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疗废水处理标准
医疗废水处理标准
1. 医疗机构的病区与非病区污水应分流,传染病区与非传染病区的污水应分开处理。传染性废物如固体废物和化学废液不得排入下水道。
2. 传染病医疗机构及综合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房应配备专用化粪池,用于收集和处理经消毒的粪便排泄物等传染性废物。
3. 化粪池的设计应基于最高日排水量,停留时间应为24至36小时,清掏周期应为180至360天。
4. 医疗机构的特殊排水应单独收集并处理,处理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具体包括:
- 低放射性废水应通过衰变池处理。
- 洗相室废液应回收银,并进行专门处理。
- 口腔科含汞废水应除汞处理。
- 检验室废水根据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单独收集并处理。
- 含油废水应设置隔油池处理。
5. 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加消毒工艺或深度处理加消毒工艺。
6. 综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需遵守排放标准:
- 执行排放标准时,建议采用二级处理加消毒工艺或深度处理加消毒工艺。
- 执行预处理标准时,建议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加消毒工艺。
7. 消毒剂的选择应基于技术经济分析,常用的消毒剂包括:
- 紫外线消毒:污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 mg/L,照射剂量30-40 mJ/cm²,照射接触时间大于10秒或由试验确定。
- 臭氧消毒:污水悬浮物浓度小于20 mg/L,臭氧用量大于10 mg/L,接触时间大于12分钟或由试验确定。
以上是医疗废水处理标准的概述,倍领安全网会继续更新相关医疗废水处理的常识,敬请关注。
② 水处理:处理工艺中投加絮凝剂,药剂和污水的接触时间需要多久
处理工艺中投加絮凝剂,药剂和污水的接触时间需要30min,接触池大小根据水量来确定,即Q*HRT
③ 医疗机构余氯标准
医疗机构余氯标准是0.5mg/L。
这个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来设定的。它适用于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以及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污水余氯排放。也就是说,这些机构排放的污水中余氯的浓度应该低于或等于0.5mg/L。
此外,如果医疗机构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那么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以及接触池出口总余氯也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对于传染病和结核病医疗机构,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需要大于等于1.5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应在6.5至10mg/L之间。而对于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应大于等于1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在排放标准下为3至10mg/L,在预处理标准下为2至8mg/L。
总的来说,医疗机构需要严格控制污水中的余氯浓度,以确保排放的污水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④ 废水中HRT什么意思
HRT是污水处理行业中的专业术语。
HRT: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处理的污水和池子里的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就是污水在池子里面呆着的时间。
计算公式:HRT=池子的有效容积÷小时进水量
⑤ 医院污水测试余氯记录标准是多少是2-8mg/l还是0.5mg/L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对余氯的要求是多少?通常情况下,医院污水的余氯标准是多少?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对余氯的要求通常是0.5mg/L。这一限制是指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时需要遵守的。然而,如果医院采用有效氯消毒方法并将污水排入市政管网,那么余氯的标准范围是2-10mg/L。
总余氯包括游离氯和结合氯的总和。游离氯例如次氯酸,而结合氯例如次氯酸与氨反应生成的氯氨,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目前,国家不鼓励使用有效氯对污水进行消毒,但尚未出台具体的标准依据。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对余氯实施严格的标准,因为有效氯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并且这些物质难以被去除。
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的医院工艺控制要求如下:
- 一级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至少为1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应在3-10mg/L之间。
- 二级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至少为1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应在2-8mg/L之间。
对于使用其他消毒剂的情况,总余氯没有具体要求。
(5)污水消毒接触时间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 有效氯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碘量法。该方法基于洗涤剂中的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然后使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从而计算出有效氯的含量。
- 余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手段,但过量对人体有危害。市政自来水中必须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然而,氯与有机酸反应会产生许多致癌的副产品,如三氯甲烷等。如果自来水的余氯浓度过高,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以下危害: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容易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氯仿等致癌物质。
⑥ 医院污水处理余氯标准
一、传染病结核病总余氯执行0.5mg/l(直接排入水体要求)。
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
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5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6.5-10mg/l
2、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做要求。
二、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总余氯执行0.5mg/l(直接排放要求),间接排放不作要求。
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
排放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10mg/l。
预处理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8mg/l。
2、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做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⑦ 水力停留时间的计算
水力停留时间(HRT)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参数,它衡量污水在生物反应器中与微生物接触并进行处理的平均时间。简单来说,HRT等于反应器的有效容积V(立方米)除以进水流量Q(每小时立方米)。在活性污泥法中,HRT对污水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因为它决定了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周期,即污泥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然而,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由于膜的特性,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得以分离,这极大地改变了处理过程并提升了效率。因此,HRT的计算对于理解和优化这两种污水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整反应器的容积和进水流量,可以灵活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从而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这不仅影响处理效率,还可能影响出水水质和系统的运行成本。总的来说,理解和掌握水力停留时间的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系统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