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给水处理与饮用水处理

给水处理与饮用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2-02-07 05:40:41

⑴ 目前我国饮用水处理过程

饮用水处理技术

我国饮用水常规的处理方法(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而对各种溶解性化学物质的去除率较低,不能完全消除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更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高标准要求,加之长距离管道输送和高层水箱的二次污染,饮用水已不再安全或卫生。因此应尽快采用先进的技术对饮用水进行较为全面的处理。目前,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各国饮用水标准的提高,可去除各种有机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求采用更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寻求一种占地少、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水质稳定的工艺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1、活性炭吸附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臭味、天然及合成有机物、微污染物质等,出水水质虽好,但对有毒的重金属、一般的盐类、致癌的亚硝酸盐和放射性物质、细菌、病毒等则收不到去除效果,有些物质(如细菌) 在处理时间长时甚至会略有增加。 再者活性炭的价格也较高,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臭氧氧化法

臭氧的消毒能力强,能氧化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味,溶解性的铁、锰及酚等。但其在水中不稳定,容易失效,在管网中杀菌效力不能持久;而且设备复杂,投资大,能耗也大,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少。另外,臭氧氧化后的水因新生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使水的生物稳定性变差。 当前,通常把臭氧与活性炭联合应用,其效果较佳。

2、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效分离、浓缩、提纯、净化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节能(因为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分离对象广(有机物和无机物、病毒、细菌、微粒) 、装置简单、易操作、易于自控、易维修(因为只是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因为分离过程只需在常温下进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发研制出的有机膜主要有微滤膜(MF) 、超滤膜(UF)、纳滤膜(NF) 和反渗透膜(RO)。其中的微滤(MF) 和超滤(UF) 因不能脱除各种低分子物质,故单独使用时不能称之为深度处理。反渗透(RO) 和纳滤(NF) 作为水及其他液体分离膜之一,在分离膜应用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上,反渗透、纳滤膜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最大的反渗透苦咸水淡化装置为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的日产水量28 万吨的运河水处理厂,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位于沙特阿拉伯,日产水量为12.8万吨。最大的纳滤脱盐软化装置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日产水量为3.8 万吨 。

⑵ 纯净水处理设备

纯净水设备工艺流程:

1.原水 → 原水箱 → 原水泵 →多介质过滤器 (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 →软水处理器 → 精密过滤器 → 高压泵 → 一级反渗透(RO)装置 → 纯净水箱 → 高压泵→二级反渗透→紫外线杀菌装置 → 用水点

2.原水→原水箱→原水加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精密过滤器→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设备→纯水箱→纯水泵→用水点(出水电导率:≦10us/cm)

3.原水→原水加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精密过滤器→一级高压泵→第一级反渗透→二级高压泵→第二级反渗透(反渗透膜表面带正电荷)→纯水箱→纯水泵→用水点(出水电导率:≦2us/cm)


纯净水设备主要工艺流程说明

1、原水罐(可选)

储存原水,用于沉淀水中的大泥沙颗粒及其它可沉淀物质。同时缓冲原水管中水压不稳定对水处理系统造成的冲击。(如水压过低或过高引起的压力传感的反应)。

2、原水泵

恒定系统供水压力,稳定供水量。

3、多介质过滤器

采用多次过滤层的过滤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等颗粒在20um以上的物质,可选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活性炭过滤器

系统采用果壳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不但可吸附电解质离子,还可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mg/L(O2),此外,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复制的浓度增加,因而还起到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色素、异味、大量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氯值及农药污染物和除去水中的三卤化物(THM)以及其它的污染物。富涞纯净水设备。可选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设备具有自我维护系统,运行费用很低。

5、离子软化系统/加药系统

RO装置为了溶解固体形物的浓缩排放和淡水的利用,为防止浓水端特别是RO装置最后一根膜组件浓水侧出现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SrSO4,SiSO4的浓度积大于其平衡溶解度常数而结晶析出,损坏膜原件的应有特性,富涞单级反渗透纯净水生产设备。在进入反渗透膜组件之前,应使用离子软化装置或投放适量的阻垢剂阻止碳酸盐,SiO2,硫酸盐的晶体析出。

6、精密过滤器

采用精密过滤器对进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非曲直粒物及胶体等物质去除,使RO系统等后续设备运行更安全、更可靠。滤芯为5um熔喷滤芯、目的防止上级过滤单元,漏掉的大于5um的杂质除去。防止进入反渗透装置损坏膜的表面,从而损坏膜的脱盐性能。

7、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装置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是水)通过反渗透膜(或称半透膜)而分离出来,因为这个过程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因此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法能适应各类含盐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盐量的水处理工程中,能获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沈阳富涞纯净水灌装生产线。反渗透法的脱盐率提高,回收率高,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反渗透设备在除盐的同时,也将大部分细菌、胶体及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

8、臭氧杀菌器(可选)

杀灭由二次污染产生的细菌彻底保证成品水的卫生指标。

⑶ 想知道关于饮用水的知识,包括水处理知识,谢谢

我国城市自来水水质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多数水源的原水水质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水中浊度和色度及有机物浓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厂仍然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难以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水质。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长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因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于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净化处理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约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科技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工艺理论与技术;
(2)水中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强化处理技术;
(3)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的去除与控制技术;
(4)常规水处理的强化技术;
(5)高效消毒技术等。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但难于去除。特别是高稳定性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如卤代有机物、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危害较大。传统给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术。
水中藻类一般带负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于混凝,严重地影响给水处理效果;藻类比重小,沉淀效果差;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嗅味,对水的感官性状产生直接影响;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到给水管网中,影响管网内水质;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后续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某些藻类(如蓝藻)能产生藻毒素,对人体和动物构成威胁,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经毒素。此外,藻类会粘附在滤料表面,使滤池过滤周期显著缩短,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
有机成分对胶体产生严重保护作用,影响混凝效果,导致耗药量显著增加,水中铝的剩余浓度升高。
水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一些副产物(如聚丙烯酰胺中的单体等),也会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卤代有机副产物对人体危害较大,是饮用水中重点控制的副产物。特别是传统的预氯化工艺,高浓度的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浓度会更高。
消毒一直是给水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消毒效果不佳将造成流行病爆发,特别是甲第虫、隐孢子虫等致病原生动物的灭活,是目前消毒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过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有必要动态地、及时地、科学地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并及时地对标准作出补充。
一般除污染工艺设备投资较大,由于受资金限制,难以大规模地采用昂贵的除污染工艺,这也是目前我国饮用水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安全与优质饮用水处理技术。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但绝大多数城市水厂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其主要功能是除浊、除色和杀菌,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国内外近些年来发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几大类方法。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较早地被应用于生产的除微污染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粒状活性炭的使用通过活性炭滤床实现,将其置于砂滤后或者取代现有砂滤床。受污染的水经过活性炭滤床后,有机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滤床中。但由于我国水源污染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饱和、失效,水体污染严重时活性炭只能运行几周时间。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过再生得到恢复,但更换活性炭频繁、再生费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应用中基建与设备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方便。但活性炭难以回收,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较大,仅在污染严重时期使用。近些年来,人们将粉末活性炭预涂到某些载体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粉状活性炭在运行过程中可逐渐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断对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预氧化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长活性炭使用周期。
氧化工艺
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强氧化剂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工艺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适应面广,应用得相对较多。目前能够用于给水处理的氧化剂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它们在标准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1.36V、1.50V、1.69V、1.77V和2.07V。
显然,臭氧在可用于给水处理的几种氧化剂中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电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强的氧化性,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目前已被发达国家较多地应用于给水处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氧化破坏,但仅能使水中含有不饱和键或者部分芳香类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相当多的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卤代有机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难以被氧化分解。虽然臭氧氧化技术在我国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投资很大、运行管理费用很高,在我国一直难以推广应用。
“八五”期间,我国开展了高锰酸钾除微污染技术研究,投资相对较小,已在多个水厂和净水设施中应用。过氧化氢除污染能力很低,但与二价铁联用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能力,由于在给水处理中难以进行pH调整,因而过氧化氢的应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但与有机物氧化时被还原成亚氯酸根,后者对红血球有破坏作用。氯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长期以来被用做给水处理的预氧化剂,但由于氯与原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卤代有机物,因而预氯化逐渐地受到各国的限制。建设部在“九五”期间研究了化学预氧化除污染技术,对比了各种化学预氧化技术的相对除污染效能,发现某些化学预氧化复合技术对于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
我国部分高校对光化学氧化除污染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一般可应用于小型净水设施,但在大规模水厂中应用设备投资较大。
生物预处理技术
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之前或在处理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代谢分解,使之无机化。“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对各种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工作,表明对于可生化性较高的水,生物预处理能够显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已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当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较强时,可明显地提高水质;但对于受工业废水污染、可生化性较低的原水,生物预处理除污染效率较低。生物预处理对于北方地区,特别对于低温水的处理效果有限,由于微生物活性较低,需要停留时间较长,因而设备投资较大。
膜技术
膜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给水处理工艺。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过其很小的孔径将水中有机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侧,从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目前膜处理技术设备投资大,膜更换费用较高,一般只用于小规模的净水设施,难以应用于大规模水厂。此外,膜过滤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时,还将水中无机离子去除(如反渗透),长期饮用高纯水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总之,目前国内外在受污染水处理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从而经济有效地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新技术与设备还仍然有限。特别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征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除微污染技术与设备。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主要是针对单项除微污染技术进行研究,但对于除微污染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究尚较薄弱。由于我国饮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对受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市场,是我国水工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⑷ 水库都经过哪些净化水处理才能饮用

首先必须把源水从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厂,当然,不同的地区它的取水口是不同的,水源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饮水质量;然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入库(清水库),再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现在国家规定要用PP管,而不是以前常用的铁管,因为时间一长铁管就会生锈,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最终分流到用户龙头。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用户家庭。现在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公共给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这种方法推广到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费用较低,几乎没有有害物质的优点。但我们经过对理论资料了解、研究,认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还是有在一定的弊端。氯化消毒后的自来水能产生致癌物质,且目前有关方面专家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并在大约一百多年前就采用了氯化消毒方法,并沿用至今,成为一种常规消毒方法。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发现氯化后自来水出现一些令人遗憾的结果!经过氯化后的水会产生哪些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吗?如何才能得到既清洁又安全的饮用水?在现阶段,消毒剂除氯气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采用代用消毒剂可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量,同时提高处理效率。过滤后的水要进行消毒,消毒剂用氯气。氯气易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在整个消毒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对产生臭味的无机物来说,它能将其彻底氧化消毒,对于有生命的天然物质如水藻,细菌而言,它能穿透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酶为生物催化剂)使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命活动受到障碍而死亡。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细菌体而显示出良好的灭菌效果,次氯酸根离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带负电荷而难于接近细菌体(细菌体带负电荷),因而较之次氯酸,其灭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氯气消毒效果要比采用漂白粉消毒更佳。目前世界上安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过这种方法的处理费用太昂贵,而且经过臭氧处理过的水,它的保留时间是有限的,至于能保留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所以目前只有少数的发达国家才使用这种处理方法

⑸ 中水处理和污水处理有什么区别

中水是指经处理的废水,可以用于非饮用的循环用水。处理该废水成为可以循环使用的非饮用水装置,统称为中水处理装置。但是污水处理不一定处理到能够引用

⑹ GE纳滤膜对矿物质饮用水处理有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ge纳滤膜
而各种膜分离过程,首先是在水处理方面得到应用,而后推广到冶金、石油、化工、仪器、医药、仿生等诸多领域。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等技术己经广泛在给水处理、纯水制备、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等水处理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并在水处理的各个方面,ge滤芯安装给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膜分离技术有着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适用于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病毒、细菌到微粒甚至特殊溶液体系的广泛分离,可充分确保水质,且处理效果不受原水水质、运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膜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药剂,提高了人们对水处理过程的信赖程度,易于为群众接受,属为人们称道的“绿色”技术。
第三,膜分离技术分离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小,系统集成容易,便于运输、拆卸、安装,运行环境清洁、整齐,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造水工厂”。
第四,膜分离过程系统简单、操作容易,且易控制,便于维修,有利于生产自动化的推广与普及。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膜分离以其无可非议的先进性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纳滤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自70年代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空前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水处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开展了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在给水处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一系列的低压膜,如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其中,纳滤膜法水处理技术以其特殊的优势,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水处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纳滤技术是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一般认为,纳滤膜存在着纳米级的细孔,且截留率大于95%的最小分子约为1mm,所以近几年来这种膜分离技术被命名为:Nanofiltration,简称:NF,中文译为:纳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纳滤膜被称为超低压反渗透膜(LPRO:LowPressureReverseOsmosis),或称选择性反渗透膜或松散反渗透膜(LooseRO:LooseReverseOsmosis)。日本学者大谷敏郎曾对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定义:操作压力≤1.50mPa,截留分子量200~1000,NaCl的截留率≤90%的膜可以认为是纳滤膜[1]。纳滤技术已经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介于超滤和反渗透技术之间的独立的分离技术,己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制造、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成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3纳滤膜
纳滤过程的关键是纳滤膜。对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高、耐酸碱及微生物侵蚀、耐氯和其它氧化性物质、有高水通量及高盐截留率、抗胶体及悬浮物污染,由两部分结构组成:一部分为起支撑作用的多孔膜,其机理为筛分作用;另一部分为起分离作用的一层较薄的致密膜,其分离机理可用溶解扩散理论进行解释。对于复合膜,可以对起分离作用的表皮层和支撑层分别进行材料和结构的优化,可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膜。膜组件的形式有中空纤维、卷式、板框式和管式等。其中,中空纤维和卷式膜组件的填充密度高,造价低,组件内流体力学条件好;但是这两种膜组件的制造技术要求高,密封困难,使用中抗污染能力差,对料液预处理要求高。而板框式和管式膜组件虽然清洗方便、耐污染,但膜的填充密度低、造价高。因此,在纳滤系统中多使用中空纤维式或卷式膜组件。
在我国,对纳滤过程的理论研究比较早,但对纳滤膜的开发尚处于初步阶段。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纳滤膜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达到了商品化的程度,如美国Filmtec公司的NF系列纳滤膜、日本日东电工的NTR-7400系列纳滤膜及东丽公司的UTC系列纳滤膜等都是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商品化复合纳滤膜。
对于一般的反渗透膜,脱盐率是膜分离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对于纳滤膜,仅用脱盐率还不能说明其分离性能。有时,纳滤膜对分子量较大的物质的截留率反而低于分子量较小的物质。纳滤膜的过滤机理十分复杂。由于纳德膜技术为新兴技术,因此对纳滤的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文献还很少。但鉴于纳滤是反渗透的一个分支,因此很多现象可以用反渗透的机理模型进行解释。关于反渗透的膜透过理论[2]有朗斯代尔、默顿等的溶解扩散理论;里德、布雷顿等的氢键理论;舍伍德的扩散细孔流动理论;洛布和索里拉金提出的选择吸附细孔流动理论和格卢考夫的细孔理论等。
纳滤膜的过滤性能还与膜的荷电性、膜制造的工艺过程等有关。不同的纳滤膜对溶质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如一般的纳滤膜对二价离子的截留率要比一价离子高,在多组分混合体系中,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还可能有所降低。纳滤膜的实际分离性能还与纳滤过程的操作压力、溶液浓度、温度等条件有关。如透过通量随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等。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4纳滤技术的工程应用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其对二价和多价离了及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的脱除性能,而对单价离子和小分子的脱除率则较低。而且,与反渗透过程相比,纳滤过程的操作压力更低(一般在1.0Mpa左右);同时由于纳滤膜对单价离子和小分子的脱除率低,过程渗透压较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纳滤与反渗透相比可节能15%左右[3]。因而在水处理中,纳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浓度净化、水软化、有机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除盐和浓缩、水中三卤代物前躯物的去除、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级和浓缩、废水脱色等领域。
Sibille等研究了法国Auverw-sur-Oise市的地下水,对纳滤和生物处理饮用水(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滤可以显著提高饮用水的水质,减少细菌数量和有机物的浓度,从而使后续消毒更有效,也减少了三氯甲烷的形成。但是,研究又指出,少量极易被细菌等吸收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BOM:BiologicalOrganicMatter)、可同化有机碳(AOC:AssimilableOrganicCarbon)也能透过纳滤膜。
I.C.Escobar等的研究[4]中,将石灰软化设备与纳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纳滤系统可有效去除原水中除了AOC以外的几乎全部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OrganicCarbon)含量。
虽然,纳滤技术的工程应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给水行业中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但在我国,将纳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条件还不成熟,尚处于尝试阶段、本要问题是国产纳滤膜的性能指标不够过关。是纳滤技术在高硬度海岛苦咸水净化的实际应用。该工程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设计,于1997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淡水,系统连续正常运行27个月,淡化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
有关学者曾采用纳滤膜对某市自来水(以污染严重的淮河水为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了纳滤循环制水试验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循环试验工艺与单级纳滤工艺相比,在同样较低的压力下,出水率较高,并且能耗降低,减少了浓水排放。即使在回收率较高(80%)的情况下,膜出水中的总有机碳(TOC)仍比自来水低50%;对致会变物的去除十分显著,使Ames试验阳性的水转为阴性[6]。
5纳滤膜应用中的问题
纳滤膜有较高的膜通量,可以截留有机及无机污染物,而对人体必需的一些离子又有较大的透过率,因此,把纳滤膜应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净化较其它的膜分离技术有较大的优势。把钢滤膜应用于给水处理领域的主要问题是
a)膜表面容易形成附着层,使膜的通量显著下降;
b)操作结束后,膜的清洗较困难;
c)膜的耐用性差。
世界各国的水处理工作者正在进行广泛的研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纳滤技术在给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应用还依赖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⑺ 废水处理与给水处理有什么本质区别

废水处理是将被污染的废水通过处理使其中的污染物浓度能够达到允许的、环境体系许可的浓度之后排放,通常是达到国标或地方标准。
给水处理一般指对使用水进行净化,使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

⑻ 饮用水水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具体点的啊

万达环保为您解答:
水厂专用纯净水设备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版、颗粒活性碳过滤权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泵加压,利用孔径为1/10000μm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产出至清至纯的水。
饮用水工艺流程:
源水箱→源水增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阳树脂软化器→精密过滤器→高压泵1→一级RO反渗透纯水系统→高压泵2→二级RO反渗透纯水系统→纯水箱→ 全自动灌装线。
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咨询我们

⑼ 东北农村别墅如何解决给排水和取暖

1、取暖
取暖可以采用安装地热,暖气,空调。
一般来说北方暖气好些。如果房间很多,也可以弄两间地热。有小孩子的话,在地上玩不会冷。
地暖是通过在地板下铺设热体辐射散热的采暖方式,它非常适合用于别墅。首先,地板采暖是由下而上散热,符合‘头要凉,脚要热’的养生之道,感觉非常舒适;其次,地热不占用平面空间,不会影响高档次别墅的美观;比起空调暖气,更加节能环保;最后,温度,时间可随意调节,没有噪音。

2、给排水
一、饮用水
别墅装修引用水一般选择净水机或多功能制水机来实现,与饮用水直接相关的日常用水(包括客厅直饮水、厨房饮用水、浴室沐浴用水、涉水家电用水等)通过软水系统和净水系统,整体解决别墅装修的水处理需求。中央软水机:安装于主水管道,去除水碱、水垢。保护涉水家电,如点暖系统、中央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咖啡机、电熨斗等。中央净水机:安装于主要管道,全屋净化。去除水中泥沙、铁锈、悬浮物、细菌病毒等杂质。厨房净水机:安装于橱柜水盆下,深度去除泥沙、铁锈、漂白粉、悬浮物、细菌病毒、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用于烧开水、煮饭、煲汤、洗水果、洗脸、刷牙等。管线机:安装于客厅、卧室、书房,直接饮用。
二、生活给水
一般生活给水包括日常生活用水、热水、游泳池用水几个方面,别墅装修生活给水处理一般采用智能管网直接供水装置,可按照最高用水定额来设置最佳供水量。
1、最高日用水估算:包括客房、餐饮、洗衣、休闲淋浴、娱乐及其它用水额度,别墅客户可以根据平时需要进行粗略估计并与水电设计师详细沟通,为别墅水处理进行合理的解决措施。
2.热水系统:热水一般涉及客房用水、取暖、休闲中心以及温水游泳池等,需要估算的地方包括客房耗热量、淋浴、桑拿、游泳池水面蒸发热损失、传导热损失、池壁和池底传导热损失和管道热损失等,根据需要详细计算总热需要,以便后期合理处理热水系统。一般别墅装修的热水系统热源为燃气锅炉,采用容积式水水换热器供给各用水点,根据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组换热器,以便于管理。另外,休闲中心和游泳池部分应预留设备用房和管道接口。
三、灭火给水
1、消火栓给水
别墅装修防火系统至关重要,水电设计时必须留有充足的消火栓水用量,一般设室外消火栓2个,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大概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2h,水池贮存消火栓用水容积108平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供水方式一般采用水泵和水箱联合供水方式,屋顶设消防水箱,需设两台稳压缓冲多级消防泵,一用一备。消防栓给水一般由水电设计师根据别墅户型、大小以及格局进行合理处理,估算用水量。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顶板采用大板设计无次梁,设计流量33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消防水池内应贮备喷淋用水120平米。自动喷水灭火给水泵一般为两台稳压缓冲多级消防泵,一用一备。
四、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是别墅装修水处理系统的重要一环,必须在给排水设计中充分考虑可能的变化,认真分析研究,合理取值,提供合理、可靠的管道接口,方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满足规范要求。一般地下室部分为压力排水,其余自流排放,排水系统为污废合流排放,污水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小区污水管道。别墅排水应当考虑及时将消防用水排放,同时应防止可燃物(如油料)流到其余区域,影响其余区域安全,一般锅炉和消防用水采用密闭水封井排水。另外,休闲娱乐场所,排水横管比较长,必须设置环形通气管道,平衡管道内气压平衡,防止水封破坏。

⑽ 煤质活性炭用有哪些方式深度处理饮用水

煤质活性炭用于深度饮用水处理方法:
1、煤质活性炭—砂滤料双层滤料滤池,即用煤质活性炭代替原有砂滤池中的部分砂滤料。炭一砂双层滤料滤池。通过炭层的吸附与砂层的过滤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还可以除氨 (NH4+<2mg/I时)。为了满足过滤和吸附要求,一般是在数十厘米厚的砂层上铺12×40目或8×30目的活性炭(活性炭目数)。厚40cm的活性炭层足以去除有机物,井可减少需氯量,消除臭味。且有能力去除农药等有机物,使用期为0.5~5年。双层滤料过滤过滤时,上层是无烟煤滤料,下层是石英砂,承托层滤料是鹅卵石(起承托作用,非过滤粒径或非过滤材料)。同理,三层滤料过滤过滤时,为了提高滤池出水水质,过滤器内的滤床设立单层滤料。将大颗粒而相对密度小的无烟煤滤料分布在上层;中颗粒中相对密度的滤料石英砂分布在中间层;小颗粒大相对密度的磁铁层滤料在下层,这样的滤料称为三层滤料池。这么设计特别适合于滤料脏了以后的反冲洗,滤料会自动分层,密度较小的在上层,密度较大的在下层。
2、用煤质活性炭替换砂滤池中全部砂滤料,使起吸附兼过滤的作用。
3、快滤池后的单独活性炭池。即在砂滤池后面设置GAC 滤池,进行二次过滤。砂滤池主要截除矾花。煤质活性炭池吸附有机物、酚和嗅昧。与上两种工艺相比,单独活性炭池基建费用较高。但能利用较多的活性炭吸附,降低运行费用,易更换活性炭,能更有效地去除TOC、挥发性有机物和特种有机物等。
4、生物活性炭 (BAC)法工艺,指经臭氧预处理的水的活性炭吸附过程。臭氧与颗粒活性炭相结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处理工艺(BAC法),包括三个过程:臭氧氧化、煤质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BAC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生物活性炭,臭氧和活性炭处理的结合,一种电解自由基氧化、生物活性炭水处理技术,将需要处理的原水进入处理单元的电解部分,首先经过阳极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和阴极产生的氢自由基在阴极表面的催化加成,使有机物降解脱毒;同时阳极产生的分子态氧供给下一步生物活性炭利用,经降解脱毒后的处理水再经过生物活性炭处理后,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去除,达到深度处理的目的。使用该技术处理水源水,可以使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由原来的11种降解至7种,TOC减少85%以上。可以使生活污水的COD减少75%以上。是一种新型的给水或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活性炭的运行周期一般都达3至4年。

阅读全文

与给水处理与饮用水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茶壶如何除水垢 浏览:438
污水处理厂发酵废气有哪些 浏览:675
油田废水处理多久结算 浏览:733
纯水处理工艺ppt 浏览:737
净水器伴侣进出水口接哪个管 浏览:43
韩派净水器哪个品牌好 浏览:467
松树脂赚钱 浏览:580
宜兴养殖污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795
锥形瓶能用蒸馏水润洗吗 浏览:593
什么是aot污水处理工艺 浏览:317
博越空调全部滤芯多少钱 浏览:206
pvdf超滤膜生产厂家 浏览:48
农村污水施工图设计 浏览:858
装修房子里的净水器怎么遮盖好呢 浏览:789
武汉清运污水 浏览:139
150烘烤成膜涂料树脂 浏览:583
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怎么关灯 浏览:460
污水排放标准是什么级别 浏览:821
除污除垢药剂 浏览:528
印染废水如何防止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