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氨氮是怎么形成的
在天然水体中,N元素以游离态氮、有机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总氨态氮等几种形式存在,一般来说,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氨(铵)态氮是一切藻类都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源。通常情况下,藻类首先吸收NH₄⁺,而NO₃--N 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同时水体中的固氮菌也能吸收转化水中的氮。
氨氮的来源:
一是水源;
二是来自各种肥水产品;
三是饲料中的可溶蛋白融入水中;
四是养殖生物的粪便。
还有就是无机氮被浮游植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并通过浮游植物的摄食,各级浮游动物之间及鱼虾类的捕食在食物链中传递,在这过程中有小部分氮由于溶出、死亡代谢排出等离开食物链重新回到水体中。
水体中死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不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就为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氮源。
(1)污水中氨氮是什么产生的扩展阅读
氨氮的危害性:
离子氨态氮(NH4⁺-N)因为带电荷,通常不能渗过生物体表,一般对生物无害,而且能够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但非离子氨态氮(NH₃)能透过细胞膜,具有脂溶性,渗入量取决于水体与生物体内的PH差异。如果从水体渗入组织液内,生物就要中毒。
在PH 、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非离子氨态氮的毒性也不相同。PH越高,毒性越大。溶氧越低,毒性也越大。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溶氧和PH有针对性的控制,可以降低非离子氨态氮的毒性。
非离子铵态氮(NH₃-N)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它能降低甲壳类排氮的能力、损害鳃组织、导致体内中毒,体内脏器渗血、出血以至引起死亡。在鱼虾养殖中尤为明显,在氨氮偏高的池子里鱼虾摄食能力体质明显变弱,且脱壳后更不易硬壳。
㈡ 氨氮高了怎么处理,氨氮是怎么形成的
1、吹脱法:将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分离。2、沸石脱氮法:将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交换。3、膜分离技术:运用了膜的选择透过性。4、MAP沉淀法:向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入磷盐和镁盐。5、化学氧化法:使用强氧化剂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6、折点氯化法:将大量的氯或次氯酸钠添加到废水中。7、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使NH4+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
一、氨氮高了怎么处理
1、吹脱法
吹脱法是在碱性条件下,将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吹脱的效率和温度、PH、气液比有关联。
2、沸石脱氮法
沸石脱氮法是将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交换,沸石通常在处理低浓度含氨废水或含微量重金属的废水时应用。
3、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运用膜的选择透过性以达到氨氮脱除的效果,这种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氨氮的回收率高,没有二次污染。
4、MAP沉淀法
MAP沉淀法是向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入磷盐和镁盐。
5、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使用强氧化剂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
6、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将大量的氯或次氯酸钠添加到废水中,使氨氮氧化成氮气,是化学氧化法的1种。这种方法的处理效率很高,可以达到90% -100%。它的处理效果稳定,不会受到水温的影响,但是消耗的费用比较高,其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导致二次污染。
7、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NH4+发生交换反应,将NH4+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从而除氨氮。离子交换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运行费用高,会导致二次污染。
二、氨氮是怎么形成的
1、大部分的水中氨氮是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出的物质,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氨氮,并随着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或直接排入水中。
2、各种化工厂向环境中排放的含氨的气体、粉尘,汽车等交通工具也会向空气中排放含氨的汽车尾气,这些气体中含有的氨在水中溶解从而形成氨氮。
㈢ 技术求助:生活污水氨氮超标是什么原因
生活中有好多原因啊!生活污水中的氨氮超标原因是生活污水中食物残渣等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氨氮。
污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
㈣ 生活污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尿素的水解
人和高等动物所排泄的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生 成碳酸铵。因此生活污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尿素的分解。
㈤ 污水中氨氮是怎样产生的
在很多工业废水中的氨氮是本来就有的。市政生活废水中则主要是由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氨基转化而来。
㈥ 水样中氨氮是指什么
氨氮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测定水中氨氮含量,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
㈦ 水中氨氮超标是如何引起
氨氮废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一般上pH在中性以上的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无机氨和氨水共同的作用,pH在酸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主要由于无机氨所导致。
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
(7)污水中氨氮是什么产生的扩展阅读
氨氮检测方法,通常有纳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盐(或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纳氏试剂比色法具操作简便、灵敏等特点,水中钙、镁和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醛和酮类、颜色,以及浑浊等干扰测定,需做相应的预处理。
苯酚-次氯酸盐比色法具灵敏、稳定等优点,干扰情况和消除方法同纳氏试剂比色法。电极法通常不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和具测量范围宽等优点。氨氮含量较高时,尚可采用蒸馏﹣酸滴定法。
㈧ 废水氨氮超标是什么原因导致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污水氨氮超标常见的原因:
1)自身生成原因:氨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且持续性的;如污水处理厂、食品厂、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印染厂、养猪场........由于自身的生产或还原性物质等原因都会导致氨氮超标。
2)污水处理工艺缺陷:
a)生化处理(水温过低):当温度过低时,菌种的活性也跟着低,从而降低对氨氮的分解;b)废水突然(水量加大):原有的工艺处理不过来,对工艺系统造成满负荷,容易导致出水超标;
c)废水中的(浓度增高):在高浓度废水冲击下,现场处理如果没有改变,出水浓度就会容易超标。
投加您所提的硝化细菌,其功效分析:
1.高效将氨氮先氧化成亚硝酸氮再氧化成硝酸氮;
2.加速污水中的污泥沉降,增大污泥絮体颗粒,调整污泥絮体结构;
3.选择性筛选出合适的特异性强的硝化细菌,从而缩短驯化时间,增加硝化效率。
4.可与反硝化系统联动,形成共生互补作用,提高系统脱氮能力;
5.有效抑制病毒、病菌与寄生虫;
6.针对藻类过度繁殖的水体,能够大量消耗氮素营养,切断藻类氮素营养,抑制藻类繁殖,有效净化水体与良好水色;
7. 大自然中筛选出的菌种结合顶尖驯化技术,繁殖迅速,应激能力强,能因应恶劣环境自然进化;
8.在好氧及缺氧条件下均可进行硝化反应,其中缺氧硝化效果较弱。
㈨ 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是从哪里来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大量的自用轿车和各种型号的货车等交通工具也向环境空气排放一定量含氨的汽车尾气。这些气体中的氨溶于水中,形成氨氮,污染了水体。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 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