溶劑
液態乙酸是一個親水(極性)質子化溶劑,與乙醇和水類似。因為介電常數為6.2,它不僅能溶解極性化合物,比如無機鹽和糖,也能夠溶解非極性化合物,比如油類或一些元素的分子,比如硫和碘。它也能與許多極性或非極性溶劑混合,比如水,氯仿,己烷。乙酸的溶解性和可混合性使其成為了化工中廣泛運用的化學品。
化學反應
對於許多金屬,乙酸是有腐蝕性的,例如鐵、鎂和鋅,反應生成氫氣和金屬乙酸鹽。因為鋁在空氣中表面會形成氧化鋁保護層,所以鋁制容器能用來運輸乙酸。金屬的乙酸鹽也可以用乙酸和相應的鹼性物質反應,比如最著名的例子:小蘇打與醋的反應。除了醋酸鉻(II),幾乎所有的醋酸鹽能溶於水。 Mg(s)+ 2 CH3COOH(aq) → (CH3COO)2Mg(aq) + H2(g) NaHCO3(s) + CH3COOH(aq) → CH3COONa(aq) + CO2(g) + H2O(l) 乙酸能發生普通羧酸的典型化學反應,特別注意的是,可以還原生成乙醇,通過親核取代機理生成乙醯氯,也可以雙分子脫水生成酸酐。 同樣,乙酸也可以成酯或氨基化合物。如乙酸可以與乙醇在濃硫酸存在並加熱的條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本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類型屬於取代反應中的酯化反應)。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40℃的高溫下,乙酸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乙烯酮和水。
鑒別
乙酸可以通過其氣味進行鑒別。若加入氯化鐵(III),生成產物為深紅色並且會在酸化後消失,通過此顏色反應也能鑒別乙酸。乙酸與三氧化砷反應生成氧化二甲砷,通過產物的惡臭可以鑒別乙酸。
編輯本段生物化學
乙酸中的乙醯基,是生物化學中所有生命的基礎。當它與輔酶A結合後,就成為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新陳代謝的中心。然而,乙酸在細胞中的濃度是被嚴格控制在一個很低的范圍內,避免使得細胞質的pH發生破壞性的改變。與其它長鏈羧酸不同,乙酸並不存在於甘油三酸脂中。但是,人造含乙酸的甘油三酸脂,又叫甘油醋酸酯(甘油三乙酸酯),則是一種重要的食品添加劑,也被用來製造化妝品和局部性葯物。 乙酸由一些特定的細菌生產或分泌。值得注意的是醋菌類梭菌屬的丙酮丁醇梭桿菌,這個細菌廣泛存在於全世界的食物、水和土壤之中。在水果或其他食物腐敗時,醋酸也會自然生成。乙酸也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靈長類生物的陰道潤滑液的一個組成部分,被當作一個溫和的抗菌劑
編輯本段製取方式
主要製法有: ① 乙醛催化氧化法: 2CH3CHO+O2→2CH3COOH ② 甲醇低壓羰基化法(孟山都法): CH3OH+CO→CH3COOH 其他方法
③ 低碳烷或烯液相氧化法: 2C4H10+5O2→4CH3COOH+2H2O 以上各反應皆需催化劑與適宜的溫度、壓力。除合成法還有發酵法,我國用米或酒釀造醋酸。 乙酸最初由發酵法及木材幹餾法製得,現一般由乙醇或乙醛氧化製得,近年來利用丁烷為原料通過催化、氧化製得(醋酸鈷為催化劑,空氣氧化後,得到的乙酸是含有酮、醛、醇等的混合物)。
編輯本段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後對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對眼有強烈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濃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產生糜爛,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響: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乾燥、脫脂和皮炎。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3530mg/kg(大鼠經口);1060mg/kg(兔經皮);LC505620ppm,1小時(小鼠吸入);人經口1.47mg/kg,最低中毒量,出現消化道症狀;人經口20~50g,致死劑量。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200~490mg/m3×7~12年,有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支氣管炎。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大腸桿菌300ppm(3小時)。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淋巴細胞5mmlo/L。 生殖毒性:大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0):700mg/kg(18天,產後),對新生鼠行為有影響。大鼠睾丸內最低中毒劑量(TDL0):400mg/kg(1天,雄性),對雄性生育指數有影響。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強氧化劑可發生反應。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醋酸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化工產品,它在有機化工中的地位與無機化工中的硫酸相當。醋酸的主要用途有: (1)醋酸乙烯。醋酸的最大消費領域是製取醋酸乙烯,約占醋酸消費的44%以上,它廣泛用於生產維綸、聚乙烯醇、乙烯基共聚樹脂、黏合劑、塗料等。 (2)溶劑。醋酸在許多工業化學反應中用作溶劑。 (3)醋酸纖維素。 醋酸可用於制醋酐,醋酐的80%用於製造醋酸纖維,其餘用於醫葯、香料、染料等。 (4)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是醋酸的兩個重要下游產品。醋酸乙酯用於清漆、稀釋料、人造革、硝酸纖維、塑料、染料、葯物和香料等;醋酸丁酯是一種很好的有機溶劑,用於硝化纖維、塗料、油墨、人造革、醫葯、塑料和香料等領域。
編輯本段其他補充,滿足國際運輸操作人員需要
中文名稱:醋酸 別 名:醋酸、冰醋酸 英文名稱:ACETIC ACID,Ethanic acid,Vinegar acid 英文縮寫:A C 聯合國編號(UNNO):2789 化學式:CH3COOH
編輯本段理化性質
相對密度(水為1):1.050 凝固點(℃):16.7 沸點(℃):118.3 粘度(Pa.s):1.22 20℃時蒸氣壓(KPa):1.5 外觀及氣味:無色液體,有刺鼻的醋味。 溶解性:能溶於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機溶劑。 相容性:材料:稀釋後對金屬有強烈腐蝕性,316#和318#不銹鋼及鋁可作良好的結構材料。 國家產品標准號 :GB/T 676-2007
編輯本段燃燒爆炸危險性
閃點(℃):39 爆炸極限(%):4.0-17 靜電作用:可能有 聚合危害: 燃燒性: 自燃溫度: 危險特性:能與氧化劑發生強烈反應,與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鉀等反應劇烈。稀釋後對金屬有腐蝕性。 消防方法:用霧狀水、乾粉、抗醇泡沫、二氧化碳、滅火。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用霧狀水驅散蒸氣,趕走泄漏液體,使稀釋成為不燃性混合物。並用水噴淋去堵漏的人員。
編輯本段泄漏處理
污染排放類別:Z 泄漏處理:切斷火源,穿戴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和耐酸工作服,用大量水沖洗溢漏物,使之流入航道,被很快稀釋,從而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編輯本段健康危害性
健康危害性評價:2, 3, 2 閾限值(TLV):50 大鼠經口LD50:3530(mg/kg) 健康危害:吸入後對鼻、喉、和呼吸道強烈的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農醋酸,口腔和消化道可因休克致死。
編輯本段急救
皮膚接觸:皮膚接觸先用水沖洗,再用肥皂徹底洗滌。 眼睛接觸:眼睛受刺激用水沖洗,再用干布拭擦,嚴重的須送醫院診治。 吸 入:若吸入蒸氣得使患者脫離污染區,安置休息並保暖。 食 入:誤服立即漱口,給予催吐劑催吐,急送醫院診治。
編輯本段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深度濃度超標時,應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不要將工作服帶入生活區。
編輯本段儲運
適裝船型:3 適裝艙型:不銹鋼艙 儲運注意事項:注意貨物溫度保持在20-35℃,即貨物溫度要大於其凝固點16.7℃防止凍結。裝卸貨完畢時要盡量排盡管系中的殘液。
編輯本段冰醋酸用途
冰醋酸是最重要的有機酸之一.主要用於醋酸乙烯、醋酐、醋酸纖維、醋酸酯和金屬醋酸鹽等,也用作農葯、醫葯和染料等工業的溶劑和原料,在照相葯品製造、織物印染和橡膠工業中都有廣泛用途. 冰醋酸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之一,它在有機化學工業中處於重要地位.醋酸廣泛用於合成纖維、塗料、醫葯、農葯、食品添加劑、染織等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冰醋酸按用途又分為工業和食用兩種,食用冰醋酸可作酸味劑、增香劑.可生產合成食用醋.用水將乙酸稀釋至4-5%濃度,添加各種調味劑而得食用醋.其風味與釀造醋相似.常用於番茄調味醬、蛋黃醬、醉米糖醬、泡菜、乾酪、糖食製品等.使用時適當稀釋,還可用於製作蕃茄、蘆筍、嬰兒食品、沙丁魚、魷魚等罐頭,還有酸黃瓜、肉湯羹、冷飲、酸法乾酪用於食品香料時,需稀釋,可製作軟飲料,冷飲、糖果、焙烤食品、布丁類、膠媒糖、調味品等.作為酸味劑,可用於調飲料、罐頭等. 洗滌通常使用的冰醋酸,濃度分別為28%,56%,99%的.如果買的是冰醋酸,把28CC的冰醋酸加到72CC的水裡,就可得到28%的醋酸.更常見的是它以56%的濃度出售,這是因為這種濃度的醋酸只要加同量的水,即可得到28%的醋酸. 濃度大幹28%的醋酸會損壞醋酸纖維和代納爾纖雛. 草酸是有機酸中的強酸之一,在高錳酸鉀的酸性溶液中,草酸易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草酸能與鹼類起中和反應,生成草酸鹽. 醋酸也一樣,28%的醋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後使織物是中性;就象氨水可以中和酸一樣,28%的醋酸也可以中和鹼. 鹼也會導致變色.用酸(如28%的醋酸)即可把變色恢復過來. 這種酸也常用來減少由丹寧復合物、茶、咖啡、果計、軟飲料以及啤酒造成的黃漬.在去除這些污漬時,28%的醋酸用在水和中性潤滑劑之後,可用到最大程度.
編輯本段乙酸反應化學方程式
乙酸與碳酸鈉: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乙酸與碳酸氫鈉:NaHCO3+CH3COOH=NaCH3COO+H2O+CO2↑ 醋酸與鹼反應:CH3COOH+OH-=CH3COO- +H2O 醋酸與弱酸鹽反應:2CH3COOH+CO32-=2CH3COO- +H2O+CO2↑ 醋酸與活潑金屬單質反應:Fe+2CH3COOH=Fe(CH3COO)2+H2↑ 醋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2CH3COOH+ZnO=Zn(CH3COO)2+H2O 醋酸與醇反應: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條件是加熱,濃硫酸催化,可逆反應) 乙酸與鋅反應:2CH3COOH +Zn =(CH3COO)2Zn +H2↑ 乙酸與鈉反應:2CH3COOH+2Na=2CH3COONa+H2↑
❽ 肥皂頭怎樣才能合成一大塊
【方法】
1.用水煮。
把碎肥皂放在容器中,隔水加熱到變成液體,停止加熱,冷卻結塊就行啦。
2.用微波加熱。
將廢棄的肥皂收集起來,放在一個小碗里,然後將它放入微波爐中加熱1分鍾。等肥皂完全化開後,倒入容器中,再放進冰箱冷卻。
3.用甘油。
將日常用的護膚甘油滴點在肥皂上,過會它就會軟化了,這時候把它們捏在一起,也可以變成一塊大肥皂.
3.做成肥皂袋。
用紗布或者比較薄的布縫成一個小口袋,把肥皂頭裝在裡面,用的時候用手擦幾下。也可以將用剩的碎肥皂塊放入破絲襪中,兩頭扎緊。洗手時在袋上搓搓,可以很好地去污。
肥皂(日化品)
【簡介】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通式為RCOOM,式中RCOO為脂肪酸根,M為金屬離子。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鹼金屬,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機鹼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製成特殊用途肥皂的。廣義上,油脂、蠟、松香或脂肪酸等和鹼類起皂化或中和反應所得的脂肪酸鹽,皆可稱為肥皂。肥皂能溶於水,有洗滌去污作用。肥皂的各類有香皂,又稱盥洗皂、金屬皂和復合皂。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鹼金屬,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機鹼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製成特殊用途肥皂的。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屬皂、液體皂,還有相關產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肥皂的成分:羧酸的鈉鹽R-CO2Na,合成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抗氧化劑、發泡劑、硬化劑、粘稠劑、合成界面活性劑。
肥皂的主要成分R-CO2Na,(硬脂酸鈉(C17H35COONa)),其中R基團一般是不同的,是各種烴基。R-是憎水基,羧基是親水基。在硬水中肥皂與Ca2+,Mg2+等形成了凝乳狀物質,脂肪酸鈣鹽等,即通常說的「鈣肥皂」而成為了無用的除垢劑。將軟化劑加入硬水中可以除去硬水離子,使肥皂發揮作用。葯皂主要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消毒劑。香皂在其中加入了香精。水晶肥皂因含皂鹼,去油力特別強。
【命名】
皂莢樹
因為古人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後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於是他們又發現有另一種樹,其果實跟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所以,給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後來發明了人造的去污劑的時候,依然使用了"肥皂"這個詞.
所以,雖然沒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莢".
因肥皂是由西方製造引進,所以當時稱為「洋鹼」,雖然「鹼」和肥皂本身並不能劃等同的關系,但新奇感驅使的中國人民還是將這個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幾十年,直到民族工商業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漸漸舍棄了「洋」字。
【原理】
肥皂分子結構可以分成二個部分。一端是帶電荷呈極性的COO-(親水部位),另一端為非極性的碳鏈(親油部位)。肥皂能破壞水的表面張力,當肥皂分子進入水中時,具有極性的親水部位,會破壞水分子間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使水分子乎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膚表面。肥皂的親油部位,深入油污,而親水部位溶於水中,此結合物經攪動後形成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滿肥皂的親水部位,而不會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過程(又稱乳化)重復多次,則所有油污均會變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於水中,可被輕易地沖洗干凈。
【成分】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鈉,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碳17氫35+碳+氧+氧+鈉)(也可以寫成RCOONa,由氫氧化鈉[NaOH]和鹼合油脂發生反應產生)。如果在裡面加進香料和染料,就做成既有顏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了;如果往裡面加點葯物(如硼酸或石炭酸),它就變成葯皂了。
【種類】
肥皂的用途很廣,除了大家熟悉的用來洗衣服之外,還廣泛地用於紡織工業。通常以高級脂肪酸的鈉鹽用得最多,一般叫做硬肥皂;其鉀鹽叫做軟肥皂,多用於洗發刮臉等。其銨鹽則常用來做雪花膏。根據肥皂的成分,從脂肪酸部分來考慮,飽和度大的脂肪酸所製得的肥皂比較硬;反之,不飽和度較大的脂肪酸所製得的肥皂比較軟。肥皂的主要原料是熔點較高的油脂。從碳鏈長短來考慮,一般說來,脂肪酸的碳鏈太短,所做成的肥皂在水中溶解度太大;碳鏈太長,則溶解度太小。因此,只有C10~C20的脂肪酸鉀鹽或鈉鹽才適於做肥皂,實際上,肥皂中含C16~C18脂肪酸的鈉鹽為最多。
肥皂中通常還含有大量的水。在成品中加入香料、染料及其他填充劑後,即得各種肥皂。
普通使用的黃色洗衣皂,一般摻有松香,松香是以鈉鹽的形式而加入的,其目的是增加肥皂的溶解度和多起泡沫,並且作為填充劑也比較便宜。
白色洗衣皂則加入碳酸鈉和水玻璃(有含量可達12%),一般洗衣皂的成分中約含30%的水分。如果,把白色洗衣皂乾燥後切成薄片,即得皂片,用以洗高級織物。
在肥皂中加入適量的苯酚和甲酚的混合物(防腐,殺菌)或硼酸即得葯皂。香皂需要比較高級的原料,例如,用牛油或棕櫚油與椰子油混用,製得的肥皂,弄碎,乾燥至含水量約為10~15%,再加入香料、染料後,壓製成型即得。
液體的鉀肥皂常用作洗發水等,通常是以椰子油為原料製得的。
肥皂,通常分為硬皂、軟皂和過脂皂3種。如果在肥皂中加入某些葯物,那就成為葯皂了,如硫磺皂、檀香皂等。
硬皂即常說的「臭肥皂」,它含鹼量高,去油去污能力強,但對皮膚也有較大的刺激性,反復使用時可使皮膚很快發生乾燥、粗糙、脫皮等現象。因此,硬皂一般只用於洗衣,而不用於洗澡。
軟皂就是我們平時所用的「香皂」。它含鹼量較低,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所以正常人和銀屑病患者均可以使用。對皮損可有良好的的去屑作用。
過脂皂也叫多脂皂,不含鹼。兒童香皂多屬於這一類。適宜於女性患者使用。
石碳酸皂、硫磺皂、煤焦油皂,硼酸皂、來蘇皂、檀香皂等葯皂,也均可為銀屑病患者所使用。但如果患者對某種葯皂過敏,則應避免使用。
【軟硬水原理】
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鈉(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鈉被水電離,形成硬脂酸根離子和鈉離子。而一般硬水中存在大量的鈣離子和鎂離子,而硬脂酸根離子會和鎂離子和鈣離子結合生成硬脂酸鎂和硬脂酸鈣,硬脂酸鈣和硬脂酸鎂都是不溶於水的沉澱,因此,如果是將肥皂投入到硬水中,會出現有沉澱的現象。而軟水中是不存在或存在微量的鎂離子和鈣離子,因此,如果是將肥皂投入到軟水中,是不會出現有沉澱的現象,水是純凈透明的。
其實,除了鈣、鎂離子外,肥皂亦能被鐵、錳、鋅、銅…等離子所沉澱,所以在化學上乃定義:凡是水體存在能被肥皂產生沉澱的礦物質離子,都稱為硬度離子。由此可知,硬度是指所有硬度離子總濃度的指針值而言。不過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來水)中,除了鈣、鎂離子外,其餘硬度離子之存量很少,因此水之硬度可以說是水中鈣和鎂離子之濃度所代表之綜合特性而已。
❾ 螺桿冷水機的選擇方法
很高興研發部李工回答這個問題
一、選擇前首首先了解螺桿式冷水機組基本組成部份:
1、壓縮機:壓縮機是整個製冷系統中的核心部件,也是製冷劑壓縮的動力之源。它的作用是將輸入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將製冷劑壓縮。
2、殼管式冷凝器:在製冷過程中冷凝器起著輸出熱能並使製冷劑得以冷凝的作用。從製冷壓縮機排出的高壓過熱蒸氣進入冷凝器後,將其在工作過程吸收的全部熱量,其中包括從蒸發器和製冷壓縮機中以及在管道內所吸收的熱量都傳遞給周圍介質(水或空氣)帶走;製冷劑高壓過熱蒸氣重新凝結成液體。
二、螺桿式冷水機組分水冷式和風冷式
1、風冷式螺桿式冷水機組主機本身散熱方式通過翅片蒸發器和風機結合散熱,風冷螺桿式冷水機組一般放在空置室外,要充分散熱場地
2、水冷式螺桿式冷水機組主機本身配水塔和冷卻水泵(有時候根據客戶配備用泵),通過水泵不斷循環由冷卻水塔把熱散走。
三、螺桿式冷水機組選擇時最小隻能做到30HP,經常有客戶問我20HP,也想做螺桿式冷水機組,市場上一般低於30HP機組都做渦旋式冷水機組或活塞式冷水機組。
四、螺桿式冷水機組壓縮機品常用牌如::台灣漢鍾、德國比澤爾、意達利萊富康、台灣復盛)帶有卸載及容量自動調節的滑閥機構,容量調節檔次為25%、50%、75%、100%。分四級電磁閥控制,特殊工況下仍能高效可靠地工作。
五、選壓縮機時,特別注意一般50HP壓縮機機頭以下一般三段式(33%、66%、100%),上次我做長城汽車項目風冷雙螺桿式冷水機60HP時標四段式,後來驗收時才發現弄錯,以免跟客戶設計時特提醒。
六、螺桿式冷水機組冷煤選擇和電壓,常用國內R22 環保冷煤R404A R134A R407C;電壓:三湘200V 50/60HZ 380V 50HZ/60HZ 440V 50HZ/60HZ(國內常用380V 50HZ)
七、螺桿式冷水機組應用那方面:
1、常溫一般工作范圍5度到30度,低溫工作范圍零下5度到零下30度,超低溫工作范圍零下30度到零下120度(給出實際需要溫度和製冷量,其餘廠家可以根據情況設計)
2、是否有腐蝕性行業,溶液接觸以及換熱器材質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市場上一般不銹鋼304 316 316L 鈦管,合金銅等材質。
八、螺桿式冷水機組有單雙螺桿之分,就是一整台機組有幾個系統(幾個壓縮機)可單獨控制運行,雙螺桿式比單螺桿能效比好,更安全。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能為你解決問題。
❿ 肥皂是什麼做的
肥皂的成分:羧酸的鈉鹽R-CO2Na,合成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抗氧化劑、發泡劑、硬化劑、粘稠劑、合成界面活性劑。
肥皂的主要成分R-CO2Na,(硬脂酸鈉(C17H35COONa)),其中R基團一般是不同的,是各種烴基。R-是憎水基,羧基是親水基。在硬水中肥皂與Ca2+,Mg2+等形成了凝乳狀物質,脂肪酸鈣鹽等,即通常說的「鈣肥皂」而成為了無用的除垢劑。
將軟化劑加入硬水中可以除去硬水離子,使肥皂發揮作用。葯皂主要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消毒劑。香皂在其中加入了香精。水晶肥皂因含皂鹼,去油力特別強。
命名
因為古人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後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於是他們又發現有另一種樹,其果實跟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後來發明了人造的去污劑的時候,依然使用了"肥皂"這個詞,因肥皂是由西方製造引進,所以當時稱為「洋鹼」,雖然「鹼」和肥皂本身並不能劃等同的關系;
但新奇感驅使的中國人民還是將這個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幾十年,直到民族工商業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漸漸舍棄了「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