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处理碳氮比究竟是什么碳什么氮
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里的“碳”通常指的是有机物,它可以通过化学需氧量(CODcr)或生化需氧量(BOD5)来表示。“氮”则指的是进水中的氮,主要是指总氮。碳氮比即是污水中有机物与总氮的比例,通常表示为COD/TN或BOD/TN。
在常规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总氮需要消耗有机物,这种消耗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来。因此,碳氮比的概念应运而生。如果碳氮比低于上述固定比例,意味着在去除总氮的过程中碳(有机物)不足,需要额外补充碳(有机物)。
碳氮比的正确理解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有机物与氮素的平衡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碳氮比不达标,可能需要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或添加外源碳源来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例如,当碳氮比过低时,可能需要通过投加易降解的有机物,如乙酸或葡萄糖,来提高碳氮比,确保微生物有足够的碳源进行代谢,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氮。反之,如果碳氮比过高,则可以通过增加进水中的氮负荷,或者通过调整处理工艺,如增加硝化或反硝化反应,来平衡碳氮比,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总之,碳氮比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正确理解并调整碳氮比,对于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❷ 污水处理时外加碳源一般是什么一般的生活污水是加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常常需要额外投加碳源。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异养反硝化是实现氮素去除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依赖于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底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理论上,废水中3:5的碳氮比(C/N)可以支持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机底物的有限性,经常需要添加外部碳源以确保脱氮效率。
在选择外加碳源时,常见的碳源包括甲醇、乙醇、乙酸、醋酸钠和葡萄糖等。这些碳源的分子结构差异影响了它们在反硝化过程中的效果。例如,甲醇和乙酸盐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在成本效益、反硝化效率和污泥产量方面存在局限性。甲醇虽然成本较低,但其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大。乙酸盐虽然反硝化效率高,但成本较高,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经济负担。葡萄糖虽然广泛使用,但其增加的污泥产量会导致额外的处理和处置成本。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混合碳源的使用可能会带来更有效的反硝化性能。甲醇和乙酸盐的混合物在硝酸盐去除率上表现出了优于单一碳源的效果。混合碳源(MCS)的反硝化效率不仅与单个组分相当,而且总反硝化潜力可能超过单个组分的总和。然而,MCS增强反硝化性能的机制尚不清楚。
在实际应用中,污水处理厂也会根据进水的水质特点和脱氮需求,计算并调整C/N比例后再投加碳源,通常将碳源投加在厌氧池或者缺氧池的进水口。在计算碳源投加量时,需要考虑碳源的当量COD价格和实际运行的投加量。不同碳源的组成成分不同,因此在环保上通常以当量COD计算。
在选择外加碳源时,除了考虑其反硝化效果和成本效益外,还需要考虑其是否能够快速被生物降解,以及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甲醇、乙醇、乙酸钠和葡萄糖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外加碳源。在这些研究中,乙酸被发现在反硝化速率上表现最佳,甲醇、乙醇和葡萄糖次之,麦芽糖的效果最差。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的反硝化速率可达12 mg·(g·h)^-1,比以乙醇为碳源的反硝化速率高出约3 mg·(g·h)^-1。
❸ 1吨污水加多少碳源
您好,甘度环境为您解答
污水处理中添加的碳源种类有多种,如甲醇、乙酸、乙酸钠、或改复合碳源等。具体添加量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和水质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每吨水需要添加700-900g的pac,即每吨水需要添加0.7-1.2公斤的碳源。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处理高色度、高浓度废水时,每吨水需要添加的碳源量会更高。
因此,如果需要确切的添加清团键量,建议咨询专业的污水处理厂家或技术人答巧员。
❹ 污水处理好氧阶段进水COD与氨氮比值多少合适
理想的营养物比值是C:N:P=100:5:1,其中C指的并不是COD,而是BOD,即碳源,不过如果是市政污水或者是有机物含量比较高的工业废水,可以看做COD≈BOD
❺ 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指什么碳比上什么氮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64:1。适当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
1、碳源carbon source
是微生物生长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生产发酵上一般用红糖、葡萄糖、糖蜜等等。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
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把从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气,称为该生物的氮源。把氮气作为氮源的只限于固氮菌、某些放线菌和藻类等。
高等植物和霉菌以及一部分细菌,仅能以无机氮素化合物为氮源。动物和一部分细菌,只能以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无机化合物的硝酸盐和氨盐。硝酸盐一般需还原成氨盐后才能进入有机体中。作为氮源的有机化合物有氨基酸、酰胺和胺等。
(5)污水处理碳源比扩展阅读
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正当分解的碳氮比的25:1。
如果碳氮比高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当土壤里氮源不足时,甚至会与植物争夺氮源。
❻ 【污水处理经验】污水处理中C:N:P比是指哪些指标这个答案绝对正确
污水处理中,碳氮磷比主要指以BOD5表示的碳,总氮表示的氮,以及无机磷表示的磷。生化处理中,微生物需求的营养比是基于污泥或生物膜的微生物需求确定。在好氧条件下,这个比值是100:5:1;而在厌氧条件下,比值则提高至200:5:1。
在《排水工程》下册教材中,提到氮源是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主要物质。氮源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常见的无机氮源包括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氮源可以等同于水中的总氮。
同样,根据《排水工程》下册教材,微生物主要通过无机磷化合物获取磷。通常,污水中的磷以磷酸盐形式计算。因此,这里的磷指的就是污水中的无机磷。
综合以上,碳氮磷比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就是通过调整碳、氮、磷的浓度比例,以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促进污水处理效率。碳源主要来自有机物降解,氮源主要来自水体中的总氮,而磷源则主要来自无机磷化合物。通过合理调整这三种物质的比值,可以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❼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计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简单计算;尿素的投加量计算:氮的计算(*0.05)磷的计算(*0.01)尿素(0.46)日处理水量m3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较复杂的计算: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
国内大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AAO、氧化沟、SBR等3大类工艺及其变形工艺,主要为生物脱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异养细菌,对碳源有竞争,当进水碳源不足时,该矛盾尤其突出。
为保证出水达标,通常采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学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达标,两类药剂的投加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因此开发适应低碳源进水的高效低耗脱氮除磷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源污水处理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并节约运行成本。当系统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脱氮要求时,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针对外加碳源的优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种类的筛选、投加点位的选择和投加量精细化等。
❽ 污水处理中碳源投加如何计算计算
你可以测下污水中的COD含量,然后再根据污水所需的营养比,就可以知道碳源的投加量。要是以葡萄糖计算的话,葡萄糖含有六个碳,它和COD的比就应该是6:1.换算成葡萄糖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