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己酸乙酯的分離,希望學化工的朋友能解答
如果你想得到純的己酸乙酯的話,可以先用常壓蒸餾,因為乙醇和正庚烷沸點低版,當然你要回收溶劑的權話就得考慮乙醇和正庚烷會不會共沸,不過反應之後乙醇應該剩的挺少了;剩下用減壓蒸餾就可以得到產品了。沸點差相差大,很容易得到產品的。減壓蒸餾的話,小於-0.095就可以,當然真空度越低蒸餾溫度越低。蒸餾溫度一般會比正常沸點的一半大幾度,具體和釜液組成有關了。我們實驗室就是這樣的,在真空度小於-0.095的情況下。
『貳』 減壓蒸餾塔真空度,釜溫和氣相溫度都正常,頂溫為什麼漲不上去
如果這些環節都正常,那就要
考慮其中的反應混合物的沸點
因素吧,混合物的沸點低應該
決定頂溫吧,你仔細分析思考
清楚,或者說頂溫是個客觀的
因素
『叄』 減壓蒸餾在原理上與簡單蒸餾和水蒸氣蒸餾有什麼共同點和區別
一、共同點:
都是通過外界溫度的調節,使液體轉為氣態的一個過程。水蒸餾將水蒸氣通入含有不溶或微溶於水但有一定揮發性的有機物的混合物中,並使之加熱沸騰。簡單蒸餾所產生的蒸汽,基本上與當時的釜液達到相平衡狀態。減壓蒸餾也是通過減壓來調節物質的沸點。
二、區別:
1、利用的方式不同:
水蒸氣蒸餾系指將含有揮發性成分的植物材料與水共蒸餾,使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一並餾出。簡單蒸餾又稱微分蒸餾,也是一種單極蒸餾操作,常以間歇方式進行。減壓蒸餾,通過減少體系內的壓力而降低液體的沸點,從而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
2、蒸餾條件不同:
減壓蒸餾利用壓力調節,許多有機化合物的沸點在壓力降低到1.3-2.0kPa(10-15mmHg)時,可以比其常壓下沸點降低80℃-100℃。水蒸氣蒸餾適用於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在水中穩定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
(3)河南減壓蒸餾反應釜銷售擴展閱讀:
水蒸氣蒸餾法適用范圍:
1、被提純的物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不溶於水或微溶於水;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在共沸溫度下與水不發生反應;在100℃左右,必須具有一定的蒸氣壓,至少666.5~1333Pa(5~10mmHg),並且待分離物質與其他雜質在100℃左右時具有明顯的蒸氣壓差。
2、水蒸氣蒸餾法適合分離那些在其沸點附近容易分解的物質,也適用於從不揮發物質或樹脂狀物質中分離出所需的組分(如天然產物香精油、生物鹼等)。
『肆』 減壓蒸餾可按其功能分為幾部分各部分有哪些裝置組成
加熱裝置,提鎦裝置,精餾裝置,冷凝裝置,回收裝置。
加熱裝置,主要就是再沸器,提鎦精餾裝置,就是塔釜和塔本身(有填料塔板式塔之類的),冷凝器,儲罐。
『伍』 真空蒸餾罐蒸餾物料中的水份時,真空機把水蒸氣抽出後,物料溫度下降,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拉出去的水蒸汽攜帶者熱量.裡面的水分蒸發,需要吸收熱量,所以物料溫度降低.可以保持加熱狀態.
『陸』 如何提高減壓蒸餾過程中的真空度
油氣綜合利用工程原油減壓蒸餾蒸汽抽真空工藝設計肖立剛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摘要論述了蒸汽抽真空系主題詞蒸汽抽真空冷凝7-統各工-參數皇問的關系,以及不同備件下各工-參數的選取.里笪,耐,舀蓬,電,1前言在常減壓蒸餾裝置設計中,蒸汽抽真空系統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好的抽空系統所能達到的塔頂真空度高,所耗工作蒸汽少,能耗低.反之,設計不好的抽空系統,所能達到的塔頂真空度低,所耗工作蒸汽量大,能耗高.蒸汽抽真空系統圖1濕式減壓抽真空流程圖選取的塔頂操作壓力和所能達到的冷凝器出口溫度,要使在塔頂冷凝器的出口壓力和溫度條件下,水蒸汽能大部分冷凝下來.濕式減壓蒸餾的塔頂操作壓力為5.3~8.,一般選用兩級抽空方案.乾式減壓蒸餾塔操作壓力為1.3一2.7,必須採用三級抽真空方案.如果因冷卻水溫度所限,所能達到的冷凝器出口溫度不能使濕式減壓的塔頂蒸汽大部分冷設計的成功與否關繫到減壓蒸餾的拔出率和整個裝置的能耗.2抽真空系統流程方案的確定根據減壓蒸餾操作條件的不同,抽真空系統分為兩級抽真空(圖1)和三級抽真空(圖2).是選用兩級抽空,還是三級抽空,取決於所圖2乾式減壓抽真空漉程圖凝下來,則濕式減壓電需採用三級抽真空流程.3抽空器負荷的確定抽空器吸人氣體包括可凝油,裂解氣,漏人的空氣,蒸汽等.抽空器的抽空負荷對抽空器的工作蒸汽的耗量影響很大,因此,盡量減少抽空負荷與准確計算出負荷量對設計抽空系統非常重要.可凝油與不凝氣量與減壓爐管內油品和減壓塔底油品裂解程度有關,不同的原油裂解程度不同.國內目前還未見減壓蒸餾條件下,各種常渣裂2袖氣綜合利用工程1998年解的研究報道.可凝油量還與常壓塔底汽提段的汽提效果有關,汽提效果不好,則少量煤油餾份進人減壓系統,造成可凝油量增加.另外.減壓塔頂溫度過高,會使少量柴油和蠟油進人抽空系統.根據經驗,可凝油量一般占減壓進料量的0.38%(質量)【包括空氣,它占不凝氣的10%~15%(體積)].濕式減壓蒸餾時上至塔頂的蒸汽量為爐管注管和塔底及側線汽提蒸汽之和.除增壓器外,進入一,二級抽空器的氣體負荷是由可凝油,空氣,不凝氣,蒸汽在前一級冷凝器出口溫度,壓力下氣液平衡決定的,設計時,應採用計算機軟體進行准確計算.4抽空系統的冷卻設計抽空系統冷凝器的冷凝冷卻效果對於減少抽空器的負荷,降低抽空工作蒸汽耗量,降低能耗,得到高的塔頂真空度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抽空常見的冷卻方式有水冷和濕空冷.水冷又分新鮮水冷卻和循環水冷卻.濕式減壓蒸餾塔頂殘壓為5.3時,要通過塔頂冷凝器將大部分水蒸汽冷凝下來.冷後的溫度必須達到3℃以下.這樣的冷後溫度.採用循環水或濕空冷冷卻時,夏季都難以達到.因而必須採用新鮮水作為冷卻介質.為了節約新鮮水用量,在冬季時可採用循環水冷卻,設計時,塔頂冷凝器可採用新鮮水和循環水並聯的方法.如果某廠沒有大量的新鮮水可用做冷卻介質,塔頂必須設增壓器,使增壓器出口壓力達到8.以上,此時,增壓器壓縮比不能過高,以小於2為宜.否則,能耗大大增加.乾式減壓的增壓器後冷器冷後溫度與增壓器出口壓力相對應,一般為33℃~35℃,這時採用循環水仍難達到,應採用新鮮水或濕空冷冷卻.一,二級抽空器後冷器,由於壓力較高,水蒸汽很容易冷凝下來,這時,選取過低的冷凝器出口溫度,會使冷凝能耗上升,冷凝器投資增大.一般一,二級抽空器後冷器出口溫度為4℃一45℃.當採用循環水冷卻時,由於減頂抽空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一般高於全廠其它循環水用戶.能流到抽空冷凝器的循環水量有時難以保證,造成冷凝器冷後溫度過高.因此,必要時裝置內應設抽空冷凝器專用的循環增壓泵.5抽空器各級壓縮比的確定抽空器的壓縮比,應依據抽空器後冷凝器所能達到的冷後溫度來確定,使得在冷凝器的壓力與所能達到的溫度條件下水蒸汽能大部分冷凝下來,以減少下一級的抽空負荷.5.1增壓器的壓縮經增壓器的作用是提高一級抽空器的人口壓力,同時,保證在增壓器後冷器出口溫度條件下,大部分水蒸汽冷凝下來.當乾式減壓塔頂操作壓力為1.6.增壓器後冷器出口溫度為35℃時,增壓器壓縮比為6較為合理.當濕式減壓塔頂操作壓力為5.3~8.,冷凝器冷後溫度4℃,增壓器壓縮比為2~1.5較為合適.5.2一,二級抽空器的壓縮比一,二級抽空器的排出壓力較高,在其排出壓表1抽空不同壓縮比分配的計算結果壓縮比2.5/7.33.2/5.64/4.44.5/3.9級別1212212動力蒸汽耗量/695727894.45365167.54061165.9359磚後未凝蒸汽量12_91671.91650.11641.916後拎器熱負荷'/250.492267930.151625371511206040092105.40兩級抽奎罄總蒸汽耗量/42214309147315249注:本表計算基礎數據(1)裝置規模100×10'/(2)動力蒸汽:溫度250,壓力11998年油氣壤合稍用工程3,,原油脫水系統工程設計郭奇志張素珍華北石油管理局化學葯劑廠弋'-/一摘要隨著煉油廠的擴建,原油儲罐由幾千立方米增至幾萬立方米,原油脫水帶油現象更加嚴重,而未經任何處理的台油污水直接搏放至污水系統,導致罐區污水系統癱瘓,這一現象成為各煉廠惠需解決的難題.本文重點介鯝了華北油田化學葯劑廠原油脫水系統改造的具體措施,以覆採用的新技新差薹釜實籀效果,脯沌,工4-主曩詞舍油污水隅油池實施效果0,',7:01前曹華北油田化學葯荊廠擴建後,新增000原油罐4個,原油日處理量4000.原油進入聯合裝置前必須進行脫水,如果脫水不凈,將會導致常壓塔的沖塔,生產出的產品為污油,必須回塔再煉.而原油在脫水過程中必然會有帶油現象,這是由於原油在罐內脫水沉降24小對後,罐底液體是油與水交互共存的.脫水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帶出原油.建廠初期由於污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至污水系統,導致罐區95%污水管線堵塞無法使用,車問只能用蒸氣吹掃管線,邊處理邊脫水.1年來廠里曾進行過多次改造.仍未能解決這一問題.擴建以來問題更加嚴重
『柒』 1、減壓蒸餾時,你發現釜溫已經達到要求,但是仍未有液體流出,請說出你會怎麼排
這樣的情況,有三種可能的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負壓不足,先觀察回真空泵上的真空表有答無達到要求值,如果沒有,要檢查真空泵工作是否正常再檢查裝置氣密性,用凡士林塗在接頭處。
2.如果真空度達到要求,則很可能是冷凝不足,檢查有沒有開冷凝水,或者對於沸點較低的物質,需要做低溫冷卻,需要配低溫冷卻循環槽。
3.如果真空沒有問題,冷凝也做好了,則可能是氣程過長,要把蒸餾燒瓶上端裸露部位用保溫棉包裹起來。
以上就是所有的安排。
『捌』 關於減壓蒸餾和常壓蒸餾的問題
物料溫度降低是因為共沸的原因吧
『玖』 減壓蒸餾塔真空,釜溫和氣相溫度都正常,為什麼塔頂溫度漲不上去求助!
塔頂溫度不上升,檢查塔頂溫度感測器是否正常,塔頂冷凝器降溫水量是否開的過大,或者閥門關閉不嚴,塔內真空度是否正常,檢查變送器是否存在問題,再提高一點塔釜溫度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