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猪拉稀的主要原因
小猪拉稀的主要成因包括消化问题、病菌感染、寄生虫、环境应激等,需针对性调整管理措施。
1. 消化系统问题
①饲料因素:突然更换饲料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尤其对断奶仔猪影响显著。粉状饲料若颗粒过细,可能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引发腹泻。
②喂养方式:奶水温差超过5℃易导致胃痉挛,过量喂食则增加肠道负担。部分养殖户误用变质泔水喂养,其中油脂腐败产生的毒素直接损伤肠道。
2. 病原体感染
①细菌性腹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造成的黄白色水样便占仔猪腹泻病例35%以上,沙门氏菌引起的血痢粪便带有深绿色絮状物。
②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使仔猪24小时内脱水率高达20%,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导致死亡率可达80%。
3. 寄生虫侵袭
球虫病多发于15-50日龄仔猪,粪便可观察到胶冻样黏液。蛔虫幼虫移行期会引起间歇性腹泻,成年虫体争夺营养导致猪只消瘦伴随稀便。
4. 环境管理缺陷
猪舍湿度持续高于70%时,地面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3-5倍。昼夜温差过大(超过10℃)会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数据显示此类环境腹泻发生率提高40%。
5. 应激反应影响
断奶应激引发的腹泻通常在转群后3-5天达到高峰,运输过程中70分贝以上噪音可使猪只肾上腺素水平升高2倍,直接影响消化功能。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的消化紊乱现象约占应激性腹泻病例18%。
针对不同成因,建议优先改善舍内温湿度控制和渐进式换料法,发现水样腹泻立即采样送检。出现寄生虫时需全群同步驱虫,病毒性腹泻要及时补液防止脱水。日常可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该措施可使腹泻发生率降低约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