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思考
邢永强1李金荣2窦明2
(1.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16;2.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文章编号:1000-2367-(2007)-02-0195-04
摘要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开发中,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地区,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从石羊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流域的供水现状和用水现状,归纳了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实施调水工程等方面给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资源危机 态环境 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紧靠青海省,西北与张掖地区毗邻,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流域总面积41.6×103km2。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地区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流域共涉及3市8县。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
流域水系发源于祁连山,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条河流组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1.2mm,地表水资源量为1.566×109m3,主要产于祁连山区,产流面积11.1×103km2。地下水资源量为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补给量,包括降水补给量、沙漠侧向流入量和祁连山侧向流入量,合计为0.1×109m3。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两项之和,共计1.666×109m3。
就水质状况而言,流域山区水源水质优良(达Ⅰ类),可适合各种用途;平原区金川河、红水河和石羊河干流由于受金昌市、武威市城区工业及生活废污排放的影响,污染程度较重(Ⅴ类或劣Ⅴ类),水中含有砷化物、Cr6+及部分重金属离子;下游金川峡水库和红崖山水库,其水质状况恶劣,属劣Ⅴ类。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大靖、武威、永昌盆地水质状况尚好(达Ⅲ类以上),民勤、昌宁盆地由于受劣质地表水污染、多次重复利用、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等原因而使水质恶化(劣Ⅴ类),不但不能饮用,而且也不宜灌溉(李有林,2000)。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 供水现状分析
石羊河流域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建设,水利工程已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上游山区水库调蓄、中游平原渠道输水、下游机井井灌或井渠混灌的开发模式。8条出山河流中,除杂木河上没修水库外,其余河流均修建了水库。现在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外流域调水工程,如引硫(硫黄沟)济金(金川河)工程、景电二期延长工程等。全流域工程设计总供水能力为3.482×109m3,2005年实际供水量为2.663×109m3。供水总体上是以蓄水、提取地下水和引水工程为主,2005年流域内各项供水工程的供水量如表1所示。
表1 2005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表Table1 Actual water supply in 2005
流域供水水源分为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地表水水源为祁连山降水及冰雪融水,经分析可知,多年来祁连山出山口水量较为稳定,而进入下游民勤盆地的地表径流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0.464×109m3减少到21世纪初的0.083×109m3(图1)。地下水资源90%为地表水补给,随着地表水利用率的逐步提高,使全流域地下水补给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28×109m3减少到2005年的0.86×109m3,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全流域800多眼机井因吊泵而报废,地下水的开采也由浅层逐步向深层发展(窦明等,2005)。
图1 红崖山水库历年入库流量
Fig.1 Runoff inflow in past years in Hongyashan reservoir
2.2 用水现状分析
通过工程措施使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率很高,200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总水资源量的154%(扣除跨流域调水工程),远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2005年全流域社会经济各部门总用水量为2.678×109m3,用各项水量如表2所示,参照《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1997年全国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0.2%,农业用水量占75.3%,可见石羊河流域农业用水量明显偏高。
表2 2005年实际用水量统计表Table2 Actual water using in 2005
流域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定额为153m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62m3,这是因为流域内工业以冶炼、酿酒等高耗水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较小。而工业用水重复率达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灌溉净定额为0.556m3/m2,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这是由其特殊气候条件所决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0.52,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万元GDP用水量为3 681m3,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从总体上看,流域的用水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石羊河流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的典型地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危机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流区植被受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祁连山是整个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区,森林植被和高山草场是水源涵养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开矿挖药和毁林毁草开荒种植,有近1 500km2的林草地被垦殖,水源林仅存不足550km2,山区的植被覆盖率只有40%左右。祁连山灌木林线比20世纪50年代上移40m,30%的灌木林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常兆丰等,2005)。
(2)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流域水资源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灌区面积过大,尤其是复(套)种面积过大和种植结构不合理,致使农业用水量过大,生产用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上、中游同步开发、争夺水源,既不考虑自然规律,又不节制,超标漫灌,效率偏低,从而造成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
(3)进入下游地表水逐年减少,民勤绿洲面临生存危机。由于上游祁连山区毁林开荒、修建水库提蓄水量,中游灌区衬砌渠道,打井提水,大型工矿企业和地方“五小”企业发展迅猛上升致使中游消耗水量随之猛增,从而使进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的水量剧减。为了维持人工绿洲及人畜用水,民勤人民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由此导致绿洲边缘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天然绿洲急剧萎缩,荒漠化加剧。通过计算后发现(窦明等,2005),1971~2000年30年间香家湾进入民勤的水量累计减少3.0×109m3,出库水量累计减少2.5×109m3,平均每年减少0.083×109m3;绿洲潜水位30年降深总计42.4m,平均每年降幅为1.44m,在绿洲中心形成深大漏斗,绿洲边缘植被大面积衰亡。
(4)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2005年,全流域土地沙化面积已达2.149×103km2,草场退化面积达1.50×104km2,流沙压埋农田3.2×102km2。北部沿沙漠地区防风固沙林、草、农田防护林减少了2.0×103km2。沙漠每年以3~4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由于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的逐年扩大,沙尘暴肆虐威胁民勤、金昌和武威,甚至影响到整个北方地区。
(5)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趋势的加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迅猛增长,使环境资源的负担日趋严重。特别是在人口相对集中和经济繁荣的城区,“三废”排放明显增加,局部地区环境明显恶化并向周边扩展。截至2005年,金昌市废水排放量为35.478×106t,较20世纪90年代增加47.3%;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为4.737×106t,较90年代增加56.8%。武威市的水污染、白色污染、化学污染也日益严重,2005年其排入石羊河的生产生活废水达2.535 1×103t。由于流域内地表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导致地表水严重污染,地下水也因城市污水及地面各种污染物的渗漏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议
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了各级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石羊河成为继塔里木河和黑河综合治理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地区。笔者认为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4.1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进行社会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加快全流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优先发展工业、服务业,控制和缩小农业规模,以提高单位水资源的效益和产出。目前,流域经济社会各部门中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存在农田面积过大、灌溉定额偏高等问题,因此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可通过适当收缩农业规模来有效地减缓生活和工业用水压力(刘昌明等,1996)。
4.2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节水效率
目前,流域种植结构为粮、经、饲的种植比例为68:21:11,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为76:24,复(套)种的种植比例为22.2%。建议将粮、经、饲的种植比例调整为51:29:20,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为63:37,复(套)种的种植比例为15%。
流域现状灌溉模式以“渠灌”为主,占总面积的97.7%,管灌占1.5%,高效节水灌溉仅占0.8%。建议对流域内井灌区全面实施管道输水灌溉,以此为基础布置喷灌2.11×102km2,微灌1.85×102km2,占总灌溉面积的15.7%,其余为管灌1.37×102km2,占总灌溉面积的5.7%;河水灌区全面推行小畦灌溉,占总灌溉面积的79.3%。
4.3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力度
根据流域的区位和自然条件,必须贯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荒则荒”的原则,划定农林牧业生产区和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林牧结构调整,将地下水开采集中、耕地质量不好或靠近沙漠及戈壁边缘地区的农田灌溉用地6.67×102km2实施退耕自然封育和调整为生态林草用地,同时下游民勤地区灌溉面积初步退耕还林至4.33×102km2,以民勤绿洲与荒漠过渡地带为核心,建立荒漠自然保护区,实行封育,禁垦、禁牧、禁樵,禁止人为干扰(肖笃宁等,2005)。利用地下水与天然降水保障自然植被的恢复,建立风沙屏障。
封闭机井,压缩地下水开采量。目前,流域共建有机电井1.5万眼,年均超采地下水达0.18×109m3,针对机井过多、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状况,到2010年要封停旧井1 300眼(根据《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2002),压缩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恢复地下水位,扩大天然植被面积,建立良性的生态环境系统。
加大污水处理和回用力度。通过国家与地方共同投资、地方负责运营管理的方式,在金昌和武威市区修建3~4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统一回收和深度处理并实现资源化。
4.4 实施调水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就目前情况来看,要彻底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困境,必须要从外流域调水。规划中的“引大(大通河)济西(西大河)”调水工程是为解决金昌市工业用水和民勤县生态环境及农业用水而提出的,该工程计划从大通河年引水0.25×109m3,如工程竣工可缓解流域水资源的不足。同时,在现有调水设施基础上,加大调水量,补充生态用水,尽可能给天然植被的存活创造条件,为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此外,要适当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缓冲区内的人口压力,搞好生态移民。移民的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中游绿洲地区,即通过人口的城市(镇)化来安置部分移民;二是流域外的引大工程、疏勒河工程、黄河沿岸地区的景电、兴堡子川灌区,也可以安置部分移民。
参考文献
李有林.2000.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地下水,22(3):113~116.
窦明,孙雪涛,左其亭.2005.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转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6(3):109~112.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等.2005.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干旱区地理,28(2):150~155.
刘昌明,何西吾.1996.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北京:科学出版社.
肖笃宁,李小玉,宋冬梅.2005.石羊河尾闾绿洲的景观变化与生态恢复对策.生态学报,25(10):2477~2483.
The Thought on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Xing Yong-qiang1Li Jin-rong2Dou Ming2
(1.Scientific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6;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Conservanc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Shiyang river basin is the inland region wher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degree isvery hig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seriously destroyed.The researches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iyang river basin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re necessary.In this article,from the fact situation in Shiyang riv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rocesses of water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In the end,th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adjustment of economy structure,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Key words:Shiyang 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 crisis;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⑵ 排污泵有哪些品牌
上海比较集中了,厂家有很多家,卖的比较好的我推荐上海阳光。
⑶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的企业文化
上海市文明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上海市金杯单位
上海市先进单位
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
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上海市五四青年组织奖章集体 竞赛活动
2011年城建院“启明星”评选活动 2011-6-24
2011年城建院立功竞赛动员表彰大会 2011-6-23
2011年城建集团三八国际妇女节101周年颁奖大会 2011-6-22
2011年市立功竞赛颁奖大会 2011-6-22
2010年红旗党支部评比表彰大会 2011-6-21
2010年巾帼集体奖、五一劳动奖颁奖现场 2011-6-21
2010年市立功竞赛表彰大会 2011-6-20
2010年五四青年交流表彰大会 2010-4-28
文娱活动
2011城建总院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 2011-6-27
2011城建总院庆祝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 2011-6-27
2011年城建院三八妇女节女职工福州之旅 2011-6-24
2011年城建院迎春联谊会 2011-6-23
城建院世博摄影展 2011-6-22
2010年城建集团职工文化艺术节 2011-6-21
第五届亚洲建筑师杯足球友谊赛 2011-6-20
拔河比赛 2011-6-17
5·20为爱而跑-城建集团运动比赛 2011-6-16
党建活动
城建院帮困助学 爱心相传 2011-6-22
城建院火灾消防演练 2011-6-22
城建院为玉树地震捐款 2011-6-22
城建院与川沙镇柴场村结对帮扶 2011-6-22
七一西藏南路隧道志愿者服务 2011-6-22
为革命老区微山湖南阳镇无偿设计两座桥 2011-6-22
院工会组织农民工家属游上海 2011-6-22
院领导高温慰问外业职工 2011-6-22 序 所获奖项 获奖内容 获奖时间
1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9
2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江湾城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 2006
3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延安路高架道路中段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2003
4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厂处理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2003
5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型节段梁拼装法、钢箱梁滑移法在高架桥应用技术 2004
6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延安路高架道路东段工程(石门一路~中山东一路) 2000
7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实时监视控制管理系统 1998
8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淞江大桥改建工程 1994
9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穿越建筑群的钢筋砼管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1993
10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等级道路交通监控模拟系统(FTSC)项目 1992
11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参数研究项目 1988
12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地铁盾构下穿建(构)筑物的微扰动控制技术 2009
13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软土地层地铁车站路面盖挖法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2008
14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轨道交通7号线 2010
15 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无线网络的沉管隧道浮运 2008
16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软弱地层地铁车站连续自控化气压沉箱技术研究 2009
17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纤维增强桥面粘结防水层的开发与应用 2009
18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轨道交通高架区间U型梁试验研究 2008
19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复杂环境中城市超高立交桥梁设计施工与研究 2009
20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 2008
21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预制节段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2003
22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远东大道~迎宾大道立交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2003
23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软土地基高速赛道路基路面关键技术研究 2005
24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型隧道衬砌管片结构研究 2005
25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上海市排水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研究 2005
26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效生物菌和生物带固定技术在夏长浦河道污染就地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2007
27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基坑施工对下卧运营地铁隧道的保护技术研究 2008
28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城市出入口与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化和应用研究 2005
29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虹口港、杨浦港污水截流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2004
30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浦东国际机场主进场路及航站区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2003
31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M2泵站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003
32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深基坑开挖地层流变特性研究 1996
33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奉浦大桥45000KN抗震型盆式橡胶固定支座试验研究 1997
34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铣削钢纤维预拌砼在道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998
35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OVM型锚具和低松弛予应力钢绞线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993
36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浦东新区城市综合管道可行性研究 1994
37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漕溪路、中山路、沪杭铁路立交 1994
38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养路费征收微机管理系统 1995
39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辅助系统 2007
40 1979年度上海市科研重大成果三等奖(等同于1985年后的科技进步奖) 静力触探予估打入桩单桩承载力研究 1980
41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奉贤县庄胡公路 1986
42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纤维增强桥面粘结防水层的开发与应用 2008
43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口式正交异性钢板梁在现代悬索桥上的应用研究 2008
44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开口式正交异性钢板梁在现代悬索桥上的应用研究 2009
45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新型连续梁用抗震支座(力分布式)的研究、设计和实施 2011 1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2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中新天津生态城综合交通规划 2009
3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软弱地层地铁车站连续自控化气压沉箱技术研究 2009
4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 上海市黄浦江鲁班路越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
5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 上海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可研报告 2003
6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上海世博会交通专业咨询 2010
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工程 2007
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珠海仁恒拱北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2007
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南北通道工程概念设计投标文件 2007
10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浦东张江有轨电车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
11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8
12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北翟路(辅助快速路~中环线)改建工程工可报告 2008
13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龙耀路越江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
14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站实施性方案专题研究 2007
15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7
16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中新天津生态城综合交通规划 2009
1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A15公路(浦东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9
1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A15公路(浦东段)南进场路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9
1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福厦铁路泉州火车站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站工程 2009
20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虹桥枢纽仙霞西路工 2009
21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嘉闵高架路及地面道路新建工程(南翔编组站段)可行性研究 2009
22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南京市滨江大道雨花段、江宁段新建工程工可报告 2009
23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泉州市火车站站前大道工程 2009
24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世纪大道(江南路~洪镇支线)快速交通方案 2009
25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上海市城镇排水污泥处理处置规划 2009
26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软弱地层地铁车站连续自控化气压沉箱技术研究 2009
2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2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天津西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北广场地下及进站高架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2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上海市竹园污泥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0
30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南关站及周边用地一体化设计项目 2010
31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奉贤区综合交通策略研究 2010
32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天津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0
33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金昌路(嘉松北路~金迎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34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沪闵路~沪杭公路地方交通越江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0
35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 2010
36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苏州河截污治污工程 2010
3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虹口区排水系统管网评价报告――管径部分 2010
3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2008
3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配套道路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2008
40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新客站北广场综合交通及配套路网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2008
41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申江路(华夏中路北~高科中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
42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研究 2008
43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杨浦区杨浦公园改造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
44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轨道交通高架区间U形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8
45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210国道包头城区段综合改造工程 2009
46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基于预测和仿真技术的世博园区人流控制系统研究 2009
4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嘉闵高架路(北翟路-A11)及地面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9
4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京沪高铁配套工程-沪青平公路改建工程 2009
4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山东省寿光市城区排水规划 2009
50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市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 2009
51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2009
52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武汉东湖卓刀泉道口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9
53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世博轴及临时高架人行平台工程 2009
54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新江湾城排水管道评价与修复咨询报告 2009
55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11号线南段工程技术标准研究(系统制式、车辆、越行方案及车站配线) 2009
56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常州市高架道路二期工程 2009
5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宁波市世纪大道北延期一期工程 2010
5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两港公路北段(大治河~拱极路)新建工程 2010
5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工程(越江段) 2010
60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镇雨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 2010
61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合肥市滨湖新区塘西河再生水厂工程 2010
62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市青浦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0
63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卢湾区环卫中转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
64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京沪高铁镇江站站场地区方案设计 2010
65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上海世博园区交通专业咨询(2008年) 2010
66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天津市津塘二线快速路工程方案研究 2010
67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交通改善研究 2010
68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路网配套方案研究 2010
69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延安西路道路整治工程 2010 1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银奖 沪青平道路改建工程 1996
2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银奖 上海卢浦大桥工程 2006
3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 上海市延安路高架道路中段工程(内环线~石门一路) 2002
4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 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市政基础工程 2002
5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 上海城市外环线(浦东段)工程环东一大道、环东二大道 2004
6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 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工程 2000
7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 上海市延安路高架道路东段工程 2000
8 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铜奖 上海市黄浦江奉浦大桥工程 1999
9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2004
10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 2002
11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上海市沪闵路高架工程(二期)--桥梁专业 2006
12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道路工程 2010
13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道路工程 2009
14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柳州市红光大桥工程 2009
15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 2009
16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上海卢浦大桥工程 2005
17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上海市延安路高架道路中段工程(内环线~石门一路) 2002
18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外环线(浦东段)环东一、二大道工程 2004
19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市政基础工程 2002
20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延安路高架道路东段工程 2000
21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黄浦江奉浦大桥工程 2011
22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A2(沪芦高速)公路南段工程 2009
23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苏州河中下游水系截污工程 2009
24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胜辛南路(宝安公路~蕰藻浜桥)新建工程 2010
25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 2009
26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虹口、杨浦区污水总管工程) 2010
27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沪闵路高架道路二期工程 2006
28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东方路~张扬路下立交工程 2006
29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2020年) 2006
30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 2004
31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嘉浏高速公路 II 期工程 2004
32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上海市城市外环线一期工程(北段) 2000
33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上海市沪闵高架路一期工程 2000
34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上海市内环线工程西南段 2011
35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合肥市五里墩立交工程 2011
36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上海市中环线--虹梅路立交工程 2009
37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沪青平高速公路(中段)工程 2009
38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桃林公园(豆香园)工程 2009
39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亭枫及郊环(南段)高速公路工程勘察 2009
40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亭枫及郊环(南段)高速公路工程测量 2009
41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天津开发区泰达大街京山桥改建工程 2010
42 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沪青平高速公路西段工程 2010
43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柳州市红光大桥工程 2007
44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道路工程 2007
45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A2(沪芦高速)公路南段工程 2007
46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苏州河中下游水系截污工程 2007
47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桃林公园(豆香园)工程 2007
48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广州市新机场互通立交工程 2005
49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沪闵路高架二期工程 2005
50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工程 2005
51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上海卢浦大桥工程 2005
52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外环线(浦东段)环东一、二大道工程 2003
53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 2003
54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主进场路及航站区道路系统工程 2001
55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延安路高架道路中段工程 2002
56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远东大道迎宾立交工程 2002
57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延安路高架道路东段工程(石门一路~中山东一路) 1999
58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沪闵高架一期工程(柳州南路~沪杭铁路) 1999
59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黄浦江奉浦大桥 1998
60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合肥市五里墩立交工程 1998
61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沪芦高速公路南段工程测量 2007
62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常州市高架道路工程 2009
63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A15公路(浦东段)南进场路工程 2009
64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 2009
65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上海市轨道交通申松线(轨道交通9号线R4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2009
66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京杭运河斜拉桥工程 2007
67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中环线虹梅路立交工程 2007
68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沪青平高速公路(中段)工程 2007
69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220KV新江湾电站进线段电力隧道工程 2007
70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肇嘉浜路地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2007
71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天津开发区泰达大街京山桥改建工程 2009
72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胜辛南路(宝安公路~蕰藻浜桥)新建工程 2009
73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虹口、杨浦区污水总管工程 2009
74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中环线(浦西段)工程 2009
75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亭枫及郊环(南段)高速公路工程勘察 2007
76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亭枫及郊环(南段)高速公路工程测量 2007
77 市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沪青平高速公路西段工程 2009
⑷ 排污泵型号泵品牌有哪些
排污泵品牌很多,前十名的是:
污水泵品牌第十名:乾亨泵业
上海乾亨泵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各类水泵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给排水、暖通、制冷、排污、消防以及化工、制药等生产使用,产品品种繁多,规格齐全,深受用户的好评和信赖。
污水泵品牌第九名:奥化泵业
上海奥化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国家中型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物装成员厂。公司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流程,完全遵守ISO090001:2000标准进行。有二级计量、直读光谱、动平衡机、全自动计算机辅助水泵性能测 试装置及各类检测手段。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高效可靠地为客户服务。公司产品覆盖石化、石油、电力、焦化、钢铁、冶炼、制药等行业。为全国众多重点工程配套 使用,与中石化集团南化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公司、安庆石化、湖北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宝钢集团、金昌集团、四川攀钢、南京钢铁集团、济 钢、上海天源化工厂、南京宝日集团、兰炼、兰化、江西铜业集团、甘肃金川在色金属公司、云南会泽铅锌矿、扬子江药业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山东新华制 药等国家大、扬子江药业集团,大连绿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型企业有着良好的业绩。
污水泵品牌第八名:长征泵业
上海长征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污水泵的公司,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成员。是集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司生产水泵柴油机泵由中石化,中石油,海洋,石油,铝业,环保为一体配套单位。其产品出口美国,巴西,委内瑞拉,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利比亚,俄罗斯国家,有各种电压24V 110V 120V 190V 220V 380V 440V 460V 480V 660V,50Hz 60Hz 防爆电机,年产6000万。
公司主要产品自动变频供水系统、CZQ-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SFPB-屏蔽式启动控制柜、ZW型自吸泵、QW型潜水泵、YW型液下泵,GW管道式无堵塞排污泵、ISG管道离心清水泵、TSWA卧式、DL立式高压多级离心清水泵、磁力驱动泵、I-IB型浓浆螺杆泵等。是目前我国抽送含有固体颗粒、纤维、浆料、高层给水、工业流体控制和混合悬浮介质的最理想选择。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证书。
污水泵品牌第七名:迈科泵业
上海迈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泵类产品为主导集给排水成套设备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企业。企业拥有一支专业的设计和技术开发队伍,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水泵测试中心以及优秀的售后服务部门,公司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科技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公司主导产品有:管道离心泵、磁力泵、排污泵、化工泵、螺杆泵、多级泵、隔膜泵、自吸泵、离心泵、卫生泵、真空泵、自吸泵等系列产品,产品涉及工矿企业,城市供水、农田灌溉、石油化工、电站、冶金、船舶、高层建筑、消防供水、工业水处理和纯净水、制药、锅炉、空调循环系统等行业,产品深受用户的信赖与好评。
污水泵品牌第六名:南洋泵业
上海南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种水泵产品的企业,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公司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各类产品经国家级设备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已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并多次荣获国家、市新产品奖,质量信得过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检测设备先进,管理方法科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售后服务完善.
公司主要产品系列有:管道泵、排污泵、化工泵、油泵、消防泵、空调泵、中开泵、多级泵、水泵控制柜、磁力泵、离心泵及水泵成套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发电、热力、城市建设、污水处理、消防设施、集中采暖、农业排灌等行业.
污水泵品牌第五名:耐贝泵业
上海耐贝泵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水泵的科技管理和不断创新,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规模化经营之路,拥有了一支专业的水泵设计和技术研发队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和服务管理体系 .
公司主导产品包括:水泵、管道离心泵、磁力泵、排污泵、化工泵、多级泵、隔膜泵、螺杆泵、自吸泵、齿轮油泵、计量泵、卫生泵、真空泵、潜水泵、转子泵、消防泵等类别。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城镇供水,环保污水处理,市政工程,食品制药,水利电力,石油船舶等多种领域。
污水泵品牌第四名:朗寇
上海朗寇泵业制造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松江科技园区,是一家致力于流体产品的研制、开发、制造与销售服务的综合性企业。年生产各种离心式水泵、磁力驱动泵、浓浆泵、排污泵、隔膜泵、管道离心泵、水力喷射 器、化工泵及不锈钢球阀、截止阀等20000余台(套)。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各种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设备(水泵寿命试验、机械性能试验、微机测试中心等);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公司在化工、消防、制药、造纸、冶金、暖通、电力、建筑、环保等不同领域受到一致的好评。在持续投入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导入新科技和同时,上海朗寇泵业更注重产品细节,展现产品更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更快捷、更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污水泵品牌第三名:港著泵业
上海港著泵业有限公司坐落在上海东方明珠,创建于二十一世纪、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新产品基地,引进、改造、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制泵生产。加工工艺,检测设备等软硬件技术。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效节能产品、如离心泵、螺杆泵、电动隔膜泵、往复泵、磁力泵、潜水泵、化工泵、自吸泵、转子泵、试压泵、节能环保泵,电机采用世界先进的稀土电机节约能源。广泛用于、日用化工、食品机械、石油化工、医药机械、市政给排水、电力工业、建筑领域。公司的发展理念、 因专注而业而崛起,因专注而发展。以信誉赢得尊重、以品质求得市场。在拼搏中求创新、在发展中求稳定。
污水泵品牌第二名:中成
上海中成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水泵制造厂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水泵的科技管理和不断创新,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规模化经营之路,拥有了一支专业的水泵设计和技术研发队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和服务管理体系。
公司主导产品包括:水泵、管道离心泵、磁力泵、排污泵、化工泵、多级泵、隔膜泵、螺杆泵、自吸泵、齿轮油泵、计量泵、卫生泵、真空泵、潜水泵、转子泵、消防泵等类别。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城镇供水,环保污水处理,市政工程,食品制药,水利电力,石油船舶等多种领域。客户包括巴斯夫、宝钢集团、光明乳业、吉利汽车、中国水利水电等世界知名企业。
污水品牌第一名:申贝
上海申贝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计量泵、高压往复泵、螺杆泵等特种泵类产品的开发、生产的现代化泵阀企业。严格按照企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生产。重质量、守信用。
公司主要生产计量泵( 柱塞计量泵、液压隔膜计量泵、机械隔膜计量泵、高温计量泵、高压计量泵、加药计量泵、加药泵 )、高压往复泵、螺杆泵( 单螺杆泵、双螺杆泵、三螺杆泵、立式单螺杆泵、立式双螺杆泵、立式三螺杆泵 )、隔膜泵( 气动隔膜泵、电动隔膜泵 )、磁力泵( CQ、CQB、CQF、CQB-G、CG、ZCQ型磁力泵 )、管道泵( 管道增压泵、卧式管道泵、立式管道泵 )、排污泵( 潜水排污泵、液下排污泵、自吸排污泵 )、液下泵( 不锈钢液下泵、工程塑料液下泵 )、多级泵、油泵( 齿轮油泵、离心油泵、螺杆油泵、转子油泵 )、转子泵等工业用泵。
⑸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国家倡导的一项强制性工作.
关于节能减排的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 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比"十五"末下降10.8%,控制在2.05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6.2%,控制在5.4万吨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 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全市"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突出抓好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二、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四)强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电力、煤炭、建材、金属镁、化工、造纸等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8%,这些行业也是高耗能、高排放重点行业,2005年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的83%、95%和30%,是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
电力行业。加大小火电关停力度,凡列入国家和省政府关停目录的小火电机组,必须依法按期关停到位。2007年11月底前,关停淇县恒力热电有限公司1×1.2万千瓦火电机组、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厂2×1.2万千瓦火电机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做好关闭剩余小火电机组相关工作。对违法违规新、改、扩建的电力项目,必须依法查处到位。加快电厂辅机系统节能改造,降低厂用电率;开展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推广气化小油枪、等离子无油点火等技术。加快电网升级改造,降低输电、变电、配电损耗。2007年底前,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发电有限公司必须建成脱硫设施并确保稳定运行;2010年底前,所有保留的电力企业必须配套建成脱硫设施,并安装与环保部门联网的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对脱硫设施建成后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机组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扣减脱硫电价,并减少次年发电量计划的10%以上;对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擅自停运脱硫设施以及不能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机组,不再上报发电计划,一律停产治理。
煤炭行业。继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2008年底前关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中采矿许可证到期的小煤矿以及不能按时完成技改任务的小煤矿。对重点煤矿采掘、运输、洗选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开采工艺。鼓励采用新型高效通风机、节能排水泵,并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广选煤厂闭路循环工艺,2010年煤炭入洗率要达到80%以上。加强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瓦斯)、矿井水等综合利用,2010年全市矿井水和煤矸石利用率达到90%以上,煤层气利用率达到80%以上,煤泥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建材行业。加强对水泥等行业的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其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排放并达到总量控制要求。2007年底前关闭所有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75万吨,节约能源29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3万吨;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达到日产4500吨以上熟料规模,采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并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装置;推广大型节能粉磨系统,加快窑炉节能改造,支持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渣、污泥和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推广大容积节能宽断面窑炉和节能梭式窑炉等先进技术。对免烧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等产品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管理,促进全市建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金属镁行业。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力度,推动金属镁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开发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术,实现由原镁生产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推广节能环保型生产工艺,采用水煤浆、煤制气等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水和余热。
化工行业。甲醇生产全面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电石行业积极推广大型密闭电石炉和中空电极技术。2007年11月底前,淇县所有达到规模要求的二硫化碳企业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达标排放;未达到规模要求且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按照有关政策依法实施关闭。年底前,关闭国峰助剂有限公司、金昌化工有限公司、宏松促进剂有限公司所有生产线,关闭华夏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线8条;对淇县宏达化工有限公司、淇县殷都化工厂实施环保深化治理。新建煤化工项目要同步建设废渣、废气、废水等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
造纸行业。2008年底前关闭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再生纸造纸企业。严格控制新建化学制浆项目,改建、扩建木浆项目生产规模不得低于15万吨/年,再生纸造纸项目生产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年,包装用、文化用造纸项目生产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年,商品浆生产纸制品项目生产规模不低于5万吨/年。支持已投产的商品浆造纸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积极调整造纸产品结构,全面提高治污水平。
(五)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着力抓好40家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十一五"期间节约能源80万吨以上标准煤。各县(区)政府要重点抓好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标准煤企业的节能管理。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向节能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对不按照要求报送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企业,在有关媒体上通报批评,市发展改革委暂停其新上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向国家推荐国债资金支持项目,不接受节能先进企业和节能先进个人申报,已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将收回认定证书。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与国内同行业能耗、物耗和排放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强化清洁生产审核,每年1月份由市环保局、发展改革委在主要媒体上公布当年应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接受公众监督。
(六)健全落后产能的淘汰机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公布制度,明确淘汰内容、进度和主要责任单位,并在主要媒体公布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列入国家和省政府明令淘汰关停的落后设备,一律不得出租、转让、出售或异地转移生产。严格执行差别电量计划和发电计划指标交易政策,促使落后产能提前退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七)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认真执行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等六项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把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核准、审批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凡属备案、核准和审批类的项目,要向社会公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新开工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凡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在开工前应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建设内容、资源消耗量、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等信息。
三、着力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建立以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自2007年9月1日起,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必须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标识所采用的节能标准和采取的节能措施等内容。达不到能耗设计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扩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及家用电器和高效节电照明灯具,推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继续开展大型既有公共建筑和政府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示范工作。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2008年底前,全市各类燃煤锅炉要通过改变燃料结构实现达标排放,具备热电联供及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区)要全部淘汰10吨/时以下直接燃煤锅炉。按期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整治粘土砖瓦窑厂和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任务,加快推广新型墙体材料,2010年全市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85%以上。
(九) 加强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严厉打击报废旧机动车违法交易。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低油耗、低污染汽车,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加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力度,鼓励开发利用石油代用技术。
(十)实施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按照《2007年鹤壁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卫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淇河饮用水源地保护。
(十一)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07年底前,淇滨、山城和两县污水处理厂实现管网配套并保持正常运行。2008年,淇滨区、山城区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浚县、淇县污水处理率不低于50%;2010年,淇滨区、山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浚县、淇县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污水再生利用统筹考虑,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2007年9月底前,在入口、出口均加装水流量计和水质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和建设主管部门实现联网。对未按规定要求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公开通报,限期整改。2010年底,淇滨区、山城区污水再生利用率要达到20%以上。2007年底,市、县垃圾处理场建成投运;201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 %以上。
(十二)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测土施肥。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发展规模养殖,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快实现养殖粪便、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2007年8月底前,每个县(区)至少完成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2007年底前,所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畜禽养殖企业必须进行污染治理并通过验收,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逐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等问题,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开发秸秆利用新途径,2010年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鼓励畜牧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2010年全市农村沼气用户达到8万户以上。
四、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十三)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大阶梯水价的实施力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强化收费征管,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积极推进农业供水价格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推进热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行热力价格与煤炭价格联动。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将二氧化硫排污费分3年提高到1.26元/公斤,适当提高COD排污费征收标准。认真执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
(十四)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预算内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资本市场融资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污染治理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要专项用于节能减排的再投入。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探索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十五)完善和落实支持节能减排政策。政府加征的差别电价费、差别排污费和高耗能产品超耗加价费等,要专项用于节能减排。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资金)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对企业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国产设备,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等手续。企业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6〕90号),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五、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和组织领导
(十六)健全规章和标准体系。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有关法规,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我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节水及促进中水利用管理办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认真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及节水、节材、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标准和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治理技术规范,推行绿色产品、绿色企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
(十七)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国家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
(十八)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厉查处违反国家能源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市环保局、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市监察局等部门,对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将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列入"黑名单",给予经济处罚、停止生产供电等制裁;对恶意排污行为要实行重罚,并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强化节能环保执法,提高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配置必要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积极开展人员培训。2007年底前,所有废水、废气等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市环保部门实现信息联网。
(十九)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各县(区)政府对本辖区节能减排指标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等部门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各县(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落实到重点企业。定期公布各县(区)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二十)建立节能减排部门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减排方面的工作;监察部门要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专项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建设部门要和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和脱氮设施加快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达到规定运行负荷要求;工商部门要对被关闭企业依法责令其限期变更、注销或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电力部门要对被依法关闭的企业或生产线和停产治理企业停止供电,落实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措施。
(二十一)强化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制定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教育部门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要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月、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使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