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亚氯酸钠产生的废酸处理
亚氯酸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解决方案
无水亚硫酸钠做还原剂,亚氯酸钠作氧化剂。 污水处理是处理水污染的重要过程。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的方法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分离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无水亚硫酸钠是白色六方棱柱形晶体,溶于水(0℃时,12.54g/100ml水;80℃时283g/100ml水),在33.4℃时溶解度最高约为28%,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9.5。微溶于醇,不溶于液氯、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硫酸钠,遇高温则分解成硫化钠。为强化还原剂,与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氢钠,与强酸反应生成相应盐。 亚氯酸钠易溶于水(5 ℃时为34%;30℃时为46%)。无水物加热至350℃时尚不分解,一般产品因含有水分,加热到180~200℃即分解。碱性水溶液对光稳定,酸性水溶液受光影响则产生爆炸性分解,并放出二氧化氯。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为漂白粉的4~5倍,是漂粉精的2~3倍。与可燃物接触和有机物混合能引起爆炸。
❷ 有什么物化法可以处理高COD废水
1、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后续一个砂滤,1mm粒径的细沙,20000的COD大致可以降低到500~2000之间,,再用芬顿氧专化,沉淀或气浮后出水经过一属次活性炭吸附处理,基本上做到100以下。
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❸ (氯酸钠、亚氯酸钠、次氯酸钠);(铝盐、铁盐)在污水处理中各有何作用相比之下,谁更好
次氯酸钠氧化性太强,不如亚氯酸钠稳定; 除硫最常用的是铁盐,包括亚铁盐及高版铁盐权。除了铁盐以外,锌的化合物也可用于硫化物的去除。另外,利用空气氧化法,还可用硫酸锰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再加铝盐及阴离子聚合电解质,则硫化物的去除率更高。
亚氯酸钠有脱硫效果,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
石化、化工等行业的高浓度含硫废水通过空气氧化后可以回收硫或硫代硫酸钠。水量大、浓度高的含硫石油炼制废水的预处理,最好采用汽提法。
本人觉得最好是物化与生化法联用。石化、化工和皮革等行业的含硫废水成分一般很复杂, 若仅进行物化处理往往会造成COD 和NH3-N超标,因此需要进一步生化处理。而硫化物往往对生化系统有毒害作用,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和菌种。
含硫废水的生物处理分为有氧生物氧化和缺氧生物处理。在含硫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菌种的选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只有选择那些在细胞外形成单质硫的细菌作为含硫废水处理的菌种,才能达到所需的处理效果,并且还应避免在生物作用过程中,硫化物转化成硫酸盐。
❹ 亚氯酸钠和盐酸漂白棉麻后的污水是否有污染 能通过环保检查不......
肯定有污染,正确的处理方法,将用过的漂白水再用大量的水稀释一遍 (不要少於一百倍)才倒入厨房污水道或户外水沟,比较不会污染水源
❺ 次氯酸钠与亚氯酸钠处理印染废水哪个好
氯酸钠氧化性太强,不如亚氯酸钠稳定; 除硫最常用的是铁盐,包括亚铁盐及高铁盐.除了铁盐以外,锌的化合物也可用于硫化物的去除.另外,利用空气氧化法,还可用硫酸锰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再加铝盐及阴离子聚合电解质,则硫化物的去除率更高.
亚氯酸钠有脱硫效果,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
高浓度含硫废水通过空气氧化后可以回收硫或硫代硫酸钠.水量大、浓度高的含硫石油炼制废水的预处理,最好采用汽提法.本人觉得最好是物化与生化法联用.石化、化工和皮革等行业的含硫废水成分一般很复杂,若仅进行物化处理往往会造成COD 和氨氮超标,因此需要进一步生化处理.而硫化物往往对生化系统有毒害作用,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和菌种.
含硫废水的生物处理分为有氧生物氧化和缺氧生物处理.在含硫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菌种的选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只有选择那些在细胞外形成单质硫的细菌作为含硫废水处理的菌种,才能达到所需的处理效果,并且还应避免在生物作用过程中,硫化物转化成硫酸盐.
对于印染废水来讲最难的通常为色度的处理。印染工业废水色度较大,会给印染废水的排水带来不良的外观影响,同时这些有色污染物也往往是一种环境毒物,同其它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印染废水的处理工程设计中,就不能仅仅满足色度达标排放,色度的去除等污染物的去除应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印染废水处理的脱色重点考虑采用生化处理+物化工艺,对于物化通常采用复合脱色剂,更多复合脱色剂与亚铁的脱色对比参考自http://www.cl39.com/xnews/376.html望采纳。
❻ 废水氧化处理法的氯类氧化剂处理法
应用氯化处理法时,液氯或气态氯加入水中,迅速发生水解反应而生成次氯酸(HOCl),次氯酸在水中电离为次氯酸根离子(OCl-)。次氯酸、次氯酸根离子都是较强的氧化剂。分子态次氯酸的氧化性能比离子态次氯酸根离子更强。次氯酸的电离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小于2时,水中的氯以分子态存在;pH值为3~6时,以次氯酸为主;pH值大于7.5时,以次氯酸根离子为主;pH值大于9.5时,全部为次氯酸根离子。因此,在理论上氯化法在pH值为中性偏低的水溶液中最有效。
用各种次氯酸盐作氧化剂都是利用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和水解形成的次氯酸离子和次氯酸的氧化性能。 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是废水处理中一个实用的典型例子。由于氰基是以共价键相结合,结合键能高达225千卡/摩尔,所以不易分解,因而常利用强氧化法促使其分解破坏。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采用碱性氯化法。使用液氯或氯气时其基本离子反应式如下:
局部氧化:
CN-+HOCl─→CNCl+OH-(1)
CNCl+2OH-─→CNO-+Cl-+H2O(2)
完全氧化:
2CNO-+3OCl-+H2O─→2CO2+N2+3Cl-+2OH-(3)
反应(1)在任何pH值的条件下发生,并且几乎是瞬时的。为了使有毒的氯化氰(CNCl)能及时按反应 (2)转变成氰酸盐,需要将废水的pH值调整到10.5以上,在这种条件下反应可在几分钟内完成。虽然在局部氧化阶段形成的氰酸盐的毒性仅为原来氰化物的千分之一,但是,通常还要进一步按反应 (3)将氰酸盐氧化分解为氮和二氧化碳,若保持废水pH值为7.5~8.0,则完成完全氧化反应约需要10~15分钟。
氯化法也广泛用于处理含酚废水,但由于氯的消耗量很大,并容易形成氯酚,释放出强烈的臭味,所以不是完善的处理方法。在低pH值的条件下,酚不能全部破坏,更易形成氯酚。为此,氯化前必须用石灰调整pH值,使氯化后的水的pH值为7~10。
氯在许多种工业废水处理中不仅是氧化剂,而且能影响胶体微粒的电荷,促进絮凝作用,提高颗粒沉淀和油类漂浮的效率。羊毛漂洗废水用氯化法处理可以破坏废水中的乳化剂,使悬浮固体和乳化的脂肪酸沉淀。经氯化预处理后,羊毛油脂乳化液被迅速分离,可去除80~90%的BOD,95%的悬浮固体和油脂。这种方法投氯量大,费用较高,但可回收70%的油脂。
工业废水中如含有大量的氨或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氮化合物,用氯化法处理会形成氯胺或相应的有机衍生物,使氯的消耗量很大。这样,氯化法就不经济了。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常常用少量的氯对污水进行预氯化。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后氯化。预氯化可防止沉淀池和其他处理设备腐蚀,促进絮凝和沉淀,抑制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丝状菌和真菌的繁殖,避免污泥膨胀,并可阻止硫化氢的形成,控制整个处理厂的臭味。此外,还可防止在消化池中形成酸和泡沫,从而有助于污泥消化。后氯化可以杀菌和减少BOD。这种处理对工业废水往往也起作用。
二氧化氯(ClO2)是亚氯酸钠和氯气或盐酸反应的产物。
2NaClO2+Cl2─→2ClO2+2NaCl
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为使反应完全,盐酸和氯气的用量必须分别超过理论值的2.5倍和1.0~1.5倍。二氧化氯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能力超过氯气,它与氯气相比,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快速反应,对杀灭芽孢最为有效,适宜处理医院污水;废水中如含有酚和含氮化合物,不会形成氯酚、氯胺和其他衍生物。二氧化氯在水中保持残留量的时间比氯短,比臭氧长。它对酚有很强的氧化降解能力,可用于处理含酚废水。 生物接触氧化法以其处理效率高,动力消耗少,有机负荷承受能力强,运行管理简便等特点,正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中,成为好气性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利用固着在填料(也称载体)上的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加以氧化分解,从而使污水净化。目前国内采用的填料主要是软性填料或半软性填料,供气方式一般采用填料下多孔曝气或微孔曝气。接触氧化法较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管理方便,污泥膨胀现象发生少,耐有机负荷冲击力较强,但是,远行中不等于不要管理。
接触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运行较正常的不多,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设计方面的失误,其二是缺乏管理技术。有些单位在运转中无原始记录,无监测手段;有些单位供气量是固定的,流量不调整,营养物质不分折;有些单位挂膜,脱膜情况不检查,冲气堵塞无人管,有些单位开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之一句话是不会管理,结果是水质处理效果差甚至无效果,相反地浪费能耗,挫伤积极性。因此,加强接触氧化池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要使它真正发挥效能,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挂膜必须成功
填料挂膜是首要环节,如果挂膜不成功,水处理就无效果。挂膜好,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新陈代谢良性循环,水处理就会有效果。所谓挂膜就是使载体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体组合的粘状物,主要是由垂丝状菌胶团和较多的丝状菌组成。挂膜前必须选好菌种,一般均采用接种方法,可引进同类型水质处理的菌种。这种方法挂膜周期短,适应性强,成本低。引进的菌种一般可为池容积的1/30(菌种含水率98%),池中再加入池容积的1/4工业废水,然后注满清水或河水,以小风量先闷曝数小时,测其COD,DO,NH3桸,pH,检镜,池中COD保持在300~400Mg/1左右,NH3保持在10mg/1左右,营养不足可加入工业葡萄糖(含C量40%),尿素(含N量46.7%),使C:N:P=100:5:1左右,DO保持在3-4mg/1,根据DO的情况随时调整曝气量。但风量不宜过大,以防止挂膜困难。
一般在24小时后,可适当排掉上清液1/5左右加入工业废水,目的是降低成本,同时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水质(每天可换水1~次),然后再闷曝,并根据测试数据补充营养,当填料上生成极薄的生物膜时,取下在显微镜下就可看到透明稀薄的菌胶团和游离细菌,还可观察到少量原生动物为豆形虫,盖纤虫等;随着营养的不断提供,生物膜不断增厚,(一般5天),这时可向池中连续小流量进工业废水,并做好各项数据的测试(每班不得少于两次分析),当生物膜厚度增长到300~400微米时,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并以纤毛类为主,丝状菌也大量出现,这时流量可逐渐增加到设计要求,COD的去除率达到50%左右,进入正常运转时期。
❼ 亚氯酸钠和酸反应的废水放进鱼塘可以吗
绝对不可以,既然是反应后的废水,里面肯定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对鱼的生存有害的物质,为什么要放进鱼塘?鱼塘的水要求是很高的,要每天检测的,一般需要自来水最好,再添加一些辅料吧
❽ clo2处理过的水里有亚氯酸盐,用什么去除
clo2处理过的水里有亚氯酸盐,用什么去除
(1)方法二制备的ClO2中不含Cl2
(2)①ClO2-十4H++4I-=Cl-+2I2+2H2O;②调节溶液的pH≤2.0;③; ④Fe( OH)3
❾ 亚氯酸钠生产下来的废酸可以做什么
亚氯酸钠的生产原理是电解法,将氯酸钠溶于水, 并加入硫酸, 配成混合液, 加于二氧化氯发生器中。 再将二氧化硫与空气的混合气(含 SO2 8%--10%)通入二氧化氯发生器中进行反应, 生成二氧化氯气体,送入电解槽的阴极室。 槽的阳极室内连续通入盐水和蒸馏水进行电解。 二氧化氯从阴极得到电子变成压滤酸根, 氯离子在阳极放电变成氯气逸出; 钠离子则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在阴极与压滤酸根结合成亚氯酸钠, 再经蒸发、 结晶、 干燥, 得到固体产品。 第一步是以硫酸、 氯酸钠及还原剂为原料, 反映生产二氧化氯。 第二步是将二氧化氯吸收在碱液中经过氧化物作用生成亚钠。 液态亚钠生产比较简单, 只需要反应及吸收过程, 而固态亚生产则要在液体亚钠生产先后增加蒸发浓缩、 结晶、 过滤、 干燥、 粉碎、 包装等生产工艺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