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双环戊二烯苯酚环氧树脂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双环戊二烯苯酚环氧树脂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性能材料,它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
B. 什么是B阶段环氧树脂
1. 半固化片中所用树脂次要为热塑性树脂如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三嗪,聚酰亚胺等多个种类,相应的黏结片为FR-4、BT、PI等不同品牌,其物感性能和电气功能都不尽相反,黏结片在消费进程中其树脂通常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A阶段:在室温下可以完全活动的液态树脂,这是玻纤布浸胶时形态。 B阶段:环氧树脂局部交联处于半固化形态,在加热条件下,又能恢复到液体形态。 C阶段:树脂全部交联为C阶段,在加热加压下会硬化,但不能再成为液态,这是多层板压制后半固化片转成的最终形态。 2. 多层印制板的层压技术是指应用半固化片(由玻璃布浸渍环氧树脂后,烘去溶剂制成的一种片状资料)。其中的树脂处于B阶段,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具有活动性并能迅速地固化和完成黏结,将导电图形在低温、高压下黏合起来的技术。 3.覆树脂铜箔RCC(Resin Coated Copper,涂树脂铜箔或背胶铜箔)是在极薄的电解铜箔(厚度普通不超越18μm)的粗化面上精细涂覆上一层或两层特殊的环氧树脂或其他高功能树脂(树脂层厚度普通60~80μm),经烘箱枯燥脱去溶剂、树脂半固化到达 B阶段 构成的。 RCC在HDI多层板的制造进程中,取代传统的黏结片与铜箔的作用,作为绝缘介质和导电层,可以采用传统多层板成型工艺与芯板一同积层(Build—up)压制成型,采用非机械钻孔技术(通常为激光成孑L等新技术)构成微孔,到达电气互连,从而完成印制板的高密度化。作为制造HDI的一种最次要的基材,RCC在国外已有十余年的开展历史,其消费制造与使用技术在日本等印制板技术先进的国度或地域曾经十分成熟,并随着HDI技术的迅速开展而在高端电子产品,如挪动电话、手持电脑、PDA等范畴失掉了普遍的使用。 RCC产品技术不但需要高技术含量的树脂配方,而且也需求公用的精细涂覆与后加工等制造与处置设备。同时,设备技术高新,需求出口,投资宏大。因而,过来只要日本、欧美等多数国外电子资料制造厂家才干消费出RCC产品,中国国际是空白;国际印制板企业开发制造HDI所需的RCC产品完全依赖出口,价钱高,交货时间长,不利于国际HDI的开展。2002年8月中国际地第一条RCC公用消费线在广东生益建成并投入批量消费,成功消费出高程度的RCC产品。RCC是超薄铜箔的粗化面上涂覆一层可以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高功能树脂组合物,然后经烘箱枯燥半固化,在铜箔的粗化面上构成一层厚度平均的树脂膜而构成。RCC根本制造流程可分为涂消费和后加工处置两大局部。其中RCC涂覆消费由RCC树脂胶液制备零碎、精细涂覆零碎及树脂枯燥半固化零碎构成。 4. 酚醛树脂的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热固性酚醛树脂是体型缩聚控制在一定水平内的产物,在适宜的反响条件下可促使体型缩聚持续停止,固化成体型高聚物,在这一阶段生成线型、支链少的低分子混合物,该树脂的均匀绝对分子质量较低,在300—1000范围内,表现出可溶性质,即易溶于乙醇(酒精)、丙酮等溶剂中。常温下具有活动性,加热后能变成B、C阶段。第二阶段又称B阶段,是由第一阶段树脂经过热处置或酸催化进一步缩聚而成,在加热时具有橡胶似的弹性,能拉成丝,不粘手;常温下不溶于乙醇和丙酮之中,仅能溶胀,或加热时局部溶解,这是树脂固化的两头形态,具有加热变软的特点。第三阶段又称C阶段,是二阶树脂经过加热或酸催化进一步缩分解体型网状构造的树脂,属于不溶、不熔的固体物质,是加热固化的最终形态。 5. B阶段的构造与固化物的性质像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这类的热固性树脂,人们很早就懂得应用B阶段树脂制品或许参加补强资料后制成预浸料。这种B阶段树脂成型时只需采用加热加压就行,它的消费效率要比直接从树脂成型高得多,在短时期内就可以失掉制品。但是经过B阶段所失掉的制品和直接从树脂相比拟在构造和物性等方面的差异不是非常分明,另内在储存进程中B阶段树脂在构造和物性方面有无变化?为理解决这些问题,异样也用上述的树脂和固化剂(工匕工一卜828和DDM)试制成B阶段树脂,其中未添加促进剂。将它们储存1—6个月,每一个月从中抽出样品固化后与相反条件下直接从树脂固化的试样一同作物性测定。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冲击强度都处在同一个程度上。即用直接办法固化的环氧树脂与处于B阶段形态的树脂储存1一6个月之后的固化物其力学功能根本上是相反的。 6. 环氧树脂是一个开展很快的树脂种类,目前品种很多,并且不时有新种类呈现。环氧树脂的分类办法很多。 按其化学构造和环氧基的结合方式大体上分为五大业。这种分类办法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环氧树脂在固化进程中的行为和固化物的功能。(1)缩水甘油醚类,(2)缩水甘油酯类,(3)缩水甘油胺类,(4)脂肪族环氧化合物,(5)脂环族环氧化合物。此外,还有混合型环氧树脂,即分子构造中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TDE—85环氧树,AFG-90环氧树脂。也可以按官能团(环氧基)的数量分为双官能团环氧树脂和多官能团环氧树脂。对反响性树脂而言,官能团数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还可以按室温下树脂的形态分为液态环氧树脂和固态环氧树脂。这在实践运用时很重要。液态树脂可用作浇注料、无溶剂胶粘剂和涂料等。固态树脂可用于粉末涂料和固态成型资料等。这里所说的固态环氧树脂不是己到达,b阶段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也不是到达C阶段的环氧树脂固化物(已固化的树脂),而是绝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单纯的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塑性的固态低聚物。
C. 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有哪些
环氧树脂固化剂一般都有自己的牌号,D-8
酮醛环氧化合物与脂肪族多元胺加成物,粘度低,固化速度适中,涂料适用期厂。涂装方便,形成的涂膜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但是颜色较深
T—31改性胺,
酚醛 -胺加成物,粘度大,固化速度快,可水下固化。但涂膜较脆
591#
二乙烯三胺一丙烯腈共聚物( B氰乙基化), 浅黄色液体,毒性低,放热量小,使用寿命长,需要加热固化,固化条件:80℃,12h;用量为20—25%。
GY—051
缩胺 浅棕色液体,用量12—14%,固化条件:室温,48小时h。
590#
间苯二胺与环氧苯烷苯基醚缩合物 棕黑色液体,软化点20℃以下,用量为15—20%,可室温固化。
701#
苯酚甲醛己二胺缩合物 25—35%,室温固化4—8h。
702#
苯酚甲醛间苯二胺缩合物 用量23—35%,室温固化4—8h。
703#
苯酚甲醛乙二胺缩合物 用量为36—42%,室温固化4—8h
706#固化剂
钛酸三异丙醇叔胺酯 棕黄色液体,用量为20—30%,固化:100℃,1 h;142℃,2h。
120#:
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在少量水存在下与环氧乙烷反应。 粘性液体,其挥发性和毒性比乙二胺少10003倍以上。在室温快速固化环氧树脂,用量16—18%
593
二乙烯三胺与丁基缩水甘油醚的加成物 25℃粘度为0.2 Pa.s,活性大,毒性低,室温快速固化环氧树脂,固化物柔性好。用量为23—25%,与环氧树脂放热反应缓和,使用寿命约1小时。
70#酸酐
由丁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合成 毒性和挥发性小,用量为70—80%,固化条件是150℃,4H。天津津东化工厂生产的液体酸酐。浅黄色液体,粘度低。
647#酸酐 由双环戊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合成。 浅黄色液体,用量为80—90%。固化条件150—160℃,8H。天津津东化工厂生产。
308桐油酸酐
由桐油改性的顺丁烯二酸酐。 用量为100—200%,固化物柔软,延伸性好,耐热差。固化条件:100—120℃,6—10H。
704#
2甲基咪唑与环氧丙烷丁基醚加成物 室温为棕红粘稠液体,在80—120℃快速固化环氧树脂,用量为10%
705#
2甲基咪唑与环氧丙基异辛基醚的加成物 室温为棕红粘稠液体,在80—120℃快速固化环氧树脂,用量15%
D. 双环戊二烯,有谁了解
双环戊二烯是由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组份经分离而得,一般还含有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可用于高能燃料,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可生产金属衍生物、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合物、降冰片烯类化合物、金刚烷、戊二醛、香料、医药以及其他精细化学口,此外正在开发用于该附加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如农药、医药、香料、阻燃剂等。
其它方面如下:中文名称:二聚环戊二烯;双茂;双环茂二烯;环戊二烯二聚体
英文名称:Dicyclopentadiene;4,7-Methylene-4,7,8,9-tetrahydroindene
标 分 子 式:C10H12 分子量:132.2
结 构 式:
识 CAS 号:77-73-6 RTECS号:PC1050000
H S 编码: U N编码:2048
危险货物编号:33517 IMDG规则页码:3330
外观与形状:无色晶体,有樟脑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乙叉降冰片烯、多聚环戊二烯农药、
理 聚酯、树脂、塑料的阻燃剂、药物、香料等。
化 熔点:32.5℃ 沸点:172℃
性 相对密度(水=1):0.98(35℃) 相对密度(空气=1):4.55
质 饱和蒸汽压(KPa):1.33(47.6℃)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冰点为5℃.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危险分级:甲
闪点(℃):26 自燃温度(℃): 503
爆炸下限(V%):1.0 爆炸上限(V%):10
燃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空气能形
烧 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1
爆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炸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聚合危害:能发生
危 灭火方法:砂土、泡沫、干粉、二氧化碳。蒸汽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
险 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明火能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
性 着火,并引起回燃。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
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 包装类别:Ⅲ
装 储运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
储 源。防止阳光直射。不宜大量或久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
运 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止包装及容器损坏。REG指南:129RE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极
性的/与水混溶的/有毒的)。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MAC:1mg/m3 美国TLV-TWA:
毒 ACGIH5ppm,27mg/m3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危 毒性:LD50:820mg/Kg(大鼠经口);0.72ml/Kg【兔经皮】 LC50:
害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
头痛、头晕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长
期反复皮肤接触可致皮肤损害。嗅阈:0.03ppm OSHA:表Z-1
空气污染物健康危害(蓝色):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者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注意患者保暖
急 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
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救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防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戴口罩。
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进行特殊防护。
措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施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置: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小心
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
理后废弃。
环境信息: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13表R最低应报告浓度1.0%。